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抬阁的作文

【篇一:抬阁】

在我妈妈的家乡蒲岐镇有一项具有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活动-抬阁。它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活动,有170多年的历史,更意外的是,我居然当上了抬阁的小演员。

我期盼的那一天终于到了!这一天,我早早的吃好午饭,去选角色。我排在参选的队伍中间,焦急地等待着阿公们喊到我的名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阿公还是不紧不慢地报每个名字,像在念天书似的,在我无聊得快要睡着时,一声“黄林翰”把我从睡梦中揪了出来,我一个激灵,接着便愉快地走出队伍。确定好我扮演的角色是诸葛孔明,画好妆,拿上我的道具羽扇以后,我们便登上了抬阁架。

抬阁表演正式开始了,随着遮住我们的亚麻布徐徐拉开,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黑压压的、宛如乌云一般的人群,迎接我们的不仅是摄像头、手机和闪光灯,还有观众们的赞叹声,议论声和脸上惊叹的表情。看到这些,我们这些演员们都不自觉地把胸挺得更高了,大家手里的道具舞得更卖力了。我突然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天下奇才诸葛孔明,又是个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想到这里,我的脸上便增添了一种自豪的光芒,羽扇也挥动地更卖力了。

抬阁缓慢地顺着蒲岐镇的四个城门街道向前移动,我想看看下面有没有我认识的人在观看我的表演,可我又不敢低头看,恍惚中好像听到同学喊叫我的声音,可是我又不敢大幅度的转动去寻找声音来处,只能用眼睛的余光瞟了下下面,使劲扇了扇孔明的羽扇,表示我已经听到他们的呼叫。一路上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人看人,人挤人,由于我站在抬阁架上看来看去只能看到下面攒动的人头,别的什么也看不到,手里机械地挥动羽扇,慢慢地越来越累,意识慢慢开始恍惚,这个紧要关头,一个工作人员伯伯冲我们这些演员大声喊了一声:“跟大家挥挥手”。于是我又懒洋洋地一手扇动着我的羽扇,另一只手冲着观众们挥手,直到挥不动了不想挥了为止。

漫长的城门街道巡演终于结束了,我本以为可以轻松地休息一会儿,可是却有很多小朋友的家长牵着孩子过来让我和他们拍照,拍的我腿都酸了。

抬阁表演真累啊,可我还是很喜欢它。

【篇二:八年级作文】

经常回蒲岐老家,却次次错过九月。脑海中有关九月市的记忆快被学习生活的浪花冲淡,才想起这家乡的狂欢。

说是狂欢,也只有这一词最适合它了!

请想,从农历九月初一到初五,这五天,蒲岐这个平和安详的古城蓦然成了繁华热闹的不夜城,犹如一片平静的水面蓦然成了牛皮鼓面,被槌子迅速地、有力地撞击着,毫无停息的发出欢乐的巨响!

这巨响,震醒了睡梦中的人们;震掉了漫出了篮子盆子的冰糖干果;震飞了还在地上吃食的鸟雀;震动了海中的玲珑鱼虾。这似乎是一位沉稳的百年老者的一声雄浑低吼:“是时候了!”

于是,人们慌忙起身,男人们挑起商品向外走去,唯恐没了摊位。他们将毛巾挂在脖子上,叫得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渴了,就随手端起早已沏好的`一大碗茶,潇洒地仰脖,一饮而尽。末了,继续大声叫卖。如此豪气,实不图有多少顾客,只是在自豪地夸耀自家的好产品;女人们则与自己的好姐妹一起梳妆打扮,手挽手一起逛集市。她们脱下工作时的朴素服装,穿上绣着茉莉花的长裙,迈着舞蹈般轻盈的步子欢快地穿梭在涌动的人潮中。她们欢笑着,重回青春般玩闹着,人潮中开出一朵朵茉莉花。

