有关亚林所的作文

【篇一:探秘亚林所】

这次我们来到亚林所。刚踏进大门,翠色欲流,大树参天。许许多多从来没有见过的树种映入我的眼帘,一片绿色的海洋。

再往前走,绿色的海洋里,一栋大楼,兀立在我的眼前,这正是亚林所的实验楼,刚走进实验楼,便让我浑身充满了科学的气息。科学家们带着我先听了一个讲座,然后带我们来到了八楼的实验室。

最振奋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要和零下196度的液氮亲密接触,这可不是熊孩子闹着玩的地方,一朵花往里面一沾,轻轻一碰就会变得粉碎,如果碰到手上超过两秒,用棒子一敲,手就会断了,我们每个人拿着一个小碗和一个粗粗的搅拌棒,这个小棒的样子挺像一个小矮人似的,敦敦实实,我们每个人的小碗儿里,先放上了一片烟草的叶子,老师再往碗里倒上液氮。液氮上方香气弥漫,倘若天宫中的云雾。往里面吹一口气,只见一大股气体犹如火山爆发似的喷涌而出,异常壮观,我的眼前也变得朦胧一片和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师往桌子上倒了一点液氮,只见又是一股乳白色的气体涌出来又很快地向四面八方散去,突然只见几块冰在桌子上窜了出来,晶莹剔透的。

烟草要和液氮零距离接触了,碰到烟草的一瞬间,烟草立刻变得僵硬,用搅拌棒一搅拌。烟草只剩下粗粗的粉状颗粒了。我在再加液氮,再在搅拌。突然,几滴的调皮的液氮向我的手上飞来。还好在我眼疾手快,躲了过去,接着我们又把搅拌好的。粉状颗粒倒入一个小试管,用液压枪加入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物质,把杂质分离出来,在其中还得经过搅拌。将溶液搅得很稳定,然后放入开水中慢慢提取DNA。

我们不只是做了这个实验,我们还看见了一个列文虎克所描述的“小人国”,又尝试了组织培养。虽然时间到了,但是那个科学之花让我难以忘记。

走进亚林所的第一天,可能别人读完小学都不知道这些知识呢,这也让我更加敬佩科学家们了。

【篇二:走进科学,亲近自然】

“科学是什么?”“大自然又是个怎样神奇的世界?”带着好多的疑问,我们走进了植物温暖的“家”—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亚林所,一路上有许多植物,很多都是我们没见过的,老师跟我们说:“这里有成千上万种植物,有很多品种因为引进的稀少,都是靠人工培育出来的。那什么人这么厉害呢?这就是我们亚林所的科学家”。“科学家有三头六臂吗,这么厉害?”我心里有千万个问号。我们走到实验大楼门口,迎接我们的是亚林所的叔叔阿姨们,他们很热情的欢迎我们的到来,还有老师口中的“卓爸爸”,他亲切的接待了我们这些“小客人”,在卓爸爸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实验大楼。

首先,卓爸爸带领我们去了会议室听讲座,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植物的基因,植物是怎么样培育出来的,原来基因可以培育新的品种,我们听的津津有味。我们还学习了光学显微镜,学习了它的应用和在生物学中它的作用。我们听完讲座后,卓爸爸带领我们去实验室做实验,这里的实验室好大,比我们学校的实验室不知道大多少倍。所有的实验都要按照老师说的来操作。在实验室里要小声说话,也不能玩设备,因为这些设备都是很精确的仪器,我们不能随便乱动。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问里面的科学家,比如怎样操作。我们做了有趣的实验,了解了很多知识。在实验过程中还玩了一些小游戏,每次我都很开心。在看光学显微镜的时候,科学家教我们怎样使用,怎样从模糊到清晰。我看到了零下196度的液氮,那寒气啊,手都快结冰了。里面的叔叔说,液氮是不能随便玩的,手会冻伤的,我是又好奇又有点胆怯。

很快一上午的时间很快的就过去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实验大楼,这次的活动要结束了,我心里想:我多么成为一名科学家啊,他们真是太伟大了。谢谢老师组织了这次活动,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让我开了一次眼界。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希望以后我可以参加更多的活动。

【篇三:“亚林所”探秘】

“亚林所”?我问妈妈这是什么地方。原来它就是我们学校附近的“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今天我们文学院的同学们就来到了这里,探索植物育种的奥秘。

