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鞠躬尽瘁的作文

【篇一:我眼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阳都人,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大名可谓闻名天下,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诸葛亮被历代人所称颂,原因有很多。他是一个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学识渊博的俊杰。他精通政治,综观天下,所以才会在隆中被刘备咨询时作出“天下三分”的英明论断;他足智多谋,了解别人的性格,所以才会有“草船借箭”、“空城计”的故事流芳百世;他心胸开阔,明知周瑜是嫉妒他的才能而专找他的麻烦,但为了东吴和西蜀两国的友好,他从不计较;他公私分明,内外同法,陟罚臧否,不曾异同,赢得了将士们的爱戴和尊重;他从不偏私,曾挥泪斩马谡;他自出山辅佐刘备兴复汉室以来,就一直对刘备对蜀国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他为刘备外平战乱,内修政理,从未有过一丝松懈。在他40岁之际,还亲自带兵伐魏、伐魏前还满怀深情地向蜀后主上书,提醒刘禅要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治理好国家。诸葛亮可谓一片丹心昭日月,一生无私献蜀国啊!

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习诸葛亮这种为国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论年龄、种族、宗教、信仰的不同或文化的多少,都应时时刻刻想着为国家服务,为民族服务。

诸葛亮确实不愧为一代忠臣,一世良相。但是,我个人认为诸葛亮也有不可取之处。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平平凡凡、安安静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没想过要平定乱世,没想过要解救百姓于战乱的水火,这就不免太狭隘,太自私了。不但如此,他还非要刘备委自枉屈,三顾草庐,才肯与之见面,看来,诸葛亮是太耍大牌了。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面对社会严峻的竟争,决不能隐居“山中”;不能怀抱利器而不去施展,不能消极等待别人来拜访自己,发现自己,而要学会主动出击,自己推荐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我们现在要努力学好本领,将来只要祖国一声召唤,我们就应该随时随地站出来为国家作贡献。我们的能力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国家给的,人民给的。为国家效力,为人民办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或许有些人有这样的想法,管他什么国家,我只要自己过得宁静,过得舒适就对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哪来个人的宁静幸福?我们生是国家的人,死是国家的鬼,我们就是为了能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添上自己的色彩而出生,而来这世上走一回的。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点瑕疵的玉才是好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任何一个人都有优劣两面性。就像事情一样,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所以,我们对于人或事,应从多方面去认识、评价。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伟哉,诸葛亮!

【篇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摘记

当我看过《三国演义》后,我以为,孔明的一生只书写了一个字——“忠”,而“忠”字,有是以“智”作笔,用“仁”“明”等作墨写成的。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

他在学识上“博”。孔明,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未出茅庐,知天下三分;在东吴,舌战群儒,与吴联合而成鼎足之势;白帝城外,八阵图救主……而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不是侥幸而得大雾东风,亦是他的学识帮了大忙。

他在战略上“精”。他深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颇知用兵之法的他:华容道智伏曹操;大军压境而无兵之际,“空城计”吓退曹兵;他还授计在自己过世后用自己的木雕像吓走司马懿,才有了“死诸葛亮吓走仲达”的传奇。他深深懂得对手的性格和作战之法,由此,他一生用“将计就计”之法不知赢了多少胜仗。

他在用人上“明”。魏延是一个必然要提到的名字。魏延,勇猛,但不忠心。他曾事曹操,后降蜀国,诸葛亮深知其人,几次欲杀,但怜其勇,故留之。临终,他授计姜伯约、马贷,在他去世之后魏延造反之时,终于杀了魏延。魏延勇猛,虽屡立战功,但不忠于主,被杀实在情理之中。

他在做人上“仁”。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七擒孟获”,发生在孔明北伐之时,对于顽固不化的南蛮王孟获,他七擒七纵,不仅是信义,更是他的一颗爱人之心,他最终用“仁”用“勇”服了顽固不化,屡次造反的北方少数民族。他的“仁”亦显现在他“挥泪斩马谡”中。“挥泪”中蕴含着他的千万种情感:损一员大将;损失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想到先主的嘱咐“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不能因千般情感而不按军法。马谡被斩之后,他按日给其家人粮食,派人照应。他的“仁”“义”感动世人,以至于他去世时“多官无不哀恸,百姓无不涕泣,蜀军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这或许过于夸张,但他的“仁”确实是当时世人所共睹的。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也有过失误。赤壁之战中,用关羽,曹操逃脱;六出祁山时,用马谡,街亭失守;阿斗不才,硬扶其为成都之主……但我想,人人都不可能完美,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否定孔明,他有他的想法和苦衷,其中夹杂着对先帝刘备“三顾”之恩的无限感激,“白帝城托孤”的任重道远。

我认为,孔明的一生是用大爱书写的一生,他博、精、明、仁,而我们明明又看到这些全都不在,而幻化为一个字——“忠”。忠于主,忠于天下,忠于天下的黎民百姓!你看他那瘦弱的身影,你看他那凝神的专注,你看他那睿智的双眼,他用一颗忠心写就了《出师表》,用一份智慧摆就了八阵图,用一个博大的胸怀书写出仁义的篇章!历史虽然远去,但我们透过时空,依然可看见那忠义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篇三:夜访诸葛亮】

十一月十七日夜,惊闻诸葛再世,欣然而往。

曰:三国时期,天下动乱,英雄纷纷而出。除汝外,何人之才乃天下第一?

诸葛曰:此必周瑜矣。火烧赤壁之事,乃周瑜之所为也,三气周瑜之事,无。此人少年意气风发,一生仅打一仗(赤壁之战)就天下成名,若此人可活百岁之龄,与吾在三国争斗,岂不快哉?

曰:人皆有后也。若汝能再生于世,是归隐山居,种耕于南山之下,还是鞠躬尽瘁,落星于五丈之原?

诸葛曰:此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帝妄自菲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吾若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有何颜面去见先帝之魂灵?

曰:汝一生争伐无数,可述其一二?

诸葛曰:可。昔日六至祁山,次次皆败,只为报先帝之灵,而屡败屡战,昔日七擒孟获,吾率百万之军深入不毛,七擒六纵。昔天欲主我,汉室之隆,终能未成。

曰:可汝之名却流传于千古。

诸葛曰:善哉。

羽扇轻挥,天地间光芒万丈,北极星高高升起,照耀人间,诸葛便再次回到了天宫。

热门推荐
1阳光下的微笑
2就这样慢慢长大
3我成长中的故事
4惠州巽寮湾之旅
5年味
6寻找身边的龙文化
7星语心愿
8的我作文
9迟到的遗憾
10幸福密码
11八年级优秀作文
12拍蚊子
13新时代
14那一瞬间作文700字
15逛步行街
16鲤鱼坝
17窗前门外
18我的节日我做主
19寻而知之
20书包的自述
21我爱冬天
22母亲是一种岁月
23这里也有乐趣
24八年级幸福作文
25我品尝了什么的滋味
26坚持
27观察日记
28晨练
29记一场精彩的辩论赛
30三叶草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