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汉人的作文

【篇一:共赢】

我和同学到北海取材,我对历史很感兴趣,他对艺术颇有研究。一路我们欢声笑语,互相调侃,答疑解惑。

我们坐在北海的长椅上,我手捧一本历史书漫不经心地对他书:“你看这胡人融入汉人的生活啊,从元末明初就开始了。这这一互融文化就会碰撞,有碰撞就有冲突啊!像现在的毛线工艺品,就是汉人以前用草编织的小玩意啊……”“哪有,”他打断了我的话“国博里面有一把短刀十分精美,虽是胡人的兵器,确是汉人的工艺,上面的艺术价值十分的高啊!”我若有所思,仿佛从他的话语中“赢”得了对古代艺术碰撞的不同看法,不知他是否“赢”得了更为精确的历史事实。

我们在树荫底下散步,他饶有兴趣地说着北海艺术结构之妙“这北海园林啊,可谓是依山傍水。湖虽然不阔却清,山虽然不高却峻。山上的树木都是有层次的,白塔上的香火随风飘散在空中,给人飘渺却厚重的感觉。”“呵,可不是吗。”我说“这北海啊是京城一处皇家园林,甚至有诗书传闻,明清帝王还要来这北海请神呢!这北海啊一直遵循着,天圆地方,国泰民安的皇家园林思想。这种理念从隋唐起,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了。”他点了点头,仿佛“赢”得了对这种文化的历史的一定思考,我也从中“赢”得了园林艺术中结构之妙的感悟。

我们在北海的白塔旁边眺望,开始聊起着白塔的前世今生。我说:“你知道吗,这北海在康熙年间与南海和中南海一起兴建,然后才闻名世间。北海作为帝王的后院仅此一园,但着白塔却不止一座。白塔源于藏区那边,因为那边很多人信佛的缘故,白塔起初是用于祭祀用的。后来王朝为了加固对少数名族的统治,才立此白塔。”“照你这么说,建立这座白塔的目的是政治原因喽?其实在我眼里,这白塔是一座艺术品,一件藏区相当完美的艺术品。里面的白色象征着奶脂,白塔是他们美好愿望的寄托,藏区文化的寄托,信仰的寄托。你说,这白塔难道不是件美好的艺术品吗?”我就静静的听他说着,仿佛“赢”得了这件美好的艺术品象征民族的内涵,不知他是否也“赢”得了这座白塔的历史对于一个民族的意义。

我们游历北海,在北海中共赢。无论是历史还是艺术,这都是北海的灵魂,这都是民族的灵魂。

【篇二:友情如天】

如果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那么友情就是能够撑起天与地的巨人

——题记

再次听到友情这个词语,我不知不觉想起了多年前的那首歌曲《萍聚》,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是啊!这大概是友情的真谛,朋友总会分离,但带不走的就是彼此之间的友谊。多年后再回顾起来,也可以笑一笑,笑看人生的友谊,对人世间的繁华便有了敬重。

时光一去不复返,可唯一带不走的就是友情,人生难寻知己,也难寻友情,它是邓丽君在深情而唱的那首《我只在乎你》,“人生几何能够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它是白居易深情而写的:“同是天涯沦落人!”它还是纳兰性德和好友顾贞观相守的一份不可替代的友情。

金钱和一切物质买不到友情,庸俗追逐名利的人得不到友情。友情如天,大概很多人都会这样想吧!例如纳兰性德和顾贞观,他们的故事被后世的人们广为流传。

纳兰性德生活在一个乌衣门第的家庭,父亲是宰相,由于当时清朝和汉人不来往,藐视汉人,而顾贞观是汉人,可纳兰性德不顾一切与他做知己,在那时,顾贞观初次到京城,不宜当地的风土,于是纳兰性德在自己家的宰相府盖了间茅草房供顾贞观居住,在朋友有难时,有苦时一起承担,在朋友快乐的时候,一起分享。

蓝天可以带给人自由,白云可以带给人幸福,大海可以带给人宽阔的心胸,而友情可以带给人无限的快乐。如果生活中没有友情,那就如同天地黑暗,如果生活中没有友情,那就如同灿烂的星星散失了光亮。

【篇三:读《狼图腾》有感】

这本书是在我看完同名电影后经爸爸介绍才看的,看完后很有感触这本书讲的是在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主人公陈阵被分配到蒙古大草原时发生的事。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能够在当今社会物种迅速减少,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读到这样一本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书中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每个篇章、每个细节都可以从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

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查、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万物的应用无不令人称奇;倔强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

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驰骋的游牧草原在逐渐消失,那些有关蒙古草原狼的记忆在慢慢退化。很多人现在已经忘记了元朝的强盛而只记得唐朝的辉煌。这是令人可悲的。

难道仅仅因为蒙古民族是所谓的外民族吗?可是华夏民族又好到哪里了呢?

