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闲田的作文

【篇一:童年作文】

在记忆中沉醉,在往事中泛舟。是什么让我们始终心如花开?

妈妈特别爱花,花成了她生活中的伴侣,填满了她整个生活的空间。家里有一块闲田,原本是应该种菜的,可是,妈妈回来后,却把它开辟成了一个花坛。这个花坛里的花,非常的鲜艳,有红,有白,有蓝,虽然这些花都乡间田野,但是仍旧那么得五彩缤纷。每当春姑娘来了,春风一吹,那美丽的花儿轻轻摇摆着身体,花香四溢,引来了五颜六色的蝴蝶,它们在花中轻盈跳舞,美丽极了!在晚霞的映照下,妈妈的脸上露出了花一般的笑容,她望着花朵,妈妈每天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情感的浪漫,花是她生活里唯一的伴侣。

那就在这几天,我发现一朵漂亮的玫瑰悄无声息地开放了。我坐在时间的椅子上,一天天盼望着这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能够成为一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漫长的等待中,我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上学的孩子也迷恋上花朵啦?他们每天都会摘上几朵,男孩子会把花儿拿在手里闻上一闻,女孩就比较浪漫了,她们会把花儿插在头发上,或把头巾换作别在发辫上,别提有多漂亮了!我对这一件事情深感气愤,外公和外婆也常去阻止,可她们把我们的话当作耳旁风,怎么办呢?忽然有一天,我的脑海里灵光一现,不如报告老师吧!老师在班里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我想:这种事不会发生了吧!

可是风雨过后,他们依然是那样过分,我气愤极了,决定上前阻止他们,妈妈拦住了我说:“让他们摘吧,长大以后,他们也会成为一朵美丽的鲜花的。”

第二天上学,我也情不自禁地摘了一朵花。一路上,是花的芬芳,是花的心情。

【篇二:刻下你的痕迹】

流星划过天空,留下它飞过的痕迹;花香弥漫,留下它开放过的痕迹;华冠羽裳,是蚕留下的痕迹。

万物皆有其迹,这痕迹,是他们努力过、奋斗过的见证;是他们理想与信念的不朽印记;是他们用来证明自己存在过的痕迹。我们,自然应留下自己的痕迹。

一面是高官厚禄,一面是牢狱之灾,他那近乎偏执的选择留下了他的痕迹。文天祥一生无畏灾厄,爱国之心、正气之意从未改变。那“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表意;那浩荡的《正气歌》;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一喊,是他文学的痕迹,更是他一腔热血、正气浩荡的痕迹、刻在时间上的痕迹终会磨灭,文天祥早已消失在了天地之中,但他刻在精神上的痕迹,已成永恒。

往事如烟,其痕如飞红踏雪,终在时间下消灭,往事所留,抑或只有他的一片悯农之心罢了。李绅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留下的不是华美的诗句,留下的只有那即使他身居宰相也不曾改变的悯农之情。

盘中粒餐皆辛苦的慨叹;“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痛愤;在皇帝面前直诉民情的勇气,都是他不朽的痕迹。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焦墨是王羲之的痕迹,忧愁幽思的《离骚》是屈原的痕迹,悲天悯人的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痕迹……

芸芸众生,或许没有几个人能像他们留下那么光辉的一页,但我们也可以留下自己的痕迹。成长的一点一滴,奋斗路上的汗水脚印,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昭示着,我曾来过。

同样的痕迹,不同的意义。现如今有多少人为了痕迹而遭人唾弃,多少人因贪污腐败只能将痕迹留在冰冷的牢狱中,更有甚者,为了让后人铭记,急于修建以自己名字为名的大桥、机场,而这些毫无质量可言的建筑却使无数生命付出血的代价。这些痕迹与秦桧、魏忠贤所留之痕迹有何区别呢?痕迹,应是能在历史长河中发出耀眼光芒的,为了名利所留的痕迹,又有何意义呢?

刻下自己的痕迹,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昭示在自己的存在。

【篇三:我努力读懂蚕】

以前每当看到同学们春天开始养蚕时,我就特别反感。我向来不太喜欢蚕,它那绿色的血液、柔软的身子以及黑色的大便,看着就让人恶心、想吐。

记得七岁那年的一月份,寒风凛冽,窗外纷纷扬扬的下着雪,像撕碎的枕头从空中撒下。我缩手缩脚地裹在被子里,格外暖和,让我不肯离开床铺。看着这床比我睡过的所有的被子都暖和的被子,我不禁好奇起来,问妈妈:“这床被子里有什么,怎么这么暖和?”“哦,这是蚕丝做的。”妈妈笑着回答。我摸了摸被子,里面毛茸茸的,果真是蚕丝。我心里想:没想到我最讨厌的蚕吐出的丝竟然能织成如此暖和的被子,造福人类,这种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的赞扬和学习吗?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抱着好奇的心理,我到校门口买了几颗蚕籽,准备试着养蚕。过了几天,几条小小的黑蚕破茧而出,在盒子里动来动去。

等它们五次蜕皮,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虽然黑色的大便污染了它们的形象,但是它们蠕动着的白胖胖的身体,却十分惹人喜爱。

五月的一个早晨,我惊喜地发现:我的几只蚕已经开始吐丝了。它们从嘴中吐出金黄或白色的丝,嘴巴在空中东点一下、西点一下,不停地连接着一丝丝细线,一圈一圈地把自己包裹起来。过了几天,它们变成飞蛾从蛹里钻出来,交配完后就立刻死了。我十分伤心,还给它们做了隆重的葬礼。

从此以后,我深情地爱上了蚕,几乎每年都养蚕。我把自己的外号取名为蚕蚕,把博客名、QQ名都取名为蚕蚕。

也是从那时起,我读懂了蚕的精神:奉献。它们努力织出蚕丝,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来造福人类,却从来也不图回报。它虽然很小,却有着高尚的品质。这使我想起了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农民们辛苦劳动,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后世子孙“吐丝”、“织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要学习蚕的精神,为他人多做一些,学会奉献。

热门推荐
1春之梦
2关于减肥的作文
3军训初中日记
4有一种力量
5母爱似水柔情
6我来编童话作文
7胆小的同学
8家乡的变迁
9我和未来有个约定
10怀念其乐融融的日子
11不爱写作业弟弟
12太阳之旅
13杜甫优秀作文
14不期而遇的温暖
15一次难忘的小记者活动
16追寻那渐远的初中生活
17童年趣事
18父恩若书
19我的好朋友
20瑞雪迎新年
21我们班的表演小达人
22美丽的校园
23银杏树
24漫游大理
25回味作文
26神奇的鞋子
27春节在老家的最后一天
28美丽大方的历史老师
29文具童话作文
30秋天的颜色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