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我,马镒辰,生在零零年代,处在信息多样化且飞快发展的今天。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不再像外公一样,过着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单调且无聊的生活。我的生活丰富多彩,同样也杂乱无章。
早上起来,我边吃早餐边看电视新闻,最多二十分钟后,出门去学校,一天的课上下来,回家做作业,作业间歇我用电脑上网浏览各种有意思的网页新闻,我用Ipaid玩游戏、看小说,我用手机和同学微信交流……。一个晚上下来,我竞不知道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天啊,我的生活全是小碎片,没有完整的做过一件事!对,这就是我的碎片化生活!
记得幼儿园时期,妈妈给我订阅了《小小哥白尼》这本杂志,要知道对于我这个科学迷来说,能拥有这样一本杂志是多么愉快的事情。每次当我拿到这本杂志,立刻马不停蹄地坐下来,专注地读完整本书,以至于妈妈叫我我完全没听到。小时候,我可以一口气读完少儿版的《三国演义》,可以连续不间断的读完一本小人书。今天,虽然我的课外书多的数不胜数,可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有哪一本书是完整阅读的了。
经过了紧张的小升初,我考取了上海中学东校。这是一所寄宿式学校,这意味着从初中开始,我要完全独立的面对我的生活和学习。天哪,我好懵,我该怎么办!如果说小学阶段的我的生活是碎片式的,现在简直就是一盘散沙!我们学校校训说: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要怎么安排我的生活和学习我完全不知道。上了初中,多了好多门课。我想学好数学,因为那可以锻炼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也想学好英语,英语是基础,是工具;妈妈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学好语文,学好古诗词!天哪,我该怎么办?对于我一个天生动作慢的人来说,课堂老师留的作业我勉强完成,课后作业就只能回宿舍完成了,可宿管阿姨9:30一声令下:熄灯!我只能挑灯夜战。可想尔知,第二天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绘声绘色,我确迷迷糊糊脑子不听使换,谁让我前一晚睡得晚呢。就这样,我越想做好一件事,就越做的马马虎虎,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多样了。我该怎么办?
妈妈以前经常会对我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这句话虽然人人都知道,确没有实际行动。从此时此刻起,我要把我的时间从“海绵”里挤出来,让自己有一个完整的时间去专注地做一件事情,而不要总是碎片化的走马观花!我相信,只要我们专注,不论做什么一定会成功!
【篇二: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们放松的音乐;书是人们知识的海洋;书是人们智慧的源泉。每当一排排字跃然洁白的在纸上时,我都有种想读完它的冲动。
最近,我刚看完四大名著之一的一本——《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述了在东汉末年,蜀国的刘备、吴国的孙权、魏国的曹操三国鼎立时发生的各种激烈的战争,其中最精彩的战争就属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的官渡之战,这是曹操得到许攸后,听从他的意见,最后以奇招以少胜多的战争。
经过一个月持之以恒的努力,我最终读完了这本《三国演义》。看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对诸葛亮有着无比的敬仰之情。诸葛亮是经过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的,他出山后对主公刘备忠心耿耿,从来都没有半点想造反的思想。他的计谋为刘备立下许多汗马功劳,最后帮助刘备统一了蜀国。就是因为这样,我要学习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当务之急就是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的学校,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不光如此,我还要学习赵云的勇猛,做任何事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学习张飞宁死不屈的精神,学习周瑜有勇有谋的精神,学习关羽忠义不畏艰难和勇往直前的品质。但是我对三国鼎立最后的结局感到可惜。因为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每次为刘备提出计谋后,曹军定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然而刘惮软弱无能,导致蜀国灭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不仅了解了古代的历史,还懂得了许多国家英雄的高尚品质,并决定学习他们所有人的优点。但仅仅只要这志向是不行的。“善于从别人获得力量,”用新的眼光去看一个人!
【篇三:夏洛的网读后想】
一直想看这本书来着,正如它的宣传语一样“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读过这本书的人,一种是正要准备读它的人”不知什么时候起心里就种下了这颗种子,所以上周五最后一节课在志金老师班里的书架上惊喜地发现了这本书,我像得了宝贝似的赶紧抽下来就开始读,等到志金老师进到班里来,我竟顾不得礼貌直接告诉她“我要把这本书带回家去看”哈哈当时我那霸道劲儿估计让小志金老师也吃了一惊吧!
