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经文的作文

【篇一: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那里风景优美,壮观。

我一进门就见远远的高山上有着五颜六色的经幡围成的圆锥形,十分精美。上面有火红的、杏黄的、瓦蓝的……他们随风飘荡,在风中偏偏起舞。

我接着往前走,望见了黄金屋顶,那是塔尔寺的最重要的建筑—大金瓦殿。它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无比富丽堂皇。

我又经过一间屋子旁,看到了一排排颜色鲜艳的转经筒,转起来发出“吱—吱—”的刺耳声,像刀割玻璃似的声音。它的制作非常精美,上面的刻着经文和一些鸟兽的图案,大多还镶以宝石、珊瑚,十分名贵。转经筒是人们祈福祷告的一种方式,要从右往左不停地转着,祈祷一帆风顺。

走进屋内,看到很多栩栩如生的壁画,它是塔尔寺的三绝之一,多姿多彩,十分壮观。

塔尔寺的景色优美壮观,里面有许多古老的佛像,还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篇二:欲望不断】

幽和夜来自一个寺庙,那里有一个老僧。她们是两颗小小的精灵种子,被藏在一颗柳树的种子中。把她们种在这寺庙的是那位老僧。幽记得那位老僧的面容,就像那一晚的月光一样慈祥。

老僧手里拿着一串佛珠,念着经文。老僧每天都会前来看幽和夜,并盘膝而坐,为她们念经,对她们微笑。对夜来说,老僧的笑容,比天更美。像白云,清澈,干净,五一瑕疵。

后来,柳树长大了,很多庙中的人来烧香。因为他们听说柳树中有柳树精灵,而叶子尖尖的柳中,只有两个精灵。

老僧很少再来为幽和夜念经文,但只要来,便会叹气,便带着倦意抚摩树干。幽和夜在老僧眼中看到了歉疚,但更多的是不舍。幽和夜最后见到老僧的那一晚,老僧把一直放在手边的佛珠埋在树根下,为她们做最后一次吟咏。

第二天,传来了老僧去世的消息。幽和夜不明白什么叫做去世,但是她们隐约感到自己再也见不到老僧了。只有她们足下的佛珠,每晚,都会轻轻地吟咏。幽和夜明白了老僧的遗愿,自觉修炼。

一个一个春天,一朵一朵鲜花,寺中最小的和尚都成了老僧。等到方终圆时,她们才明白什么叫生死,与离别。几万年过去,月光终始不变,淡光淡华,清亮如水。前来祷告的人们越来越多。她们渐渐厌恶了人们,因为那些人身上充斥着一种名叫欲望的气味,那么多,那么强烈……但是幽和夜还是会每天对着月亮吟咏那些佛经。只要把快乐,幸福,带给众生,老僧就会在月光中对她们微笑。她们承载了多少心愿,是欲望还是真情,她们也不清楚。她们想,当人们愿望实现时,也会像老僧那样微笑的!

她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是她们想,虽然那些人,无论如何都欲求不满。但她们还是坚信,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的。

可是她们等不到人们明白的那天,就轰然倒塌……这晚,月色依然,景却暗淡。

柳树倒塌。万年不变的,也许只有这月光吧。幽和夜残留的魂魄猛然梦醒,这世间,除了月色,其它都被欲望熏染的面目全非。

再几十年,还会有人记得那棵倒塌的柳树吗?那些实现愿望的人真的会像老僧一样微笑吗。

欲望,致使世人堕落,灵魂污浊。

【篇三:信念的】

我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自己身处广袤无垠荒无人烟的边塞,远处响起叮当叮当的铃声。突然,一支驼队显现在面前,一眼望不到队伍的尽头。一群衣着典雅的人背负着与月氏通好往来的神圣使命,满载着从汉朝带来的贵重礼物在沙漠中匆匆走过。为首的张骞手持符节,领着队伍快速行进。

此后,这条路又恢复了平静。14年后,张骞和堂邑父偷偷从匈奴手中逃了出来。他为了完成使命,狠心离开在匈奴的妻子和儿子,讲西域各国见闻上报给汉武帝。7年后,他决心再次出使西域,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打造一条“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

