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都江堰的作文

【篇一:人间仙境九寨沟】

哇,从之前见不着一俩自行车的重庆到气候宜人的成都,竟然只相隔了短短的4个小时,这变换太快了。

出了火车站,我们就见到了来接我们的亲戚——小东东一家人。随后,他们就把我们带到了他们成都的家,用成都人的花椒和辣椒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

第二天,我们去玩了都江堰。水真壮观,有的汹涌澎湃,有的兵分两路,走在吊桥上,心里有中说不出的恐惧感,生怕自己会掉下去。

在山顶上俯瞰江水,一条长长的`江被一座“小小的岛”分开,这座“小小的岛”可是江的心脏,洪水季节靠它分流洪水,保护城市和村庄;枯水季节靠它蓄水,滋润两岸的农田,使成都成为“天府之国”。它就是两千多年前李冰率领民众历经千辛万苦修筑而成的都江堰。

【篇二:历史将记住都江堰】

都江堰市的无数景致让我钟情,可最出名的是那一座两千多年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今日,我怀揣虔诚,慕名而来,探访它的雄伟英姿。

令我感到惊奇的是那一座建于两千多年前的大坝,没有像别的古迹那样破败不堪。它沉稳,敦实,笃立于此,一直发挥着它的作用,江流温驯;它像一位慈爱的老祖母,轻舀着瓢一瓢的水,滋养着成都平原的每一寸土地。

都江堰市公园路是必游之地。早在车上,我就与司机师傅说好,抵达都江堰堰坝的最后一程,由我步行完成。在我心理,缓缓的步行,是真实的亲近,更是诚心的朝拜。在人力的伟大面前,我惟有用此种朴实的方式才能表达我对那座凝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及智慧之堰的崇敬。

道路七转八拐,从简朴的市街进入到了景区所在。我愈加感到了水汽的氤氲,继续朝着水汽富集的核心走着,而两旁的草木也更显油绿茂盛。我隐约能感受到地面的震颤,那是远处传来的水的有力冲击。越向前走心跳得越厉害,我知道,它不远了。我的心激动,按捺不住的激动;我的步子,不由自主地快了,更快了。

陡然间,我的心狂跳不已,因为已站在了它的身旁!那水,像一个又一个身强力壮的川娃子齐力拉着重物,他们铿锵的步伐就是那水的嘶嘶咆哮!那堰,任你股股叠叠的水如何拍打,依旧安然如故。它从容地指引着水朝下流去。到了下流的水不在像上游那般浩荡,刷的一下被鱼嘴、飞沙堰等分水堰一裁为二,乖乖地流向了平原大地。

这是多么霸气的驯服,水的威武壮美和怡然沉静在这里,不可思议却又是那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叹为观止。怀揣强烈的震撼,我打开手机,求助度娘,翻阅都江堰的历史。原来没有都江堰前的成都平原,或许更准确的讲,没有一个叫李冰的人伫足凝望前的成都平原,是一个水旱无常的地方。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一个“何茫然”,道出了当时的惨状;一遇旱期,那可谓赤地千里,老百姓颗粒无收;一到洪涝泛滥之时,岷江犹如一张血盆大口,将成都平原覆没于汪洋。那时候,水是凶猛的兽,恣意妄为,野性十足。而李冰,是自带光环的驯兽之王。

秦昭襄王任他为蜀郡守。适巧当时的秦国意识到了蜀地之重,想通过南方问鼎中原。李冰看到了这里生活极苦但却极朴实的巴蜀百姓,他不再关注所谓的一统大业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讲,他硬生生地将一项政治计划干成了惠及百姓的生态计划。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从岷江上流出发,实地考察,了解水情。现在也许看完整条岷江就几十分钟车程,却不知李冰父子俩当年穿破了多少双草鞋!但是他心中装着老百姓,脑海中是蜀人食不果腹的场景,他下决心,要治理岷江,驯服这头猛兽。

这样的信仰支撑着无数次的攀爬考察,思量研究,身体力行……江边岗亭的指挥,临近江边的测量……做工的川中汉子们,在这位神人的指引下格外卖力!

