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天光云影的作文

【篇一:学习之我见】

学习是父母挂在嘴边的谆谆教导;学习是亲人记在心中的殷殷期盼。学习无处不在,它在课堂中,它在生活里,它在教师的教导下,它在无尽的书本中。身为学生,为了学习,我们在课堂认真听讲,在课后写着作业,学习已经不是老师口中强调的话语,也不是本上写下的字迹,而是青春的赞歌,心中的烙印。

乘着理想的翅膀,载着希望的目光,我背上了压力,在竞争中,它是动力,让我不畏对手的进步,不怕偶尔的失败,而是更加努力的向前,因为我知道,生活不一定都是“艳阳天”,“暴风雨”后是强者的身影。望着成绩单,我心中百感交集。是高兴吗?像是优秀的成绩,但再接再厉,勇往直前是必定;是心酸吗?付出的心血,虽然大有长进,却依然与别人落下一截。我们在学习的赛道上你追我赶,学习有苦有甜,五味俱全。但须敢吃苦,肯奋斗才能开拓更美好的明天。

我常听人抱怨,说学习太累,老师太烦,作业太多,消极的情绪便是坠落的开始。而我要说,学习可以有尽头,只要你放弃学习。常言道“学海无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是有乐趣的,坚持就是胜利,学习虽然占用青春,但它换来的不仅是渊博的知识,而且还有一个更幸福的中年和老年,当回忆往事,便不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悔恨,而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人生感悟。

学习与书本密切相关,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张元济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书是天南海北的大世界,是悲欢离合的人生。在书中千万个大小人物得到永存,冰心奶奶告诫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由此可见,想要读书就要学会读书。

学习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学习中我们哭过,笑过,有过抱怨,也学会感恩,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生活中,在课堂上,学习无处不在,它指点着每个人学会思考,理解人生,从而珍惜生命。

【篇二:尖峰山游记】

尖峰山,秀美之峰也。绿树丛荫,四时皆碧。山峦环抱,一水库于前。其处余之乡社南边,故余往游玩,并作此记。

从潭边凉亭起,登数十步,至环山小径。径左右山岩草本,蝶舞鸟鸣。若亭午之时,树木隐蔽,凉风习习,不胜美哉!至登峰小道,阶梯延至空山林内,不寻其踪。

余整衣抖擞,拄杖拾级,或如猿猴蹿蹦,或如骏马缓行。时振臂长啸,猛然飞身,连跃数级,时安步当车,环视绿影,郁郁葱葱。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青苔幽寂,又闻山间好鸟相鸣,虫声唧唧。径左有流水,清澈见底,波纹漾起,落叶飘流,有钟鼓叮咚之鸣,余立听良久,回味无穷。

半山有一亭翼然于山林中,故名曰“半山亭”,以供游人小憩也。坐亭上,绿枝环绕,清风徐来。默然听音,则斑鸠、伯劳、布谷诸鸟,鸣声不一,高低长短,清越苍老,各不相类。织娘、蟋蟀、蝉等诸虫,或促或缓,或强或弱,此起彼落。鸟声、虫声、声声入耳,相互交织婉转,成此独一无二之曲也。

近一时辰,至峰顶。山风骤剧,天光云影如环绕吾身。俯身下视,麦田池塘,一望无际,真有“登尖峰而小天下”之感。回首来时之路,一身汗水、蚊虫叮咬,且看此等风光,不负阶梯之陡,登山之难也。故更感古训“无限风光在险峰”之义也。

欣欣然,若乘宗悫之长风,余之行路也。遐想欧阳公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余放怀山水,侣飞鸟而友麋鹿,采一叶而歌《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鸣声上下,闲步而吟古今诗文,与古人神交,观此景,喜吾生之有福,羡江山之无穷!

