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亭记的作文

【篇一:游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欧阳修的一篇《醉翁亭记》使得这座本不起眼的山峰闻名天下。

近日,我有幸与同学一起,一览其风采。

琅琊山不高,但清幽秀美。山中沟壑幽深,林木葱郁,全国特有的琅琊榆亭亭如盖。仲春时节,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入了山门,脚踩在凹凸不平的路上,凉风习习;不多时,便抵达醉翁亭。

醉翁亭是欧阳修的好友智仙和尚所建,太守常在此宴饮宾客。朱红色的飞檐在日光下展现出一抹别样的色彩,同色的两根柱子上各挂一幅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亭前是九折而成的流觞曲水,可想当年觥筹交错的热闹景象。亭后是百姓为纪念欧阳修和王元之二人所修的“二贤堂”,二贤堂内的两人塑像,神情温文,眉目可亲,体现了百姓对二人诗文教化的深深敬意。

绕过二贤堂,走至另一边的“宝宋斋”,里面陈列着一些宋时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镌刻着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的石碑了。端庄飘逸的书法配上朗朗上口的文章,“欧文苏字”,堪称稀世珍宝。

现在的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四面环山的亭园内共有九院七亭,在古梅亭和影香亭之间,有一株梅树,人称欧梅;相传此树为欧阳修亲手所植,即便已历经了百年的风霜雨雪,枝叶依旧繁茂。花期虽过,风度不减。想象着,疏影落雪的夜晚,青衿一袭的太守倚梅而立,铮铮傲骨,亦梅亦己;虽被贬谪,却依旧将满腔抱负与热血倾注在了脚下的这一方土地。一篇《醉翁亭记》流传后世,太守的与民同乐亦为人所称道。

醉翁亭后有一高台,名曰“玄帝宫”。沿着陡峭的石阶登上,俯视下方,可见群山笼翠,起伏有致,风卷林涛,飞传耳际。一扫江南林园的柔绵风格,沉稳大气,使人犹如置身画中,心旷神怡。

昔日欧阳修携好友及滁城百姓一起宴饮山中,其乐无穷。然而,沉浮百年事,风流与谁共?而今回首相望,曾经的王公百姓皆不复存焉,淹没在了厚重的史书里。

古木新葩,而人事变迁,何尝不是?人生百年,把几多风光琴尊等闲抛却,是翁千古,问而许英雄豪杰那个醒来。时光荏苒,风流云散。古人已逝,今人依在。生命既是如此短暂,更应惜取光阴,唯有此番,才能有所作为。不负云和月,珍重少年时!

【篇二:临河亭记】

家的附近,不远处有一条河。河的附近,不远处曾有一座亭。因为亭子旁边要修新路而被拆。谨以此文,纪念此亭。

临河亭,原来只是一座无名小亭。因为这座小亭临河而建,距离河只一步之遥,故称其为临河亭。

远观临河亭,一片翠绿中,有一小白点清晰映入眼帘。

由远及近,临河亭的构造逐渐浮现。整个亭子由白色大理石筑成,高约四米,宽约三米。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侵蚀之后,大理石原本如白玉般的肌理早已被磨去,镀上了一层灰蒙蒙的尘埃。

踏入临河亭,从后遥遥而望,百草丰茂,淡雅而娇柔的小野花,如同羞涩的少女,悄然躲在草丛后,犹抱“芳草”半遮面。

向前远眺,阳光从亭子的侧面撒入其间,河在阳光的照耀下,将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这句诗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小亭则恰到好处地遮挡了强烈的光线,只留几缕温暖入亭。又因为临近河畔,小亭成了观赏河水流动,体会河流生命的最好地方。

小小的临河亭,没有什么装饰,能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有一身纯白。它淡然伫立于花草与小河中间,一点点地释放着自我独特的魅力——那份隔绝繁忙与喧嚣的宁静。“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句话,最适合临河亭。

渐渐地,临河亭的这份特殊的魅力,吸引了许多劳碌、疲惫的人。

一年四季,在临河亭的庇护下,垂钓的人收获颇多。这里,逐渐成为了垂钓者的天堂。而劳碌的上班族、学生族,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进入了临河亭。可是等到他们再出来的时候,早已不复之前的疲态,步伐轻快,精神饱满地走上回家的路。

夏日炎炎,大汗淋漓的人们纷纷躲进临河亭,贪婪地享受着临河亭中的清凉。微风拂过,将花草的清新,河流的凉爽带入亭子,一下子便能使人们的暑热消去七分。

小亭的宁静,一直持续到挖掘机的轰鸣声的到来……

临河亭消失之后,绿草野花生长的地方,建造了柏油马路。而柏油马路的旁边,有建造起了商场。

临河亭的消失,换来了更便利的交通,换来了更快捷的购物通道。可是我总是在闲暇是怀念起那抹淡然伫立着的纯白,那份令人向往的宁静。

失去宁静,所换来的是世人都乐于得到的发展和利益。可是,那份喧嚣中不可多得的宁静,该用什么再去换回来呢?

【篇三:游兰亭记】

上个星期六,妈妈带着兴致勃勃的我来到了拥有一大片茂密竹林的兰亭,一进入大门口,我就闻到了竹子发出那特有的清香,四周也十分干净怡人。

走人竹林深处,看到竹竿旁有许多毛茸茸可爱的小笋破土而出,露出了天真的笑脸哩!

来到鹅池旁,几只肥胖的大白鹅可爱极了,有的在池中游泳,有的在梳理自己那洁白的羽毛,有的还引吭大叫。池旁有个三角亭,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鹅池”两字。据说鹅字是王羲之写的,池字是他父亲补上去的,所以这两个字肥瘦各不相同。

进过“曲水流觞”,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王羲之约了四十多位好朋友来这里饮酒作诗,最后大家作出了几十多首诗,王羲之挥毫泼墨,把它们编成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突然一条小鱼游到我面前,吐了个小泡泡游走了。

我们接着又来到了墨池,虽然池水非常黑,但还是有许多金鱼,这又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王羲之小时候常常在练书法,每天他都在这个池中洗毛笔,久而久之这个池就成了墨池。”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题西林壁,那儿有许多伟大的书法家的作品。每欣赏一幅我都要赞叹这些书法家太厉害了。值得我们向他们学习。到了傍晚我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热门推荐
1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粉笔赞
3与美同行
4打捞阳光
5八年级作文
6逗号
7我爱我的家乡
8秋天在哪里
9老师有双神奇的手
10上学路上
11我爱我的家乡
12秋日落叶
13五一劳动节作文
14不一样的年味
15实践活动
16家乡的如意公园
17回顾历史,缅怀先烈
18睡莲
19成长的酸甜苦辣
20学包饺子
21你的微笑让我记住了你
22桃花开了
23研学活动
24享受过程
25烤番薯
26最爱喵星人
27莲花山游记
28雪人
29友情的意义
30我的理想当一名科学家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