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共享书店的作文

【篇一:处共享时代,思自我之错】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如是说道。我想,用他的这句话来形容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随着时代的巨轮滚滚地从我们身边经过,它为我们带来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暴露在我们的视野中。

去年初秋,上海的街头突然间多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一排排崭新的摩拜单车整齐地停放在街头。“共享单车”这个词汇一下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中,瞬间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闻中也是呼吁着人们多多使用共享单车,倡导人们绿色出行。可惜好景不长,不过短短数月,新闻上铺天盖地的便是“某地共享单车出现大批量的损害”亦或是“许多共享单车被换上私人锁”。这些字眼不断地涌现在我们的眼前。原本共享单车应该是我们的出行工具,既方便又环保,但现在的它们大多已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难道这一切都与我们无关吗?不!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好好问问自己,我们的道德素养出了什么错?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书店又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想看书时,只需走到家附近的共享书店,就能找到自己心仪的书。这原本也是一件好事,带动了全民阅读,让每个人都能在书海中遨游,享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又提高人民的文学素养。可惜,很多人都借书不还,或是还回去的书有破损和污渍。这样一来,共享书店中的好书越来越少,书的数量也越来越少,于是很少再有人愿意去借书了。当初创建者的本意也难以实现。难道这一切又与我们无关吗?不!我们更应该好好问问自己,我们的良心出了什么错?

时代的巨轮再次马不停蹄地从身边经过,这一次,我们是时候该停下前进的步伐了。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共享时代中,在享受这个时代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好好反思自己所做的一切?

虽然改变自身非朝夕之事,只要有自改意,都为时未晚。每天一共二十四小时,那么我们就用二十四小时生活,第二十五小时思考。每人改变一点点,加起来就是迈向文明的一大步!

【篇二:时代的进步与人的脚步】

时代在进步,人的脚步永远都更不上时代的进步。新的时代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也渐渐改变着人的生活理念。

街边随处可见的小黄车、摩拜单车使我们出行便利。拿出口袋中的手机,只要对着车上的二维码扫一下,这辆车便暂时的为你所有。你可以骑着它去任何地方,一旦你停下,关上车后头的锁,它便会停在你停车的地方,等待着别人再次开启它。有时,你坐在公园里的长椅上,我敢保证,你的面前一定会有人骑共享单车而过。共享单车还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开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少,汽车排放的废弃也慢慢下降,新时代的人们不仅开发了共享单车,我想,在几年之内还会开发共享汽车吧!

有人听说过共享书店吗?其实它跟图书馆差不多,但它比图书馆要小得多。一进去,虽说空间很小,但会让你有种与世隔绝的想法——眼前全是书,各种各样的书。你可以捧着书,在里面待上几个小时,沉浸在书的海洋何尝不是种乐趣!共享书店越来越多,然而进去读书的人却不见几个。

我希望看到读书的人增多,不想看到玩游戏的,手中抱着手机的人变多。

因为时代的进步,手机也和人产生了密切的关系。你可以到那种人多的商场去看一看,你能在里面看到许多“僵尸”——玩手机,永远只低着头的人们。有时,我很希望时代不要再前进了,可没办法啊,人的脚步永远都跟不上时代的进步。

共享资源越来越多,每个人都离不开它,可以这么说,我们的生活需要它。那些沉迷于手机游戏的人啊,能不能走出手机中的世界,加入到共享生活当中呢?我不想再看到越来越多的“僵尸”,反而,我更希望在共享书店中看到更多读书的人!

人的脚步,加快吧!

我曾幻想,街道上几乎没有车,公园散步的、骑自行车出行的、在共享书店中看书的取代了那些开车的人。人们在欢声笑语中交谈,畅聊无阻。这只是我的幻想,但这幻想能实现吗?

新的时代,放慢速度吧!

