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成功是路标,召唤我迈步向前;成功是号角,鼓舞我永不停步;成功是糖果,融在嘴里,甜滋滋的……
数学考试了,老师发下试卷,同学们就开始做了。我细心地开始看着第一道题,看了一次,我就毫不犹豫地写下了答案。做着做着,我的眼神停留在了一道题目上。这道题看似简单,实则曲径通幽。我想来想去还是想不出来,把我弄得团团转。这道题就像一块巨石,不管怎么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我也还是在原地踏步。突然,我灵光一现,想到了老师教我的一个公式。我马上把答案写了下来,我成功地完成了这道题,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我继续做题,这些题就是一个个小人,一下子就把它们全打败了,简直就是我的手下败将。
现在,它们的大王出现了。看起来好厉害啊!我绞尽脑汁还是没打倒它,该怎么办呢?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地团团转,似乎我现在脑子里根本没其它的,只有这个大王。
忽然,我灵机一动,这道题的答案就仿佛浮现在了我的面前。我把它写了下来,我再次成功了一次。
在许多事情中,你都会尝到成功的滋味。通过这次的经历,我才真正体会到成功的甜。
【篇二:大智若愚】
我曾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美国乡村小孩,人家拿出一张五元纸币和一张十元纸币送他,让他挑一张,他挑了那张五元纸币。人们都说他笨,纷纷嘲弄他、笑话他。这事传了出去,很多人都来找他试验,结果还是这样,这事也就传得越来越远了。过了几十年,这个小孩成了美国总统。有记者向他问起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是真的。”总统答。“那您为什么要五元,不要十元呢?”“如果我一开始就要十元,那以后还有谁拿钱来试探我是不是真的很愚蠢呢?”世上很多人就像那位总统所说的,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去抛弃其中更大的成本。
我们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何一件小事中,可能会藏有更大的利息,我们不仅仅要在生活中大智若愚,还要做方方面面的智者,故事中的总统恰恰做到了大智若愚,别人嘲笑他笨、傻,殊不知他们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愚蠢。如若我们抛弃生活中的其中一点蝇头小利,可能会换取到更大的成本。
人生中的大智若愚,大概就是这样吧,一些看似与你身边之人不正常的人,可他们实则与我们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们眼中看到的风景比我们看到的更美,他们看到的世界比我们看到的更大,他们的目光看得比我们更长远,他们活得比我们更快乐。
你说这样大智若愚的人,会不会走向成功。
【篇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我也要离家的吗?等我胡子白了回来,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
“等你老了还有爷爷吗?”
我的目光顿了顿。生命是多么残酷,年幼的萧红又是多么可怜。在家里,所谓家人,唯有祖父,其他人又只是有名无实,萧红的童年是其他孩子所尝不到的痛楚。
当祖父这一缕光芒照入萧红小小的心田之际,也就暗示着她与祖父终究会是阴阳两相隔。祖母死了,萧红托借着年龄小的缘故而毫不伤心,然而这实则上是祖母对她的冷漠、狠心所导致我心灵上的厌恶。
人生苦短,祖母的病逝也就意味着祖父的生命即将进入倒计时,时不待人,而年幼的萧红的心中没有生死离别,她认为祖父能一直陪伴她,永远没有离别。
人生就像是一列永不停歇的长途火车,我们都奔向终点站,路上也会经历许多不同的风景,认识许多不一样的人,当你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再看看窗外的风景,也许是五彩缤纷,万丈光芒,亦或是深邃幽谷,深不可测。但无论你看到了什么,你都能感受到岁月的转瞬即逝。慢慢的,我们都开始不再纠结于生活琐事,一笑而过,遥遥的望着终点……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快去行动吧,不要让你的人生留下遗憾,正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弹指一挥间。
【篇四:童年记忆】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这一件不可磨灭的事情,它好像一颗美味的糖果,甜甜蜜蜜的,令人回味无穷……有苦涩的,有好笑的,有烦恼的,有害怕的,都牢牢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而我小时候,则有一件令我十分尴尬的糗事,至今还令我记忆犹新,好像昨天刚发生一样!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走亲戚,我一直没事干,便一直吵着要回家。姨妈被吵烦了,便拿出了一盒彩笔,和一张白色的A4纸,指了指一旁的餐桌,告诉我到一旁去画画。我一听画画便来了劲,乖乖去一旁的餐桌画起了画来。我打开了还未拆封的水彩笔,拿了一支绿色的准备花草坪,我一边画,一边不禁在心中感叹这个水彩笔真好看啊!不仅一闪一闪,颜色很鲜艳,还有一股甜甜的水果香扑面而来,真是好好呀!我画着画着想到了一个歪主意:这个水彩笔这么“诱人”,我不如尝一尝好了。想着我便拿起手上的彩笔,义无反顾地塞进了嘴里,不塞还好,一塞吓一跳!这个水彩笔看着“诱人”实则却苦涩无比,比药还难吃,我没忍住:“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大人们赶忙跑过来,究其原因,不禁笑骂道:“这个小笨蛋!水彩笔是能吃的吗?”我百口难辨,只好认栽。
你的童年记忆深刻的又是什么?快来讲讲吧!
