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刊登的作文

【篇一:追梦的青春无悔】

已经是午夜十二点了,到处静悄悄的。偶尔有一只小猫如离弦的箭一般穿过小路,可能是猫惊醒了沉睡的空气,所以有清风掠过树梢,树发出欢快的歌声。

在这样的环境中,冉曦用敲击键盘的声音伴奏着。她盯着电脑,那是她构思了一天的文章。敲打键盘的声音持续了很久,终于,冉曦长吐一口气,开始进行校对。

良久,她揉了揉有些疼的眼睛和有些僵硬的手指。然后她打开了邮箱,将文档发了出去。

发送完成后,她疲惫地笑了笑,关上电脑,坐在书桌面前沉思着。

冉曦仍记得那个上午。她从朋友那里知道了班里一名同学的作文被刊登到了杂志上,她有些不服:明明自己也投过稿,而且自己的文笔比那名同学好,为什么没被选上?当时冉曦就下定决心:自己的文章一定要刊登在杂志上!

后来,她也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了,只记得那时的不服都转化成了自己继续前进的动力。

就在冉曦失望至极时,妈妈告诉她,文章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发表的,只有经验丰富才有被刊登的机会。冉曦利用周末及节假日的空隙,取长补短,只为了让自己的句子更加生动。

冉曦回过神来,微笑地将窗帘拉开一条缝,看了看窗外,窗外不知何时已经下起了蒙蒙细雨。也许,明天的蓝天之下会出现彩虹呢!冉曦想。

【篇二:我拥有了执着】

执着,是信念的推动,是热情的投入,是追求理想的动力。执着,使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执着,使我们对梦想坚持不懈;执着,使我们向着心中的信念勇往直前。拥有了执着,就拥有了全世界。

——题记

我从小就十分喜欢画画,闲暇时光里泡一杯香醇浓郁的奶茶,听着窗外雄蝉奏鸣,或是看着白雪飘飘,我都会执笔在纸上不停地画。经过岁月的磨练,我的线条从僵硬呆板变得行云流水。纸上的人物也渐渐变得活灵活现,仿佛鲜活地存在我的世界里。

暑气逼人的北方,空气中似乎弥漫着焦躁与不安的气味。我坐在公园里,执笔编织着五彩斑斓的梦。回到家,母亲看了我的画,半开玩笑说道:“为什么不发给你喜欢的杂志呢?”我怔住了。因为多年来,我的作品只限于家人和朋友欣赏,有时甚至只是我一人。于是,我把其中一张素描寄往了编辑部,那个小小的包裹承载着我的勇气,飘向了渺茫的深海。

然而,三个月过去了,依然音信全无。怎么会这样?极度不甘的我忽然瞅见一本杂志上刊登的美术征稿启事,便再次精心挑选了一幅作品,邮寄到参赛邮箱,并附上了自己的报名表……

就这样,我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重新振作。在构思新作的同时,也开始尝试许多我从未涉猎的中国画、水彩画,拼命汲取其中的精华。为了买下各种绘画工具,我省下每天的早饭钱。原本干净整齐的房间被我的各种纸张、颜料堆满。地板上、书桌上,甚至床上铺满了我的画稿。其间父亲斥责我:“你根本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不好好学习,整天穿得像个油漆工,窝在房间里涂涂抹抹!”说罢,他气冲冲地将我好不容易才构思出来的底稿撕得粉碎,然后摔门而去。只留下我辛辛苦苦地劳动成果化作碎片在冰凉的地板上无声地啜泣。冷风凄凉地扬起薄如蝉翼的纱帘,温柔地抚摸着我脸上的泪痕。心血毁于一旦,我仿佛听见谁在暗处低低地哭了,那哭声犹如一把利剑准确无误地穿透我的心脏,温热的液体汩汩流出。我沉声质问自己:“还要继续吗?真的要坚持下去吗?”“是的!我肯定!”我喊得声嘶力竭,坚定地注视着那抹血红色的夕阳。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呕心沥血地敲定了一幅人物突出的底稿。有时刚冒出来的主意很快又被否定,画到中途突然没了思路,线条描绘,修改,再描绘,已是家常便饭。终于在某个天高云淡的下午,我收到了一封回信:恭喜成功,作品备受赞赏,于本月刊刊登,望再接再厉。

我笑了,因为执着,我终于成功了。

执着的追求能弹奏出世间最美妙的乐章;执着的信念能开辟出世间最广阔的天地;执着的奔跑能超越命运的脚步。前进的路上困难重重,我依然执着,仍然前行。那么,你呢?

