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弇山园的作文

【篇一:春天】

春天,老师带着我和同学们一起去春游。我们来到了第一站南园,一下子就南园美丽的春色深深地吸引住了。

你看,小草绿了,柳树绿了,高大的杨树也长出了绿芽,迎春花黄了,樱花粉了,成片的桃花也红了,五颜六色真迷人真好看。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美丽的画卷中穿行,天空中不时传来一阵阵清脆的鸟鸣,不远处一群群鸭子在池塘里欢快的游着。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去年春游的时候,我们去了弇山园,那时我们还小,学会的知识也少,看到美景却写不出来。一年过去了,现在我们个子长高了,更加明白了老师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所以我要更加珍惜春光,长成一棵茂盛的小树。

【篇二:美丽家园】

我的家在太仓,太仓是个简单而小巧的江南小城。古代皇帝在此设立粮仓,太仓因此而得名。这里有江南的小桥、流水、亭子和长廊。

春天,南园里百花盛开。雪白的樱花,粉红的桃花,火红的月季……花儿们争奇斗艳,远远望去像一个五彩的缤纷世界。

夏天,弇山园里开满了荷花,有粉的、黄的和白的……一群群鸭子在荷花中嬉戏,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亭子。

秋天,金仓湖里金黄的银杏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下起了金黄的雪,身边像铺了一条金黄的地毯。小朋友们在这个金色的“地毯”上跑着、跳着,多开心呀!

冬天,天镜湖里成片成片的腊梅开放着,美丽极了,远远望去像一把把巨大的扇子。

这是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

【篇三:弇山园的秋景】

一个秋风习习的早晨,我来到了我们太仓有名的弇山园,美丽的风景我目不暇接。

刚踏进公园,就见得一幅“叶落归根”的景象:哇!地上铺满了黄黄绿绿的树叶,好似一条厚厚的花地毯,花毯中还夹杂着一些形态各异、颜色深深浅浅的树叶,仿佛绣上的花儿,十分美丽。

银杏叶全都黄了,一阵秋风吹来,银杏叶儿纷纷飘落,宛如无数翩翩起舞的黄色蝴蝶,飞到东、飞到西,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有的“黄蝴蝶”落进水中,被小蚂蚁发现,做成银杏船在水中嬉戏,有的“黄蝴蝶”掉在路边的小苗上,好似一床美丽的冬被。

站在别致的小亭中放眼远眺,亭子的南、西、北三面湖水荡漾,清澈见底。南北面的两条湖是荷花池,可惜,荷花们现在已低下了头,无精打采地弯曲了腰,在秋风中瑟瑟发抖;西面则是“小鱼池”,小鱼们在池中欢快地游着,等待着游人撒下美味;东面是一座高大的假山,假山上还长着一丛狗尾巴草,秋风吹过,调皮的狗尾巴草们纷纷摇起了可爱的“小尾巴”。

远处,一棵小松树挺起它那小小的胸膛,在秋风中纹丝不动,怪不得它能成为“岁寒三友”中的一员呢!近处,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在竞相开放,生命力真顽强啊!

弇山园真美!

【篇四:看看我的家乡美】

我的家乡,人美景美,还有很多美食。

太仓的名人有很多。有郑和、宋文治、王锡爵等。郑和是一名航海家、外交家、宦官,是明朝的太监。他原来叫马和,有姐妹四人,因为在永乐二年,郑和立下了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宋文治是现代画家,他的山水画远近闻名。我还临摹过他的作品,虽然我画的不是很好但我还是很喜欢他的画。王锡爵,出生于名门望族。他是明朝人,他著有《奏草》二十三卷、《牍草》十八卷、《文草》十二卷等著作。

太仓的美景也有很多。如南园、弇山园……南园的风景是多么美呀!在菊花盛开的季节里,那菊花千姿百态、五颜六色、香气扑鼻,让人流连忘返。有的菊花像一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一个娃娃,笑红了脸,还有的像一位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弇山园的风景更是美不胜收,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银光闪闪,像一面明镜。还有湖边的柳树,一阵微风吹来,柳树摆动着长长地枝条,如少女的长发般随风飘动。

我的家乡还有很多美食。如肉松,说到肉松,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古代有一位大官,路过太仓,在一家客栈吃饭,一连点了很多菜,其中点了一盆红烧肉,厨师们在烧肉时,到了时间忘记把肉拿出来了,给烧糊了。厨师们想:把肉丢了太浪费,拿上去又怕客人不喜欢。有个厨师灵机一动,把烧糊的肉切掉,再把剩下没糊的肉打一打,没想到这么一打,这肉就变得松松软软的,味道好极了。厨师把这盆打得松软的肉拿上去,给大官尝了尝,拍案叫绝道:“好!这真是美味佳肴。”这下厨师心里的大石头才落了下来。从此就有了肉松这道菜。

这就是我的家乡,人美、景美、物美。

【篇五:弇山园游记】

周六,我和奶奶一起去弇山园游玩。

我已经很久没去过弇山园了,当我再一次走进那个熟悉的大门时,我心里是多么地兴奋啊!一阵阵菊花的香气让人陶醉,我情不自禁地走到了门前那一朵朵菊花前,它们似乎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我用手把其中一朵凑到我的鼻子前,那香气让人心情舒畅。再看看那一朵朵菊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红的如火,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白的如雪,像美丽的仙女在翩翩起舞;黄的如金,像绽放的焰火……我已深深被那一朵朵菊花吸引。我让奶奶拍了好多照片,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我们继续沿着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向前走,血红的枫叶从树上慢慢悠悠地飘落下来,让我感觉到“秋姑娘”来了:小河里的锦鲤不再冒出水面,树上的叶子也渐渐变黄,人们也穿上了轻薄的棉衣……不知不觉,我和奶奶已经走到了弇山园的出口。