噫!此等人间胜景,又有几多?今人伐林木,污泉水,滥农药,终会祸及子孙矣!若不护此水土,则飞鸟尽,良弓藏,祸至众人之身,乃“走狗烹”也!君不见,春花秋月,良辰美景;君不见,好鸟和鸣,嘤嘤成韵。愿其长存,则时救众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往往有得”,余游此地,见景生情,赞前人之守护,为后人栽乘凉之树也。

微风拂来,似知我意;树叶簌簌,似拊掌大乐;草木摇摆,如点头言是。余俯视地形,仰观天象,万物之所生,因时而和。万缘相会,成此宝地,余应守护,亦修身,亦养心,亦高歌,亦珍惜!

【篇三:春在校园】

春天就这样来到我们身旁,然后进入我们的心底。

——题记

清晨,踏进校园,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气息扑面而来,醉人的春意使我陶醉,目光闪烁着与春的邂逅的欣喜。朗朗书声从教室中传来,与鸟儿的鸣唱谱成一曲美妙的乐章,悠扬,宛转,让那颗浮躁的心顿时变得沉静。

这里是芸芸文海学子的梦想起航之地,这里是无数少年展示的平台,这里是至高无上的高雅学府——文海。

独自漫步在校园中,暖风习习,花香缕缕。方塘清渠碧波粼粼,涟漪荡漾,水仿佛比往日的更绿。或许是因为周围苍劲有力的大树又抽出了新的枝条,染绿了清渠。无边的春色朦胧在这碧波中,颇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雅致。太阳将它金色的光辉洒向樱花树,满树繁花倾诉着春天来临的欢愉。在校园后方的小径中,白玉兰花也悄无声息地绽开,洁白无暇的花瓣,纯粹地如同一个个圣洁的精灵。不需要叶的衬托,自己便是独特的风景。迎春花也在春寒料峭之际抽出了鹅黄的嫩芽,长长的枝条纷纷扬扬地垂下,随着东风起舞,将整个冬日失去的生机,又盎然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美的不仅是景,更是人心。

教师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尺讲台,一支红笔,寄托了多少对学生的殷切期盼。他们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奉献于学生。晚上第二节晚自习下课,经过办公室时,依旧灯火通明,仿佛是他们对学生的希望之光。每位老师都埋首伏在案前,或在为明天的课程做足准备,或在批改学生作业,或还在为某位调皮学生扰乱了思绪。上课时,他们的眼神是对我们的肯定,他们的热血给了我们巨大的动力。耳边的淳淳教诲,句句赞扬,都铭记在心。他们有声有色的课堂让我们充分汲取知识,无数颗躁动不安的心因他们而沉稳平静。

“河姆悠悠,良褚苍苍,斯是文海,端坐中央,听运河细雨以南头,观钱江白虹于南岸,聚学子设快乐课堂,育英才创美好时光。”每当这首文海之歌回响在耳边,对这所滋润万千悻悻学子的学府的钦佩之心油然而生。我将在这里度过我的三年中学时光,我希望我能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收获,能从愚昧懵懂渐渐变得成熟稳重。

【篇四:家乡的秋天】

几场清风细雨过后,秋便悄悄地来了,来到了秦川大地。她的脚步是那样轻盈,摇曳着古塔角上的风铃。

她飞越过山岭,用手中的画笔在浓郁葱绿的山中作画。于是山中的色彩就丰富起来:红的像火,黄的似金,绿的是黛。于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恰似色彩斑斓的飘带,成了秋的衣裳。山中的鸟儿被她惊艳了,围着她翩翩起舞。

她趟过河流,河流立刻清澈起来,清可见底,鱼儿在水中游动、嬉戏。秋的凉爽,去掉了暑的燥热,暑的蒸腾,天空也格外明净起来,朝河面放眼望去,真是水天一色。近处几点湖泊,水面映着天光云影,也是干净得不染一丝尘埃,从这几汪秋水,我看到了秋的眼睛。

入夜了,秋却未曾入睡,她用凉爽的微风轻抚着人们酣然入梦。篱笆间,秋菊暗香浮动;草丛里,各种小虫在“唧唧”地唱歌,鸣奏着秋之小夜曲。半夜过后,一轮满月悬挂在浩瀚的天空中,在天地间洒满清辉。她是那样的皎洁,我看到了秋的脸庞。

