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锄土的作文

【篇一:乡村生活】

很小的时候,我便住在农村。直到上小学,我才随着父母来到了河西镇。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对农村的日常生活是再了解不过了。

我的爷爷奶奶住在临西东南的一个偏僻的村庄——魏庄村的一条大路的右边。从前我的爷爷奶奶是开了一个小卖部,卖烟、酒副食等日用品。小卖部光顾最多的要数小朋友们了。每天都有不少小朋友来买零食,每到这个时候,我的爷爷会经常问上一句:“小朋友,你的钱从哪来的?”小孩儿说:“爷爷偷偷告诉你,钱是我从妈妈那里偷拿过来的,你也可得帮我保密啊。”我的爷爷眯着眼睛笑呵呵地说:“好,爷爷帮你保密。”可是每当小朋友的妈妈来买油盐酱醋的时候,爷爷还是把真实的情况告诉小朋友们的妈妈,小孩儿肯定免不了一顿挨打了。但是小孩儿还是经常来买东西,不过,他们会越来越变得精明,爷爷再问钱谁给的时,他们就总是说妈妈给的,爷爷也笑呵呵的信了。

中午的时候,妈妈和奶奶在家做好了午饭。我就洗了手,背着爷爷偷拿一袋辣条、一个饼干什么的,爷爷也不打我,只是笑骂两句就完事了。在中午爷爷也不消停,东家的自行车坏了,就推来让爷爷给维修维修,不一会儿就好了;西家又推来了一辆电瓶车,说是扎了车胎了,爷爷费了好大功夫,才把那个旧轮子卸下来,又拿来一个崭新的轮胎给他换上。看着恢复如初的电瓶车,车主笑呵呵的付了钱给爷爷,爷爷抹一把脸上的汗,笑咪咪的接过钱说,“下次注意路上的钉子”。“好嘞”!就这样一个上午就过去了。爷爷也去午休了,关了大门,我便在院子里逗着小狗,奶奶就在旁边笑吟吟地说我一句“淘气”。

到了下午,爷爷起来,拍醒爸爸,抗上锄头,一起到菜园子里去了。到了这时候我就屁颠屁颠地也跟着去了。我在路免不了摔倒,他俩时不时地望着我。锄菜的时候,他俩锄土,我在后边儿玩土,有时攥着一把土往上一扬,就拍着手叫好,“天上下土了”。他们父子俩就相识一笑。回去的时候,在村头买上一块儿豆腐也是非常不错的,晚上吃着豆腐,用小葱再沾点酱,那叫一个舒坦。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农村也变得条条大路相通,再也不见尘土飞扬了。

我真怀念农村的生活!

【篇二:我真想当发明家】

我真想当发明家!虽说发明家这个职业对你来说并不感兴趣,但对我来说,可是从现在就发明起了很我我,虽然,世界上有我发明的东西,可我并不这么认为。

“叶子喇叭”是它让我走上了发明之路。20XX年的中旬,我意外地发现,叶子不止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用来做“叶子喇叭”呢!我看见了有一位小伙伴用一片叶子吹出声音,我想:“为什么不能把声音吹得更响呢?”于是,我开始试着发明“叶子喇叭”。我首先做了一个喇叭形叶子,用双面胶粘住。试着吹了一下,没有声音,我突然想起:“为什么不能像口哨一样,做个空间并且不让子弹掉出去。”想完,我立刻手忙脚乱,像只兔子一样。第二次的“叶子喇叭”终于制造完成了!并且还次得像口哨一样。但我觉得还是不够完美。“炎热的夏天,会有心情吹‘叶子喇叭’吗?”心想,于是我用零花钱买来了两台电池小风扇。用胶布绑在“叶子喇叭”上。我边吹边享受着小风,不襟地赞叹道:“真是爽啊!”

“花式香水”是我的第二个发明。那天,我突然发现墙边多了几朵五颜六色的小花。我在过去,摘下来闻了闻。“真是香啊!”我赞叹道。心想:“香?我怎么不发明用花泡水的天然香水呢?”于是,我下定决心种各种各样的花朵。第一天,我先锄土,播种、浇水。第二天……第三天……就这样循环,直到一个月过去了。土地上长出了五彩缤纷的小花儿。我各式各样的小花儿各摘了一片花瓣,往瓶子里放。一天、二天……过去了。水被泡出了颜色又红又绿,还带着花香,我小心地倒进我买的瓶子里。我隆重地宣布:我的第二个发明问世了——“花式香水”。

我还有一个想当警察的心,但比起发明家,真是差远了!我的发明还有很多,如“自制压缩机”、“巧克力冰棒”、“大叶扇”、“空气净化水”等。你真想干什么呢,快来和我分享吧!

【篇三:故乡的山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摩诘低沉的嗓音,穿过历史的长廊在那村野的上空悠悠的回响,荡漾。

故乡的山,虽没有黄山的天下奇,却仍然处处隐藏着神秘。故乡的山,虽没有华山的天下险,可要想攀登也没那么容易。故乡的山,虽没有泰山的天下雄,却也不失山那沉稳的气息。你听,风过,松涛林浪吟出如诗的乐音。这天籁之声,惊动林间的鸟儿“扑扑”的扇着矫健的双翅飞向蔚蓝的天空。这虽没有“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壮观,却也有“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雅致。倾刻间,风声、松涛声、鸟飞声合奏出一曲动人清心的山林音乐。