从此的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李冰靠双脚走出来的治水“三字经”和“八字真言”,如今依旧熠熠生辉。

我来到了都江堰旁的二王庙,其中是一座石像,双手紧握长锸,面对着滔滔岷江,双眼深邃而宁静。这样的深邃,是因为心怀苍生,这样的宁静,是因为福祗已成。一位农村妇女,诚恳地往功德箱里塞了钱,对着李冰像,拜了两拜。

我建议在都江堰旁修一座李冰像,像座刻一行《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载:“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历史不会忘记那至圣至善的“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有了人的思想的深邃与通透,也才有了堪称奇迹的都江堰。历史更不会忘记精魂所聚的都江堰——智慧、大爱与信仰,是在历史洪流中永远屹立的堤坝。

【篇三:成都游记】

在2月7号,我们一起从重庆坐火车来到了成都游玩。我们到成都时已经是晚上了。我们便先住入民宿,再去我们住的附近——宽窄巷子去逛逛。我们买好了明天的早餐,然后就回到民舍去休息了。

在2月8号,我们吃过了早餐,跟随着旅游团去了青城山和都江堰。我们先去了都江堰,都江堰的水据说是李冰引进来的。不然的话,到现在都江堰的人都喝不上一口水。都江堰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都江堰的景区里的人真多呀!人山人海,很难向前走出一步。我们好不容易走上了我们最想上的大吊桥。大吊桥摇摇晃晃,我们只能扶着桥栏走,真是太刺激了!我们接着去了青城山,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景区。我们实在是太累了,便放弃了爬青城山的念头,在山脚下找了一个小茶馆,坐在里面休息。

在2月9号上午,我们去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游玩。我明白了大熊猫是怎么吃东西的,大熊猫吃什么,大熊猫的长大过程和大熊猫的生活习惯。我还明白了大熊猫有一个亲戚,叫做小熊猫。小熊猫长得和浣熊有一点像,但它身上有红颜色,尾巴上还有9条黄白相间的环纹,因此它也叫做九节狼。小熊猫的前爪结构与大熊猫的前爪结构很相似。但小熊猫绝对不是大熊猫的孩子。应为小熊猫是小熊猫科的,大熊猫是熊猫科的,它们是不一样的。

到了下午,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了。在机场里,我们依依不舍地与王阿姨和瑞泽哥哥告别。上了各自的飞机,飞机起航了。我看着离我越来越远的成都,心想:在成都,能够看见罕见的大熊猫真够幸运。成都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篇四:都江堰青城山游记】

我一直都想目睹一下都江堰的宏伟。今年夏天格外炎热,和爸爸商量后,决定去都江堰避暑。

我们从绵阳出发,两个小时后,来到向往已久的都江堰。

都江堰是战国时李冰父子修的水利工程,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建于岷江之中,由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组成。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它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的水很有特点,流动时像威震四方的将军,平静时像正在甜睡的小孩,舀一口尝尝,有一丝甜,用鼻子闻一闻,有些淡淡的清香,闭上眼睛听,它那气势磅礴的声音——犹如千军万马,势如破竹!都江堰景点很多,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最让我难忘的是安澜索桥。桥很晃,好像下一秒就要塌了似的,我忐忑地来到桥头,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但后面的几十步都很轻松,摇摇晃晃的,挺好玩。桥上人潮涌动,让我流连忘返。

第二天,我们又去了青城山。早上九点从五龙口进山,一抬头就看见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空气那么清新,那么凉爽!酷热一扫而光,心情是特别的轻快。但一看这遥不可及的羊肠般的山路,我又有一丝胆怯,能爬到山顶吗?路边有很多亭子,还有很多水果和小吃可以购买。还经过了很多美丽的景点,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瀑布。我带着好奇心玩了玩水,瞬间全身清凉,刺骨的感觉紧跟其后。有几处瀑布,让我深深震撼到了,我要昂首仰望才能看见瀑布的顶端,气势磅礴的水流,飞流直下,似千军万马,争先恐后,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声音,给了我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瀑布下端的水雾,飘散在四周,洒落在身上,特清爽,犹如身处仙境,妙不可言。

突然间大雨倾盆,幸好我们准备了雨伞,在破烂不堪的台阶上,走起来异常艰难,鞋子也被雨水和积水打湿,脚很不舒服。在我们疲惫不堪时,终于到了又一村,来到一个农家乐休息,并且点了。土鸡、野菜,真可口啊!丰盛的午餐,让我们的疲惫得到了缓解,我们又像满血复活的战士,充满了能量和斗志。

