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余杭的作文

【篇一:在水一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诗经中也提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生在南方,生在水乡余杭。

余杭,有着江南的温柔。没有泰山般高耸入云的壮美,却有着超山般淡然柔美的姿态;没有波澜不惊的大海,却有着宁静祥和的湖泊;没有广阔无垠的草原,却有着芦苇荡漾的湿地。

白居易来到江南,看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风景,发出了“能不忆江南”的感叹;王安石来到江南,看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好,流露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留恋;温庭筠来到江南,看到“杨柳又如丝”的柔和,表达了“此情谁得知”的感慨……

这就是闻名至今的江南,承载着不胜枚举的赞美。

余杭,有座临平山。

无论你处在余杭的哪个角落,都能望见它屹立在那,仿佛是个地标。

海拔只有200米,是个普通的高度。却真真让人平静、舒心、儒雅。

早起登山,傍晚散步,迎着朝霞,伴着晚风。在夜晚,或是一弯蛾眉月,或是一半弦月,亦或是一轮满月,树林便亮了。月光和路灯汇聚在一起,像青瓷如水般渗入天际。

不知你是否幻想,此时,一个婀娜多姿的江南女子,也站在此地,仰望天空,却携着那丝颔首的温柔。

这就是安谧静美的余杭,有着触手可及的山月。

生在农村,自小感受着人们在水一方,以水为生的独特。

小时候,正值破晓,隔壁邻居就端着洗脸盆在河边洗衣服。衣服轻拂水面,荡起层层涟漪。

接着,“哗哗哗”的水声在心间涤荡。后来,便是“刷刷刷”,我仿佛看到了板刷在衣服上舞动。最后,“啪啪啪”的敲打声褪去了衣服上的污垢。这便是江南水的无私,才孕育出江南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脱俗。

这就是清新典雅的水乡,给人宁静淡雅的心境。

住在小镇上,我享受饭后出门散步的闲适。

双脚踏在石板上,一股喜悦之情便油然而生。挽着父亲的手,与他从历史文化聊到诗词歌赋,也便从桥头走到了桥尾。

于是,漫步在古街上,看着三五成群之人迈着悠闲的步调谈笑风生,亦或是坐在桥沿上吹风纳凉,听着小贩吆喝着卖东西。街边,柳枝在河面吹来的夏风中顾盼生姿,街灯倒映在水面上,风一吹,灯火似是在河上燃烧,愈加热烈。

不知不觉,父亲的手搭在我肩上,眺望远方,眼神闪烁。我知道,他是想到他的家乡了……

生在江南,长在江南,我是如此幸运。

看过了太多美景,依然撼动不了那在水一方的余杭在我心中的地位,等到风景都看透,我仍然想要回到家乡。家乡,仅此足矣。

在我心里,也许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最欣赏的风景。

【篇二:走进余杭口腔医院当小牙医】

前几天妈妈看到余杭口腔医院有“小小牙医”的活动,早早给我报了名,说起来也惭愧,别看我年纪小,我可是看牙医的常客呢。

今天,我和妈妈乘车来到世纪大道上的余杭口腔医院。我们乘座电梯,直达五楼,来到余杭口腔医院。

活动开始后,有一位牙医阿姨先带我们去了大厅里观看PPT,了解了一些关于牙齿的相关知识,比如牙齿的结构,怎样保护牙齿,怎样正确刷牙等。牙齿虽然是人类最坚硬的器官,可是它也很脆弱,为了保护它,我们每天必须仔细刷牙,要不然很容易会得龋齿等牙病。通过她的讲解,我们认识到了牙齿的重要性,也明白了保护牙齿的方法。“吃粗粮,喝牛奶有益牙齿健康;用巴氏刷牙法刷牙,一天至少刷两次牙……”

随后,牙医阿姨带我们参观了咨询室、X光室、消毒处、患者通道等医院设施。然后我们就去给家长看牙齿了。作为一名“小小牙医”,我先给妈妈戴上面巾,然后拿着牙镜检查妈妈的牙齿,我发现妈妈的牙齿虽然很白,但是有点歪歪扭扭。后来牙医又给每位小朋友都检查了牙齿,发现我又多了一颗蛀牙,她告诉我蛀牙要赶快补起来,要不然会越蛀越大。

我好开心呀,我也能真正的当了一回小牙医。知道了我们刷牙、保护牙齿多么重要,我要给自己和家人当护牙小卫士!

