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善心之花向阳开放】
人之初,性本善——题记。
三月,花儿竞相开放,如同给大地妈妈换上了美丽的衣裳。学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浪潮。清晨,远远地便能听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琅琅读书声。
对于一直喜欢阅读的我来说,能在有花儿相伴的季节里诵读国学经典,那种惬意真是妙不可言啊!每每诵读,总会有心灵的收获和成长。而最大的收获便是心要向善。
如何向善?我从《弟子规》中找到答案:向善首先要孝敬父母——“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从此以后,我不再放学后不跟妈妈说就去疯玩;我不再没完成作业就玩电脑;我不再在妈妈教育时顶撞妈妈……
虽我不知“香九龄,能温席。”但我能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妈妈因为课多嗓子嘶哑疼痛,我会悄悄地泡一杯热乎乎的蜂蜜水放在妈妈办公桌上。在妈妈即将炒好菜时给妈妈盛好一碗热腾腾的饭。吃饭时总不忘给妈妈夹她最喜欢的菜。妈妈看着这一切心里可开心了!而我看见妈妈的微笑,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向善要乐于助人。《弟子规》如是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已有能,勿自私。”就在上周,学校组织了捐压岁钱的活动。班主任申老师接到通知后,就在班上号召我们积极参加。老师说:“捐赠压岁钱,是一项献爱心的活动。无论捐多少,只要你有爱心就好。你一元,我一元,一元元地聚拢起来,会变成几十、几百甚至更多更多,这样就够帮助几百个农村的小学生。他们就能像我们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同学们听后,异口同声地说:“好的,我们都愿意!”我想:是呀,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就可以让世界更美好!我一定要把我所有的压岁钱都捐上去。
第二天,同学们纷纷将手中的压岁钱交上去——有五元、有十元、有十几元的……我也迫不及待地走上台,毫不犹豫地将压岁钱郑重地放入鲜红的捐赠内。就在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三月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我知道我内心的那朵善爱之花早已向阳开放。
“人之初,性本善……”耳边又传来同学们的琅琅读书声,悠长,悠长……
【篇二:我与《弟子规》】
最近,我学习并背诵了一本叫《弟子规》的书。书中讲了,作为一个孩子或一个学生要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书里面讲了七个方面:“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书里面“入则孝”中有这么一段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我觉得,其中我做到过“父母责,须顺承”和“冬则温”这两点。
前几天晚上我在楼下玩,爸爸妈妈也在楼下散步。我擅自做主跑到一个小朋友家里去做调查。恰好这时爸爸妈妈来找我,想让我回家。发现我不见了,心里很着急。他们在院子里大声喊了好久,也不见我人影。直到我做完调查后才回到家。爸爸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之后我想了想,主动认了错。爸爸妈妈见我主动认错了,就没再责备我了。通过这个事情,我不但做到了“父母则,须顺承”,还知道了“出必告,反必面”。
我还记得,在一个寒冷冬天的晚上,我让爸爸妈妈不要充热水袋,他们感觉很奇怪。那天我特意提早上床帮爸爸妈妈把被窝焐暖。他们一进被窝就觉得很暖和,就问这是怎么会事?当他们知道是我把被窝焐暖后,连声夸奖我呢!我听后心里甜滋滋的。
我发现孝也是很好的,不但别人会更多表扬我们,还会增添我们的美德哦!
【篇三:外公外婆教会我如何讲礼貌】
刚过完国庆,就迎来了重阳节,重阳节是我国的“老人节”。这个节日是提醒每一个人都要:尊敬老人,爱护老人。提起老人,这让我想起过去许多的美好回忆!