“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山怎么会少了水的陪伴。水是山的灵性,水是山的眼睛。故乡的水没有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没有那“不尽长江滚滚”的潇洒,更没有黄河那九曲十八弯的壮观。但也不失水的风韵,典雅而又清洌,清得似乎可以照出一个人的灵魂。掬一捧清水,阳光下,光影闪动,甚为诱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扛着被岁月磨亮的犁锄,搭着被汗水渍黄的汗巾,带着如牛一般诚恳的性格,一头钻进肥沃的希望。太阳仿佛疯狂的猛兽,肆虐着苍茫的大地。农人的血液被这狂热烧得沸腾,凝结成晶莹透亮的汗珠,带着坚硬的意志和红色的期盼,播撒在岁月的土地上。

善良、能干、坚强、自信……

农人锄土的英姿,为这片土地铬下深深的印痕,世世代代延续着。汗水流出的黝黑的脊背散发着浑厚原始的气息。女人,慈爱的女人,温柔的女人,勤劳的女人,用她们灵巧的双手编织着彩虹似的梦,伴着故乡山水的芳香。

山水的故乡,站着巍然不倒,躺着奔流不息。

故乡的山哟,故乡的水哟……

【篇四:这儿真美】

我的家乡在鹤山市西北部的古劳镇双桥,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绕过一口口的鱼塘,走过一座座的小桥,经过一个个的村庄,就到了我们的村庄——养湖组。一进村口,道路两旁翠竹丛丛,文化室旁还长着两棵高大的百年大榕树和大桉树,它们绿叶婆娑,在春风的吹拂下吐出新的嫩叶。它们威武的站在那里,守护着这里朴实的村民。

我们的村庄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这条小河叫——放生河。每年人们都会把一些孤单的小鱼们投放到河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让它们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

在放生河的旁边,是一片田地,只看农民伯伯有的在插苗,有的在锄土,有的在收割青菜……个个农民伯伯忙个不停呢!

在村庄的另一头,我们看见高大的木棉花树已经穿上了自己心爱的衣服,美丽极了!木棉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花瓣么全凋谢了,有的才开了两三花瓣儿……那些花瓣儿还可以把它晒干,变成药品。还有,平时我还看见妈妈把木棉花煲大米粥呢!

木棉花树下,是一块绿油油的草坪,那里长满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野花。旁边还有两棵梅红色的杜鹃花,杜鹃花也十分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小河边还长着几棵带刺的玫瑰,那朵粉红色的娇艳的玫瑰花独自盛开,它那美丽的姿势,格外的醒目,我真十分喜欢它!

我的家乡,你的美丽,让我陶醉!我为你的美而感到骄傲、自豪,我永远爱您,美丽的古劳水乡!

【篇五:陶渊明话题作文】

陶渊明笔下写出了桃花源的美景,看似像他不和世俗,不理解世俗,挂印退官。

但真的,大家都这么想?认为他是对的,创造了世外桃源?

表面上,他不和世俗,挂印退官,“种豆南山下”去了,但我们要去证明这个观点,就要用一点数学知识。有一种证明法叫“反证法”,即先说假如什么是对的,按照已知条件向下推,发现不对,结论与现在的已知条件不一致,就可以反过来,说之前的那个假设是错误的。那么现在让我们想想:假如说陶渊明真的就“种豆”去了,那么,他的诗,他的《桃花源记》,又是以一个什么方式,什么手法,神奇地回到世间的呢?他早已“不复出焉了”,他的著作是怎么留下的呢?

细细一想,上文的话没什么错,我们的假设通过一系列推论后发现不成立,这时的结论已经很明显:它是错的。陶渊明种豆归种豆,但结论又告诉我们这不对,但他又确实归去了。我们就顺着结论,向前推,找到迷失的部分。对于这件事,结论也只剩一种了。

那是什么?他去“种豆”不会有错,但他每一锄下去,他种的不是豆,也不是自己独享的世外桃源,而是留下,分享给了我们。在他心中的,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花源,而是在桃花源外,在划船打鱼的武陵人,而是在外面饱经战乱的百姓们。身虽种豆,挂印退官,但他锄土,种豆,浇水,拔草,为的是百姓,为的是我们后人。纵使他身穿破布衣,戴顶草帽,手握锄头,他又与那穿官衣,戴官帽,手中持着官印的陶渊明又有什么区别呢?马老了,累了,不中用了,但不忘他是千里马;陶渊明走了,挂印去“种豆”了,但他能忘掉百姓吗?

不,不能。无论他戴了多少个“虚拟眼镜”,不论他走进了怎样一个理想的世界,他能忘记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或者说他是为什么而存活的吗?

不,不能!这不是他,陶渊明,为了自己的自由而活,为了一方百姓而活,为了我们后人的一方净土而活!他不能忘却了这些,而仅仅在种豆,因为我们的结论告诉我们:这不是他——一个为百姓而活的人!

陶渊明写过“心远地自偏”,他是在当官是想着归去呢,还是在“种豆”时想着百姓呢?这就是他吧,心远地自偏,偏着偏着,回到了我们身边,回到了百姓身边,送来了一心耕种的桃源,送来了一片新的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1叮咚
2暑假的作文
3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
4姥爷的菜园子
5我来推荐她们
6醉人的雨季
7铅笔盒的自述
8五一记事
9做一片海真好
10家乡的特色美食
11我的好朋友
12忆女王大人
13奇妙的静电
14在自己房间里的乐趣
15让我开始爱上她
16飘在天上的日子
17敬畏真理
18学生
19写外婆的作文
20雨中的诀别
21我的爷爷
22春的自述
23人生因你而快乐
24古巷深深
25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26可怕的一天
27我的好朋友
28寒风中的感动
29生活在感恩的季节里
30那时的小路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