午餐后,我们继续下山,前往坐缆车的地方。到了那里,我已经气喘吁吁了,爸爸去买票,不一会儿,他又回来了,无可奈何地对我说:“停电了。”哇,真是晴天霹雳,这下只能走下山了。我们休息片刻,又出发了,雨停了,穿着买来的雨衣,真热啊,简直像被关在烤炉里似的。又下起雨来,路都有些模糊,小脚都有些微微发抖。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到山脚下了,看看时间,已经快五点了。

这两天的一幕幕,让我新奇,让我兴奋。我感叹都江堰的宏伟,更佩服古人杰出的智慧和贡献!我还感叹青城山的幽静和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同时也应该为我们自己点赞,虽然整个上下山过程,曲折多多困难不少,但我们都用毅力克服了它,无论以后的道路怎样曲折,无论出现什么困难,都不能胆怯和退缩,要以百倍的毅力和勇气克服它!战胜它!

【篇五:文化苦旅读后感】

这场说走就走的苦旅,异常艰辛,却能让人感触那么深刻,这文化之旅,还是苦啊!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这一点,我就想到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点点加深。当然,由于我才识浅薄,在此,我就和各位谈谈这中国之旅。

中国,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出生地,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以及文化,同时这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多少前人的努力和付出,又是有多少无情毁灭后像野草一样顽强。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富强民族。

而余秋雨先生这次中国之旅让我感触最深,首先提到了——我的山河。作者在感慨,中国原来的封闭,自己埋头耕种,自给自足,对于外面的世界,连看的兴趣都没有。用稳定、保守、统一、集政的方式来维持下去。虽然中国的缺点很多,但是最看不上十九世纪的欧洲国家用非常资本的手段来侵犯安静的中国。

作者像古代的诗人一样,行走在山河之间,那么作者笔下的第二站——都江堰,让我有了新的体会。

万里长城,守护了千千万万子民,都江堰,工程虽小,只是一个水利工程,但也可以成为一个长城的后辈。它保住了一个天府之国——四川。

这都江堰是尤为震撼,文中有写道“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的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有根据筑坝者指令来一番调整”。而这归功于遥远的李冰。

看似是在治水,事实上,确实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只要李冰的精魂不散,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道便如此。

莫高窟大家谁不知道,敦煌莫高窟,中国的又一大财宝,佛教从印度带来和希腊的文明包罗在里面,这里所蕴含的,是两个大文明的精彩,活了一千年的生命,就连历史上,最残忍的暴君,都愿意为莫高窟做一点好事,不过这又能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去看看。

时间说起1900年6月22日。王圆箓王道士在一处洞窟的墙壁是空的,也许还会有洞穴,和一个姓杨的人挖开一看,果然是惊喜,一个满满的藏经洞!可惜我们的王道士,不知道他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的学问,无数位为此耗尽终生的才华横溢的学者,只可惜,他不知道。

这莫高窟的文化,像甲骨文一样重要,可惜,因为那次,就再也无法解读了。

匈牙利的一位学者名叫斯坦因,以及一位卖国贼蒋孝琬,和王圆篆谈判,从一开始几部经书到最后九千多个经卷、五百多幅绘画打包整整花了七天,用了二十九个大箱子,三匹马才能拉动。果然,最后王圆箓还是没有抗拒那一点马蹄银的诱惑。唉,就如诗人李晓桦的诗歌一般“我好恨,恨我没有早生一个世纪!”对于斯坦因这样的学者,我何尝不硬一些呢?今天,那位名叫斯坦因的学者不再引人关注永远阒寂无人,反倒是王圆箓的那个道士塔,却天天游人如潮,不过谁也没有投来尊重的目光。

转眼间又来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群美国学者宣称,因为白俄罗斯士兵的破坏,要“拯救”莫高窟,拯救?哪是拯救?用化学溶剂把墙上的壁画粘到纱布上带回美国,欲望的强烈促使他们又一次来,居然这次还要在莫高窟大动手脚。这里,我们不得不感谢一位叫做陈万里的翻译,虽然是美国雇来的翻译,却心中有国,在来的第二天,骗那些人身体不适,其实就是告诉那些村民美国人要破坏。至此,我们要对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人表示致敬,“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莫高窟,是如此的神圣,就连最有权威的皇帝,在它的面前,乖的像个孩子,莫高窟,就如活的历史一样,一批一批的工艺家,在这里雕刻出只属于自己朝代的风彩,看着看着,一批批历史就如仙女一般飞到面前。它记录着我们历代祖先的信仰和悲欢,长久凝视,百般叮咛。