【篇三:震惊】

“惊!和尚与宠物猪喝了这河里的水,竟双双怀孕!”这类为抓人眼球而故弄玄虚或大惊小怪的新闻标题在各大媒体与公众平台屡见不鲜。这也引来某些恶搞,明眼人一眼辨出这是西游记子母河的故事,但也往往有人摸不着头脑。

前些日子,有报道称某些新闻报道已让人工智能进行撰写并刊登上报纸,不加注明鲜有人能够分辨出来。这引导着我们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新闻记者撰写报道已越来越趋向于机械化。上文的震惊类标题,就是个稍有极端的例子,赤裸裸地揭示了某些媒体为了博取关注失去了价值观与同情心,罔顾后果。说他失去价值观,因为不顾内容是否真实、标题是否正确,只求消息劲爆;说他失去同情心,因为胡妄添加“震惊”等词,任由大众对其曲解,毫不顾当事人感受。

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关于何种职业将会被彻底取代的讨论愈发激烈,医生、农夫、会计等职业赫然在列。但我认为,也应给新闻工作者敲响警钟。丢掉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直接反映出他们缺乏思考。他们写下的报道,读者读来时,缺乏思维与思维碰撞的火花,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自然与人工智能笔下的几篇没有什么两样。

老师要求我们做简报时,限定只能选关于文学文化现象的新闻。现在想来,是出于深思熟虑的。文体新闻在报纸上的鱼龙混杂之中,反而显得更为纯粹、更为真实。它们没有掺揉太多不必要的东西,阐明所要报道的事情,附上一两个大众能产生共鸣的观点,简单自然。

我想,新闻本质上是一篇文章。为什么有的文章读来令人饶有兴致,有的却索然无味,道理就在于作者落笔时的所思所想。读者觉得有趣味,很大程度上在于读文字时与作者思想上的交流,读能晓其意,才能引发思考、讨论。而我认为,人工智能,还不足以写出这样的文章,内容能与读到它的人开启这样的交流。

思想是多么宝贵,会思考又是多么值得歌颂、赞叹一番。当最后一个愿意思考的人也写出干巴巴的文章时,我们是否也不能再期待自己会思考出思考的重要性了呢?或许人工智能出书遭人热捧的新闻,也已刊登出:

“惊!它写的书竟遭此等追捧!人类向人工智能汲取知识!”

顺带一提,当这则新闻真的出现时,很有可能也是由人工智能所撰写的。

【篇四:成长的足迹】

这是极其平常的一天,但繁忙的妈妈比以前更忙碌了。几次频繁地进出我的房间。

终于,脾气坏的我爆发了。大声地问:“你到底要找什么?”妈妈头也不抬,继续翻箱倒柜“你2018年第一期的《小学生导刊》哪去了?”“不知道!”我不耐烦地回答。妈妈继续地唠唠叨叨“那上面刊登了你的一幅画,怎么哪儿都没有呢?哪去了呢?”她弯着腰,翻出了一大堆书籍。于是,妈妈蹲在地上,一本一本地翻看那些落满灰尘的书。“没有……不是……”“你找它做上面?”“有你刊登的画,我想保留下来。”妈妈脸上有大滴大滴的汗珠落下,我心里疑惑:“那有那么重要吗?”

家里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妈妈就开始不听的打电话东问西问,看谁家有那本书。“谁会保留已经看过,又过去那么久的书啊?”我小声地嘀咕着。我的话肯定是被天公听到了,可能是对我的惩罚。妈妈问了那么多人,终究没有一个人家有。

很快,我该睡觉了。我躺在床上,看到门外妈妈来回走动的影子。猛然间看见妈妈头上竟然有了银丝般的白发。我听见一句话,一句今天频繁出现的一句话:“你家有2018年第一期的《小学生导刊》吗?”心猛地像被什么狠狠的刺痛了一下毫无征兆的,顿时泪水模糊了双眼。

也许妈妈是想把那本书保留下来,等我这只幼鸟长大,羽翼丰满,远走高飞之后。年老的妈妈会坐在家中,抚摸着我的那一幅画,满面笑容地对来我家的客人说:“看!这是我女儿小时候画的,那时候好小哇!记得有一次……”说着说着,眼睛里就涌出泪水……

因为,这是我成长的足呀……

热门推荐
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2美丽的邂逅
3官兵捉贼的游戏
4中秋之夜
5植树节作文
6滕王阁里话王勃
7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有感
8我家的新鲜事
9小河的自述
10清洁工
11太空想象作文
12因为你我的青春与世界温暖相拥
13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14美食身上穿读后感
15我向往的童年
16爱我的妈妈作文
17美丽的日出
18诡异的梦
19“学会”跑步
20梦想让我们向着明亮那方
21眼泪之旅
22一生的宝物
23观《狮子王》有感
24发现
25致敬经典摒弃凡俗
26美啊,青园小学
27梅花
28坚持不懈的同桌
29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日记
30我和我的母亲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