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路见不平的作文

【篇一:见义智为方为上策】

新学期,刚公布的新版《中小学生守则》首次把《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二为一,更简洁明,也更接地气了。我们发现,以往“见义勇为”等提法消失了,代之以“珍爱生命保安全”、“会自护懂求救”等内容。面对危难,在“见义勇为”和“会自护懂得求救、见义智为”之间,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做何选择?

我认为《中小学生守则》是引导和规范中小学生行为的重要守则,此次《守则》内容的修改就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将“见义勇为”改成“见义智为”,其实质是引导中小学生在遇到危难之时要学会自护懂得求救。一言以蔽之,见义智为,方为上策。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舍我其谁?见义勇为,固然是一种值得称赞的侠义之举,但是,近年来不少中小学生因见义勇为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让我们换一种思维重新审视见义勇为的方式,见义勇为真的必须奋不顾身吗?君不见,电视新闻里不是时而有青少年因救人而溺亡的吗?君不见,网络报道不是随处可见中小学生因见义勇为而丧命的吗?君不见,孩子们的大好年华就如此断送,难道不可惜吗,不令人痛心吗?

见义勇为,是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却也摧残了无数祖国的美丽花朵,甚至是花蕊;实则是直接扼杀了无数青少年学子。目睹别人有难,我们就要勇敢地去帮助他,让他渡过难关。可自己呢?因为见义勇为,葬送了多少孩子如花的生命,破碎了多少美满的家庭。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悲剧与惨案的阵痛之后,我们应该振臂高呼:“见义勇为”实在是应该被“见义智为”取代。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要学会自护懂得求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遇到危难,见义智为,方为上策。

见义智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向他人呼救,用安全的方法去帮助别人,这何尝不是一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举呢?这既很好地保全了自己,又达到了解危济困之目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而那种莽撞而无辜丧命的所谓“见义勇为”的行为,或许最后换来的只是双亲的千行泪,破碎的一个家。所以青少年遇到危难要转换思维,见义,要理性“智为”,不可盲目“勇为”。

懂得见义智为,会自护懂自救,应该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的行为守则,这更加符合现今社会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时代要求。

现今社会,人们纷纷诟病社会公义缺失,社会道德滑坡,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见义勇为可能不再是人们面对他人危难的首选之举,所以,人们更多选择在自护自救的基础上,见义智为。毕竟,在独生子女年代,没有父母会坐视自己的孩子无辜丧命,在自护自救情况下出手救人,更易被孩子父母和社会接受。如此看来,见义智为不失为上策之选。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删掉“见义勇为”等提法,不是让学生路见不平坐视不管,而是引导他们见义有为,更要见义智为。青少年见义智为,既可解人之困,又可保全己身,还守护了家庭的完整与幸福……如此善举善果,改一字便能实现,何乐而不为呢?青少年见义智为,方为上策,此乃教育之正道,社会之正道。

【篇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我想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做大侠的梦想,小的时候看《武林外传》,觉得那里面的大侠行侠仗义,心里便想将来长大后也要成为大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行侠仗义,仗剑走天涯。

当然,这都是小时候那天真的梦想,长大后你是否坚持了那种“理想”呢?很多人心中的那份大侠梦早就已经被残酷的社会现实所一点点抹去,渐渐地从一个理想中的大侠变成了一个陌生人,一个旁观者。现在大家很多人都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去处理事情。

这样的行为是可怕的,我们不能够让心中的那种大侠梦消失,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是善良的,如果不敢坚持正义,那么我们就会沦陷。近几年涌现出了很多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也出现了很多路见不平的人物,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因为大家正在意识到自己在社会的责任。

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是这个社会的主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大侠,遇到了不公正的事情,就应该拔刀相助,少一些看热闹的想法,多想想自己应该如何尽全力去帮助我们看到的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

【篇三:我班的牛人】

在我们班中,没有“混世魔王”,没有“弱不禁风”的“秀才”,也没有平平淡淡的“老百姓”,更没有手握“屠刀”的“古惑仔”,但是,各有各的独特一面,或严肃、或乐观,每个人都“能文能武”,每个人在他人需要时,他都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就像《熊出没》里的吉吉国王,用拐杖丈量森林,用耐心帮助“臣子”!又如武林豪杰,展现绝世武功。