汉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对与狼的误解与偏见。千百年来,占据正统主导地位的儒学巨著,畏狼如虎、憎狼为灾。这是当时汉人懦弱的表现,与之相反的是所谓的“异族”蒙古族的表现。在汉人还在过安稳日子的时候,蒙古人就开始征服草原。从小在马背上的生活练就了蒙古人坚强不屈的性格,与狼的斗争练就了蒙古人聪明的头脑。

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不以马为图腾而以狼为图腾?到底是游牧民族征服了农耕民族还是农耕民族同化了游牧民族?仅屏游牧民族那少的可怜的历史记载,我们无从得知。但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揭开困扰了人们几千年的问题:华夏民族以龙为图腾的秘密。龙图腾在华夏文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龙象征着权利、地位,在人们人们的生活中,龙代表着吉祥、幸运。可是龙这个东西始终是虚幻的、是不存在的。这也反映了东方华夏民族的幻想主义。可幻想终究是幻想,永远不可能变成现实。而蒙古族的狼图腾不一样,狼这个东西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见到。这就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这也就是中国为什么始终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原因。

读过这本书也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人们的状态:常常是自己一个人在努力,不去请求别人的意见。就像龙一样,只凭个体的力量去做一件事;而不是像狼一样,去发挥集体的力量,集思广益,想出最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这就是这部书给我最大的启示。

【篇四:有趣的历史故事】

寒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一套长知识的中国历史书。接下来,我就讲两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一)月饼的由来

元朝的版图实在太大了,蒙古人统治了汉人后,因为汉人太多,令蒙古人很不安。所以蒙古统治者把每20户人家编为一“甲”,每甲要派一个蒙古人当甲主。汉人必须听甲主的命令,甲主让他们做什么汉人就要做什么,即使不愿意,也不能反抗。蒙古人为了提防汉人造反,就规定汉人不准有武器。据说当时,就连每天切菜的菜刀,都要五家人合用一把呢。大伙既不能聚会,也不能传递消息。据说汉人为了造反,有人想出了一个方法。向甲主申请做一种圆圆的甜饼,在月亮最大最圆的日子里送给大家,为皇帝祈福。不过私底下却在每个圆饼中包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道:“八月十五杀甲主。”到了八月十五那天,大伙儿一起动手打死了甲主,正式宣告反抗朝廷。

相传,这正是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呢!

(二)文官打胜仗

南宋的时候,金朝统治者完颜亮是个喜欢炫耀、野心十足的皇帝,听说南宋的国都临安,气候温暖、景色宜人,所以他决定把临安据为己有。于是完颜亮派兵攻打临安,宋军听到金兵来袭,吓得不知所措,四散奔逃!这时有个叫虞允文的文官对士兵说:“如果不打败金兵就只有死路一条,我带领你们和金兵决一死战吧。”虞允文利用宋兵擅长水战,金兵不习惯驾驶舰船的优势,亲自到江边指挥队伍,奋勇杀敌。在他布置的防御措施里,有种叫霹雳炮的武器,那是金兵从未见过的怪武器,能发出如雷的巨响,还能燃起火焰。这让金兵十分害怕,结果金兵打了败仗,只好灰溜溜地撤离。

你们觉得这两个故事有趣吗?

热门推荐
1老哥
2升国旗
3阅读伴我成长
4会买商品的机器人
5用爱织成的毛衣
6读《小飞侠彼得潘》有感
7为何你总与我作对
8时间过得太快
9乔迁之喜
10奇妙的梦
11我爱你美丽的校园
12摇桂花
13我们班的“开心果”
14奔向胜利的日光
15游长隆动物园
16徜徉在爱的长河里
17暑假过生日学生作文
18抓老鼠
19登山记
20童年傻事
21皮皮熊
22碎片化生活
23告别之美
24“酒鬼”爸爸
25在紫玉兰的见证下
26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有感
27我的哥哥
28读书笔记
29和你一起超过的日子
30游青海湖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