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寒假充电的日子】
寒假,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如今读初三了,这初中最后的寒假,意义变得厚重起来。
每天都要早起晨跑。绕着如密林般的小区奔跑,看着太阳慢慢升起,照亮大地与蓝天。忽然觉得薄雾有种迷离。
本来喧闹的广场舞不见踪影,寒假里终于有一丝清宁。手里提着早餐,我又匆匆赶去上课。看着一块大得无边的黑板上写下的一行行语法、翻译、公式、题解,我晕头转向。当终于译出一句难句,终于解出一题难题,感到一种解脱时,也有一种狂喜和一种成就感。当其他学生下课后去买水、和同学聊天侃大山时,我却仍坐在座位上,旁若无人地抢先做题,为一题抓耳挠腮,为成功解出兴奋。似乎我只为做题而生,在这偌大的空间里,只有题与我。
一点一点地,有了知识的积累,我不再看到老师的解答会茫茫然不知所措,那些细小文字也似乎蜕变成了美丽的符号。这些前人的智慧与师长出神的运用变得可捉摸、可看清,与我不再遥远了。
但只能听懂,还是不会做,又有何用?下课时,我还是留在座位上,细细回味每一题的精髓,就像在品味一杯香茗淌过唇齿留下的一缕清香,就像在细细咀嚼品味一道佳肴的鲜美。忽然找到了那把钥匙,点开了思绪的大门。
这就是初三的寒假,充知识的电,努力一把,疼痛一时,才会在将来、可见的未来乐上一辈子,回味疼痛的收获与回报。
【篇二:被窝趣事】
学生时代跟同学一起住宿舍总是一件很难忘的回忆,朝夕相处,来自各个地方,有着各种生活习惯的人一起度过一段很普通又很特别的时光,这段时光,一定会成为一段很难忘的记忆。
因为平常,所以普通,又因为不同,所以才显得特别。
关于宿舍生活的故事有很多,有好的有坏的,也有很多让人羡慕的典例。
经常看偶像剧的人大多会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所迷惑,以为真实的宿舍甚至大学生活就该是那样,永远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可是生活哪有那么多诗情画意,真正的生活大多是柴米油盐的无聊和枯燥的,你要自己从中发现新鲜,才能够始终保持活力。
记得初中时代,我们曾经睡过那种大通铺,就是好几个人把床兑在一起,很简陋却也有些温馨。
我和闺蜜就是在那个时候熟络起来的,那时候我们每天一起八卦侃大山,聊到很晚,完全不顾门外有值班老师在巡查,也不顾及即将到来的中考压力,洒脱肆意,随性随心。
经常是从一个很小的问题开头,聊着聊着就能扯到了国家政事还有以后结婚嫁人的期待,聊到夜色褪去,月亮已经慢慢滑下夜空,我们啊,就这样一天天的任性自然,等待着中考的来临。
【篇三:宁波老话有意思】
这一次的作文主题居然是对宁波话的了解,这可难倒我了。我虽然不是宁波人,但是我出生在宁波,成长在宁波。虽然现在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但平时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基本以普通话为主,说起我对宁波话的了解,还真闹过不少笑话呢!
记得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连最简单的宁波话都不会,只知道一个玉米叫六角的,当时还以为爸爸说的是这家伙要六毛钱呢!后来二年级的时候,记得有一次,我让爸爸蒸几个土豆给我吃,爸爸煮好了叫我:“囡囡,洋芋艿好了,快来吃吧!”听了我赶忙跑过来,一看,这分明就是土豆嘛,赶紧跟爸爸说:“爸爸,你说错了,这是土豆,不是洋芋艿。”爸爸听了笑嘻嘻的跟我解释说:“土豆呀,是马铃薯的别称,到了宁波以后,它就叫洋芋艿了,估计古代的宁波人,以为这是从国外引进来的,一时又起不出一个好名字,于是在有同样味道的芋艿前加一个洋字,表示区别。”从那时起,我觉得宁波话真是挺有意思的,所以有空的时候总是缠着爸爸妈妈叫我,现在我已经懂了不少宁波话了,比如:烂好人,意思是老好人;财百万,意思是指富翁;桥头老三嘛,就是说那些农村中善于侃大山的人;手叫做手骨;脚叫做脚骨;脊柱叫做背脊……
现在想想这些话真是太有意思了,宁波话的奥秘还有很多,它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