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田园派的作文

【篇一:碎片化的风景】

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从眼前浮过,若隐若现,不时地切换着,总能令人心旷神怡。

在通往云南高铁上,我欣赏到了碎片化的风景。动车从车站缓缓的开出时,满眼都是繁华的集市,高楼耸立,依水而建。还未回过神来,房子似乎在一瞬间变矮了,田园派的风景展现在了眼前,一望无际。再闪过一两个村庄,突然黑乎乎的一片,哦,原来是进入了隧道,过了这条隧道似乎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林间郁郁葱葱,只有几间小屋炊烟袅袅升起,安逸祥和。再钻过几个隧道,焕然一新,一座座小山坡在平地上矗立着,天空也变得湛蓝湛蓝的,瞬间欣赏完这片风景便又进入了隧道,隧道可多啦,一个接着一个,然而在隧道与隧道之间的一霎那,我看到了一片片特别美的景色,池塘清澈透明,天上白云的影子清晰的映在了水里。几头牛在山林间甩着尾巴,边上矗立着几只白鹭。看着这些景色才过了瘾,我们迅速上升到了很高的桥梁上,蓦然回首,那景却在远方,眨眼间消失了,眼前又是漆黑一片,再从隧道中钻出是大峡谷的景观,气势磅礴,虽说在高铁上,但从峡谷间穿过时,竟有些望及生畏。从另一个隧道出来,半湖青山半湖水又展现在我的视野中……在美景的切换中,我们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云南。

从城市到村庄,从丘陵到平原,从平原到山区,在这片片画面的组成中,虽只有半天的时间,但却领略到了无限风光。

飞机上碎片化的风景也很美,飞机刚起飞,在空中看着底下正所谓一览众山小,可正当我沉浸在这居高临下的感觉中时,飞机往上空飞了些地下就看不见了,我却回味着刚开始看到的“大地模型”,飞机在空中时而上行时而下行,这一片片画面,也不停地迅速变化着,云层,山脉,还有隐隐约约透过云层看到的湖泊。记得我上次坐飞机,正要摆脱云层准备降落时,底下的景致越来越清晰,在地平线的上空盘旋着,我们饱览着无数美景。

坐在高科技的交通工具上,许多的美景组成一个个片段都在眼前闪过,我们在短时间内可以欣赏到大量的碎片化的风景,了解广阔的世界,增长了许多见识,碎片化风景真令人难以忘怀啊。

【篇二:中国诗词的博大精深】

中国,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5000年的历史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诗人,翻开中国的历史,每一个时期都有有影响力横空出现。这就让我国的诗歌文化流传千古,对人有很大的影响。

这几年《中国诗词大会》就在电视上播出了,这是一个以诗词为主的大赛,以电视节目的形式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前。我相信前一段时间的《中国诗词大会》就有人看过。在这届中,有一个参赛选手叫白茹云,她身患癌症,她十分担心自己去世后,自己的家人怎么办?心里非常焦虑!对于她来说,在这一生中最大的安慰就是诗,白茹云很爱诗,所以无论到哪里都会带一个本子,这个本子里写的全部是诗词,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不停的背,白茹云就是享受诗词的影响。

诗,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上至战国时期下至清朝都离不开诗的影子。在这期间,有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你同消万古愁的豪放与疯狂;也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生活困难;有白居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明白浅显;也有苏轼写诗的粗糙与信手拈来;更有清朝诗人王渔洋的婉转含蓄。

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幸福,诗词是首当其中的功劳……。有豪放派,婉约派,山水派,田园派,这些都代表着古代一位位诗人,他们吟读作,郊外踏青,竹林集会,长亭送别,饮酒行令,击节高歌,他们无诗不能吟。

如果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都无法生存至今。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没有诗,不懂诗,怎么都是缺憾的。所以,让我们好好珍惜诗,学习诗吧。

【篇三:找准自己的位置】

灯光选择了黑暗,才能显示它的明亮;蜜蜂选择了辛勤劳动,才能显示它的伟大;骏马选择了草原,它才能显示自己的英姿。万事万物,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绽放光彩。

历史上著名的“诗仙”李白,他因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所以才在诗坛上吒咤风云;才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深深的一笔;才被后世尊称为“诗仙”,被后人所敬仰。

著名的田园派诗人陶渊明,曾经“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才有了“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的心境。由此成就田园诗的盛世。

李白、陶渊明都是因为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展现自己的文采,在历史上留下浓墨的一笔。

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李煜,才华横溢,但他不善于治国而是善于作诗。因为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他最终成为了亡国之君。找准自己的位置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雄鹰选择的天空,才能显示它的矫健;鱼儿选择了大海,才能显示它的轻快。

如果不能成为大河,我们就成为美丽的浪花;如果不能成为高大的杨柳,我们就成为点缀春天的小草;如果不能成为天空,我们就成为一朵自由自在的白云。

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就好像在茫茫的大海中没有方向;就好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没有选择;就好像在黑暗中前行而没有灯光的陪伴。

明朝有一位皇帝十分地喜欢摆弄木头,而且十分善于雕刻,但他却一点也不喜欢管理朝政。最终使国家衰败,民不聊生。试想一下,如果他是一位木匠,他或许可能与鲁班相提并论吧!