【篇三:情系余杭】

于我,家乡的初印象是祖辈的村庄。

蓝天白云绿山岗,小桥流水桃杏花。垂着脚丫坐于河畔,看水色数池中鸭,偶尔趁长辈不留神,伸脚去够着那凉凉的水花。也行走在辽阔的田野,看油菜成片田埂深远,祖父弯腰耕劳,看黑瓦平房炊烟四起,映着晚霞满天。无论什么时节,乡人总徘徊于田野农地之间。小时不识字却乐背唐宋诗,戏称此为“田园杂兴图”。

日子被一页页撕去,故土的房屋与我一样年年都在长。她从平房长成了高楼,我从乡人都熟识的淘气伢儿长成了见面三分礼的大姑娘。我居住的这座小城,正在慢慢成长,慢慢强大,慢慢繁华。这样一座小城,在我心中却依旧如十年前一般,拥有纯真的血液。她一直坚定地存在,安静地生长。

小城上空一朵朵年轻的云,环绕着古老的历史尘埃。

太湖的水孕育着代表中国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我们,从那千丈黄土里,挖掘出的一件件或是精美或是破旧的瓷陶器,布满尘土与细纹。细细地凝视它,尝试着感受它,你能闻到生命。这些文化“聚天地之精华,得日月之灵气”,其虽为石,却有灵性。它们有着或质朴或艳丽的漆色,或是形制各异,大小不一。这些器具吞吐过无数繁华与昌盛,又独自沉默在地下几千年,它的背后,展现的是一个快乐的创造的黄金时代。微阖双目,便能看见在阳光微醺的和谐景象中,人们尽情尽兴地挥洒汗水,挥发内心的创意与对未来的向往,认真打磨、切割每一件珍品。

时光游走在太湖的上空,我们以瞻仰者的姿态去敬仰每一份历史的遗骸,它凝结在我们居住的这座小城,使我们脚下的土地多了一份积淀,多了一份底蕴。沿着这份积淀,这份底蕴,我们追寻着历史的足迹,去踏遍山水之间,小桥流水。

余杭,以径、超两山最盛。径山翠竹苍松,风烟明净。径山,以茶道而颇负盛名。唐代古刹蜿蜒回还,恍惚间林深之处见一隐者静坐亭下,口中振振念着诗词,青丝随风吹起。他手中持茶杯,茶壶,专注地烫壶、温杯、闻香、品茶。举手投足间如画中逍遥自在的神仙。那隐者名曰陆羽,他轻呷手中茶,挥笔即成千古名篇——《茶经》。径山赠与这片土地的,是秀丽的名胜,幽静的古迹。

超山以梅景而名,兴盛时期方圆十里如飞雪漫空,可谓"十里梅花香雪海"。矮矮的平坡,舒缓而上,一路漫步,可品和梅卓然不群,感叹天地之道;可观宋梅万花丛中如红云踏雪,傲视群芳;亦可赏唐梅宛若罗浮境中仙风道骨,白若釉瓷。一路美景相伴,花香浮动,沁人心脾。超山立在这片土地上,为人们展现着小城的迤逦风光,绝美傲骨。

小城的山并不恢弘雄伟、磅礴伟岸,它温柔而庄重,多姿而绵延,它们伏在我们身旁,洒下一片幽绿或芬芳。小城的水并不波澜壮阔,横无际涯,它涓长而细腻,深情而质朴,古运河畔的广济桥,缄默地诉说着两岸曾经的繁华。我行走过无数城市,游历过众多胜地,尽管他乡山高水长、繁花似锦,也抵不过家乡的一杯淡茶、一抹梅香。

