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而且一定发生了不少的趣事儿,我要讲一件十分“奇葩”的童年趣事。
在我八岁那一年,我一个人待在爷爷奶奶家的客厅,我正在喝AD钙奶,我在桌子上看到一盒火柴。一想,这就是爸爸说可以用来点火的火柴,好像只需要轻轻用火柴头划一下火柴盒旁边的红色纸条就可以点燃了。我看了一下另一边的注意事项,上面说请注意火柴的长短,要是火柴燃了太久,一根火柴会被全部烧焦的,你要是不及时丢掉手会被烧伤。
于是我放下了手中的AD钙奶,打开了火柴盒,把所有火柴中最长的一根选了出来,我用火柴划了一下,不见它燃起来!于是我又试了一下,可它还是没有点起来,我十分生气头上的“火”已经可以用来做烧烤。我一生气没有控制好我的力度,一使劲滑了下去,火柴点燃了,我十分开心。我得意地欣赏着我好不容易才才擦出来的火花。出乎意料的是,我一不小心把自己烧伤了,我把它丢到了地上!可我怎么踏它都不灭,于是我想了起来,水可以灭火。我拿起了桌子上的AD钙奶,倒在了火柴上。火灭了,可我受伤了。灭火之后我急忙把东西收拾好,可我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家长。自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玩儿火了。
这是不是你听过最奇葩的童年趣事,你在你的童年里是不是也干过什么很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呢?童年如同一首歌,演奏着你童年的悲欢喜乐,回忆儿时的那些往事,总是让我一想就放也放不下来。
【篇二:《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整理一下书籍,把手头几本送给我的学生看看,其写的读后感令我也深有感触。
《谁动了我的奶酪》和《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两本书我翻了两遍,每次翻阅时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每次都能使自己烦躁不安的心沉静下来。我很喜欢《谁动了我的奶酪》开篇语:“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寻。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有一扇门就会想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扇门,但我们最终将会发现,它是一扇有益之门”。我有时候常因为自己的付出与自己的期望值不匹配而焦虑、烦躁,在前进的道路上常常因担心自己没有做出最佳的选择而踌躇不前,读完它才明白这可能缘于自己不愿做出改变,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突然间感觉其实这世上本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的`选择,每一种选择的前方都有一条道路,也许沿途的风景不同,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的走下去,一样是精彩的。
《把信送给加西亚》坦白讲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为一位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但我内心想成为一位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也许我反应能力不是那么灵敏,但我有一份韧性和坚持力,我相信勤能补拙,每个人的能力的确有大有小,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我想念我自己》,读完这本书,关于阿尔兹海默病的相关临床症状及发病大致过程我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忘了。之前我都是书上死记硬背AD的临床症状,并不能体会到这些症状会对患者本人及家庭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本书让我真切体会到AD病人前期的痛苦及整个过程照顾者的不易。还有一个更大的感悟:我在大学期间养成了每周一记的习惯,记录生活所见所想。来到上海之后也很开心的买了一个心爱的笔记本,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记着记着就感觉没什么可以记录的了,所以提笔记录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看完这本书和《whenbreathbecomesair》,我一直在心底问自己:之前的我为什么要记录生活,为什么自己现在感觉没什么可以值得记录的?我尝试着去寻找答案,后来看到一篇文章写到:“我突然想,如果生活没有记录,就好像生活不曾发生过一样。即使是每天自己经历的,如果没有记录,真正留下印记的也很少”。接着在严老师的门诊时,一位主诉记忆力下降的患者说:我最近的事情都记不起了,我都快不认识我自己了。这句话瞬时击中了我,心底猛然一颤,这就是我要记录生活的原因:我要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些印迹,如果有一天我患上AD,也不认识自己的时候,可以拿出小本本来翻一翻。那个周二晚上回去我拿出心爱的小本本记录这一过程,从此又感觉每周都有很多有趣又美好的事可以记录。
《whenbreathbecomesair》这本书英文版没看下去,我在网上找了中文版阅读的。(看来是真的要好好扩大英语词汇量了。)对人生感悟: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把握当下,去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主人公保罗生病时体会到医生的职责:有时不是去挽救病人的生命,而是做一个领路人,引导病人和家属度过人生中的艰难时刻,以后还可以创造新生活。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这样的一个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