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经典咏流传》的作文

【篇一:《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节目的形式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看后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经典咏流传》是继《中国诗词大会》后,央视的又一巨制,将古诗词与现代乐曲结合,声图并茂,淋漓尽致的将诗词的意境表达出来,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又一次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曹轩宾的《别君叹》令我眼前一亮。这首诗采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将送别友人的心境描写的淋漓尽致,好友即将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但在曹轩宾陕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离别之苦。“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充满了肝肠寸断的离别请,这种凄苦的感觉在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老师用南宋古琴的演绎下更让人愁肠百结。

王迅、王恒屹父子两人将一首耳熟能详的《咏鹅》用欢快的曲调表达出来,稚嫩的童声,惟妙惟肖的表演,瞬间感染了在场的观众。

《经典咏流传》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被传承的一定是经典的,而传承者更是最美的,每一位传承人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呈现了一首首佳作,让我们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感谢编导和所有参与节目制作的人,他们用匠心精神鼓舞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做最好的自己。(指导教师:郭丹)

【篇二:观《经典咏流传》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央视的一档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这是一档音乐诗词类的节目,是将古诗词和部分近现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艺术家和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宝仪,著名音乐人庾澄庆共同组成鉴赏团,一起来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一位出场的经典传唱人是王迅。他将我们从小就熟背的《咏鹅》唱的活泼可爱,令在场的观众都非常喜爱,让我感受到了诗词与音乐巧妙结合后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

第二位出场的经典传唱人是著名的词曲作家谷建芬老师,古奶奶用了十二年,克服重重困难将《游子吟(next88)》、《敕勒歌》、《春晓》等一些经典诗句谱写成《新学堂歌》。十二年里,古奶奶先后失去两位亲人,但她仍然坚持创作,这份坚持,这样的毅力值得我们后辈学习、更值得我们尊敬。张卫健演唱的《真英雄》添夹着杨炯的《从军行》展现了男儿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

通过观看这期节目,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古代诗词里蕴含的不一样的美。千百年来,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将美好生活以诗词的形式呈现给后人,诗词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一壶浓茶,一杯美酒,一朵鲜花,一棵小草所蕴含的诗情画意不仅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让我们对美好的生活更加向往,同时也激励我们为了将来的美好生活去努力、去拼搏。(指导教师:郭丹)

【篇三:《经典咏流传》观后感】

现如今科技如此发达,电子产品铺天盖地的闯进我们的生活。闲暇时间总想逛逛淘宝,刷刷朋友圈,打打游戏,熬夜追剧。直到看了《经典咏流传》才让我对诗词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提起诗词,多数人都会想起小学时我们在课堂上摇头晃脑背诵的一首首古诗。可是,当时的我们也仅仅是将诗词背下来而已,并没有真正理解诗的意境。今天,当我们以现代文明的形式,用现代歌曲来演绎诗词的意境,才让我对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谷建芬奶奶用十二年的时间谱写《新学堂歌》,孩子们天籁般的声音在耳边激荡回旋,每一个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如精灵般敲打着孩子们纯净的心灵,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当现场所有的人向古奶奶致敬时,音乐响起的一瞬间,我的心灵也为之震颤,内心不由自主产生敬佩和感动。一个人用自己的力量让人从内心体会到快乐,这就是“匠心”精神,值得我们为她鼓掌,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龚琳娜和其爱人老罗也让我心生敬意。一个土生土长的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凭着对编钟的热爱,去探索、去研究,即使这样的研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功,但是,他们因为热爱为音乐的探索付出的努力,就值得我们所有人为之赞叹!(指导教师:郭丹)

热门推荐
1感谢母亲
2写桂花的优秀作文
3雷州的春节
4我学会了游泳
5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6小客人到我家
7谁主宰了我们的情绪
8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9失败乃成功之母
10成功在于坚持
11我爱家乡凤城
12最后一棵树苗
13冬天
14美丽的校园
15团结就是力量
16烟花结
17不负韶华勇攀高峰
18小糖果奇遇记
19小狼小狼读后感
20喷泉
21挑战声音
22我们班的“疯”班长
23我爱家乡的桥
24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25校园之美美在风情
26幸福就是半命题作文
27我家的菜园
28我的“可爱爸爸”
29善小而更为之
30柳林风声读后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