来到亚林所,孙校长带着我们进入了他们的会议室,我们整整齐齐入座后,开始听课。我很疑惑,以为是来参观植物的,为什么要来这里呢?孙校长介绍一位叔叔给我们主持讲解,他叫曹爸爸。曹爸爸简单介绍了一下这次活动的内容,然后他让两位同事给我们讲课。叔叔阿姨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基因和转基因食品的知识,他们说科学家研究出了含有胡萝卜素的橙色大米。还有彩色的玉米,有五颜六色的玉米粒。这些植物就是科学家转变植物基因培育出来的新的品种。他们还介绍了很多知识,我听了一知半解,不是很明白。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做提取植物DNA实验了。我们分组来到实验室,真是大开眼界啊,里面有很多架子,架子上放着数不清的瓶瓶罐罐。我们认识了一种叫“液氮”的东西,叔叔们把“液氮”从一个大罐子里倒出来,不停地提醒我们离远点,注意安全。我们戴上棉手套,把液氮用勺子舀一勺,上面有一层白色的雾气冒起来,像云雾一样,把手放在那个气体上面,凉飕飕的可舒服了。接下去一位叔叔拿来了一盆植物,说这盆植物是转基因的,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怎样借助液氮提取植物的DNA。我们开心地欢呼起来:“好呀,好呀。”我们把那棵植物的叶片摘下来,放到碗里再倒一些“液氮”放下去,碗里的植物叶片就像水蒸开一样,“滋滋滋”地发出声响,叔叔赶紧说:“快点捣,快点捣。”我们像药店里捣药一样地快速捣起来,把植物的叶片磨成粉,然后放进一个小小的瓶子里!这个实验的过程就是利用液氮把样品进行急冻,这样就可以使得样品变硬,变脆,保证研磨的时候充分,均匀, DNA释放也更充分,便于提取。原来植物的DNA是这样提取出来的,那样就可以培育出新的植物品种了,我好像有一点点明白了。但是还是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懂,带着这些问题我走出了实验室。

今天的亚林所探秘活动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问题却更多了,希望还能有机会再来学习,“亚林所”,下次再见!

【篇四:探索植物的奥秘】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种类奇特的植物。有大豆、有小麦、有杨树、有柏树、有玫瑰等……植物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人类的朋友。就在5月19日早上,我们郁达夫文学院的会员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到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简称亚林所),探索植物的奥秘。

刚踏进亚林所大门,一块绿茵茵的草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走在草地上,我体会到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味道。草地两旁都是些高大挺拔的树木,据说,这些都是从外地购买来的,在一般的地方是见不到这些珍贵的树木。这时,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气息扑面而来,顿时,我心旷神怡,亚林所真是非同一般啊!我感慨道。

我们先认识了几位科学博士,接着,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四个小组,来到了会议厅。会议厅里弥漫着一股活跃的味道,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认真地倾听着科学博士们讲述了什么是转基因,转基因和转基因的区别,如何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等……,还不时提出疑问,跟科学家们讨论起来,小会员们都充满了好奇。

会议结束后,我们来到了实验室做实验。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终于可以眼见为实啦!我们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做植物切片培养这项实验。在做实验之前,老师先给我们观察了植物的叶切片培养后的成果,只见,在叶片的裂缝处长出了小苗苗。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些叶片根本没有破,只不过叶片的中心有一处被剪开的口子,小苗就是从这里长出来的。观察过后,科学家们为我们组示范了实验过程,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露一手。终于轮到我了,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剪刀柄,使滚烫的尖头伤不到自己,接下来把剪刀的尖头向培养器里像果冻一样的液体里戳了戳,让尖头冷却,目的是让尖头不会伤着叶片。接着,轻轻地剪下一片植物的叶子,放在没有液体的容器里,用剪刀在上面刮了一条缝,再用夹子把叶片夹起,放进培养器里,轻轻地盖上了盖子,静待小苗苗的长出……。

此次活动,使我了解了许多植物的奥秘,了解了科学界的奇妙,增长了我的知识,期待参加下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篇五:走近亚林所,探索植物育种奥秘】

今天是2019年5月19日,我参加了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的“走近亚林所,探索植物育种奥秘”的活动。

首先,我们来到亚林所的三楼会议室,那里有教授和博士生为我们讲了“浅淡转基因食品”和“植物组织培养”。上面“浅淡转基因食品”主要讲了——基因。分别是基因功能的实现,转基因,转基因的前事,转基因食物,我国产基因食品的现状和我国政府对转基因的态度。

接下来,我们现场观看了光学显微镜,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发展简史。1610年,伽和略制造出了具有物镜、目镜及镜筒的复式显微镜。1611年开普勒说明了显微镜的原理。1665年虎克制造出放大140倍的显微镜,提出”Cell“的概念……从这几件发明,就能看出,我们的科学家真伟大。

紧接着,我们开始了第二节课“植物组织培养“而这个主要讲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形及应用。我们参观了实验室,一进门,只见各种瓶子里的植物映入眼帘,瓶子里是各种各样的植物 光是数量,足足有300多种,这个实验室,一天18个小时灯是开的,其余6小时是关的,原来,植物也像我们人类,有白天与黑夜。接着,我们在实验室里,还亲自做了植物实验,我感到植物真的很奥秘。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依然舍不得离开,真希望能够多学一点植物知识,虽然时间短暂,我们却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我像海绵一样吸着知识的乳汁,本想再获得一些知识,可是我不得不说“再见!亚林所!下次我还会来的!”