余杭这座小城,无处不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我爱这座城,不为那繁华,不为她昌盛,只为它从一而终的文明与和谐,诚信与友善。它因为我们而生生不息,因为我们而年轻、而动听。无论行到何处,它也令我们魂牵梦绕。那是一份渔舟晚唱的温柔,是乌篷船摇曳在江南水乡里的如梦似幻,是老茶馆上说书人的拍案不绝。

站在这片土地上,我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她轻缓的呼吸、她有力的脉搏,我与她扎根在一起,紧紧相连,亲密无间。

深夜,我坐在窗前。久久凝视着小城的夜空,心中酸甜。

轻开书页,以爱为笺,以情为笔,也书清风,也书明月,画下余杭的夜空宁静安恬,写下这片土地上,婉转清亮的歌。

晚安,我的余杭。

【篇四:奶奶读书的故事】

前些日子,奶奶和我说起了她过去读书的故事。

奶奶是舟山人,小时候爸爸离家来余杭造纸厂工作。奶奶七岁的时候和妈妈一起到了余杭,八岁时在临安汪家埠小学读书,那时候穷苦人家多,读书的孩子少。由于学生年纪大小不一,奶奶班里分成二班,一半人上一年级的课,一半人上二年级的课。老师上课时先教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自己做作业,二年级学生上课时,一年级学生自己做作业。大家互不吵闹,安安静静地听课做作业。

奶奶家离学校好远,每天起早要走好多好多路,中午还得自己带午餐到学校,因为家中穷苦只带米饭,没有菜就在米饭中放点酱油、猪油,中午在学校蒸热拌着吃。

奶奶还告诉我,那时候学校老师少,教室也简陋,下课也没有什么东西好玩。学校也很少组织学生活动,她只记得,汪家埠读书的时候“六一儿童节”跳过一次舞。

奶奶读书的时候,家中还有个小妹妹,她每天放学回家已经走了好多路,可是到家后还得走好多路去爸爸厂里,因为她还要去那儿抱回妹妹。

听奶奶说着,再想想我们现在的读书环境,差距真的好大好大。奶奶她班里只有一个老师,语文数学都是她一个人教。我们现在读书,每个班有班主任、副班主任,而且每门功课都有老师,七算八算,教我们上课一共有七个老师哩。

再说我们中午吃饭,都是学校食堂叔叔阿姨精心安排的,每天烧出可口的饭菜,和奶奶吃的比一比,真不好意思挑肥拣瘦呢!

现在的我们,除上课外,还有课间活动:广播体操、竹竿舞、跳长绳、腰鼓队、乒乓球!

我们在学校上学,德智体全面发展,想想我们读书环境是多么的好,如果再不好好学习,也太对不起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了!

【篇五:余杭山沟沟一日游】

今天,我们去山沟沟玩。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山沟沟。山沟沟多么美丽呀!一群土鸡在大街上来来回回的走着,好像很着急。一大片的各种各样的美丽蝴蝶布满这里,有大有小,可以捉回去做标本。清泉布满了坑坑洼洼的路,无数可爱的小鱼、青蛙在水里游来游去,多么快活!

我们去爬“汤坑”,在山脚下往上看,哎呀!不看还好,这多高呀!我一想爬山要吧减肥,就努力往上爬。当我们来到一片清泉边,我想下去捕鱼,爸爸妈妈爽快答应了。我拿着鱼网想:想当年,我是我们小区一位远近闻名的捕鱼高手。可现在,我好久没捕鱼了,怎么大显身手啊!我来到一块用石头围起来的清泉边,随便一打捞,就捞上几条黑白相间的小鱼。一位阿姨捉得太多,就送我一条大鱼。我仔细观察我的鱼,发现它们的腹部都有一个吸盘。原来,这里的水流地很急,它们就把藏在腹部的吸盘吸在石头上,就不会被水冲走。我拿上鱼,和他们一起上山。

