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利用碎片化】
在如今繁忙的现代生活,因为科技的发达,人们的生活逐渐被碎片化,迷失在了碎片化的迷宫中,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如同阴影一样无时无刻不缠着我们,影响我们的状态与认知。
有些人习惯地把“碎片化”写整体对立起来,认为碎片化是低效的,然而,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反倒觉得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还能改变我们学习、工作时的方法。
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我们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做事的效率就会提高。但是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浪费脑力的事情,持续一段时间,大脑就会疲劳,我们的注意力便会下降,做事的效率也就下降了。所以,对于那些要耗费精力做的事情,“碎片化”策略就能让我们避免疲劳。
如果我们能基于大脑的工作原理,将要做的事、目标和时间再进行合理的“碎片化”,那它就能帮我们提高做事的效率。
身边有许多的同学这样抱怨道:“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是没有时间。”我们总以为学习新的知识,就每天要单独腾出一块时间,其实不然,因为进步的关键在于持续和积累,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利用的碎片化时间,例如清晨去上学的路上、睡觉前。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种碎片化策略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我都会有很多同步进行的任务和目标。如果我们能够提前将自己要学的内容或者即将要完成的作业用碎片化策略进行分解,然后去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去完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每天其实能做更多的事情。
碎片化不一定导致低效的,如果利用号,利用合理的话,碎片化策略其实可以极大的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我们要将时间碎片化,实现多技能同步发展。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将时间控制在我们的掌握制作,合理安排好自己碎片化的时间,不要沉浸在碎片化的学习的泡沫里了,趁着你的生活还没被碎片化分割的四分五裂,做些什么吧。
【篇二:本来我可以】
“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为何生活总是这样,难道说我的理想,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时光。”每个人起床,都是新的开始,是与时间的较量,而我的一天,追逐着时光的影子,也被一个又一个的冗务缠身,疲惫不堪而又烦躁。
以为天天匆匆忙忙便是充实,但当我本可以休息的时间被早应完成的任务挤得粉碎,当我疲于度过一天天,收获的只有课本上的一点点知识,也一直在悔恨从而失去更多。本来我可以从容生活,但我低效,把事情拖延到了最后,因为没有计划,每天散漫不已,最后哀叹时光太快,懊悔自己不珍惜。
在无奈、悔恨中我制定了计划天天满满安排,我严格遵守着,日子更匆忙且充实,我不断做着不同各科的题,每一颗汗珠都是向“理想”迈出的一小步……我不断与时间赛跑,但似乎还未赢过,因为匆忙不等于有收获,忙前忙后的动作如悠长单调钟声,没有动力,心中需要一种呐喊即从容。我们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付出更多,更忽略到从容,不知自己想要,名人的成功经历不是我们的目标,父母规划的蓝图不是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不能知道自己所求,不能遵循自己的心,又何能成竹在胸,不急不缓从容生活!
我们永远不能指望自己在某一天因一鸡汤一重击而醍醐灌顶,就此改变一生轨迹,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怕失败,走出自己的路,保持一份从容,完成每一个小目标,享受每件事,在一点一滴中积累,从容是有自己的节奏、方向,可以是徐志摩的拂袖而去的潇洒,可以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执着,而我更想象蜗牛,从不停留,虽缓慢但走好每一步,笃定不移。因从容态度超越时间的步伐,无论他人或结果,自己舒服无悔就好。
本来我可以从容,像小小蜗牛坚定而不断前进,做着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用心每个当下,离理想近一步,也离心近一步。“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也许生活应该这样,难道说六十岁以后,再去寻找我想要的自由。”本来我可以从容,我会用从容装扮生活,追寻梦想享受其中,无悔其中。也希望在与时间赛跑的你也会拥有明确目标,从容生活!
【篇三:回乡偶书】
三伏天里,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我坐在空调房中,呆滞地望着语文书,胸口仿佛有一团莫名的火,心情烦躁得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期中考试在即,我这样低效的复习可谓无用功。想到这,我闭上了眼,默默地问我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叮咚”,正当我沉思时,手机响了。“老家聚餐,你自己去吧。”是妈妈发来的信息。
愁眉苦脸地将书塞进背包,环顾一眼空荡的房间,我心中竟涌上几分凄凉,叹了口气便关上门出发了。
“终点站到了——”我摇摇晃晃地在公交司机的催促中走下车,然而下一秒古巷特有的清香将我一路上的倦意清扫干净。闭上眼睛细细感受着,没错,就是记忆中终年萦绕着的小镇的清香。
我情不自禁地深呼吸,然后吐出一口浊气,拢了拢书包就踏上了熟悉的青石板路。
“叮铃叮铃……”微风吹过,不知哪户人家的风铃轻轻作响,好不悦耳。转个身,标志性的桂花树出现在我的视线中。
到了!还没等我走近,敞开的院门内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向前几步,微微探头便看清了院内的景象:爷爷和几位老一辈的亲戚围坐在一个竹台前,面前放着几只酒杯,奶奶坐在爷爷身旁,笑着听爷爷高谈阔论,不时起身添酒。佳人迟暮,依稀看出她过往的风华。
他们两人并不懂李白“对影成三人”的情怀,也没有杜甫“白日放歌需纵酒”的豪情,但每当奶奶笑意盈盈的眼眸望向爷爷布满沟壑的脸庞和深邃的眼眶,我却感受到一种诗仙也无法描绘的情义。
远远望见这一幕,在沁人的桂花香中,我终于释怀了:原来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拥有惊天动地的卓越,而是要为生命争得一份从容淡定的天空。
正是那份看似寻常的岁月,需要我们今天更加努力地生活,用心地学习。
桂花香中,我听到内心亲切的呼唤:珍惜当下,便是不负韶华。
【篇四:让心灵再次出发】
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
——题记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怯于面对周遭的一切,怯于面对学校,怯于面对同学,怯于面对繁重的学业。从早晨睁开眼起,又是一个阴晦的日子,费力地想直起身,可胸口的“巨石”又让我动弹不得,直得在父母的催促声中埋怨地下床、穿衣、吃饭……然后踏着沉重的步伐步入对我而言的“地狱”。到座位上坐下后,耳边充斥着那些“学霸”们在我看来故作聪明的显摆,眼见着他们“自我贬低”时眼底中绽放出的“光芒”……厌倦地移开目光,再次陷入深不见底的泥潭,只得做些无用的“垂死挣扎”。
可这一切的自我挣扎还不是因为考试前自做聪明的低效复习,自以为是的装模作样!我又能怪谁?本以为成绩单能早日发下来,可一日日的推延只是一次次地将我推入心灵的谷底。
“一年,是365天,还是364个循环的一天?”我觉得是后者。我无从抱怨,无从发泄,只得将满腔愤懑推卸给这压制性的义务教育,或者是终日逃避事实,在网络中度日……
也许是在一天天的消沉中,我逐渐平静下来,反思自己所有的情绪波动,不过是一个懦弱无能而逃避现实的人。只为一次失败而愤愤不平的行为实在愚蠢,像是天空偶尔阴暗,太阳偶尔被云彩遮挡,我却以为是天空塌坍,便失了分寸,四处逃窜。
那天,我行走在清凉的晚风中,眼见是轻轻流淌的赣江,伴着丹红的晚霞照亮天空,江水轻轻拍打着江岸,鸟儿缓缓划过天空,我一直以来所有颓废与不安都随风散去,久违的自信与耐心重新回归。我的心灵也像是卸下了重担,清理了行囊,重新出发。我相信,只要把这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