“豪杰”之首,就是我们的“副主公”——李文喆,他常劝他人应该惜时,就像《资治通鉴》中劝学的孙权一样。但是,他的眼中依然是“揉不得沙子”,做得若有什么闪失,他一定会立刻点出,并说出自己的主观看法,真正做到我所说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当然,这并非是他成为我心中“副主公”的原因,更重要地是在于他做事不慌,就如同身经百战的将军,稳得住全军的阵脚。

“心切不能有所事成”,“副主公”学着我们“主公”杨老师的这句话。那天的每日一题可以算是一只“拦路虎”,但我们的“方爸”只给我们极少的时间,当我们这些“文武大臣”都在急得团团转时,李文喆依然是不紧不慢地在画图并加以分析题目,如果身旁有一些云雾的话,还有那么一两分修仙的意思。虽然手中的笔有一些微微发抖,但还是看得出他心静似水,并没有慌张……

这位“副主公”直到现在依旧保持着他不慌不忙的能力,也用行动告诉我们不论学,还是动都要心静,因为这样才是一条将要完成大业的道路。

静为其心志,也为其态度,李文喆似“豪杰”地告诉了我们静为做事之根本,不潜心、不静,也就可能如同当年赤壁之战打败的曹操,其败得狼狈且无奈。但我们的“副主公”却截然相反他拥有与我们“主公”一样的心境,不会因外界之事所动,也可以静制动!

【篇四:《水浒传》读后感】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

一翻开那本厚厚的《水浒传》,伴随着激昂高亢的歌声,那种豪气凌云的感觉立马出来了。

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施耐庵写的,介绍了梁山伯好汉上山到下山的全过程,到最后隐居山林的故事。书中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神态和动作都描写的惟妙惟肖,体现出了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

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武松。因为武松刚强勇敢,不怕危险,而且拳脚功夫甚是了得,赤手空拳就可以打死一只大青虫。正是武松这种英雄的形象,才在我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然而,综其所感,对于这本书,我可以简单的概括两个字:忠和义。

忠,不仅仅是对自己的组国要忠心,对身边的朋友、亲人们也要忠心。《水浒传》中,宋江对自己的国家尽心尽力,这就是忠。而在现代社会当中,很少人会为朋友两肋插刀,有的人甚至为了个人的利益,还不顾朋友的生死,直接背叛了朋友,最终两个人的仇恨还拉到了下一代。

虽然有大部分人能做到忠,但这个义,恐怕是没人了吧!就这么简单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书中一百零八位好兄弟为朋友上刀山下火海,就是为了做到这一点——义。不要小看这个“义”字,虽然只有寥寥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谱写啊。义,它需要一个人拥有相当大的勇气,甚至是要有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从这本书中,我还学会了要如何对待朋友。宋江就是我的榜样。宋江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也没有什么独门绝技,但是他的朋友却很多。那是因为他交朋友全凭一个“义”字,平日里仗义疏财,广结义友,“及时雨”称号非他莫属。其他兄弟们都打心底了佩服他呢。

然而,现代社会却有人因为利而迷失了自己,干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本来一对很要好的朋友,见利忘义,最后他们把义气都抛到了九霄云外,走向了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义”何等的重要!

这本《水浒传》真是一部经典著作,一个“忠”、“义”、“勇”完美结合体。每当我翻开它,一个个故事跌宕起伏,一个个人物义气十足,总把我深深地吸引住。每读完一段,我小小的身子里却热情洋溢,一种壮志凌云的感觉油然而生,满腔热血冲破天。往往这个时候,我也会情不自禁地哼起那首歌: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路见不平一声吼呀,该出手时就出手……”

热门推荐
1小狗理发记
2花开并不只在白昼
3墨水瓶打翻之后
4手机,我想对你说
5我爱家乡的幼儿园
6我努力读懂了生活
7我读懂了母亲
8鹰悲
9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
10小鸡的自述
11游圆明园
12朋友,我想对你说
13信念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14人间自有关爱在
15母爱无垠父爱无疆
16我的动物朋友小猫
17最美的瞬间
18鹦鹉螺号的一天
19日记
20你让我长大
21永恒的爱
22父母的爱
23选错的班长读后感
24最美风景
25家庭趣事
26改变的那一刻
27扇子的自述
28正话反做
29快乐过春节文明伴我行
30懂你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