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母校的梧桐】
不久前,我们刚拍摄完毕业照。我想我正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将伴着七月火热的日光离开母校,离开曾朝夕相处,无时不给予我们温暖和快乐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令我依恋而喜爱的梧桐树,母校的梧桐树……
入学时,我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在这所优秀的学校中是如何的渺小而平凡,特别是在分班考试后,我更显失落与难过。开学那天,恕我无法将我的心情用任何词句来表达。沿着学校的主干道缓缓的来到初一初二的教学楼,入眼的就是一条梧桐大道。梧桐的叶子呈着深绿色,粗而白的树干形态不一的伫立在路的两旁。
目光穿过这些梧桐,于是我在路的尽头处看到了教学楼。路并不长,但那稍抬头既能尽数入眼的绿色一直伴我到了楼下,一路走来使我我莫名的心安,莫名的感到亲切。后来,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成了多余,我适应得非常好,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班主任很年轻,据说我们是他第一次当班主任所要带的第一届学生。虽然最终他并没有将我们带到初三,但我相信他的尽责、奉献、活力与那来自老师对学生的真正发自内心的关爱一定会在我的记忆中长时间的占有温暖的一席之地。我将永远的敬爱他,感谢他!
记得初二时,最喜欢的事莫过于在午休的前几分钟从食堂悠悠的漫步回教学楼,然后在路尽头处仰望,欣赏阳光透过树隙的美丽,在那里我仿佛看得到时光的痕迹。朋友从来不会太过急切地催我,一如静候慢性子的我吃饭,最后与我踏着午休的铃声出现在班门口喊着“报到”;一如放学后耐心的看我写完最后一道练习题,等我收拾书包;一如那个雨天就那样举着伞站在路边同样湿淋淋的梧桐下等着返回去拿饭卡的粗心的我……这都将成为我初中三年最唯美的回忆。
我们在这个梧桐道上总共走了两年,看着道旁的梧桐叶黄、叶绿,周而复始。看着母校送走一批批菁菁学子,他们中定是不乏卓越的人才,看着母校迎来又一批新生,他们还未完全褪去稚嫩的面孔……
初三后,我远离了初一初二教学楼下翠绿的梧桐树,但那改变不了我对它的贪恋。而今,我总喜欢与好友在操场散步,甚至是躲在梧桐的阴下,讲讲属于我们的秘密、梦想与未来。已经快一年没有去过初一教学楼了,几天前拿着相机真恨不得拍遍母校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再次站在这梧桐道上时,我竟有种深深的怀念、激动与不舍。当将好友如花的笑颜和着他背后正值茂盛繁荣的梧桐、脚下的黑色柏油路定格在相机中时,不知为什么竟有种想哭的冲动。
三月春风越杨柳,时光如梭似水流。花影不谙离恨苦,梧桐阴下誓言留。晴空万里鸟啁啾,雪过无痕奈何秋。忆痴狂青春年少,藏三寸欹倾日光。———当我在给好友的明信片上如是写到,我知道离别在即,梧桐荣枯,光阴不复。
母校的梧桐属于母校,它拥有着我如此多的美好回忆,我的进步母校看在眼里,我的成长母校看在眼里,我的悲与喜母校她也都看在了眼里。若干年后,无论我是功成名就还是依然平淡而普通,母校——我都将感谢您!
我在心中默愿“母校的梧桐——等我!母校——等我!今天我以你为荣耀,明天我要成为你的骄傲!”
【篇二:秋之韵】
不知不觉中,秋已经接近尾声了。秋姑娘穿着一身五彩旗袍。为这末秋做着最后的“洗礼”
秋姑娘先飘到了月季坛边,衣袖一拂,粉的,白的、黄的、红的月季花瓣纷纷都争先恐后地落到了地上,秋姑娘看着她的作品,满意地飘走了。我轻轻走过去,将花瓣埋起来,可谓”侬年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和是谁?”
登上山去,发现秋姑娘已经把银杏与松柏的叶子堆在地上了。望着光秃秃的银杏树干和松柏新萌发出的嫩芽,我不禁想到了“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时而,秋姑娘跑到这儿;时而,她又奔去那忙得不亦乐乎。她就像这山上的霸主,离了她,这山就坏了。
该去的地方我都去过了,只有那个我最想去的地方——梧桐道,我还没有去。这时我正好抽出时间,去看看看那萧瑟的梧桐道。秋姑娘早就把梧桐道边的梧桐叶铺满了大道,一片萧瑟的景像映入眼帘。走进梧桐道,听着脚下的沙沙声,静静想着……
这沙沙声就像一首首乐曲。你快步走时,你就会弹出一首欢乐的曲子,你慢步走时,你就会弹出一首悲戚的乐曲,你轻盈地走时,你就会弹出一首轻快的曲子……总而言之,你怎么走,心里想到什么,它就会谱写出一曲什么样的曲子。
秋,很快就结束了,而这个秋那别有的韵味,却是难以形容、难以忘却的。秋,它有几多欢乐,又有几多愁怅。它那萧瑟、优雅的姿容,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