【篇三:小和尚游城记】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他们每日念经化缘,循环往复,年年如此。

直到有一天,小和尚长大了,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单调无聊的日子,就告别师父,下山去了。

他走啊走,走到了一座名曰“上海”的城市。城中建筑物高耸入云,道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他一转头,看到了一间装潢别致、小巧玲珑的屋子,立在街道尽头。走近一瞧,共享书店,他喃喃念道:“共享,不就是给大家一起看的书店吗?”于是便推门进入。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各种各类、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书整整齐齐地陈列在书架上,按着颜色排列。乍一看,五彩缤纷,宛如暴风雨后初晴时绽放的彩虹。

他心动不已,想抽出一本仔细品读一番时,书却死活不肯脱身让他看。正犯愁是,身边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哥哥,共享书店是需要刷手机才可以借阅的。”是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小男生,边说边拿出手机,扫了一下书侧的二维码,拿出书递给小和尚。

“这么神奇!”小和尚脱口而出,一脸惊奇地继续问道:“谁想出来的?”“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董事长马云,他还不止发明了共享书店,共享超市也是他的杰作呢。”男生一脸骄傲,可突然又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脸上有些不高兴地说道:“但是我听说杭州那家共享超市,里面坐满了嫌天热又不肯在家开空调的老人,导致超市都快无法运营下去了!”小和尚听得一脸津津有味,激动得满脸通红。

“我带你去骑共享单车把!”小男生拉着小和尚跑到了一排ofo单车前,扫二维码开了车,想和他一起骑车。可惜的是小和尚不会骑车,于是他就跟着小男生,在城市中四处兜游。

在一处路边的草丛中,他们发现了几辆破损的单车。小男生给公司打了电话报修,并和小和尚说:“你看,破坏他们的人素质肯定很差,这么美好的事物都要破坏。所以现在有几家共享单车公司都要倒闭了,最大的两家膜拜和ofo也要合并了,否则他们只能亏损,赚不了钱。”小和尚听后,闭目沉思,一抬头,发现身边都是与共享有关的事物。

与小男孩告别后,小和尚回到了山上。跟老和尚说了他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大和尚感慨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和我当年见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场景,变化真大啊!”小和尚不可置否地点头,道:“共享这个名词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今人们的生活,与人们密切相关,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理念。虽然有些不足的点,如人们的素质没能完全保护好共享的事物,可这也将不失为营造一个璀璨的共享时代啊!”

【篇四:共享生活】

随着社会与时代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地球上的资源被越来越广泛地公有化。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一辆辆整齐摆放的自行车时,我们可以直接扫码开锁,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当我们走进一家健身馆时,无需买下自己想要的器材,只要扫码,就可以租回家去锻炼了……

时代飞速地进步着,是什么改变了以前“东西是自己的,谁也不许用”的固执思想呢?古代,当你暂时需要某一样物品时,就不得不把它买下来,但人们渐渐觉得这样实在是不方便,不实用。韩信说过“多多益善”。比如说:古时贵族子弟藏书满屋,并不见得他们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书也常是“素蟫灰丝,时蒙卷轴”,农民子弟虽贫困不堪,却有一颗积极好学的心。既然如此,何妨不把皇亲国戚的书籍,捐出来一部分,做一个共享书店,于是最早的共享资源就成为了书籍,共享书店也就是现在的图书馆。

共享书店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同时也做到了“有教无类”。只要热爱学习,就都可以去借书钻研。书籍可以共享,那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何尝不可呢?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胆提出了这一理念相当“超前”观点。观点一提出,很快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实施起来了。果然,以前住在公寓的人没地方停放自行车,买的自行车无法在其他地方使用等问题都被完美地解决了。同时,因为共享单车几乎随处可见,人们也因此自然而然把开车,坐车改成了骑自行车出行,中国的空气质量也有了巨大的改善。

这种共享的生活真的就完美无缺了吗?“凡事皆有利弊”。因为资源的共享化,人们会不自觉地抱着一种“反正不是我的”的心态,去肆意地破坏公共财产,从而导致其他人无法舒适地循环使用。还有一种贪婪无厌的人,抱着一种更可怕的心态:“只要是共有的,就是免费的,何自占为己有呢?”于是就出现了一系列行为:共享单车被上锁,图书藏在家中不还……当公众新闻媒体站出来指责他们时,他们毫不惭愧,反而“义正言辞”地说:公共的就是大家的,我们也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凭什么不让我们用?