【篇六:走进亚林所,做起小实验】

迎着灿烂的阳光,爸爸把我送进了亚林所,亚林所里种着好多树,各种各样的!这里的环境挺好的嘛,我开始还不知道呢!原来这些树大多数都是从热带雨林运过来的,非常特别、稀少!

老师叫我们排好队,跟在老师后面,老师说:“你们不要小看了这些树,他们可不是普通的树呦!很多都是来自热带雨林的朋友。”我们来到亚林所的大门前,一,二,三,茄子!来了一张大合影。博士说:“小朋友们好,我们要先去四楼听课,再去八楼做实验。好不好?”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好,太好了!”

我们来到四楼听课。我知道了原来玉米是转基因的,大豆也是转基因的,很少找到没有转基因的大豆,和没有转基因的玉米。大家还把从土豆里取出的东西,和从番茄里取出的东西混合在一起种下去,因为大家想要一棵可以长番茄又可以长土豆的树。

最后,我们来到实验室里的一台机器前面。将一张卡片放进去, 旁边的一台电脑上就显示出一个图片,可是我看来看去也看不出那是什么?

我们又到了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是培养植物的,我戴上手套,勺子往碗里加入一种不知道名子的液体,然后再放上一个小植物,把植物捣成粉,然后倒进一个小罐子里,把小罐子放进一个零下100度的盒子里。我原本想接着做实验,可是时间到了。我垂头丧气走出门,这时刚才那位博士从一个零下100度的纸盒里拿出来一个培养植物来到我面前说:“有没有看到一个白色的东西?我要把它夹出来。”确实看见了一个白色的东西,我点了点头。

最后大家走出门,大门口集合了。临走前我又摘了几片热带雨林的树叶的作为纪念,多么有意思的一天呀!

【篇七:小植物中的大奥秘】

春夏之交,正是植物的生长旺盛期。5月19日,我们郁达夫文学院在亚林所举办了走读活动,目的是了解植物育种的奥秘。

踏进亚林所的大门,扑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色,到处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活力。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轻轻走进了一座庄严肃穆的高楼里。

为了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接下来的实验,亚林所的几位博士在会议室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和转基因物种的奥秘。原来,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操作流程不仅多且缺一不可;在生活中少有广泛应用,如快速繁殖,生产脱毒苗,突变育种,物质保存,甚至可以培育新物种。科研人员不但对植物有所研究,还对大众关注的转基因食品更为了解。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转基因用处大着呢,它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环境污染,提高附加价值,增加食物营养。转基因食品大多被社会认可,番茄、玉米、油菜、鲑鱼等转基因食品都成了我们口中寻常的事物。

走出会议室,我们走向八楼的实验室做实验。一路上,一台台高端的仪器从我眼前闪过,我从没见过有这么多仪器的场所,这让我眼前一亮。我还零距离接触了能放大几十倍的显微镜,这台显微镜结构复杂,“块头”也挺大,供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是几片夹有植物残体的玻璃薄片,把它放在显微镜镜头底下,便可放大显示到电脑屏幕上,植物最生动的一幕展现出来了:有的像是二三根青筋,有的像是草地上铺满了的鹅卵石,有的像不规则的蜘蛛网,还有的像水中的涟漪,这真是一个可爱的科技微妙世界。

这次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回去的路上,我不禁感慨:在如此小的植物种居然有如此大的奥秘,神奇的亚林所,我下次还会再来的!

热门推荐
1最美不过遇见你
2家务作文
3高高的定州塔
4距离你最近的远方
5同学生气了
6我的学校
7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
8夏天的味道
9邻居家的大妈
10我,漫步校园中
11公园的湖水
12给予是快乐的
13我与书法
14我的梦想
15小山村的大过年
16我愿做个追随者
17蘑菇“之旅”
18大学生竞选班长演讲稿
19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20开在心中的花
21读书的魅力
22又是菊花飘香时
23穿越未来
24那次考试
25身边的榜样
26棉花糖
27家书
28日光灯下的等待
29秋·月·情
30那事想起来就后悔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