我们爬呀爬呀,来到了龙头。爸爸给我讲解,这条龙是在2008年建成的,挺长。我们在下面拍了一张照片上山。我看到一只翩翩起舞的帝王碟就用网抓。这里的蝴蝶太傻了,被捉住也不挣扎,就停在那儿。我觉得没劲儿把它放了。在路上,我看到无数蝴蝶,可以称这里是蝴蝶的天堂。有的在石头上喝水,有的在天上翩翩起舞,有的甚至停在人的肩头上。真不怕被捉走。我妈妈在路上发现一只夹形虫,它身穿黑亮亮的铠甲,嘴里插着两把“大刀”像一位勇敢的战士。我想它们是大自然的精灵,不要捉。我就让妈妈把它放走。经历“千辛万苦”,我们终于到了山顶,看到一位老爷爷在乘凉,一只蓝色大闪碟在山顶飞翔。这只大闪蝶跟男人的脸一样大,翅膀在太阳底下发着像蓝钻石一样的蓝光,多美丽!我们在山上呆呆看一会儿就下山吃饭去了。

【篇六:一个心中有爱的女孩】

初见余澹雅,是在多年前的某次讲座上。那时她还是个小学生,她所就读的小学邀我去跟孩子们聊聊写作,于是在会场的最前排,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个目光炯炯、身子始终坐得笔挺的可爱女孩。只不过,每年都会在这样的场合认识许多热爱写作的孩子,彼时的几面之缘,尚不可谓“印象深刻”。

再见余澹雅,是在15年秋新生报到时。在我任教的班级里,又见到了目光如炬、坐姿端正的她。那种感觉或许就是所谓的“似是在哪里见过,又一时忆不起来”。直到后来的某篇周记里,她提到了那年的讲座与偶遇,我才终于将从前的她与眼前的她画上等号。她说能“正式”成为我的学生是一种幸运,其实为师者亦是如此。

再后来,她自告奋勇地担任了班里的语文课代表,然后顺理成章地加入了“丑小鸭”文学社,并最终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这个明星社团的第七任社长。也许,她的起点并不是最高,但在写作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她用功最深,坚持最久。截至目前,她已在《余杭晨报》《余杭文学少年读本》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近三十篇,累计两万余字,是二中校园里最高产的“小作家”。正是心中对写作的那份热爱,才让她换来了如此丰厚的成果。

平心而论,她的写作技巧与辞藻并不算出众,但难能可贵的是,她坚持以情动人。一些同龄人常常会忽略的细节,她都会敏锐地捕捉,然后恰到好处地再现或表现。她的文章里最常见的就是妈妈、外婆、老师,这些人与事总让人感同身受,因此常能引起最强烈的共鸣。所谓文如其人,今年年初她被评为“尊老爱亲美丽学生”,正是对她坚持“行孝当及时”的最好褒奖。她表达爱的方式绝不只是在某个节日来临时突击给长辈洗一双脚,而是勇敢地把爱说出来,写下来……

除此之外,她也十分热心公益事业。曾先后两次跟着我远赴金华浦江和温州泰顺山区,亲手为大山深处的孩子实现了梦想。私以为,年方豆蔻的她已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一份对这个社会的责任,不辞劳苦,将心中的爱带到远方,洒进了他人的心田。

她就是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孩,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年级前茅,并曾获评“杭州市优秀共青团员”。但她并非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霸”,与许多同龄人一样,她也十分钟情“二次元”,有空爱去逛逛动漫展,偶尔幻想着客串一回万众瞩目的COSER——该认真时认真,该天真时天真,或许这才是这个年纪的女孩本该有的样子。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她刚刚与一次重要的机会失之交臂。可我依旧十分看好她,相信在蔷薇盛开的六月,这个心中有爱的女孩,一定会实现那蓝白色的梦想。

热门推荐
1感动
2蚂蚁给我的启示
3少管所观后感
4我的乐园
5忍不住流泪
6我爱美丽的金沙滩
72120年的中秋节
8煎牛排
9“放肆”的人类
10我的妈妈
11描写莲蓬的作文
12我的爸爸
13梦里花落知多少
14美在不期而遇
15世界人生
16爱心义卖
17我们班上有这么一个人
18红旗飘飘引我成长读后感400字
19观纪念大会有感
20荧幕
21校园的早晨
22友谊最珍贵
23包粽子
24我家的小金鱼
25圣诞老人
26幽默搞笑的唐伟良
27家庭趣事
28成长路上的阳光
29我心中的价值观
30美丽的南明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