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威胁论的作文

【篇一:计算人性】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论调也反反复复被人提出。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普遍来自于科幻作品,认为人工智能一旦失控,就将无可避免地毁灭人类自身。

在我看来,这是人类对大自然的又一次无情蔑视。大自然用了三十五亿多年的时间,数百亿次的迭代,再加上无情的“用进废退”和自然选择,才创造出人类这样一个“人”工智能。而人类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至今不超过几十年,却已经有了“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说法。

诚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但我相信区区几十年的发展是不会比得过自然界三十五亿年的筛选的。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计算机,也不如一个单细胞复杂。人类发展出的智能,就像一道数学题,是大自然思考了三十五亿年得到的最优解。人类无数辉煌的文明成就,无不印证着这一点,它们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与之相比的,因为计算机的思考永远是最理性、最经济的,文学和艺术等等确是它们所无法企及的领域,它们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人性”。

但,大自然就是这么爱捉弄人。人类最引以为傲的“人性”,也到了需要计算的时候。

几个月前,我在《朗读者》的一期节目中看到这样一个片段,讲述了中国医生在阿富汗救治伤员的经历。武装分子的炮火离他们近在咫尺,医生们的生命千钧一发,却仍在不懈地救死扶伤。白衣天使们的国际精神和高尚品格深深打动了我。可之后看到的一则新闻却让我心寒,是像深海、太空里的那种寒冷。新闻开头是一张医生面孔的照片,但我却不敢相信那是一个人的面孔。这就是一场“医闹”,仅仅是为了医疗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事情,患者家属就不可理喻地在尽可能救死扶伤的医生身上砍了数十刀。他们,甚至还不如阿富汗的塔利班。医闹事件远远不止这一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甚至也不会减少多少。这开始让不少医生计算:得到这么一个恩将仇报的后果,值吗?

自从彭宇案开始,所谓“扶不扶”更成了人们老生常谈的话题。面对倒在地上的人,要进行冰冷的计算,或直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匆匆走开。雷锋精神,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人性,真的要像计算机一样计算了吗?人类真的开始连人工智能也不如了吗?一个又一个冰冷的问号,触动了不少人的内心;而对于另外一些人,则如同蚍蜉撼树。

不到一百年前,鲁迅用大段的文字,用着一个个人血馒头和孔乙己作血淋淋的例子,不懈地呐喊;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警醒着中国人;闻一多的《死水》更揭露和讽刺了旧社会的腐败不堪。一个个有骨气的爱国文人用他们不停歇的笔,换来了中国的启蒙,换来了一个开启民智的新中国。但百年后,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又成为了一潭死水,到了需要计算人性的地步吗?我们应当反思,社会应当反思:再来一次启蒙,是有必要的吗?

我,一个新时代的学生,愿意像鲁迅一样呐喊,愿意扫光那些人血馒头,愿意当一个清道夫,把死水变成活水。我,宁愿像威胁论中那样被人工智能统治,也不愿把自己的内心变成一台计算机。这是人性的呐喊:人性,不需要被计算!

【篇二:己之尺度 勿施于人】

孔子曾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历尽万千,心已足够宽阔方能达到的境界。当今社会亦是如此,请勿让你的尺度成为衡量他人的标准。

无论是木匠为孩子脱衣,还是预言中怕水的山羊将鱼扔入河中淹死,都隐含了一个道理,他们都错误地将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尺度强加在他人身上,才有了此类啼笑皆非的结果。

因此,也许我们所有人都应当铭记:己之尺度,勿施于人。

古希腊哲学家曾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我们不可否认其思想开启了希腊民主思想的新时代,但我们也应思索,普罗塔戈拉的人文滥觞是否一定程度上与“己之尺度,勿施于人”的理念相悖?如此放大人的尺度,又是否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沼中难以自拔?