我在荒漠中等待着,注视着来往的商贩,期待着一个特别的人。最终,那个人出现在我的眼前,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目光。她端坐在坐骑上,怀抱着一把琵琶,她纤细的手指在弦上轻轻滑动,悠悠的乐曲声四散在空气中缓缓飘入人耳,像是石子在水中荡起的波纹。

王昭君,一个如她名字一样落落大方姣美可爱的女子,为了停熄无谓的战火,深明大义的她甘愿来到偏远荒凉的匈奴,争做和平的使者,用她的青春换来了60年的安宁。她以执着无悔的信念居住异国他乡数十年,推动匈奴的发展。

落雁飞落在她的肩头,仿佛领悟了乐曲的哀伤。多愁伤感的行人暗自垂泪,同情她的不幸遭遇,又佩服她的勇气,默默注视她渐行渐远……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玄奘单人独骑缓缓走过,马背上驮着厚重的包袱,马匹呼哧呼哧的喘息着,蹄印深深地陷在地上,足有五尺深。玄奘专心致志的捧诵着经书,虔诚的读着经文,不时在难懂的经文旁写下新的感悟。他以持之以恒的信念,支持他独自走完到天竺取经的路。

再后来,白发苍苍的左宗棠老将军执缰而行,在西征的的路上洒下一片杨柳苗。而最令人瞠目的是,这收复新疆的的大队中赫然抬着一口黑漆棺材!左老将军以尽忠必死的信念,成功收复了失地。

几十年前,中国红军历经长途跋涉,来到我的面前。他们破旧的行军装上打满了补丁,然而棉絮还是想方设法从漏洞里伸出头来。他们打着绑腿,白布已经发黑,上面还渗着斑斑血迹。他们以坚持不懈的信念走完两万五千里的旅途。

我在等待下一支队伍的到来……

这不仅是一个梦,这里是中华民族信念与毅力的所在。

【篇四:遇见你们是我最大的幸运】

时间悄无声息地走,就像小溪缓缓流淌。正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趁着夜色,坐着小船在时间的小河里慢慢游走时,我想说:遇见你们,是我最大的幸运。

在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我踏进了中学的校门,在这条新的小溪里,我渐渐淡忘了六年珍贵的小学时光。忘记了在小学和同学的打打闹闹;忘记了在黄葛树下的欢声笑语;忘记了老师的辛勤劳动……唯一记得的只有老师为我们操劳而染成的一缕缕白发;学校食堂难吃的饭菜;每周星期一校长念诵的“经文”……

在中学,一切都变了。周围都是陌生的,只依稀来见得到几个小学的知己。

这世界的变化到底是有多大啊!

从稚嫩的小孩到现在半成熟的初中生,见过的人很多,但是有多少人你可以记住他的模样,记住他为你做过的事。这些人也许就只有身边的朋友,父母了吧。

在人海茫茫中找到知心知己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遇见你们我真的很庆幸。庆幸我们能在校园中遇见;庆幸能在同一个环境中学习;同样庆幸我们能一起欢声笑语,忘记烦恼。

再见了,相伴六年的同学,希望你们在困难下不会低头,勇于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希望在某一天,我们有再次相聚的时候。最后,我想对你们说:遇见你们,是我最大的幸运。

【篇五:可爱的小鹦鹉】

一天,朋友送给我一只小鹦鹉,它非常可爱。你看,那黄绿色的羽毛中有一个灵光的脑袋,上面嵌着一对小巧的、晶莹剔透的、绿豆似的眼睛正在闪闪发光。它的脖子非常短,却非常灵活。它的翅膀很短,身子很胖,很难想象它是怎样飞起来的。它的腿很短,尾巴很长,当它站在树上并背对着你时,你甚至会以为它没有双腿!