共享资源虽然是大家的,但是自私地占为私有的同时,你们有考虑过他人的感受吗?你们这样不是影响了其他人的生活吗?共享的生活固然是利大于弊的,但是在共享的同时,也一定要遵守法律,做到诚信,诚实,不破坏的“规范使用”。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是不是也要改善,反思一下自己?

【篇五:我们的共享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早已舍弃了旧社会,旧习俗,而取之替代的是新时代与更发达的科技。而在此之间,人与人却缺少了那一份真挚与热情,变得冷淡寂寞。但随之引入的共享单车、共享书店等,却又使人与人之间重新拉近了距离。

无论是街道还是小区门口,都能瞥见一列列共享单车。清晨,上班族的人们将它们骑走;傍晚,再将它们骑回。瞧,小区门口这对夫妇正说说笑笑地走到单车面前,推开了两辆共享单车。他们你追我赶,如同风一般地快,很快消失在了街道的尽头。共享单车减少了汽车的排尾量与路面的堵塞,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快捷、方便。

又瞧见一个青年人从三叉十字路口向小区门口骑来,而另一位中年妇女正焦急地四处张望。或是着急有事、或是没有出租车路过,正看见那位青年人把车停下,她便急忙走了过去,重新推开了那辆共享单车。阳光向大地洒上了一层金光,沐浴着他们诙谐的一笑,彼此温暖于心。共享单车让我们的时代不再寂寞、冷淡,而处处充满了惊喜与期待,仿佛将一张网重新织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不光是共享单车,共享书店也是如此。走进一家共享书店,有的人钻在书与书之间找资料,有的专心致志地坐在书桌前看书,有的将书借回家细读。正是因为有了时代的限制,才让我们不再漫漫无心,懂得了时间之可贵。我悄然一瞥,两个年轻人的手伸往了同一本书,他们相互笑了笑,经过不断推让,一个年轻人才将那本书拿走,那一本书让他们懂得了宽容与忍让。瞧,几个大学生围成一桌讨论一本书,在他们的探讨中,他们不再身处一人,变得热情与开朗。在那一阵阵浓浓的书香之中,共享书店让他们更加珍惜时间,还开拓了视野。他们不再为一本书的价钱所困扰,因为他们得到了金钱买不起的真挚的友情。

身处共享时代的我们,有了那一样样共享的事物,不再让我们变得寂寞冷淡。或是那相似而又相识的微笑,或是那一阵阵欢声笑语,或是那大家一起讨论问题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乐趣。因为我们多了那一份交流,使我们不再对身边的人充满了高度警惕。正是因为我们身处的共享时代,使我们社会的那一张张破碎的网重新复原。

【篇六:共享时代】

生活中的资源随着时代的推移变化越来越大,有很多资源是共享的,人们和这个社会就有了更多的接触。

共享资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理念,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快捷更方便,更多的是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俭。

过去,我们可能每个家庭都有几辆自行车,这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于是有人就创办了“共享单车”。现在,大多数人都使用过了“共享单车”,它让我们的生活出行变得更方便了,也有人把开私家车改为骑自行车,这近在身边的资源也促进了人们的运动,使人们变得更加健康。

共享书店的存在使得人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也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在过去,有些人可能不常和书接触,也许并不是他们不爱看书,是身边没有很多的书让他们去慢慢品读,我自身就有这么一个经历。

以前的我不是经常看书,因为看书需要去书店买,买完后看完一本书可能就需要几天时间,然后这本书就成了家里的装饰品,只是偶尔拿出来翻开一下,想要看新书那势必还是要去买新的,这样又不经济又不方便。然而现在,有人创办了共享书店,那么就可以在那里看书、借书,一次还可以借到好多本,只要看完按时还回即可,这样不用花一分钱可以看到你想看的每一本书,既环保又方便,也节省了很多的资源,真是一举多得!