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诸如网上流传的段子一般,“穿秋裤不是你觉得冷,而是你妈觉得冷”。诚然,在此中调侃可见母亲对子女的关切之心,可若关切过度,将自的尺度强加在孩子身上,最后产生了如名牌毕业生食指不沾阳春水,自己能力不及幼儿的结果,我们是该哭还是该笑呢?

由此观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想与行为,只有勿将自己的尺度施与他人之身,个体才能更好的成长。

个体如此,国家亦是如此。当西方一些国家散播“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之时,我们用事实回应了他们的猜测与质疑:第二届一带一路召开,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表明中国支援他国的决心。主场外交,联合会议,我们一再重申着孔子千年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不干涉他国,以和平方式发展壮大。以勿施于人的自我尺度,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实现共同发展。

或许这便是当下我们应遵守的原则,凭借不施与他人的自我尺度,在自身的位置上焕发光与热,在自己的尺度中实现自我的价值。

如今,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你我一同在一条命运的船上,你我共同在一辆疾驰的车上,生死相依,休戚与共。唯有我与你——每一个个体都守好自己的尺度,不去随意衡量他人的尺度,这个国家才能永葆青春的容颜与活力。

己之尺度,请勿施与人。

【篇三:映阶碧草自春色】

前些天,有些人在网上说‘时代饿死诗人’许多人表示惊异,说诗人是精神发展的高端产物,怎么可能‘自春色’而饿死呢。可是事实却尴尬的摆在眼前。

当今社会,缺少像老一辈学术大师一样的人物,多了哗众取宠的半吊子作家和快餐文学;缺少了老一辈的沉稳,多了浮躁和功利色彩;诗歌缺少了深刻的思考,多了急躁和浮华。我们不禁要问,当老一辈文学大师陨落,我们该去往何方?

中国式一块不乏文化滋养的沃土。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唐宋的锦绣篇章,从清代的名人名著,甚至到民国时,也有无数的文学大师、科学巨匠。可是现如今,这些文化像消失了一般,取而代之的时各种流俗文化。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对现在的人来说,这句话未免有些奢求的意味。在这个‘水泥盒子’昂贵,物价飞涨的时代,诗意像三闾大夫一样,在汨罗江上唱着无赖的歌。

钱学森之问犹在耳畔,我们的素质教育却好似一块遮羞的布料,只在检察时拿出来糊弄眼球。

“映阶碧草自春色。”一千多年前,诗人杜甫从此感慨功臣被遗忘。现今,我们或许可以尴尬的用它来描述现今教育文化上的缺陷。

教育的功利化导致素质的低下哦,高端的正统文学似乎在渐行渐远,潜心钻研的沉静也在商业竞争中消磨将尽。于是便出现了高校比拼吸金能力、商业杂志活动横行、高端人才的缺失、未富先奢愈渐火热……

我们不禁想问,受两千多年温文尔雅教育的中国为何在几十年的经济浪潮中迷失了方向?

一方面外国在不断吹捧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国人的自私意识膨胀。虽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仍像一匹黑马,不断往前冲,但如果没有国民素质与精神层面即文化的提高,这样的冲刺注定是浮在半空中、容易崩溃的表面繁荣。

故而,在这个社会思潮涌动的年代,需要专注学术、潜心学习的青年作为定海神针,需要有关部门和机构积极开展一系列提高国民思想层次的活动作为助推器,让正统文化、传统精神不仅‘自春色’,而且‘满园红’。

热门推荐
1感恩母亲演讲稿
2那件令我懊悔的事
3我喜欢的小动物
4原来你们很疼我
5森林运动会
6关于的作文
7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8我家的三条虫
9友情
10当了一回小保姆
11记一次辩论赛
12这样的人让我感动
13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14美丽的草原天路
15不争
16我是小书虫
17给自己一点掌声
18课本剧观后感
19我的心爱之物作文上册
20今天我当家
21小草赞
22如果有一天
23有趣的游戏
24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25我学会了炒蛋
26分享带来“财富”人生
27新学期的作文
28一二三木头人
29我是一棵桂花树
30机械零件,后果谁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