苦旅并未结束,我们的苦旅也即将开始,看着前人正确或者错误的一举,我们沉思,或者说,不得不陷入沉思……

【篇六:我想去成都】

成都,四川的省会,坐落于岷江旁。对于这座城市,我充满了向往。

第一次对它有印象是在吉他课上。当时老师拿出了几张谱,说:“这是我们接下来要学的歌——《成都》。”说着,老师拿出了吉他,弹奏起了这首歌曲。一阵清亮的声音响了起来。它使我浮想联翩:在昏暗的街道上,一双男女在街道上手挽着手行走着。一阵风吹过,深秋嫩绿的垂柳亲吻着他们的额头,灯光越来越暗了,可他们的脚步没有停歇下来。这首曲子结束了,可我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回过神来。啊,成都是一个如此美好的地方,怎能不让人向往呢?

后来在一本课外书上,我读到了一些关于成都的内容。原来那儿有都江堰,它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叫李冰的水工主持修筑的,它承担了水运、灌溉、防洪等任务。数千年过去了,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许多建筑物就像玩具一样被轻松撕成了碎片,它依然挺立在岷江上,为人们默默地做着贡献。我不得不赞叹这古人的鬼斧神工了,它如此的精妙绝伦。我对都江堰充满了向往。

歼20,中国的第五代战机,它也在成都成长,成都飞机公司就是它的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时,许多原先沈阳飞机公司的成员跋山涉水,到了这成都。一开始时成飞很惨,连用来做飞机实验的风洞也没有,有的只是一些从沈飞带来的资料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他们决定在困难中闯出一条路,拿出了大胆的歼9方案。虽然它下马了,可是成飞人并没有放弃,几十年后争取到了研制歼10的机会,同时学习美国的格鲁曼公司,终于成飞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就是在他们的厚积薄发中,中国才被人们重新认识。我对成飞充满了向往。

“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我对成都充满了期待,那么现在我就应该为见到它而奋斗。

【篇七:灌县游记】

这个元旦节,我跟着张老师来到了风景秀丽,特产丰富的都江堰。在短暂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无限的欢乐。

星期六早上,我们来到都江堰,收拾好了东西,跟其他的同伴会合。

我们来到走马河边,沿河道体验这里的人事风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灌阳桥。灌阳桥是一座石桥,桥的模样带着浓浓的古代风格。虽然这桥是重建的,但桥两头的牌坊看上去有好些年代了。仔细地看着牌坊上的匾额,我仿佛能够想像出这里以前的热闹与繁荣,还有那熙熙攘攘的人群。桥下是湍急的走马河,河水是青绿色的,不宽的河面上,浪翻涌着,卷起一堆堆白沫。一个个白浪争先恐后地向前涌,声势浩大。青绿色的河水冲刷着两旁的堤岸,从一座座桥下飞奔而去,如一条凶猛的青龙,在条条街巷、房舍间穿梭,卷起一阵阵凉爽的清风。

接着,我们来到灌县的老城区。这里十分热闹,人群涌动。店铺各种各样,卖的东西五花八门,有吃的、用的、玩儿的。大家看到这些东西,尤其是那诱人的食物,都忍不住停下来开始买东西。大家各买各的,有的买了一串串烤昆虫,有的买了一盒香醇的土豆,还有的买了糖人儿。

我很想吃,不过我还是忍住没买——我的肚子可是专门留给午餐的,怎么能让这种小零食给填饱了呢?最后,我们来到一家抄手店点餐,我点了大份抄手。

点完餐后,我到工作台旁看她们包抄手。那位负责包抄手的婆婆脸上全是深深的皱纹,那是岁月沧桑给她留下的痕迹。她的头发是银白色的,眼睛有点儿泛黄,牙齿也是横七竖八的。她围着围裙,一只手摊着皮,另一只手拈起一团肉馅放到面皮上,然后用双手熟练地包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抄手就包好了。婆婆接着包,过了几分钟,一盘抄手就包好了。

接着,婆婆把包好的抄手丢进了锅里。煮好了,婆婆把那抄手舀到碗里,倒了点汤,端出来,喊了一声:“大份的抄手和小份的抄手好了!”说完,把抄手放到了桌上。

我拿起筷子,开始吃。一个个抄手白生生的,还冒着热气,在汤里泡着。中间白色的面皮包着肉,鼓了起来,旁边的面皮就在汤里飘着。吃一个,口感很好,面皮很光滑、很薄,一咬就烂了。肉馅盐味适中,滑嫩爽口。面皮与肉馅搭配在一起真是好吃极了!吃完抄手,喝几口热热的、撒着葱花的汤,真是舒服极了!

