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观《井冈山》有感】
场内的灯光逐一熄灭,台上迎面向我们走来了两位主持人,他们满面春风,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向我们介绍此次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目的是为了表现以毛泽东、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对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并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接下来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表演。
一开始是一伙穿着破烂不堪的中国革命战士,他们被国民党反动派捕获,虽然他们被囚禁在牢笼里,手脚也被拷上了铁链,但是他们的内心归属于中国共产党,这是无法被禁锢的。当国民党反动派拿着枪指着战士们的脑袋时,共产党员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保护同伴,把同伴护在自己身后,毅然决然地站在前面,用一种坚定无所畏惧的目光紧盯着敌人。
看到这里我十分紧张,生怕敌人会开枪。随后大荧幕继续上演着:一条锁链不断地拉扯,给人一种压迫感。敌人最终放下了手中的枪,我长呼一口气,真是惊心动魄。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感动,那种顽强,宁死不屈,誓死保护同伴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1929年国民反动派杀了130多名红军,而这次的屠杀使大量的人们妻离子散。场景中,一位妇女看着倒在一片血泊中的人,她先是目瞪口呆,当她看到自己的丈夫也倒在血泊之中时,她奋不顾身地跑向丈夫,然后她将丈夫的身体剧烈地摇晃着,显然她并不相信这是一个事实。然而不管她怎样拍打,丈夫都无法动弹了。她悲痛欲绝地趴在丈夫的胸膛上大哭,就在这时,她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人影,那是她的朋友,可她去拥抱那个朋友的时候,人影突然消失了。一会儿,她又在另一个方向看见了亲人,然而当她飞奔过去也消失了……
此刻的我已经潸然泪下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我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同时我也庆幸自己出生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没有炮火,没有战争。
井冈山之战照亮革命前进的行程,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之精神。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珍惜眼前的和平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篇二:我喜欢的一本书】
“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在心里不禁会浮起一阵异常庄严的感情。中华人民的心酸、痛苦、绝望浓缩成它——《红岩》
1948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共产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拉开激烈战斗。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可怕阴森的地狱中,敌人对革命者们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毁灭!但是在革命者们坚强的革命意志,崇高的革命精神下,敌人踌躇难决,黔驴技穷,无计可施。
余新江、许云峰、陈松林、江雪琴、华子良、成岗……无数的革命者们为了濒临毁灭的祖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是生命!共产党人具有超强的毅力,这并非平凡人能比,正因为伟大的他们,才能有我们现在的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正因为有他们的生死伤亡,才有我们的健康快乐;正因为有他们的疲惫不堪,才有我们的精神抖擞;正因为有他们饥寒受冻,才有我们的吃饱穿暖。
在《红岩》中,令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安详稳重,坚贞不屈的许云峰。在面临甫志高叛变情况下,许多共产党遭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在面临身怀重要情报的李敬原和自己将被抓捕时,危急时刻,许云峰以身犯险,以自己为诱饵,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目的就是掩护李敬原逃脱国民党反动派的魔爪。最终,李敬原逃离了,而许云峰却陷入了“慈居”——罪恶的巢穴。在“慈居”的监狱里,许云峰面临胆大心狠,机警毒辣的徐鹏飞,除了一副旁若无人的钢铁似的眼神外,察觉不出丝毫的动静。在面临着审讯,许云峰沉着冷静,令敌人捉摸不透。许云峰凛然不可侵犯的脸,使徐鹏飞不知所措,脸色铁青,最终毫无收获。一波接一波,许云峰又遭到毛人凤的诱惑,但许云峰无动于衷,敌人一筹莫展,将许云峰押进渣滓洞监狱,最终为共产党同志能逃出监狱。挪移着遍体鳞伤的身躯,抬起布满血液的手指,挖开一点一点泥土,翻开一块又一块的巨石,为同志挖开了一条秘密通道。同志们虽然逃出了监狱,但许云峰自己却永远留在了渣滓洞监狱——被敌人执行了死刑。
我喜欢《红岩》,喜欢它朴实无华的文笔,喜欢书中的人物的勇敢坦率,它深刻地向我们展示了革命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