在秋的田野里,各种果实压弯了枝头:苹果、梨、葡萄、石榴、枣儿……都是那样的水灵、饱满,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他们欢笑着,争着来参加秋的献礼。在这秋的季节里,最高兴的是秦川里丰收的农民了。家里的粮仓早已堆满,院子里、屋檐下也挂满了一串串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他们朴实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献上用桂花酿造的美酒,迎接秋的到来。

同样,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城市里的人们也在感受着秋的从容与平和。清晨,老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公园里悠闲散步;年轻人们神清气爽地去上班,不用吹空调,不用在烈日下工作;孩子们也挎上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他们也在收获他们的生活。

没多久,秋下起了雨,透明的雨丝斜斜地交织着天空。没有春雨的朦胧,没有夏雨的暴烈,静静地涤荡着这世间上的尘埃。她不紧不慢,又像是在娓娓地诉说着她的故事。雨淅淅沥沥,可别急,这是秋在不停的催促人们添加衣物,把收获的果实贮藏起来,以备严冬。她是那样的细致耐心,因为秋过后,人们将迎来的是冰天雪地,万物肃杀的冬了。

她始终是那样的轻盈。

秋,这时间的信使,天地的精灵。

【篇五:公园赏菊】

星期六的早晨,何老师带我们去人民公园赏菊。

一到公园门口,他便叫我们观察公园门上的那根柱子是什么意思,我和大家便议论纷纷起来。同学们有的说是表示大写字母Y,有的说是表示菊花,还有的说是表示菊花……而我觉得应该是表示盐城的盐吧,反正我也是一头雾水。

接着我们便进入了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大片盛开的菊花,我凑近闻了闻,真香啊!经过了这片菊花,老师便带着我们来到了擷秀园。老师先让我们自由活动,我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在园子里飞来飞去。突然我的视线被一朵奇怪的菊花吸引,让我久久不忍移开,我大声叫了起来:“小伙伴们快来看啊,这朵菊花好奇怪、好特别啊!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大家都不知道,于是我们商议给它取个名字,大家讨论了好久,我觉得它的花瓣像刺猬的刺一样,便对大家说就叫它“刺猬花”吧,大家都说好。

园子的左边有好几棵枫树,枫树的叶子已经全部变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我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园子里还有两个大池塘,站在池塘边上,园子里的美景全部倒映在池塘里,简直美丽极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池塘里的小鱼儿在开心地游来游去,平静的水面有了一道道波纹。

园子的右边还有假山和花草树木,一只枯叶蝶落在了一朵菊花上,似乎正在吸着甜甜的蜜汁。风来了,菊花的花瓣随着风翩翩起舞;雨来了,菊花喝足了雨水,显得更加精神;太阳出来了,花儿们露出了开心的笑脸。在这如诗般的园子里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结束了,何老师要带我们离开了,可是我还沉浸在这美景里,但没办法,我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样一个美丽的阳光灿烂的上午,我既学到了知识,还玩得很开心,我喜欢撷秀园。

【篇六:读书的重要性】

朱熹写过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表面的意思是:朱熹看到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净,映照着云合影在天空移动。要问水为什么这样的清澈,因为游泳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的输送活水。

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不断读书,和学习新的知识能使大脑变得更加睿智。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告诉我们:古人学习不要浪费时间和保留精力。小时候花下的时间和精力。不会发现什么,但老了就能显现出来。书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想深度了解一个知识,要亲自去实践。

钱泳写的“读万里书,行万里路。”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我还知道有很多告诉孩子们要天天向上的句子:“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活到老,学到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还有诸葛亮写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我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

