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端午节作文三年级】
端午节一到,人们就要吃粽子和赛龙舟。
据说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在当地是很有名望的,但是他和皇帝有一些矛盾,导致他四处流浪。屈原又饿又渴,然后又看到自己的家乡被秦国侵略,他心如刀割,跳河自尽。
人们听说屈原跳河自尽,都纷纷来到河边寻找屈原的尸体,但寻找多日未果,就无奈地往河里撒一些白米,希望鱼虾们不吃屈原的尸体。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散,鱼虾吃不到怎么办?于是就有人用楝树叶包住饭团,再用细细的马莲草缠好,包成一个粽子,丢进河里,鱼虾就可以吃饱,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
有一个医师还往河里倒雄黄酒,说是要醉晕蛟龙,不伤害屈原的尸体。从此以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流传至今。
今天又是端午节。早上起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奶奶在包粽子。我先挑自己喜欢的馅料,然后用饭团包住馅,最后用粽叶包住饭团,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包完粽子,我和爷爷去看赛龙舟。几条龙舟飞快地划着,碧波崭浪,真雄壮。晚上我们一家开心的吃着粽子。
我永远也不会忘了正月初五的端午节,更不会忘了爱国诗人屈原。
【篇二:悠悠艾香浓浓情】
又是一年仲夏时节,窗外绿叶葱茏,阵阵艾香扑进怀抱,又是一年端午节。绿树摇曳在窗玻璃上,映出一家人喜庆忙碌的背影……
端午节的准备是从跟着爷爷割艾草开始的。爷爷告诉我,艾有驱毒辟邪的作用,并且端午节这天是艾草药性最强的一天。所以大家都要在端午节这一天割艾草。爸爸搀着爷爷,爷爷拉着我,祖孙三代在我家屋后山坡上的草丛中仔细地寻找,漫漫绿色,我们却不肯放过一草一木。偶然发现了一棵艾草,爷爷用镰刀轻轻地将它割下来,放在鼻子下面深深地吸一口气,笑容弥漫在脸上,笑看着爸爸说道:“就是这个味儿。”我也学着爷爷的样子,将艾草放在鼻子下面,“真香!”我高兴地大喊道。我随手将一棵艾草放到口中嚼了嚼,“好涩,好涩”,我一边大叫,一边忙将口中的艾草吐了出来。爸爸和爷爷看着我,开心地大笑起来,爷爷拉起我的小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苦涩的艾草却能散发出阵阵清香,这就是艾草用深厚的积淀回报大自然。万物皆一理呀!”当时的我,似懂非懂,只是紧紧地拉着爷爷的大手,认真地听着。艾草割好了,回到家,我用红布条将艾草系在门上,既驱蚊,又辟邪。嘿,真喜庆!
艾叶飘香,全家团聚,欢声笑语,此时此刻怎么能少得了端午节的压轴大戏包粽子、吃粽子呢。母亲一大早就请来了大姑和二姨帮忙,也补回了因疫情而少了的团聚。母亲先将浸泡好的糯米拿出来。又将昨晚在热水中浸泡过的一大筐粽叶端上了桌。再将马莲草在开水中泡一下,准备工作一切就绪。二姨手持粽叶,从盛着糯米的盆里舀起一勺雪白的糯米放在卷好的粽叶筒里。呦,真滑,有一些糯米像是坐滑梯一样,从粽叶筒的底部滑落下来。姥姥这时传授秘诀:少放一些,用手拢住了。姥姥可是我们中手最巧最麻利的。粽叶在她的手上来回翻转着,令人目不暇接。最后大家又拿出马莲草在粽子那肥胖的身体上系了个“腰带”。担心那绿色的裙子会滑下来,露出她那白滚滚的身子来。一个个乖巧的绿衣服姑娘,安安静静地伏在案板上。母亲将他们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十五分钟,再文火煮五分钟,母亲说,这样煮出来的粽子筋道、爽口、弹牙。锅里的粽子姑娘们好似在唱歌跳舞,叽里咕噜响个不停。我不顾锅边的蒸汽,伸着脖子望着里面被雾气环绕的粽子姑娘。粽子姑娘们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直冲进我的鼻子,刺激我的味蕾。等待的时间可真漫长,可能是姑娘们得好好打扮打扮吧。等粽子一出锅,我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只较大的粽子,准备剥开粽叶,一口塞进嘴里。大家都忙说:“慢点儿,小心烫。”确实太烫了,我抓不住了,一撒手,胖乎乎的粽子掉在了地上,大姑忙过来替我解围。一家人伴着米粽的清香,欢笑声不绝于耳。那淡淡的香味胜过一切佐料,恰似亲情胜过一切虚无的东西一般。
我在淡淡的清香中感受着浓浓的亲情。艾香与粽香弥漫开来,窗边绿叶沙沙地作响,我凝望着窗户,玻璃上映出一家人最美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