这次去弇山园我发现了秋天植物的变化,让我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我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之中。

【篇六:我眼中的家乡美】

我的家乡在太仓,它是个很美丽的地方。有遍布城市大大小小的公园,有姹紫嫣红的田园风光,有古色古香的古老街巷,还有古朴隽永的人文风情……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公园,有小巧精致的南园,有闻名遐迩的恩钿月季公园,有湖水清澈的郑和公园,还有牡丹园、弇山园、天镜湖公园、金仓湖公园和小区附近数不胜数的街心公园,他们美化了太仓的环境,是我和姐姐节假日的休闲好去处。

太仓的田园风光也很美丽,处处绿树成荫,花草环绕。这里有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点电站村,有中国美丽乡村之称的东林村,还有俗称世外桃源的孟河村。这儿有独具特色的农家乐,果园菜园里能采摘各种水果蔬菜,鲜美的农家菜和长江三鲜美食让人大饱口福。休闲垂钓让人放松自在。天境湖边成片的格桑花海随风起舞,城北湿地公园里一眼望不到边的紫色二月兰让人着迷。走在路上就能感受到它的美。

太仓也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有沙溪、浏河、三家市等百年古镇。这里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是典型的江南小镇,走在其中,好似穿越到了古代。

我们家乡的科普设施也很齐全,这些建筑的外观都很漂亮,也很有时代感。有让我畅游书海的图书馆和流动书屋,有让我们了解太仓历史展望未来的博物馆、规划馆,有使我们增长知识的科技馆、创客中心,我家后面还有独一无二的“中国十大特色小镇”——电竞小镇。

我们城市的交通十分发达,无论是水上还是陆上出行都方便。这里还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的三下西洋起锚地。有着长江口地区吞土量第一的太仓港码头,在夜色的笼罩下绚烂美丽。

我们太仓的环境优美整洁,太仓人讲文明、懂礼貌、重学习。这就是我眼中最美丽的地方,这就是我眼中的家乡美!

【篇七:写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

你好!

我的家乡太仓是个十分美丽的地方。

太仓风景如画,尤其是迷人的园林。弇山园就是一个漂亮而典型的苏州园林,这里的树碧绿碧绿,就像穿着优雅晚礼服的绅士,风度翩翩地挺立在平缓的山坡上;湖水犹青,清澈的水中可以看到一群又一群自由自在的锦鲤,它们张着可爱的小嘴,静静地等待着路过的人们送上美味的鱼食;鸟儿们时而张开双翅,在树枝间蹦来蹦去,时而停下在枝头放声歌唱,美妙的声音不断地在湛蓝的空中盘旋;远处松软的沙堆是小朋友的嬉戏之地,你可以看到许多活泼的小娃娃们正拿着小铲子卖力地挖沙,准备建造起属于自己的宫殿。弇山园里还有一座华丽的弇山堂和有趣的林间步道,肯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的。除了弇山园,太仓的另一座园林——南园也极其的美,宽阔的湖面犹如银镜一般,如果你是秋天来这里的话,你会看到成群的鸭子在水中玩耍,千姿百态的菊花在凉爽的秋风中争妍斗艳,颇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感觉。

我最喜欢是太仓的沙溪古镇,这里的房子虽说不是金碧辉煌,但却有种奇特的美。走上庵桥,就可以看到流淌的七浦塘上有几条简朴的乌篷船,船夫在船尾悠闲地摇着橹桨,河的两边是明清时期的老房子,房子的屋顶堆着乌青色的瓦片,瓦片缝里隐隐钻出几株绿色,屋檐下的窗户别具特色,木质的窗框上还雕刻着古色古香的花纹。古镇上热闹非凡,陆记糕团店的招牌随风舞动,那不断晃动的流苏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糕团店一直以来火热的生意,柜台上摆放着太仓特有的白糖年糕、松软的方糕、甜美的红枣糕和诱人的猪油糕。那腾腾的热气,带着一丝丝糕的香味,飘向人群,一直窜入人们的心田。古镇上不仅有像“陆记糕团店”一样的美食店,还有编竹篮,织补衣服之类的具有太仓特色的老字号,如果你能来古镇上逛一逛,你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太仓的魅力可大着呢,太仓的故事一天一夜也说不完,希望你也喜欢我的家乡——锦绣江南金太仓。

祝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学业有成!

你的新朋友:景煜轩

2018年11月7日

热门推荐
1半命题作文享受
2春节的事的作文
3科技改变环境
4老汉的背
5特殊的母亲节
6《星际航险》第一章“准备出发!”
7我上了作文
8“非同寻常”的春节
9大爱无疆
10一日为师终生难忘
11一面
12别让爱辜负所有人
13我和我的老师
14八年级作文
15奇妙的滑雪之旅
16写观察日记
17分手时你别痛
18我读书我快乐
19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作文
20我与青山绿水共欢唱
21妈妈,您能原谅我吗?
22有你真的很幸福
23考试的作文
24“天宫”游玩之游之梦
25迷人的雨夜
26春节的作文
27这次,我不后悔
28观阅兵仪式有感
29一次快乐的劳动
30冰箱的自述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