【篇五:牵动心灵的声音】
妈妈的唠叨声,是牵动我心灵的声音。
“世林啊!这两天我和你爸爸去外地有事,你自己好好看着家啊!别出去乱跑,听见吗?”妈妈把我叫来唠叨道。我不耐烦的“嗯嗯”着,心中想着:快走吧!快走吧!真烦人!
妈妈又唠叨了几句就匆匆和爸爸一起走了出去。他们前脚刚走,我就高兴地大叫一声,后脚就跟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找同学玩去了。
我不知道自己疯玩了多久,迫于饥饿回到了家。我打开门兴冲冲地喊道:“妈!饿死了,你饭做……”喊到一半我不自觉的就呆住了,心中好像被堵住了一样。我走到厨房,好像又看见了妈妈那忙碌的身影,耳边又响起妈妈那看似唠叨实则对我关心备至的话:“世林啊?今天想吃什么?哦,不想吃青菜啊!吃白菜好不好?……”想到这里,一股暖流涌入了我的心头。嘴角不禁裂开了一个甜蜜的幅度。
两天后,父母回来了……
“妈!我饿了!午饭煮好了吗?”又是我那兴冲冲的喊声。“马上就好了,你等着,今天可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猪肉呢!”妈妈在忙碌中说道。“嗯!”我高兴地回答到。
“慢点吃,又没人和你抢,真是的……”
“世林啊!起床了,快迟到了……”
“你这孩子真是的,天天就知道玩,也不知道学习……”
妈妈的唠叨声自从我上初中后就少了很多,但是妈妈的唠叨是我最好的怀念。我珍惜那无微不至的唠叨声,珍爱那一份无法兑换来的爱,用心倾听那美妙的唠叨。
妈妈的唠叨永远是牵动我心灵的声音。
【篇六:齿轮】
“在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上生活着一群名为人类的物种,他们拥有各不相同的思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可是有一天,一场全球性的大规模疾病席卷而来,他们的大脑中相继生出了一个小小的齿轮,它们吱吱呀呀地转动着,变大,相吸……直到所有齿轮齿缝卡着齿缝,一同转动着……”
这是我想象中的故事,也是全球正在发生的事实,思维的机械化、程序化实已悄悄入侵了我们的大脑,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以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标准单一地思考着。像是某种意义上的从众心理,当一群人都去做同一件事时,你是否会为他们的举动而放弃坚持己见?你是否会任凭自己的齿轮随其它人转动?将这样的从众心理放在文学上,便不会有百家争鸣,不会有文学批判;放在科学领域,便不会有各式各样的发明发现。社会看似转动,实则却是停滞不前。
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看,冷冰冰的思考模式会使社会失去同情心,人情冷漠。就以“老奶奶摔倒在地该不该扶”这个热点话题来看,假若你以计算机的方式思考,你看到有人摔倒在地,你会分析她的严重程度,需帮助的渴求度,自己帮助她的必要性等等。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留下或走开,这样极度的理想化怎不令人毛骨悚然。人还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吗?
美国大片常常会拍一些以世界末日作为题材的电影,而其中从不缺少机器人的身影,它实则反映了人类对未来的一种担忧,担心人类会被机械主宰。但其实,思维上的趋同又何尝不是一种主宰?而为何并没有此类的电影被制造出?我想,是因为缺少了最关键的主角。
人将程序输入给了机器,使得机器以那样一种的方式对世界进行控制,那么人呢?是谁把程序输给了人类?是我们自己,所谓的“齿轮之祸”,不过是个自欺欺人的借口,只是不愿承认的人多了,变成了标准。真所谓是:
似转还似非转,
皆从教兮莫改。
或曰未敢忘忧,
实则付诸东流。
而我们每个人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做好自我的编程者,不随他人一同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