它和别的鹦鹉一样都有一个其它鸟类所不及的本领——鹦鹉学舌。顾名思义,就是学人说话。它学的很好,有时,我给它放故事听,它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保证不出任何差错,甚至有时候语音语调都非常像,让人难以辨别真与假。一天,我正津津有味地看书,它竟在我耳旁念起了唐僧的经文,唉,没办法,谁叫我总是给它听《西游记》呢?

它的飞行技能也掌握得好极了。一天,我突发奇想,决定测量一下它的飞行能力。我把门窗和电扇都关上,打开笼子,只见它先试探性地伸头,见我不管它,就在屋里飞了几周,又回到笼子里。

这就是我的小鹦鹉,它很可爱,我很喜欢它。

【篇六:体验西藏之美】

走进藏区,一层薄雾笼罩蓝天,抬起头,望着头顶上飘着的一排排经幡,远处的楼阁里飘出一缕缕清淡的藏香,双手合十胸前,闭上双眼,体验西藏之美。

初入高原,体验这里的风情,风景之美。

骑上马儿,走在青烟袅袅的山林小路上,不时有一两只藏香猪从眼前跑过……漫步丛林,球果到处都有,散落在草丛里,时不时就有一两个滚落脚边。牛儿,羊儿都在草坡上吃草,偶尔会应和着轻风流水传来一阵阵的低叫声,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登高远眺,这景象活像一幅只用水彩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水墨画,轻轻流入云迹。

这里还是佛教圣地。

大大小小的神山上,不时在溪流旁就会出现一座或大或小的山庙,门口菩提树大大的树冠刚好遮住寺院和院墙,给人一种神秘之感。里面时不时的灰飘出一些纸质的经文,飘入神山,飘入丛林,飘入一块神圣的佛教圣地。不久,里面又会传出一两位老喇嘛用藏文谈论经文所发出的声音;又不时又一个年幼的笑喇嘛拎着木桶出寺挑水,伴随着一阵清风,消失在溪流两边。

一两位藏族的老妈妈会偶尔出现在这青山之中,手里拿着一个传经筒,梳着藏族人独特的发饰,在寺庙中烧香,拜佛,挂经幡,听老喇嘛讲经……

傍晚,藏区格外的冷,太阳的余晖照射着远处的雪山,好像为雪山镶上了一道金边!——“日照金山”这时的冰雪格外的美。紫外线使千年不化的冰雪融化成对细致的深情。流到了泥土里,永远地滋润着西藏!

回头看,老妈妈已经从寺庙离去,院内的藏香也越来越浓。

离开山路,再次寻找西藏的淳朴,西藏的美……

【篇七:刹那间我发现了】

我不信佛,总觉得那些单凭传说与神话就可获得平安幸福的想法太过虚无。奶奶是个信佛的人,她总念着晦涩的经文,而我总暗笑她的迂。

又是一年中秋,不过这晚十五的月不甚圆。夏风徐徐,父母把我带到奶奶家中一起赏月。

奶奶身上有艾香,像初夏时青草的味道,又像木屑的味道,苦涩,在我看来并不好闻。奶奶说艾香能凝定心神,驱走心中的魔障,我不信。

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我们一家盘坐在阳台,听着奶奶每年都讲着的吴刚伐桂,我觉得那故事实在是假的很。我看那夜空,云雾蔓延至那轮本就不甚圆的月,懊恼地叫出声:“看啊,这月都被云雾遮住了,不赏月了,我们回家吧!”这一声喊打断了正在兴头上的奶奶,奶奶看着我急躁的模样,轻叹一声:“别躁,念会经文,内心沉静,那眼前的雾自然便散开了。”我不屑于那些文字,但处于奶奶的威严下,不情不愿地念起。

我在月光下跪坐着,学着奶奶的模样双手合十,重复着那毫无规律,看似乎令人无法找到头绪的文字。月光的笼罩下,我轻闭眼,念着经文,仿佛看见了佛的眉眼,颔首笑着,包容着尘世间世人犯下的过错,抚慰着尘世间世人急躁的心。微微掠过我的脸庞,轻抚我的发梢。内心得到一份从未有过的沉静,静得能听到那风吹过的声音。奶奶身上的艾香味若有若无的飘来,我第一次觉得,那苦涩的味道中好像也夹着一缕清香。

