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窗前月的作文

【篇一:仰望星空】

夜,很静,那偶尔的犬吠,悠悠扬扬的,荡着,黑黑的暮色中,只有那星辰依然相伴。仰望星空,一颗颗明亮的眼睛正在与窗前月下的人们对望,无声的信息在传递,星星们闪烁着接收着,闪啊闪啊!

闪回了几年前的星空。星光下我与叔叔站在阳台上眺望着远方的天地,叔叔生性乐观,很爱笑,他总是笑得很灿烂,就像绽放的花儿,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个人,当让也包括我。

一阵清风拂过,叔叔扭过头,淡淡地笑着问:“你看,那天上的星星会眨吗?”咦?叔叔为什么问这个,我疑惑的抬起下巴,仔细看着立马的出了结论不会眨。便高兴的告诉了他,他轻轻点点头,嘴角勾出一道优美的弧,有望向了那远方的夜景。我不知着表示什么,抬头望向他。他高高的个子,且总是拿黑黑瘦瘦的样子,一头黑中夹白却依然如针的短发。

风儿轻轻的吹着,单从他的笑我推断不出他在想什么,而在那幽深的眸子里,或许还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辛酸记忆,不久,他有转过头,咧着嘴对我说:“你再仔细看看,到底会不会闪?诚实的孩子看星星,星星是会闪的哦!”我一听来了兴趣,再次抬起头,瞪大了眼睛,仔细的观察着,这颗太小了,好像不闪,再看看那一颗,也不闪,直到第4次,直到眼睛有些干涩了,我终于看见,一颗较亮的星星在一闪一闪的,我激动的跳起来,叫起来:“我看见了,我看见了!看是那颗,那颗在闪!"我不停的用手指着,可叔叔却只是笑着悠悠的说:“笨蛋,星星是不会闪的,看来你不……”没等他说完,我就用力的指着那颗较亮的星星,嚷道:“你看,你看,那颗真的会眨,那颗真的会眨!”但叔叔就是不看,只是微笑着望向远方,于是我有些急了,不断的叫嚷着,跳着,摇着他的手臂,但他却只是笑着,沉默着。

风儿依旧的吹,吹动着他的发梢,他似乎有些厌烦了,便无奈的顺着我那纤细的手指望去,他似不耐烦的却又仔细的望着,嘴角习惯性的翘起,我不知道他是否看见了,只看见他在笑,不曾减退一分。我高兴的问:“对吧’在闪吧!”叔叔没有做声,淡淡星光下,我似乎看见叔叔笑着摇了摇头。

今夜,再望昨日之星,它小了许多,但萦绕在身边的光辉,依旧那么灿烂,灿烂的照着我,但我却看不见它在眨了。

【篇二:梅】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喜欢为梅挥毫泼墨,写出了许许多多赞美梅花的诗文。在“四君子”和“岁寒三友”中也有梅的一席之地,而我却认为梅并不是那样名副其实,于是便有几分厌恶,甚至觉得文人墨客赞美梅的诗文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有些虚伪之意。

梅,是自私、狡猾的,我常常这样想。谁能说不是呢?梅花为了突出自己的高洁,不惜在冬天绽放,为了让自己能受人们的赞赏,特意与百花错开绽放的时间,孤身立于风雪之中,有些傲慢,有些自命不凡,有些虚伪。

一次偶然,我在一个漫天飞雪的冬日见到了梅。在五瓣梅花的衬托下,地上的雪是那样洁白,梅花是那样亮丽,时时散发着一阵幽香。我不禁想到了卢梅坡的诗句: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突然觉得,梅,固然自私,可是,要在隆冬依旧绽放需要多大的勇气!为什么百花都在那暖暖春风吹来之际才肯绽放,唯独梅要与风雪搏斗傲然开放呢?这不恰恰表现了梅花的花语吗?——傲骨、坚强、高洁。渐渐地,我感觉我喜欢起梅花了。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梅花便如这傲霜斗雪的战士,是那样的坚强不屈,那样的傲骨,那样的高洁。人,难道不应该在逆境中成长吗?我,难道不应该学习梅花的这种品质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我眼中,梅花竟是如此的高雅了。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梅花,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文点缀之下,变得竟是如此美好!这“四君子”“岁寒三友”中的梅,也是如此的名副其实……