下午,我买了一杯奶茶,来到了木工坊做木工。我做了一个木马,还有一个书签和两个小挂件,然后就回酒店了。

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我感到非常开心。在这一天中,我看到许多秀丽风景,尝到了许多美食。不仅如此,我还收获到了许多知识和欢乐!

【篇八:奔腾千年的骄傲】

“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题记

在一个寻常的秋日,我来到了余秋雨先生笔下“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都江堰。

仿佛世界已空,惟有那一江奔流沸腾的水卷着浪花,重重地敲击着人们的心。

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堤坝上,距离江水是那样的近,仿佛伸手就能够触及那浪花的冰冷。

忽然,一滴浪花溅在脚边,猛然抬头,眼前所看到的是——

大海也没有的气魄!

满江的水,就像即将被驯服的狼群在月光下最后的用尽全力的撕心裂肺的咆哮。一滴一滴的水,汇集在一起,向前无尽地奔涌。水流怒吼着,卷起每一朵浪花,起伏不断的身影,让我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代表着生的力量。那样壮观,又是那样秩序井然。

这样的场面让我有了一种莫名的危机感,而接下来耳边炸雷一般的声音让我徒然一惊。

这样的声音,你可以在山摇地动时听到,你可以在海啸来袭时听到,你也可以在森林中听到,就是那种划破夜空的嘶吼。

眼前,激流沆砀,大地震颤。

我的骄傲,随着江水的咆哮涌出心头,怎能不骄傲?

为的是这来之不易的工程,是那样令人震撼。

站在这滔滔江水前,内心随着浪花的起伏震撼着。

这样一方无法用语言形容出的美好土地,怎么隐于这里?

若将都江堰与万里长城相比,前者的知名度虽低于后者。但它所让我们感受到的无私、透明与坚持,远比秦始皇留给我们的残忍、压榨与剥削更令人生敬。

若将都江堰与长江黄河相比,前者的知名度也是低于后者。但它带来的忠诚、艰辛与利民,比起长江黄河的自然景观更加来之不易。

咆哮后的江水显得温驯不少,浪花轻轻地拍打着岸边。

现在的都江堰,像是合唱团轻声吟唱出的一首歌谣,美好且肃穆。

没有功名、没有杀戮、没有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仇恨,有的只是一镜巨大而安静的水面。

我的骄傲,伴着江水的轻轻荡漾涌出心头,怎能不骄傲?

为的是这宏伟的工程,背后蕴藏着多少智慧与美好。

作为一个四川人,我更能深切地体会到那份莫名的感动。

感动于滔滔江水的雄伟壮观,感动于水利工程的利民千年,感动于伟大奇迹的鬼斧神工。

更感动于李冰父子的赤胆忠心。

望着眼前的朵朵浪花,从跳跃起来的尖端上,我看见那些历史的一隅——

看见千年之前李冰带领着百姓一捧土一捧土、一块石一块石地在这方土地上倾尽心血地劳作着;

看见水阀打开的那一刹那,滚滚江水不可阻挡地从闸门涌出,人们的眼泪不可抑制地从眼眶涌出;

看见这江水,一滴滴灌溉了农田、一滴滴滋润了土地、一滴滴孕育了四川的子民;

看见这江水,一滴滴汇集起来,推动着四川、推动着中华、推动着华夏民族走向发展的巅峰!

我的骄傲,已无需多言。因为它早已凝结成我血脉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催促着、激励着我们传承先辈的智慧和对祖国的热爱,放飞我们的梦想,振兴我们的国家!

江水滚滚迎面扑来,夹杂着李冰父子千年不变的忠心、无数百姓一生希望的寄托、每个游人深深的感慨,以及华夏民族始终不变的追求理想境界的希望,凝结成一汪奔腾千年的骄傲,奔向远方,奔向未来……

【篇九:游都江堰有感】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7月30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为解决成都平原的旱季干旱、雨季洪水的问题,李冰父子奉命修建这一水利工程。李冰父子充分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利用20年的时间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使成都成为了“天府之国”。