【篇七:那方水土让我陶醉】

透亮的日光照射下来,轻漫的白云屏当然抵挡不住,让这光华透入了碧波清流之中,和两旁的青山绿树在水中荡起了五色的光彩……

这就是宁德的白水洋——仿佛仙境般的一处世外桃源,一块全透的玻璃就这么嵌着,其中“天光云影共徘徊”。溅起的水花宛若水晶粒一般,使日光的照射更加饱满动人。有时两旁的落叶会轻飘飘地掉入水中,仿佛一叶扁舟,在水中漫无目的地遨游。水流有急有缓,忽而倾泻而下,忽而潺潺细流,还会遇到“瀑布”,当然也不过二十厘米的落差,让人感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涓涓细流,无比绵长而宽广,是那玉女的柔滑丝带,是那天神遗落人间的透明手绢,亦是那玉净瓶里洒下的一泓清水……令人心旷神怡。

两旁,树的情感是绿的,它碧绿而无瑕,它宁静而安详;鸟儿的情感是蔚蓝的,它渴望更高的天空,它婉转而动听,它清脆又不扰人。鸟儿扑腾着双翅,盘旋地回味着树;树张开那忽而紫忽而雪白让人迷乱的颜色,静静地等待着鸟儿。它们必定是前世最好的伴侣,被上帝转世成这富有默契的朋友,再续前缘。树因鸟而活着,鸟因树而活着。

人们踏着湖光水色,一路上洒下欢乐的水花,慢慢地,忧虑被天上的那一抹白云拂去了,随着那水流流走了,只剩下那欢乐的心情,所以水是欢乐的,所以这里所有美丽的景物都是无忧无虑的。有时也会有惊喜——有的人踩空了,落入了“无底深渊”,两旁的人就都笑了起来——有的捧腹大笑,有的微微一笑,还有的简直笑翻了在地,一不留神,就跟着那人一起掉了进去。

宁德白水洋——这美丽的水,令我陶醉,并不只是因为它那超乎自然的美丽,还有那欢乐的人群——他们可以抛开那尘世的痛苦,享受这无尽的美丽。

【篇八:我们的悦读时光】

我和“书籍”的缘分已记不清是从什么年月开始的了。只依稀记得妈妈曾经说过,打在娘胎里她就开始给我朗读各种美文、经典。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书籍就开始悄悄浸润我的人生了吧。

孩童时的记忆里,每晚和妈妈依偎在一起阅读的时光是最温暖、幸福的时刻。从《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一个个美丽、鲜活的形象犹如从窗户里投射进的一束光亮开启了我懵懂的心智……

上小学了,我能自己阅读了!书中的那些形象变成了一个个的方块字,我却觉得书籍和我更亲近了。只要一有时间我和同学们就会各自捧上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静静地享受美好地“悦读”时光。班级的图书角、学校的小书亭都是我们流连忘返的场所。老师也总是推荐我们读一些文笔优美且有意义的书籍。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全班共阅《城南旧事》了。

翻开《城南旧事》,我们的脚步就跟随着小英子踏过老北京的大街小巷,品味着古老的胡同里的跌宕人生,听那悠长而又动听的冰糖葫芦叫卖声……阅读完毕老师又组织我们召开了关于《城南旧事》的读书会。同学们分享了书中最美、最打动自己的篇章,谈了自己对书中人物、社会的见解。最后,同学们还聊起了亲身经历的“童年旧事”,说到动情之处有人潸然泪下,说道有趣的地方又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阅读带给我们的感受妙不可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阅读一些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书籍,比如有一段时间在我们班女生中就流行杨红樱的一本书——《女生日记》。书籍里描写了女生在成长过程中一些令人面红耳赤的“小秘密”。我们女生经常在阅读之后悄悄聚在一起交流,也讲讲自己身体、心理的一些变化。最后,我们决定买一本带锁的小笔记本,在上面记录我们自己的“女生日记”,这本女生日记每天在女同学中悄悄流转书写着,也记录乐了我们成长中的喜怒哀乐……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阅读带给我无限的快乐和希冀,我始终相信阅读可以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在人生的长河里,我愿永远与书为伴,枕着好书入眠,梦也会是彩色的……

【篇九:渐入佳境】

《海上钢琴师》中有这样一句话:“乔木自燃,以取茴香。”不错的,只有付出过,尝过苦果,才可渐入佳境,以取馨香。

恹恹的夕阳,没有余辉。天幕,没有色彩。坐在人头攒动的琴行里,呆滞的眼神望着手中的长箫,木然。我是琴行中最差的一员,连老师都只能摇头轻叹。

我无奈,沮丧,失落。生活在他人的鄙夷和嘲讽中。我想我永远都无法融入箫韵之乐,无法享受箫声带给我的幽婉和韵致使然。

可终于有一天,我决心让我的箫声响彻天际!

