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佛心的作文

【篇一:西游记读后感】

喜无拘无束,乐无忧无虑。花果山下一石猴出世,超脱三界之外,连阎王的生死簿他也要来勾一勾,不惧,吾亡欢喜。

遍观《西游记》,孙悟空仿佛是个理想的化身。无牵无挂,天宇间赤条条的一石猴,那又如何?学成武艺,精进而归,自封齐天大圣,手持如意金箍,纵使小圣施威也难降大圣,他如其名,与天同齐。无拘仿佛深深地根植于他的思想里,皇帝轮流做,今年到俺家。无视天条禁令,追求平等与自由,但结果何如?

恐忘其初心,醉心功名矣。

他身陷紧箍,三两咒语,他西天取经,保护唐僧,他渐稳重练达,不似八戒,闹嚷归家。西天路上,他行走,但徒生意外,他遇上六耳猕猴——他另一个自己。绝非偶然,且必须。他叛逆,他骄纵,他伤唐僧,西天大道真经他一人取。他事实上搏斗,与自己最后的兽性搏斗,他胜了,另一个自己却死了。以后也一心一意保护唐僧,直至最后。有些英雄式的悲伤泛滥成灾,且行,且悲痛。

他成长,如菩萨和佛祖心愿成长,在功名的模具里浇铸畸形的英雄。且叹,且悲。他的成长是个人内在个性的妥协和天性的泯灭,唐三藏的佛心明澈和心智坚定把他往这条路上引。

曾有人戏言,在天庭里观音最看得上眼的就是大闹天宫时孙悟空了,意气风发,始终有一种内向思考的反叛精神,是天庭众神平淡枯燥里一抹亮丽的光彩。他映照人性,映照佛心,映照神境,观天地六界。悟空敢于怀疑命运,有多少不屈灵魂用生命为之吟唱。今何在,在《悟空传》中为悟空的不羁辩白:“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喜欢《西游记》,不是因为他的故事有多精彩,当然,这本身是其出彩的原因之一,不是因为故事的主角有多帅,一只毛猴也帅不到哪去,不过是悟空一颗坚强的心。不似八戒,一心嚷嚷着回高老庄,不似悟净,一心埋头苦干,没有事业心。悟空其出彩,源于不屈且努力。西天路上,一路不少妖怪。他披荆斩棘,斩妖除魔。但并不总是时时顺利,但凡是上头有关系的妖怪,悟空总不能降服,可是他气馁了吗?没有,要不唐僧如何取得真经?只可惜,悟空已在醉心当官的路上越走越远,他却忘了自己是大圣。对人只说自己是唐僧的大徒弟,要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忘了,他忘了尊严和自由,却没忘自己曾是个弼马温,官位已将他冲昏了心,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早已在那场天翻地覆的硝烟中死去。五百年后,五指山下,一个虔诚西行的悟空重生,不是凤凰,只是心带紧箍的小僧,叹之,怜之。

我愿以《悟空传》结尾,悟空的尸体落入熊熊大火,烧了七天七夜,剩下一块烧焦的石头和一根烧断的金箍。

【篇二:行走在消逝中】

蝉呀,你始终坚守着你的位置,甚至有时,一动不动,那么执著。为了什么?

你始终纵情地歌唱,从来不顾忌别人的嘲笑,尽管,你的歌声并不动听。又是为何?

想起了念经的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想起了一个字,禅。

用现在的话来说,“禅”,即是指修习者的精神集中于一种特定的观察对象,以佛教义理的正确思维,尽力排除外界各种欲望对内心的诱惑和干扰,以便达到弃恶从善,使本体心性获得绝对自由的目的。

没有习过佛经,不敢妄言。但净化心灵,劝人行善,我想,也算是一种佛心吧。

我的理解,禅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忘我,甚至是无我吧。正如这夏天的蝉,忘我地歌唱,直到他短暂生命的了结,无怨无悔。

而我们,尘世中的一埃,招之即来,挥之又去,又有什么可以不舍的呢?

好像是第一次发现,蝉的歌声竟然是如此动听。在这闷热的夏日,还有什么比这更美的音乐呢?

天空依然是那么蔚蓝,那薄薄的云层,不过是透明的时装。阳光还是是那么灿烂,那毒毒的目光,尽管使人无精打采。生活着就是奢侈的,对于身外,不需要羡慕,更不必嫉妒。

忧伤只是快乐的点缀,如果把它无形地放大,只会徒增烦恼。泪水不要掩饰,它会冲刷你心灵的污垢。当你睁大你的双瞳,的美丽就在眼前。其实寂寞也是一种状态,享受她,自有乐趣无穷。

如果你的心灵整天处在喧嚣的闹市,只会让它变得凡俗。寂寞的滋味,只有自己才会体会得到。那种安然,那种感动,直逼自己的魂灵深处。甚至有时,一种惶恐,也会让你敏感得如一个孩子。

可以,舒服地睡一个懒觉,美梦可遇而不可求。醒来,伸伸懒腰,一个懒字,多少惬意夹在其中。可以,拿上一本书,管它是否看得进去,没有人去约束你,不需要去记住什么格言,一个象征而已。

其实,行走是对生命的热爱,寂寞是对心灵的放松。忘我地生,无我地活。还有什么不能解脱的呢?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走在自己的路上,美丽的风景一掠而过。我想,自己就做一只夏日的蝉吧,用一生的行走,感悟一世的禅道。

