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顾茅庐的作文

【篇一: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书,是一柄放大镜,我透过它去探索世界的奥妙;书,是一个热气球,承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书,是一把金钥匙,带领我打开蕴藏了无穷力量的智慧宝库;书,也是我的好朋友,伴随着我成长。我家的书很多,有科幻书,有故事书,还有历史书。在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是一本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这本书博大精深,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书中描写的一些人物,对我的成长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物。当然,还有很多人物令我折服,比如赵云的勇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部小说共有一百二十回,我最爱看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

在草船借箭里面讲了周瑜妒忌诸葛亮有才干,让他三天造十万支箭的事。我想: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怎么可能不知道周瑜的心思呢?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诸葛亮是知道的,只是他要将计就计,既让周瑜服了自己,又可以得到十万支箭,真是一举两得。这使我从心底里由衷地佩服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曲折离奇,《刘关张三顾茅庐》的故事自古以来脍炙人口,也深深吸引着我。

故事中的刘备、关羽、张飞不但三次去请诸葛亮,而且是亲自登门,不请到诸葛亮绝不罢休,绝不放弃。这种精神给了我启示。记得以前我对学习有时心不在焉,比如遇到些思考题就不做,还心存侥幸,觉得反正是思考题,碰巧做对了可以多加分,做错了也不扣分。就因为这样,我的日常学习成绩虽然不错,可一遇难题就退缩。读了这个故事,我认为,虽然刘备不一定有诸葛亮才能得天下,可是他还是去三顾茅庐,表现了他的诚意和毅力。我如果有了这种精神,不断钻研,成绩早就提高了。因此,在我醒悟过来时,每遇到学习中的一个难题,我都以“三顾茅庐”的精神,去顽强地攻克。现在,成绩虽不能说是突飞猛进,但比以前有了起色。我想,从现在起,“三顾茅庐”精神也将成为我的精神。

《三国演义》这本书历史悠远,是书中之精华,让我终身受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此书将是我学习、生活、为人处世,人生之道上值得时时照耀的一面明镜。与书交友,与书相伴。让我的人生写下最美丽的,富有诗情画意的,也是最精彩的篇章!

【篇二:读三国演义有感】

精彩绝伦的战争描写,波翻云诡的军事谋略,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各具风采的人物形象,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组成了由元末明初人罗贯中依据正史并博彩各种艺术形式的三国故事改编创作而成的,中国小说史上最优秀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读了这部文学经典,我明白了不能轻敌;比如,白衣渡江,赤壁大战等,多个轻敌的例子。我还明白要谦虚,比如,三顾茅庐,正是因为谦虚,刘备才得到诸葛亮。

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到“刘先生托孤白帝城”;从“三顾茅庐访诸葛亮”到“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真是悲壮。从“三分天下”到“一统天下”;从“宦官掌权”到“司马篡天”真是悲壮。

《三国演义》不仅告诉我历史,还告诉我如何做人,如何用兵,如何交战,如何收买人心,如何巧用天时。“连环计”、“苦肉计”、“空城计”、“离间计”、“反间计”、“天计”、“地计”、“人计”、“骄兵之计”等计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刘备的仁慈,关羽的义气,诸葛亮的智慧,曹操的奸诈,也给了我许多的启发。个个人物形象鲜明,个个计谋神机妙算。

它非常生动的演义了汉末到晋初天下分裂,魏、蜀、吴鼎足相争最后统一于晋将近百年的历史,真是“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啊!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味。让我们一起去“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吧!

【篇三:研学之旅】

秋高气爽的秋天,正是旅行的好季节。果不其然,不久后,学校组织了一次研学。

襄阳古隆中内,一队队学生将自己的视野投上了演武场——那个即将开演《三顾茅庐》的地方。待大家围着演武场坐好后,一个雄浑的男声缓缓道来。东汉末年,兵分三国,刘皇叔为拯救天下苍生,至……

一顾茅芦,只见刘备小步向前,走至诸葛庐前,一边轻轻用手敲着门,一边轻声喊到:“请问诸葛先生在吗?”这样重复了好几次,门才猛的开了,站在门后的人戴着朴帽,身着一身黄衣——原来是一位书童。

“请问诸葛先生在吗?”刘备一边鞠躬,一边客气地问到。

“他不在。”书童漫不经心的回答着。

“那他什么时候回来?”刘备急切的问着。

“或三日、或十日、或几个月。”书童一边回答着,一边“吱呀”关上了门,只剩下门前的刘关张三兄弟。

二顾茅庐:刘备再次走到诸葛庐前,忽然,“吱呀”一声,门开了,只见上次那个书童端着一个大木盆向前泼去,水尽泼到了刘备身上,这时,站在一旁的张飞实在看不下去了“哇呀呀”的跳了过去,一边拔出大刀,一边大喊:“看我今天斩了这厮。”

然而刘备却喝道:“三弟,不可无礼。”无奈,张飞只好退下。

这时,刘备才向书童问道:“今天先生在家吗?”