小时候,我被外公外婆带到了他们的老家——肇庆。他们的老房子就在一个居民区里,我刚到那里非常不适应,没有电视,没有空调,就连我最喜欢的玩具都没有,这下可把我惹急了,哗哗哗的就对外公外婆耍赖皮气。我见他们把这不当回事,我这下发“大招”了,一爬起来,就对外婆又“打”又“骂”,这下好了,打“虎”不成,反而被“虎”吃了。外婆发火了,出了个“绝招”后,好不容易把我“安顿”好,然后慢慢地跟我讲起道理来。
外婆皱着眉头说:“做人,最主要是讲究一个“敬”字,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这个‘敬’字,这个人终究不成大事,你刚刚是不是失去了这个‘敬’字?”“恩恩,这里啥都没有,那我怎么办呐?让我怎么玩嘛,哼!”我有点赌气地应着。外婆耐心地说:“玩具没有可以买,空调没有,但家里有风扇,况且这是冬天,你吹什么空调啊?电视没有就没有,小孩子看那么多电视干什么?你就是有那颗好奇心,不收不行!”“但是……”我的话没出口,就被外婆制止了。外婆又说:“礼貌,是排在第一位的,人处处都要讲礼貌,出门要说一声‘我走了’,就像弟子规里说的:出必告……”“反必面!”我紧跟着说道。外婆又说:“你看你,这就是不讲礼貌的表现,大人说话不能打断,这是对别人的尊重,如果打断了,别人会说:这个人真没家教。你愿意别人这样说你吗?”我说:“不愿意!”“就是嘛,锴锴,你要记住,出门在外,包括在家里都要把礼貌放在第一位!”
那天,外婆跟我讲了许多,我不知道记住还是没记住,总之,外婆是对我好,知道要对老人家有礼貌。
时隔那么久,我的小时侯的“根”没彻底拔掉,你看,我旧病复发了……
随着一丝“火花”我暴躁的脾气又开始复发了,外婆仍是说道:“锴锴,你还是没有听懂我以前对你说的话,哎!”随着一声“哎”,我彻底后悔了,因为,我知道我伤了外公外婆的心。
我从那时起,我决定改过自新,重新做回自己!
【篇四:背书】
我的私塾生活开始于痛苦的背书。背什么书?古代的经典蒙学六种。老师直接从兜里面捞出了3本书,三本很薄很薄的书。一本叫《弟子规》一本《三字经》,还有一本叫做《孝经》。
我当时很疑惑这都是啥?然而当我翻开来一看哦,人之初,性本善啊。好好,我明白啦,原来这就是三字经,但是《弟子规》,我却全然不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都是什么东西呀?好象是教我做人的守则。《孝经》,我就更不清楚了,讲述孝的经典吗?
我一看,里面大字小字繁体简体。仿佛群蚁排衙似的在折磨着我。我真不知道这个书何时才能背完,何时才能背到尽头呢?于是我非常难过地看着我的老师。站好,而我的面部没有露出一丝的愁苦来,我仿佛已经学会了用面部表情去骗他。
老师说背不完三本书,下周就不用来见他了。我当时爽快地答应了。我其实并不想答应的,然而我父母,我的那些叔叔阿姨们,他们——非常期盼的目光,把我看着就仿佛是在威逼我接受吧。
给我一周的时间到了第三天,我连《弟子规》的第一章都没有背完。就是入则孝啊,我已经崩溃到极点了。我怎么都不能背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固,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好困难的事情啊!星期三的晚上我拿着这样的成绩去面对我的家长。
我爸妈狠狠地呵斥了我他们说你这个样子是怎么读书的。不背也得背,吃不完饭也得背。这么好的老师,不能就这么耽误了。小就得吃苦,吃苦才能成人,我记得多年之后,当我读到《牡丹亭》中的句子——雕虫篆刻,陋简残编露的时候。我觉得我当时也就是这样的,我真的是把蒙学的这三种。读了个遍啊!
经过了一周的努力,我也只读了两本半。但是我还是依旧鼓起勇气去找到了老师。老师,我来啦老师看着我背了多少本的量。我很实诚地回答他两本半。老师什么都没说,只是随后一句你可以开始上课了。多年以后,我也没有问为什么,老师当时怎么什么也没有说。
你出去背完了再进来。然而我明白真正的考验只是毅力,能背多少敢看后天的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