这些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很多人都把原来私有的物品都捐赠出来,供他人使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原本有些空落的班级里,新增添了很多课外书,还新添了几抹绿色。同学们都带了自己家里的课外书放到班级图书角里,以供同学们阅览。也有同学带了自己家的植物来,每当空闲的时候,同学们都抢着给盆栽换水,看着它们茁壮成长,大家都很欣慰,我们疲劳时就可以看看它们,既保护了大家的势力又为班级增添了一份新的色彩。

这些共享资源走进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快捷与方便,共享时代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利益,每次想到这些,心里就有些感动,那我们也应该在我们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竭尽自己的全力为别人提供一份便利,不是吗?

【篇七:共享快乐】

如今,共享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甚至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路上时常能看见一辆辆共享单车在飞驰,在体育场上时常看到年轻人拍着共享篮球“畅快淋漓”,但是似乎人们都忽视了在路边,默默地无声奉献着知识的共享书店。

一日补课回家,天公不作美,忽地下起大雨,远远地望着公交车站,已是人头涌动,而旁边有一个共享书店却只有几个人在随意翻看着书籍,我便毫不犹豫地跑到了共享书店的“篷”下,而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却让我看到了这个“共享时代”最美的景色。

同我一起躲在那儿的有一对母女,一个中年人和一个青壮年。那个小女孩正在翻看一本《安徒生童话》,而那位母亲则笑眯眯地看着小女孩的每一个举动,看着小女孩请教一个问题,被她解答后的恍然大悟,看着小女孩思考时的认真神情,看着小女孩费力拼出她一个读不出的字而努力,看着小女孩看完一个童话后开始一个新的开端,新的篇章时脸上洋溢的成就感,而那位母亲一直微笑的注视着小女孩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表情,并随着女孩的快乐而快乐着。而小女孩呢?每次遇见好的童话都会与她妈妈分享。那个中年人呢?手中捧着一本《文化苦旅》津津有味地阅读着,看上去十分有文化的样子,表情时而沉重,时而会心地笑着,如同已经成为了书中的一个角色,体会书中一切的喜怒哀乐。后来合上书之后,抬头看见小女孩正在向她妈妈概述一个有意思的童话,兴致被吸引,便加入了他们一同“谈天说地”,三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可往往总会有一些不合群的,当三人在共享书店下热火朝天地讨论时,在一个安静地角落,那个青壮年正笑着面对一个没有生命的明亮的手机屏幕,聊天游戏……显得与旁边三人的表现完全不同。

经不住“诱惑”,我也从共享书店中拿了一本书,读了起来,也发现书中有不一样的世界,许多现实世界中很难见到的风景,在书中却是栩栩如生。不知不觉中读了一个下午。

雨停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里,这才发现自己已被那三人所感染,同他们一起快乐了起来。

共享时代,请放下手机,闲来无事,走进共享书店,与朋友一起共享快乐。

在共享书店中,共享的不仅仅是书,还有知识,更是自己的快乐。因为这里没有束缚,可以尽情的放飞自我。

【篇八:共享时代的别样情怀】

街角唯一一家书报亭里,依然坐着那个花甲老人,戴着金丝眼镜,眯缝着双眼读着报。是什么让他家的书报亭在共享时代的冲击中坚持傲立在街头?是情怀吧。

我推开那扇精致的玻璃门,走进共享书店,环视着,周末书店里的人还真不少,有的蹲下,有的踮起脚尖,有的欣喜地拿着手机扫码,似乎已经找到那本与自己心灵发生化学反应的书。我挤到他们中,扫了本《简·爱》,便找了个靠窗位置开始读。

没几分钟我就发现自己根本读不进,实在太嘈杂了!孩子的嬉笑声、大人的交谈声、扫码成功的提示音不绝于耳。抬头,才发现,除了熙熙攘攘的找书人群,便是坐在位子上的人,大部分人或是看会书再看会儿手机,或是直接占着位置看手机。我将书放回书架,离开了这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走出门,再回头,却发现街角一个久违的老朋友——书报亭。我蓦地想起了一些温馨的片段——