书童想了想说道:“先生本是在家的,只是几小时离开了。”

“那……”还没等刘备说完,门又“吱呀”一声关上了。

三顾茅庐:这次,刘备等人终于见到了诸葛先生,与他讨论三分天下,共谋天下大事……

这一次研学不仅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了两天,更让我们深刻地体会了三国文化,也让我明白了做人应该坚持不懈,虚心学习,不能骄傲自满。

【篇四:我努力读懂经典】

夏日的清晨,一缕阳光洒下,照在一棵小树上,也温暖了一旁静静的我。手捧一本经典,我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夏,让人庸懒,书便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我沉醉于黛玉和宝玉的唯美爱情中,可也不忘封建社会给人们带来的沉重打击。黛玉的每一次流泪,我的心总会一震。黛玉葬花的凄凉更让我潸然泪下。这是经典的魅力,我希望沉迷于其中,让时间永远停止。

战火纷飞的三国,曹操的豪情,刘备的谦让,诸葛的智慧,无一不让我钦佩。当曹操决定要一统天下,便注定他会成功。一生在烽火中度过,饱含豪情壮志,写下“日月星辰,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如此豪情壮志,不愧为一代枭雄!大雪中三顾茅庐‘身为皇帝的他为了国家的安宁,屈尊上山请诸葛亮,可谓明君也。诸葛先生的一生平淡,只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留给他儿子的只有一首《出师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多么高尚的情操,就连他的对手也不禁哀叹:“既生瑜,何生亮?”读完此书,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这是书籍的力量,更是经典的力量。

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读经典,我们感悟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大义凛然;体验了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视死如归;观赏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赤壁悲景。“满招损,谦受益”教会我们谦让:“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教会我们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会我们好学。读经典,让我们除弊见,得新知。

读经典,让我们在古典的熏陶下,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如《孟子》中的一段话:“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住,曾益其所不能。”

一阵清风吹来,已是繁星满天。在现代流行风的影响下,我们逐渐迷失了自我,不妨让经典沐浴我们的心灵,在内心深处扎下经典的“根”。

【篇五:游襄阳古城】

暑假,阳光灿烂,爸爸妈妈带我去襄阳古城玩。

听爸爸说襄阳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城市。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是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三顾茅庐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来到襄阳,我们从昭明台进入襄阳古城。到这里游玩的人真是人山人海,热闹极了!两边的房子错落有致,古香古色。里面有很多商贩。有卖玩具的,有卖衣服的,还有卖各种特色小吃……真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走着走着,忽然我闻到一股臭味儿。四处一望,原来味道是从臭豆腐的摊点传来的。妈妈告诉我臭豆腐闻起来臭,但吃起来却很香。我一直不敢尝试,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吃了一口臭豆腐。没想到黑黑的臭豆腐居然特别好吃。所以任何事物我们都不能只看它的外表。

接着我们登上襄阳的城墙,城墙很古老,非常雄伟。它像一条长龙,一眼望不到尽头。城墙是用石头砌成的。上面有凹形的垛口。用来防御和攻击敌人。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这次游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篇六: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

小时候,爸爸就给我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其中的“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这些精彩的故事我听了好多遍。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不去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义让我感动极了。

这本书的开头说的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时间长了,分裂的国家就会统一,时间长了,统一的国家又会分裂,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这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但愿人长久》,里面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啊。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数不胜数,有天下无双的吕布吕奉先,白马银枪的常山赵子龙,仁义忠勇的关羽关云长,狡猾多疑的曹操曹孟德,聪明多智的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非常聪明,足智多谋,是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看“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的史诗,是一曲生命的赞歌,里面的英雄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散发着无穷的光芒。

【篇七:我有我的方式】

现在给你一本书名,你可以以任何方式读完它,你会如何选择?