都江堰水利工程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第一部分为鱼嘴,之所以称为鱼嘴,是因为这个工程像一张闭着的巨型鳄鱼嘴。它将岷江水分为两部分,左边称为外江,右边为内江。利用河床宽度和深度的不同,实现水的分配。旱季的时候,十分之六的水流往内江、流往成都平原,解决生活和灌溉的问题。雨季的时候,十分之六的水排往外江,避免过多的水造成成都平原的水涝。我们去的时候正值雨季,站在鱼嘴上看上游的岷江,江水就像白马一样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天崩地裂,好像千千万万条巨龙在齐声吼叫,碰到鱼嘴后就自动分成了两队。

第二部分为飞沙堰,飞沙堰的作用是过滤泥沙,避免堵住水道。鱼嘴分过来的内江水碰到狭窄的宝瓶口和离堆时形成一个大大的漩涡,漩涡将江水里面的泥沙甩到飞沙堰上,这样就会起到过滤泥沙的作用。它还用另外一个重要的泄洪作用,当宝瓶口的水太多的时候,多余的水就会从飞沙堰再流回外江。

第三部分为宝瓶口,李冰父子通过精确的计算,它能够将不多不少的水放入成都平原,因此被称为“宝瓶口”。宝瓶口原来是玉垒山的一块石壁,因为当年没有火药,李冰父子用热胀冷缩的方法花了8年的时间才炸开的。他们用火将山体烧的通红,然后用凉水猛击,这样石壁就会裂开了。

拜见了这么伟大的工程,我不禁被古代人的智慧折服了。我想到了一首小诗:“现代何有都江堰,还靠古代李冰建。若是没有李冰功,成都何为天府国”。

【篇十:游都江堰】

去年五一小长假,爸妈带我去成都游玩。宽窄巷子、大熊猫繁育基地等景点都让我记忆犹新,其中都江堰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尤其让我折服。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喷泉,周围开着一簇簇的野花,生机勃勃,红得灿烂、黄的蓬勃。喷泉下横卧着四根大铁棒,用来标记挖掘泥沙的深度。水流不停地喷上落下,清澈见底、碧如翡翠,源源不断。

绕过喷泉,就走上了堰功道。道边矗立着一尊尊雕像,雕刻逼真、细致,把每一个人物的神态、动作展现得活灵活现。这些雕像分别是在都江堰工程中有着杰出贡献的十二位伟人,每个石像的下面都有伟人的简介和卓越功绩,我在心里对他们肃然起敬。

走过堰功道,正前方是一个大观,写着三个金灿灿的大字“伏龙观”。“伏龙观”里面供奉的是都江堰的建造者——李冰。走进“伏龙观”,里面十分宽敞,可容纳几百人。李冰的塑像威风地立在中间,神情坚定,仿佛还在关心着水利工程,关心着川蜀大地的百姓。他为这个伟大的工程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精力,造福了百姓。

出了伏龙观往右边走一段路,就是著名的“宝瓶口”了。“宝瓶口”的样子还真像一个大瓶子,水不断的向这个大瓶子里涌进,而它把水巧妙引进后,又限制了水流的流量,原本奔流不息的江水白浪翻滚、气势汹汹地涌入,现在却全在“瓶颈”处乖乖地按量流出,服从安排。看到这里,我更加由衷地赞叹李冰的智慧。

乘观光车绕过“宝瓶口”,走了半圈后来到“鱼嘴”,这也是水利工程的一部分,这条大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我站在高处往下看,还真是,江水流到这里时,便听话的一分为二。鱼嘴的一边会接着把里面多余的水和泥沙全部甩往外江,泥沙飞圈,汹涌澎湃,这便是著名的飞沙堰过滤,游人无不称赞连连。

余秋雨曾说过:“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比万里长城还要激动人心”。是啊,它伟大、壮观,造福了川蜀大地上的千万百姓,直至今天也还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热门推荐
1我的化学老师
2找准自己的位置
3给自己一个依靠
4沉醉在那个母爱细节中
5黑夜的话
6难忘的一件事
7重阳节敬老
8心爱
9有你,真的很幸福
10美丽的韶关
11
12老人与海读后感
13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14海边露营
15我心中的北国
16身边有湿地的幸福
17我爱夏季作文初中
18校园的秋天
19一次考试的感悟
20春游岳麓山
21第一次学西红柿炒鸡蛋
22听不厌的啰嗦
23人生的停顿
24鼓励之花绽放
25寻找最美的春天
26考试成绩出来了
27依然爱你
28遇见
29不要忘记自己是朵花
30这就是我的张老师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