“九月民风在,五行会古城。年丰争买卖,男女笑相迎。”这是蒲岐已故文人张纲先生对蒲岐九月市由衷的赞美。

古城的街上,糖霜闪着光的诱人干果迷得孩子们只能擦着嘴、瞪着眼,恨自己的衣兜不能再满些,只能对那堆酸甜的干果翻着白眼,努力地回忆、想象它们的美味;鸟雀到处飞,到处叫。人们心情自然好,便拿出干果招待,到了节日,这帮吃白饭的家伙倒也挑剔,几十种干果也只吃一两种,颇像被宠爱着的孩子。但也不算白吃,有鸟雀在吃食的店铺就会有许多孩子奔来,鸟雀们就是在为店铺做宣传;鱼虾们也在狂欢。如果这时去拿张网来收拾它们,定会比平时多收获几倍!但没人会这么做,这就是蒲岐人,淳朴善良,随和友好。他们的盛大狂欢,也会想到给水中的朋友们也放个小长假。

人潮涌动,人们就好像涌上海岸的洪水一样挤满了所有街道的所有角落。人们脚踩着脚,肩擦着肩。这时就是你自己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因为这股浪潮拥挤着你,推动着你,使你不得不随着大流移动。

有勇气者曾尝试着逆流而上,硬是跟人群反着走。经过几番痛苦挣扎后,还是败下阵来。此人便是我。那双满是脚印的白帆布鞋被我的好友——一个地道得彻底的蒲岐人给调笑了好久。

那个好友对我说:“以前,蒲岐九月市的晚上是有抬阁的,应该更热闹吧。”听爷爷说过,以往的九月市总有扮抬阁、打秋千、耍把戏、踏高跷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游乐节目,还留有这样一首诗:“黄花佳节满城香,几个丫头扮古装。一路风声争赶集,麒麟送子鼠嫁郎”。《穆桂英挂帅》、《三打白骨精》、《女驸马》、《旗别山》……扮演者大多是10左右岁的孩子,最小的才五六岁,这些孩子大胆老练,被固定在四五米高的抬阁上要巡游全城。小时候还猜过一个风趣的谜语:“远看仙人腾云,近看三国封神,都说是铜身铁骨李全孝,仔细看看都是蒲岐人”。上面小孩子站得高高的,花衣花面,神气十足地弄着刀枪,龇牙咧嘴地笑;下面的大人们拍手叫好。抬阁的抬到哪里,人们就跟朝圣似的涌到哪里……

爷爷说:“蒲岐打千秋,打得米桶光溜溜。前门叫多谢,后门流眼泪”这一首广泛流传于蒲岐的民谣,既生动地反映了蒲岐人民的热情好客,也想象地道出了蒲岐人民难言的苦衷。一个春节,一个九月市,往往要耗尽他们一年中俭用的积蓄。

“我只见过元宵节的抬阁,可惜!”我想了一下,是觉得蛮可惜的。她拍了一下我的头,站起身来朝上面望去:“好啦,不说这个了。去九月市吧!”我应了一声,也朝上面望去。“镇武门”三个字赫然写在城门上面。城墙大部分不见了,没有城墙的城门,犹如没有手臂的千年老人,在默默地守望着古朴的民风民俗,守候着旧时的精神家园,记忆着一年又一年九月市的狂欢。

热门推荐
1小小动物园作文600字
2西湖夜
3游七宝古镇
4感受
5一件令我忐忑的事
6思念让刹那长久
7会变色的水
8快乐的旅游
9讨厌的同桌
10军训
11年味
12我正直的爸爸
13我心中的李白
14礼物
15为他喝彩
16未来
17褪不去那一段军训的色彩
18感动于画中的刹那芳华
19好吃的香蕉
20我心中的那盏灯
21寒假见闻
22童年的乐园
23有趣的蚕宝宝
24远方
25太阳雨
26学会坚强
27一句让我触动的话
28这个我也行作文
29第一次学钢琴
30假如我是一位科学家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