有人可能会选择电子书,在网络上看书既便宜又快捷,深受大家喜爱;有人可能选择纸质书,感受作者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颇有文化气息;有人可能选择看电视剧,从画面更能逼真地看到人物形象,毫不费力的“读”完一整本书……

而我选择的方式则是听书。

在我家有个陪伴我多年的小收音机。每当它一响啊,我就停下了我手中所有的事,只抱着我的收音机坐在沙发上不动窝。

不同于文字的魅力,它更需要从朗读者的语言中体会某种情感。我可以从声调中感受剧情的发展;从语速中感受人物的心理;从音量中感受人物的情感。不同于画面的生动鲜活,它更需要听者的想象。不同于电子书的快捷,它更需要细听每一个字。伴随着背景音乐的“锵锵”声,我的心情也随之起伏,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它,带给我千百种感受。

平日里,最爱听单田芳讲《三国》。准确,生动,鲜明是他讲书的特点。像是把每个人都说活了一样:刘备的仁义善良;曹操的大志大略,诸葛语调,让人不觉投入其中。

姥爷平时不与我们住在一起,每次去看望他时显得有些生疏,只限于聊聊平时怎么样之类的。但得知姥爷闲暇时也爱听评书,这可有得聊了!有一次吃饭时,评书里正好在放“三顾茅庐三分天下”,我和姥爷听了以后就开始“交流”起来了,都忘了饭桌上渐凉的饭菜。听姥爷给我讲,当时天下的局势,最后越讲越远,从古至今。它拉近了我和家人之间的距离。

其它的阅读方式或许省时省力,但快速短暂的记忆不会深刻。我有我的方式,用听感受最细腻的语言文字。

【篇八:成语传画游戏】

“这是啥啊?哈哈哈……”“我猜到了,我猜到了!”“这画的是什么啊?你是敌方派来的奸细吧!”你一定好奇我们在做什么吧。我们正在幸福里进行“成语传画”的游戏。现在就让我为你们现场直播一下吧!

游戏规则很简单,全班分为两组,每组选择四人出战。前三人根据老师提供的成语,依次作画,最后一人猜,猜对记一分,得分高的队伍获胜。

现在有请第一组的第一棒——方一婷同学闪亮登场,只见她迈着矫健的步伐款款走上讲台。老师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在成语上的纸片,漏出了四个小字——三顾茅庐。看到这个成语的瞬间,我们组炸开了锅,“这个成语太简单了!”我们组大喊着。此时,方一婷已经开始画了,只见她手里的画笔飞速地在黑板上旋转跳跃,不多会就完工了。待她走下讲台,三个茅庐映入了我的眼帘,哦,不,也可能是三个蘑菇。可是,三顾茅庐不应该是三次拜访吗?我正疑惑着。“有请下一位。”老师淡定地宣布着。第二位同学转过身来,走向讲台,在短时间的思索以后,他点了点头,我们的心瞬间凉了。好吧,他果然不负众望,完全领会了第一位同学作品的精髓,画了三个茅庐,并且细心地画了三扇门,甚至还标上了序号。最后,志得意满地走下讲台。轮到他们组的第三位了,此时我多么希望他们组出现一位灵魂画手。我们的目光都紧盯着他,从台下到台上,期望着有奇迹发生。然而,事与愿违。他竟然采用了“复制”战术,完美的把二号队员的作品“拓”了下来。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们组的最后一位队员上场了。只见他悠悠的走上讲台,有气无力地说:“三顾茅庐。”当然,他们对了。但他们的队员并没有十分惊喜,好像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你说气人不气人。

接下来,轮到我们组了,我们组抽到的成语是“舌战群儒”。很明显,我们组的难猜多了。但是,在我们组的完美配合下,当然还有老师的一点点提示下。最终,我们组也猜对了。

这个游戏真是好玩,在六年级繁忙的课业生活中,能有一些时间放松一下,真是太棒了,希望下次还有机会玩一下。“偷得浮生半日闲”,真是难得啊!

热门推荐
1我敬佩的一个人
2一件让我后悔的事
3汉字的精髓
4一个愉快的星期天
5清明扫墓
6爸爸,我想对您说
7特别的音乐会
8那些美好的日子
9冬去春来
10鸟儿的天空
11暑假中的一件事
12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13不速之客
14多彩的春天
15南京的秋天
16成长的故事
17珍贵的蒲扇
18那一抹鲜红
19家乡的景色
20开在心中的花儿
21滑雪的乐趣
22假期趣事——坐快艇
23感悟之美
24读《边城》有感
25碎片化的生活
26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27身边的感动
28
29踢足球
30读《如此朋友》有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