爸爸牵着我稚嫩的小手走在街道上,我蹦蹦跳跳地哼着歌儿跟爸爸走向街角那家书报亭。尽管那时几乎每两个街角就有一家书报亭,但我们还是最喜欢这家,书资源丰富,买的人也多。

“大爷,一本《读者》!”爸爸说完便将几块硬币扔在书报亭收钱的铁盒里叮当作响。大爷摘下金丝眼镜,放下报纸,将《读者》递给我们。我和爸爸就这样倚着书报亭的一边,开始读起来。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清清浅浅地洒下,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一丝暖意,西北风吹得我们脸通红,却也丝毫不在意,虽然街上很吵,却也丝毫不受影响。有时还有当地几个附近施工的工人,不识字,却也渴求知识。老人便会主动为他们读报,他们便会摘下黄色的施工帽,蹲在街角仔细聆听。我喜欢、也怀念这氛围。

但自共享书店诞生后,少有人再去书报亭买书。是啊,书店里有空调,环境好,还不用付钱,谁愿意去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于是书报亭陆续从街角销声匿迹,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去。还好,这家还在。

我走上前,“大爷,您还在卖书啊!现在还有多少人来买啊!”大爷挤出一个微笑,连连摆手道,“不多了,不多了,虽然赚不了几个钱,但还是会有一点人来买,我也就是为了他们。而且我要是关了,这世界恐怕再也没有书报亭哩!多可惜!”我心里一怔,默默地走开了。再回头,那几个工人又来到书报亭,蹲在街头,那刹,我看见了大爷脸上那抹久违的温暖的微笑,只不过多了些皱纹与沧桑感。我的心里一瞬间感到有些心酸,继而暖洋洋的。

即使时代在变,但人心不变。大爷能在共享时代巨浪的冲击中坚持下来,为的是那少部分还来书报亭的人,为的是能让书报亭继续绵延下去。或许共享时代为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却少了一份情怀,一种氛围。正如信息时代与书信的关系一样,通讯方便了,但写信的人却少了。不过还好,人们发现了书信的价值,便力挽狂澜,为了不让书信消失,小学语文课本里甚至有教写书信的格式等内容。现在的书信,变成了一种艺术,下笔是字,写的却是情怀,书报亭也一样,其实它又何尝不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情怀?假如书报亭消失了,那么这份情怀也只能留在少数人的心里了。

事实上,书报亭和共享书店的宗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能让人们更方便、更快捷地满足其对知识的渴求,如今,条件好了,知识唾手可得,人们的那种渴求却淡化了、那份文化情怀却淡化了。

希望人们能在共享时代中享受便利的同时,保留住这一情怀,常去街角不起眼的书报亭看看,放下手机,忆起读书的初衷,让共享时代能与怀旧情怀和谐发展。希望将来某一天,这种情怀在共享时代中不再是别样的,而是普遍的。

街角的书报亭里,还是那老人,戴着金丝眼镜,读着报,坚守着那份共享时代中的别样情怀。他,是时代的灵魂。

【篇九:共享书店之疑】

已是晚上九点多,我与同学小A相约来到这家新晋“网红”共享书店。此时正下着小雨,有不少人站在书店门口的屋檐下躲雨,一边拿着手机与其合影一张。见此我不禁把手探向口袋——哦,对了,之前我和小A说好了不带任何电子产品,毕竟是来逛书店,总不能让别的东西扰乱心神。

可显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么想,一进门便看到一位女子拿着自拍杆寻找着角度,对一旁墙壁上的禁止拍摄标志视若无睹。我一边向书店里走去,一边四处寻找着——店员呢?怎么不来管管……