我开始抓紧一切时间练习,即使指孔已把我的手指磨得红肿,双臂难以抬悬于半空,时而感到眩晕肺活量不足,我也坚持,不放弃。因为我知道,只有付出,才能渐入佳境。

摩挲着手中的长箫,感受着一份厚重,一份亲切。竹香氤氲缭绕,箫韵幽静典雅。六个指孔安于错落有致的竹节旁,对着上端的开吹孔,奏响深幽的箫韵。从前在我眼中如弃物般的它仿佛已成了我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廿四日,窗外雨声渐起。出门赏雨,亦不知何来雅兴。闻林中间关鸟语,嗅丛中花香四溢。听!何人吹响洞箫起?何来箫韵,沁入人心?雨,淅淅沥沥;风,摇曳不定。此时,我愿在檐底石阶上伫立,持起手中的长箫,当风而吟。甚是诧异,我竟渐与箫韵之乐融为一体。

吹一曲《妆台秋思》,仿佛望见昭君出塞,顾影自怜时的淡淡愁绪。箫声暗沉寂凉,吹得行人泪流两行。

雨幕,和百鸟扑棱的声音,那是大自然演奏的交响曲。和着箫韵,别样风情。听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有些泛黄的飘穗迎风而起,仿佛身处海浪天际。

曲终,抬眼。望长桥上灯火乱,天光云影折射着箫声的律动!最后的最后,我已渐入佳境。

夕阳几抹,染红了青瓦点点。微风渐凉,吹乱了浮世流年。箫韵,传递着那情与愁,悲与欢,让中国民乐的音符萦绕在人人耳畔。

如今,我已能享受箫声的典雅和韵致使然,走在这条民乐的路上,渐行渐远。听,谁人浅唱江南曲调,三千痴缠扰乱了视线。指尖微凉,我素手调箫。

【篇十:我与书的故事】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可见书对我们的重要性。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

我酷爱阅读,恨不得住进书里,可无奈随着年级的慢慢升高,我的读书时间却逐年递减,为了能多看一会儿书,我总是千方百计的抓紧每分每秒,为此还闹过不少“囧”事。

记得有一次我总算完成所有的任务后,就迫不及待的捧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读起来。妈妈刚好炸了一大盘金灿灿的薯条端来,这可是我最爱的零食,可我也万万不肯放下手中的书呀!于是边吃边认真品读。我越看越着迷,不一会儿书中那惊心动魄的情节就像磁石一样将我牢牢吸引了,突然我的牙齿触到了一根坚硬的“薯条”,遨游书海的我并没在意,仍全情沉醉在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文字上,“咔吧”我的牙齿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低头一看原来自己嘴里正咬着一支铅笔,正好正好撞见这一“囧”态的妈妈笑得前俯后仰,我的脸也“刷”的红了,真可谓“囧在书海”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让我们畅饮这“源头活水”,攀登这人类进步的阶梯,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为祖国高素质的建设者。

热门推荐
1散步
221世纪,我们在共享
3低碳生活
4中考满分作文
5奋斗新时代,青春跃起来
6记忆中的她
7蜘蛛开店续编故事
8不以成败论英雄
9对不起小泥鳅
10快乐的一天
11形状的争吵
12我的姐姐
13等回信
14最好的我们
15多面老妈
16神奇的植物
17梦回江南
18我的理想
19见义智为方为上策
20当我面对失败的时候
21第一次独自坐出租车
22一次有趣的游戏
23我们误解了老师的爱
24坝坝舞大爷
25大树与小草
26夏夜
27家乡的变化
28小兔子拔萝卜
29共享时代的利与弊
30在体验中创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