【篇三:忆读书】

更阑人静,谧影沉璧,阑珊烛灯正挑起。风潇雨倨,兴意欲浓。纵翻卷来,覆卷去,不厌重。

匿迹重楼,自乘书舟,眺顷远路心意幽。细细思量,此生寄情。已甚含书韵,甚含悠意,甚含风骚。

——行香子·醉书阁

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乘着一叶书舟,悠然洒脱,宁静致远,一意向梦想的彼岸前行。记忆里,那本已经破破旧旧、翻阅数次的《唐诗三百首》是我幼时的启蒙读物。朦胧中,妈妈一词一句地领我读诗,一段一篇、绘声绘色地解释着生动的诗句,让我领略其中悠远幽静、繁华衰落的意境。可毕竟当时我才三四岁,我只是似懂非懂地去背诗、咏诗,只懂得其肤浅的皮毛,并不了解其深刻的内涵。

直到八九岁后,爸爸再带我读《唐诗三百首》时,我才理解其中满满愉悦、浅浅愁绪之情感。一行行诗句饱含着古人无限的深情:“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中那对朋友、对故人充满思念的李白令我动容;“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里李商隐那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节操让我折服;“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里对感情执着、坚守着盼夫归家的陈玉兰,更让我感到她的一片深深痴情……每位诗人在吟花诵月时,背后都有着感人泣涕的故事。破中有立,韵中有情,柔中有刚,或许,这才是中华古诗词最含魅力的一幕。也许一些柔雅的诗句被我所淡忘了,但永难磨灭的便是那脉脉浓情、幽幽意境。反复诵读,仿佛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令我不自主地去追寻其中深味。几番苦读,几次深思,几回冥想,便有了重重韵味,漫漫遐想,层层领略。

再后来,我便更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兴趣,我读的第一本文言文小说是《聊斋》,它好似一本故事集,书中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俱是精彩。无论是人,是妖,是鬼,是狐,都有栩栩如生的形象,我不禁看得着迷,有的时候整个周末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那些善良美丽的狐妖,忠厚仁义鬼怪,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无限期待的结局。

一篇篇文章,一次次感动,它们捍卫着我的意志,鼓舞着我不断前进;一次次思考,一层层深入,引领我渐入佳境,感受那一脉传承的动人力量。

今年年初,我捧起了厚厚的《西游记》,不似以往那样懒懒散散。走马观花。出乎意料,我愈看愈专注,愈看愈入迷。"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起初我就是被这句拥有神秘的美感的诗句所吸引;“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中,那师徒四人无畏困难,执意取经的态度又使我十分饮佩;直到读至"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西游记》至此终”时,我才恋恋不舍地合上那本精美的《西游记》,想到他们以顽强的毅力与坚持的佛心,终取得真经,我就无法自拔,像着了魔似的,会幻想我与他们师徒一起上刀山下火海的场景。执着的信念,出生入死的勇气,沉稳的佛心,自然可以面对任何魑魅魍魉的伎俩,自然可弑去一切困难。

这本书让我变得勇敢起来。当然,你也许认为师父唐三藏是任性的,只为得取真经却跋涉八十一难,但他那善良执意又宽容的心,却贯彻在字里行间。既然真经不是虚无缥缈的,那就去勇敢追随。乘风破浪、浪迹天涯,成就了永恒的神话。我的心弦被一层又一层的感受所拨动,沉浸于美好之中。

美好,往往隐匿在琐事困难之后。当我们直面它们时,磨砺自身时,我们可以拥有更大的力量,这是我从阅读《西游记》中所得到的。若硬于实践中摸索,可能需几年的累积才能明白。实践与思考,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成为我们成长必须的过程。

我钟情于古典文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读的现代文艺作品也不少。我觉得虽不及古文之韵雅,却独有一股清新飘逸之感,它们是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许许多多的瓜葛的写照,总使我忘却忧伤,使我沉思。《三体》里那对人类人性的批判,我很有共鸣;《半生缘》中人物间的瓜葛展现了社会的残忍;《骆驼祥子》里那可悲的祥子在行尸走肉的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尊严;《简·爱》中那对爱执着的简令我无比动容……这些书籍,愈合伤口,慰藉心灵,是伴我终身的良师益友。

一页页白纸黑字,是宁静的,而心中泛着的波涛汹涌却是无尽的,它们都凝聚着美好,在我这十年的短暂的人生里,那躺在书橱里的一本本书默默奉献着最精彩的知识,仿佛在不远的将来等待我的扬帆起航,茁壮成长。

热门推荐
1春暖花开
2记一次小组活动
3我与学霸的差距还有三个毛病
4文明带给我的幸福生活
5“忠”——民族魂
6写给山区朋友的一封信
7我是你怒放的笑容
8我收获了坚持
9快乐的连云港之游
10六月交响曲
11开在小寒的茶花
12简单的美
13怦然心动
14观察日记作文
15辉煌灿烂七十年
16有一种记忆值得被珍藏
17汉语的魅力
18老师不在的时候
19梧桐天堂
20给爸爸的一封信
21祖母
22他触动我的心灵
23网络之酸甜苦辣
24我的自画像
25成熟历经青春的洗礼
26健步如飞的蜗牛
27图书馆
28开学作文
29最珍贵的财富
30挤眉弄眼吃薯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