小A拉了拉我:“别找了,之前我看网上就说共享书店乱象重重,说不定店员去处理别的事了,又或者……”她没有再说下去,但我读懂了她眼中的意思:习以为常。

真的是这样不堪吗?我心中尚存的一丝希望却在来到阅读区后破灭:桌上趴着几个人,胸口微微起伏,脸庞掩盖在臂弯下——是书店里温暖的空调吸引了他们前来;两位学生模样的男生面前各摊着一本书,头却微微地垂了下去,膝上亮起了一团荧白色的光;还有一对母女,似乎是为了去留而争执不下,虽以母亲带着哭哭啼啼的女儿离开收尾,但身后留下了一桌杂乱的书籍和众人愤怒的目光——对了,之前提到的那几位也在其中。

小A三步并作两步把包放在了那对母女原先坐的地方,我也把包放下,试探着朝旁边一位白领模样的人道:“我们去拿书,您能帮我们看一下包吗?”那人却仍留一个后脑勺给我们。我仔细一看——哦,原来戴着副耳机呢。我伸手拍了拍他,刚想再次开口,却见他转头上下扫了我们一眼,做了一个好像是点头的动作,又扭过了头去。

原来他听见了啊?我和小A向书架走去,出乎我们的意料,目之所及,书架上的书竟大多都是新的。本已做好看到一片狼藉的准备的我们互相疑惑地对视了一眼,却听得一道声音在我们身后响起:“这里边的书一直也没什么人看,外面那几个书架更受欢迎。”我们循声望去,那是个上了年纪的老爷爷,胸前志愿者的牌子格外醒目。

“您是志愿者?”“是啊,我平时就特爱看书,这次家旁边新开了家书店,我一个人待在家里也没意思,就来帮帮忙。”他朝我们和善地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深了些许,“小姑娘,你们想看什么书啊?”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了老花镜戴在脸上:“我给你们推荐几本吧,像这本——”他熟稔地从书架上各抽下一本书递给我们,我扫了一眼书名,便一个头顶两个大——《红楼梦》。我自小对这种大部头提不起兴趣,每次尝试都是以放弃结尾,这次……

老爷爷似是看出了我的犹豫,又拿了一本一样的书摊开给我们看:“你们来的正是时候,这批书是注释版的,前几天才刚进,看起来应该能轻松不少。”他顿了顿,又道:“《红楼梦》是四大名著,是国粹,虽说是有些难懂,但你们千万别将这印象先入为主。听我的,静下心来试着读读看,说不定就能发现它的美呢。”

在老爷爷的鼓励下,我和小A尝试着读起了那些文字。在那张书桌旁,我们似乎是唯二的真正的读者,便不时有其他“读者”向我们投来打量的目光。待我们还书时,已是将近十一点,那个老爷爷却还在原位等待着我们,眼中盈满期待的光:“怎么样,好看吗?”

“嗯,就是我们还差很多没看……”

“没看完不要紧,下次再来继续看,我还可以给你们介绍别的,像一些历史类书籍……”在老爷爷的侃侃而谈中,我与小A相视一笑,心中第一次泛起了对下次再来这家书店的向往之情。

走出书店,把一切都关在门后,我不由得再一次想起了那些“读者”和那位老爷爷。在与老爷爷的对话中,我感受到了他对我们这两个陌生人的真情,但在那些在同一张书桌旁的“读者”中,我却只感到彼此是一座座大洋之上的孤岛。那么,这家共享书店,这个共享时代,人民之间的距离究竟是近了,还是远了?

热门推荐
1一件小事
2上册作文
3海底漂流记
4春节
5别样的考试作文
6良言一句三冬暖
7老师,我真的交作业了
8仙女湖之行
9我的课余生活
10记一次研学活动
11逛菜市场
12这儿真美
13拥抱花瓶
14幸福一刻
15爱如春风
16我爱雨
17赛龙舟
18我的小秘密
19风油精的味道
20清茗淡酒心清悠
21四季的味道
22一粒种子
23写给皮皮的一封信
24美丽的校园
25外婆的饺子
26挑战自己
27抢人战
28夏天的味道
29秋姐姐的旅行
30观察日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