经文磕磕绊绊地念完了,缓缓睁开眼,想起过往,心生一种打扰佛前清净的负罪感。奶奶拍拍我的肩:“看,那雾散了,月又圆了。雾涌雾散,月圆月缺,不过是尘世间的琐屑,只要发现心中安然的自我,便能看清这一切。我循着奶奶的话望向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我仿佛看见了月亮后那空灵的世界。

云雾散开那刹那,我看清了月,也发现了心中那个安然的我。

【篇八:幻灭而生】

雾气生于林,游于山,与阳光为伴。云雾灭而日光生,云雾生而日光灭路边的藏族民居由暖色逐渐跨入冷色,耳边仿佛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和庄严的祈福,写有经文的彩旗扎在山坡上,迎着寒风簌簌舞蹈。不知冰霜是否会冻翻旗面,不知野火是否会使经文付之一炬,但结果,好像总是让信仰,回归自然。藏民相信肉身、灵魂可以分离。肉身可任其幻灭,但灵魂常驻于宇宙天地之间。他们一生的虔诚却是为了失去生命后,未知的来生。从没有人告诉信徒,佛到底是何种境界,从没有人告诉朝圣者,布达拉宫到底是怎样壮观。然而信徒愿呈上所有家产,换活佛一次摸顶,朝圣者不惜生命,换幻灭后的永生。有人说藏民是最幸福的人,他们眼神和谐,荡漾的是平静。他们向往永生却崇敬自然。他们满怀憧憬,三步一叩地摸向未知。他们无惧贫苦孤独,甘愿在乱石寒雨中于山为邻。

立在公路边,绿色的草铺满视野,云雾触手可及。贪婪地吸气,湿润的水汽直入心灵。想融进云雾里去,绒毛似的草趴下又站起,脚底有陌生的触感,前方被云遮掩或朦胧未知,却在一瞬间没了恐惧,冲下山坡与云有一样的速度,它漂浮在蓝天,我奔跑于绿地。风像冰凉的丝绸一般拂过脸庞,撩起衣襟,阳光若隐若现,衣衫却已半湿。突然的剧烈运动让大脑和胸口,针扎一样疼痛。却在这一刻获得了灵魂的解脱。以前、现在或是未来都化作热气,飞向了天边的云里。止住脚步时,才发现“朦胧”里又是另一处高坡。

总是对未知充满恐惧,每走一步都在犹豫、迷茫,无所适从。或许正需要意识一刹那的空白,不惧灭亡地奔向未知,即使知道自己做不成阳光,也尽力驱散阴霾。奔跑的那一刻全然不顾失败或灭亡,反倒是疼痛后淋漓尽致的舒放,让我的唇沾到了“生”的滋味。幻灭的那一刻,定是万物碎散,凌乱得像夏夜繁星,但星终于会汇成河,在天地间永恒地闪耀。

藏民支起的彩旗定会幻灭为尘土,他们的肉体后消逝在大地,可他们的信仰与精神得到永生,敢于幻灭才可得永生。

总认为日光云雾一生一灭,可当阳光下沾湿衣角,日光晦暗却视线清朗时,才发现万物都在玄之又玄中幻灭而生,所幸轮回,天暗又明,幻灭创造永生。

热门推荐
1在伤痛中成长
2为自己鼓劲
3为青春喝彩
4义与奸的交界线
5开学第一课的演讲稿
6美丽的绽放
7五彩的夏天
8考试的作文
9我的多彩童年梦
10炒菜作文
11未来的家
12感恩的花开在奋进的路上
13读书之乐
14友情
15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16包粽子
17年夜饭
18我的家乡在梅州
19劳动的颜色
20爸爸我想对您说
21蓝色大海的传说
22最美的时光
23追求让梦想花开
24童年趣事
25幽默的爸爸
26的我作文
27小金鱼
28多肉观察日记
29烈日下的坚守
30八年级幸福作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