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读书故事】
书,犹如一位好友,与你终生相伴。在我那凌乱的书堆里,也藏着我的读书故事。
我小时候,读的是有拼音的书籍。那一幅幅美丽的彩色画片是那么夺人眼球,一个个字词和拼音是那么打眼。从此便开始我读书的故事了。
有一次,我读到一个句子,不太懂什么意思,便把那一页折了个小角,读完书后又倒回来,把这一章读了一遍又一遍,又查阅了其他书籍来对照——我天生脾气倔强,不弄个清楚就不罢休,一直到后来我才把句子弄懂。我也给了自己一个交代:不会的就多读几遍,总是会弄懂的。
我读书时是人云亦云的,别人读什么书,我又读什么书。直到爸爸和我块儿追一部国产片时,我又觉得,人应当有自己的追求,读书也是一样。于是,我选购书时变得谨慎了,还把自己认为不错的一些书推荐给朋友们看,我也因此与朋友找到了共鸣。渐渐地,我的朋友也多了——书不仅是朋友,也是交友的渠道之一。
我就这样在书、朋友和亲人之间长大了。我发现自己变得不爱说话了——我闷呀!尤其是节假日,我就“宅”在家里,一动不动地像块要风化掉的石头。也只有书才能为我减少一些苦闷,每当我一个人坐在白色亮光下,背靠木椅,手指摩挲着厚厚的书页时,心仿佛一下子被添满了。那叫一个踏实!原来,我身边有那么多的朋友——书!
有人说过:不仅是身体要吃饱,精神也要“吃”饱。对哦!如果人吃饱了,精神没吃饱,就会觉得空虚,我闷也是因为这样吧?我接触得多的,就是自己书桌旁的几大摞乱糟糟的书堆。妈妈的话如果用来形容它那就是“狗窝”。呵呵!这的确是事实,不过我乐意,我很满足于“狗窝”中那小小的自娱自乐。
读书让我的生活免于太过单调、枯燥。是读书让我汲取知识;是读书让我拥有友谊;是读书令我的生活更充实。回忆起我的读书故事,仿佛又让我回到了懵懂的快乐童年…‥
【篇二:流浪地球观后感】
早就知道大年初一要推出新片子《流浪地球》,我隔了好多天才去电影院观影的。在这之前,我一直听说这是一部“口碑炸裂”“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的电影。当我走出电影院时,虽然觉得这部电影有许多不足,但的确算得上一部像样的中国科幻片。
但是,我要写的这篇文字,它并不是一篇影评。
欣赏完电影后,我无意间看到某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说的是这部电影有许多差评,是给吴京的。看完后我放下手机,内心百感交集,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什么。
吴京在《流浪地球》里并不是主角,打上的字幕只说是特别出演。我看电影时并没有觉得吴京在里面有什么问题。他是一位父亲,一位中校,他的角色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但在网上,有人说这部电影“含京量”太高,有人因为听说这电影里吴京饰演的角色最后“炸了”而说“那就必须看看了”。他们之所以这样心怀异样,那大概是因为《战狼2》这部电影弄坏了他们的心情——吴京主演的这部电影,表现了十分强大的民族主义和个人主义,过度宣传了爱国,据此有人说吴京这是强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
但我觉得这部电影只是一部单纯的科幻片,它不应该被过度解释。你的差评,可以因为剧情,演技,特效,也就是一切有关电影本身的东西,但你不能因为演员个人的标签而去给一星。这对一部电影来讲是致命的,因为豆瓣上的评分高低能直接影响一个人是否要去观影。中国的科幻电影刚有起色,难道就要因为这些与电影无关的言说而受打击吗?
有人说中国人拯救地球太尴尬了,为什么不找外国人?还有人说最后留下来拯救地球的居然是中国人,牛皮吹得太大了吧。
其实国产片长期被好莱坞大片压着,但不得不承认很多好莱坞大片确实制作精良,充满激情,能让人热血沸腾。外国的特效也确实比中国成熟,但最近几年国产片真的在慢慢崛起,好不容易出了一部像样的中国科幻片,一些人的关注焦点却不在电影本身上。有人不支持这部电影,我能理解,因为它确实需要进步,但不要因为这是国产的而不支持,更不要因为吴京参演了而不积口德。真的别再跪舔了,外国的月亮和中国一样圆啊。
也许我们做得还不够好,但我相信中国人也可以拯救地球,也能站上世界的舞台。这些年来,中国的科技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有人想要优质的中国科幻电影,慢慢地便有了《流浪地球》,它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没有很优秀,没有很成熟。这孩子手上拿着一把旗帜,那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旗帜。他把这旗帜带到了一定高度,嘴角含着笑意,因为他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带着这把旗帜,爬向更高的高度,爬向期待的顶端。
爱国不羞耻,跪舔失骨气。我相信中国的科幻电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