【篇三:情是窗前月】

夜晚,孤星廖廖,一轮明月嵌在天空,柔情似水。

月,是承载着思念之物,古代诗人常以月诉说离别之情。刚叹“银汉迢迢暗渡”转眼间便“月满西楼”。月,是神秘之物,“床前明月光”,诗人李白倾诉的是内心深处身在异乡的苦涩,“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面对枯桐,独叹清秋,叹不出的是李煜面对亡于己手的南唐声声的无奈,月儿如钩。

“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是月亮带给人们最平常的启示。中秋之夜,苏轼举杯相邀,眼中自是含情脉脉。是啊,谁又能给予东坡“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的闲情雅致呢?他那颗高洁傲岸的灵魂也随着秋月孤独的高挂,难以入眠。

月无疑是一首情诗,一首含蓄又深切的情诗。不然,怎会有屈原望月、东坡叹月、李白邀月;怎会有那“月有阴晴圆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秦时明月汉时关”;又怎会有朱自清先生那首绝妙的散文诗《荷塘月色》呢?月是寂寞的,月本无情,但人有情,因而赋予了月如诗的柔情。

月也是一个故事,一个个精妙绝伦的故事。月中似乎又看见了嫦娥那柔美的身影,芳香四溢的老桂树,活泼调皮的玉兔,不谙世事的吴刚……这个故事常从外婆口中娓娓道来,似行云,如流水,读不尽,道不完,望着窗前的月亮,心中又对这个故事有了新的想法。

月还是一首歌,一首随情而变的歌。歌中称述了人的一生的浮浮沉沉,飘忽不定,那似乎也是月的一生。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尽在这首永生也唱不完的歌曲中了。

谁能否认月是中华五千年以来的精华呢?月千古长存,亘古不变,它的光芒闪耀着华夏文化的历史。古今确实有许多人与月常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望月,叹月,邀月,问月,咏月,谁能说月不是为情而生的呢?

有人说‘月是故乡明’,年幼的我曾一度暗暗无知地想: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一轮月亮吗,为什么会是故乡月更明呢?孰不知,看月的心情才是月明不明的抉择。

我独自一人坐在窗边,思绪万千,也不觉清冷的月光肆意洒下绵绵柔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哦,情为那窗前的明月。

【篇四:中秋节】

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

晚上,我和舅舅他们吃饭时,舅舅感慨万千地说:“在我们小时候,饭都吃不饱,根本就过不好中秋。”我安慰地说:“现在经济发展了。再也不用饿肚子了,有时间过中秋,我们一家人就好好吃月饼赏月吧。”大家纷纷点头赞同。吃过晚饭,我们便去赏月。这时的月亮像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月光朦胧,远处的星星闪闪发亮。这时,我问舅舅:“以前你们是怎么过中秋的?”舅舅叹了口气,说:“那时候家里很穷,秋收又忙,谁有时间赏月呀?”我又刨根问底:“那你们那时候有月饼吃吗?”舅舅若有所思地回忆道:“有啥子月饼哦,就算有,也就是用面包上撒一点糖,烙一烙,就当月饼了。”

“现在多好喔,想吃月饼街上到处都是,想吃什么馅的就有什么馅的。”舅舅谈到现在的生活,洋溢着一脸的幸福,觉得很满足。我和他聊了很久,聊着聊着,天上的月亮已揭开了面纱,露出了洁白如玉的面庞。

窗前月是昔时月,眼前人是过来人。舅舅那辈说过的中秋,只储存在他们的记忆里,五味杂存。我们无法体会。通过和舅舅的聊天,我大概了解他们从前过节。油然而生许多感慨,以前的中秋和现在真是不一样啊,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我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也希望舅舅他们那辈以后生活得更幸福。

同是中秋夜,今夜月更明。我仰望天上那轮月亮,那张圆圆的脸,似乎在对着我笑呢。

热门推荐
1生命的源起与终章
2四季的学校
3如果回到童年
4写景作文
5初中开学军训日记
6海底历险记读后感
7校园的樟树
8成功需要失败
9我最爱那本课外书
10家乡的美食
11寻秋
12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作文经典
13小闹钟
14家乡的玉米
15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16学会感恩演讲稿
17一场足球比赛
18有你真好
19假如我是一只蝴蝶
20妈妈的背影
21课间好时光
22感恩作文
23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24人生的色彩
25妈妈的唠叨
26观教师朗诵比赛有感
27“当官”也不容易
28令人敬佩的陈老师
29我不能忘记的一个雨天
30不被批判打倒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