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他父亲的作文

【篇一:诚实就是财富】

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

诚实是对自己的尊重。孔子有句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因为君子做人诚实,所以心不虚,可无所顾忌,坦荡荡地过日子,是尊重自己的体现。而小人却过着不安宁的日子,是对自己不尊重的表现。狼来了的故事让人深思。孩子两次欺骗了村民最终他的羊被狼所吃掉,而他也失去了农民对他的信任和对他的尊重。这个故事让我们反思,诚实可贵,是尊重自己的表现。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德莱赛说:“真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可想,做人首先要学懂的就是诚实,否则,任何事情都变得毫无价值可言了。小华盛顿砍了他父亲心爱的樱桃树,但他父亲被小华盛顿的勇于承认错误,诚实所感动,最终原谅了小华盛顿。如果小华盛顿没有了做人的根本,他父亲也不会原谅他的。做人要明白根本是诚实。诚实可说是成功之河的源头,是建筑大厦的基垫。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唐太宗时期,他坚持以诚治天下,决心不能采用诡诈的手段对待臣下。唐太宗坚持自己处事的原则。让我深思,处事是需要原则的。若没了原则,处事会马马虎虎而不能成就事业,不能成为高明的统治者。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真诚是伪善的天敌,他能赢得所有人的心。”许多人都会伪善,但唯有真诚的人可以坚持处事要诚实,做事可以得心应手。

其实,人世间上从古至今,都有许许多多对人,处事诚实的人。他们的精神会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诚实将会变为我们人生中的财富,一生也用不完的财富。让诚实变为我们心中的精神力量而飞翔吧!

【篇二:论语读后感】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宣扬“仁”。在《论语》中,孝道有着不可动摇的低位。中国人自古认为百善孝为先,把孝道作为道德之根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年轻学德的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现在的你来说,你一定认为孝只要做到能养父母孩子吃饭就行了,但狗了、马了之类的动物都会喂饱幼崽儿,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恒的照顾老人小孩,那人还跟动物有区别吗?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还有精神、心理的关爱。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为自己忧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时,父母才为自己担忧,其余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担心。“事父母能竭其力。”一个人通过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让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死,这种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让父母担忧也是没办法。除了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余的都做好,不让父母担心,这样就是孝。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这句话告诉我们: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话说清楚了,却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对抗,继续操劳而不怨恨。这句话明确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从,孔子反对愚孝的绝对无违,应该以道义为标准,客观对待父母的对错;如果父母做错了,却不听从自己的劝告,也要履行孝道,绝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怼之意。

《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如何做人,是一个终生的课程。

【篇三:碎片化阅读和生活】

碎片化,一个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热门话题。要是在十几年前问一个普通人接触信息的方式,无非就是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而如今,有微信朋友圈、微博,新闻条推荐等等部各种各样的方式,这些五花八门的内容将我们的生活所切分,碎片化也正这样潜移默化地改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态和认知。

现在忙碌的生活节奏让人们总处于马不停蹄的状态,可自由支配的完整时间越来越少,相对的,碎片化的时间却多了起来,碎片化阅读这种与智能手机绑定的方式也由此诞生。

“碎片化“会给人一种错觉,让人觉得是在高效利用时间,但其实它仅仅是把你原本可以读书学习的时间都浪费在手机屏幕上,而所谓碎片化阅读,尤其是社交软件提供的信息,并不能与真正的阅读相提并论,相反还有许多坏处。记得有一次,我乘地铁回家,我边上坐着一对父女,那位父亲正在聚精会神地盯着手机,手指如蜻蜓点水般飞快地滑动着屏幕,时不时地扶扶那可以滑落到鼻梁的眼镜。而他女儿也许是因为贪玩,抑或是小孩子所特有的好奇,时不时地问他父亲各种各样的问题,起初他的父亲还会敷衍似的应和几句,到后来就干脆沉默不语,女儿也许是不满父亲的表现,于是伸手去拿他父亲的手机。她的举动似乎激怒了那位父亲,只听“啪”的一声,他打了女儿的手背,并开始高声责备她,而女孩子也委屈地大哭起来,顿时这一大一小的喧闹声搅得整个车厢的人都不得安宁。而我在无意间瞥到,其实他父亲仅仅是在看朋友圈而已,况且哪怕他真的在处理事情,也可以和她女儿好好的说,何必这样大动肝火。套用公益广告中的一句话“世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却在看手机”。碎片化的阅读让人们的亲情也碎片化了。

其次,碎片化阅读着一种快餐阅读,内容玩玩简短,寥寥数语。长期进行这种快速阅读,当需要进行长篇阅读时会使人心情烦躁。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好书被封尘在书架上的原因,好书需要我们沉下心慢慢品味,而奢望一个几百字的微小说能够表达出十几万字制作的内涵,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同时,隔着冰冷的屏幕,又怎能感受到携一卷好书,温一壶清茶,翻开书页,在油墨味中偶尔有书海的快乐呢?记得童年时在书籍上我感受到了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及乐观;感受到了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靓丽;感受到了刘禹锡的“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的坚强及豁达……而对比如今那些所谓的心灵鸡汤,看似优美,实则缺少内涵。我们忘了鸡汤虽好,却不管饱。碎片化阅读难以带给人内心的震撼和学习的氛围。

海德格尔曾叹息“词语破碎处,无物之存在”。最后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手机,放下所谓的碎片阅读,拿起一本好书,享受真正的阅读。

热门推荐
1追随真正的星光
2真情感受作文
3第一次拥抱作文
4难忘的一道菜
5有趣的一堂课
6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
7心要在焉
8吃醋
9春天的小河
10初中生活的酸甜苦辣
11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12逆风奔跑作文
13弯曲的草河
14给妈妈的一封信
15大雁山
16吃烧烤
17蒂比试一试读后感
18碎片化与反碎片化
19我爱我的妹妹
20上册作文怎么写
21树根赞
22春风十里不如你
23善良的果实
24蚯蚓的自述
25又是一年春真好
26你是我最感激的人
27谢谢您,老师
28痛并快乐的军训经历
29美丽的十堰
30迟到大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