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无隐者的作文

【篇一:心之隐逸】

为了“逃离城市”,追求宁静与自然,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神卡雪峰,这本是极富诗意与自然之美的举动,但让人大失所望的是这些声称厌倦都市的高管们在雪域风光面前没有欣赏美景与享受安宁,而是一个个低头看自己的手机。

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禁思考,这样的逃离真的是逃离,这样的隐逸真的是隐逸吗?为什么他们远离了都市却仍无宁静之感 ,为什么他们在隐逸之所却仍无隐者风范呢?

其实,他们并没有逃离。

一直以来,我们说逃离,说隐逸,说湖光山色,说秀丽江山,归根结底都是肉体的遁世,而隐逸的本意是一种安宁的心态。以淡泊对浮华,以静默对喧嚣,不失本心,坚守内心,方得隐逸。

《道德经》里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

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重境界,为世俗所迫,无法遣怀,所以寄情山水,沉湎于世外桃源;第二重境界,不能出世,却又不愿入世,所以与时俯仰,匿于市井之中;第三重境界,身处时政喧嚣,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

我们中的大多数能做到第一重境界,少数勉力能达到第二重境界,而达到第三重境界的却是凤毛麟角,但被称为真正的隐者的却是第三种人。

正如阿多尼斯所说:“隐身于世界,才能感受到世界的存在。”外部的条件从来都不是隐者的必需品,真正的隐者只有一颗深潭般的心,或许风吹雨打会使潭面微漾,但他的内心深处却纹丝不动。他从不会让环境迁就自己,而是让自己融于环境、淡于环境。

博学鸿儒钱钟书先生一生都处于闹市,面对席卷而来的荣耀、赞誉、贬斥、谩骂,他始终不违其性、不背其行,心如止水。“书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流。”他做学问做到极致,虚誉浮名也淡泊到极致。当他以隐者的姿态立于尘世,便是“文化昆仑”的巍峨。

在当代,越来越多的竞争充斥人们的生活,高压使人们身心俱疲。当浮躁成为一种新常态时,追求心之隐逸便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需要,而且也唯有放逐内心才是安身立命、谋求发展的良方。

学会隐逸内心,你就有了笑看潮起潮落的勇气;学会隐逸内心,你就有了灵魂的归宿;学会隐逸内心,你便不惧流年。

隐逸是一种心态,心之隐逸更应是我们屹立于尘世的不朽姿态!

热门推荐
1割稻
2手机的对话
3我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4体验白洋淀之美
5沙子旅行记
6凌高俯视
7有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8桃花源
9神奇的蛋
10我爱家乡的龙虎山
11蛋雕初体验
12难忘的春游
13爱唠叨的老妈
14小鬼当家
15我的好老师
16没有挫折的生活是残缺的——《如果远方有奇迹》读后感
17我的动物朋友
18秋天来了作文
19公园的一角
20真不简单
21教室‘花香’
22科技创造生活
23说变化
24游沙溪古镇
25成长之路
26没想到
27校园里的一角
28和您在一起
29我的小窍门
30说“萌”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