找不准位置,就像为人拉磨的千里马,不仅不能将自己本事的才能发挥出来,还可能被人遗弃。

因此在人生中我们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放射出光芒。

【篇四: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青鸟爱那一片苍穹,即使给它的都是风雨,它都感谢苍穹,最终直达云霄;金鲤执着于那一段高崖,即使给它的都是伤痕,它都感谢高崖,最终溯水而上,化作蛟龙。而人类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世界就会报之以爱,温暖人心。

苏轼曾这样评价陶潜:“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虽然世人都不认同他,但他仍以爱拥抱着这个世界。他执着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隐居生活,毅然辞官归隐;他悠悠地践行,“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归隐之志,终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最美风景。陶居士的这种热爱生活的态度,让他看到了世间最美的风景,得到了世界温暖的回报——成为了田园派的代表诗人,被后世所铭记。

法国诗人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我们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我们生活中也不是缺少温暖与帮助,而是缺少回报它们的想法;我们生活中更不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海伦?凯勒,美国著名女作家,谁能想到她在这世界上经历了什么。一出生就听不见也看不见,如此巨大的打击足以让人厌恶这世界的不公。但她没有,她用爱感知着整个世界,用心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因此世界也温柔地保护她,让她成为一代人的励志偶像;音乐家贝多芬亦是如此,即使耳朵失聪,他也要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令世人都为之震惊的《命运交响曲》,向世界发出他的眷念与爱。

我们需要积极地去面对,去拥抱,去承受这个世界给我们的磨炼与苦难,从此我们就可以做到笑看云卷云舒,坐看潮起潮落,众赏百花其放,共享世间温暖,我们看世界的态度决定世界给予我们的温度。

生活如海,发现作舟,乘舟泛海,方知海之广阔;生活如山,面对作经,循经登山,方知山之高远;生活如歌,关爱作曲,依曲而歌,方知歌知美妙。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和感知爱与美的眼睛,生活会更精彩!

【篇五:感悟得失】

盲人失去了欣赏良辰美景的眼睛,上帝却给了他洞听行云流水的敏锐条件;溪流失去了一弯潭水的宁静,上帝却让它收获了奔腾向上的活力。失之,得之,不必为失去一棵树木悲伤,因为你可能会得到另一棵树,甚至是一片森林。

有得有失,失在无意中成就了得的条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田园诗人陶渊明前半生处于官场失意之中,一贬再贬,不肯为之折腰的五斗米,让他失去了在官海中继续浮沉的机会,归去来兮,脱离仕途的他却意外收获了心灵的一片净土。“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五柳先生用他清新飘逸的笔致向我们描述着他失去官场后的日子,他用美酒、菊花、南山编制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而他也因出众的文学才华成为山水田园派鼻祖,影响了王维等大批后人,为历史所铭记。的确,在世人眼里,陶渊明失去了荣华富贵的机会,但这恰好让他失去了功利之心,在黑暗的社会中保留住自己的高洁情操,得到了内心的一片净土,也得到了后世无尽的敬仰与赞美。试想,如果陶渊明始终眷念着官场,他又如何得到自己的心灵归处,又怎会留名千古呢?

有得有失,失的沉淀往往奠定了得的基础。如今,家喻户晓的词曲作家方文山曾经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爱音乐的小子,为了赚钱,他去电影院放电影,在演员的对白中专心致志地创作着自己的歌曲。他写过200首歌,却被唱片公司一起退回来。他说,那时,我感觉失去了所有,仿佛天空也是灰色的。可他并不气馁,在他的坚持下,公司终于答应只要他一星期创作出300首歌曲,就会录用一首歌。那段日子,他整天对着五线谱,嘴里含糊不清地咕噜着歌词,夜以继日地创作,好在他有过被退200首歌曲的经验,终于获得了公司的认可,从此声名大振。事后,他说,我要感谢那段疯狂写歌退回再写的日子,正是那段仿佛失去一切的日子让我沉淀了自己的心态,也让我获得了成功的敲门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人生,变幻无常,正确看待得失,才会使生活多姿多彩,了然无悔。

热门推荐
1考砸之后
2彩色的风
3春雨
4爱的足迹
5搬木头
6彩秋
7雨后的味道
8绿野仙踪读后感
9“一”的遐想
10谦虚使人进步
11有你真好
12勇敢是这样炼成的
13我和书的故事
14小学关爱作文
15友情的颜色
16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17初一军训日记
18参观绿博园
19汉灶村的文化礼堂
20关于二十四节气小满的作文
21观察家人炒菜
22美丽的惠州西湖
23崂山一日游
24记一次有趣的游戏
25再见时光
26逆境出人才
27我心中的偶像
28下雨天真好
29妈妈的唠叨
30我的好朋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