回到家饭也没顾得吃几口我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一口气看了一大半儿实在太累了看不了了,只好在上下眼皮打了好几次架以后放下书本睡觉。周末又有事情忙碌,没有时间阅读,等到这一周也因为备课等各种事情占据了我所有的经历。每天睡觉前,我只能默默地看它一眼,那神情像是看一个暗恋了许久的男神,有心无力也无法行动,本来打算在周四之前看完,好和孩子们交流交流的,结果没有如我所愿。
只是在那天跟孩子们提了一句这本书,多数孩子看过,但他们却说了一句“不就是一头猪和一只蜘蛛的故事嘛哈哈哈”,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尤其是现在,我已经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读完以后,我们的心应该是沉下心来思考的而不是笑哈哈的。这本书以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动人的友谊,更给了我们关于生命的深沉的思索。
我想任何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被下面这段文字深深地打动:
“你一直是我的朋友”,夏洛回答说,“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今天在二年级上课,最后有一点自由时间,有个小朋友想要剪纸,他既没有剪刀也没有纸,他就希望别的同学满足他的愿望,他给周围同学要了一圈这两样东西,周围的同学也都没有,结果他生气了,在地上打滚,嘴里还嚷嚷着:“我就要剪纸!”二年级,已经八九岁的孩子了,仍然全然以自我为中心,想要全世界来爱自己,希望世界都围着自己转,缺少付出的意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较难自立。
人生短短数十载,我们真的应该思考一下如何才能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孩子们,愿你心中有爱有阳光,既温暖自己也照亮别人,问问心灵深处的自己:最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是什么?是获得还是付出?
【篇四: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如今,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便利,社交、购物、阅读等等许多事情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
周末在家里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社交,等车的五到十分钟可以阅读一段小说,工作时的休息时间可以登上网络商城购物。我们的生活正在逐渐地碎片化,这也在影响着我们。
这里有两种情况,其一:每天在你等车或是别的时间,用每个短暂的十分钟读完一本书。其二则是周末休息时在家里一次读完。我选择第二种,我认为利用这种时间的碎片并不能让我在读完这本书后还能记住内容。我觉得碎片化的时间并不是全都对我们有利。
上学路上,常常能看见有人拿着手机,低着头,盯着手机的屏幕,一边走路一边看,这无疑是危险的举动,但碎片化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认知,让我们错误的意识到这也是再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毫无疑问碎片化的生活是有利的。它可以加快我们的节奏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场更多的事物。假设一个人在家里他需要打印一份文件,同时也要打理家务,并且准备自己的午饭。如果每个都要一刻钟的话,45分钟过去后他才能吃上自己的午饭,而如果有效的整理一下,在打印文件的同时,打开电饭煲煮饭,然后去做家务,这样最多只需要半小时。这边是碎片化生活的好处之一了。
合理运用碎片化的时间会到来许多便利,不合理运用的话只会让你感叹:时间都去哪了。
做作业时写几个字玩一会儿,写几个字玩一会儿,等到睡觉的时间你就会发现作业依旧是那么多,而时间,已然不见。合理运用碎片化的时间,我们可以快速“蚕食”寒暑假堆积如山的作业,反之,就只能在最后几天熬夜赶工。
碎片化的生活,远远不止这些,能够遇上这样的碎片化的生活,也无疑是一种幸运,现在的我们难以想象父母以前的生活,也想象不到未来的如常生活,所以,不如活在当下,合理的运用现在碎片化的生活。
【篇五:与老师有个约定】
我在英语补习班上12级,老师告诉我们:“吉得堡最高级是14级,你们离顶级还有两级,加油!”那时我就在心里想:我一定要读完14级毕业!之后,我就和老师有了这么个约定。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有不想学习了想放弃的念头,可一想到与老师的约定,我便不会再退缩。
好不容易坚持到了12级,老妈劝说:“据说中考都是新概念的英语,你们现在学的这个内容太浅了,我和你老爸决定12级读完就把你转到新概念去。”我坚决不同意,但我并没有说出我与老师的约定,而只是说自己不想转。
后来,老妈不同意。于是,我便告诉了老师这个消息,老师觉得老妈说得对,我提醒老师:“可别忘了我们的约定呦!”
老师后来让全班都改学新概念,我本以为老师也是教新概念的,心里还暗喜:嘻嘻,太好了!问题解决了!虽然没读到14级,但没关系。我心里还默默地计划着下一个约定,读完新概念再走。
可后来老师才告诉我们,她不是教新概念的,新概念会有专门的老师来教。
我十分想跟着原来这个老师学,我觉得她各个方面都还好,而且我也跟了她有5、6年了,也有感情在了,所以我想一直跟着这个老师学下去,可是没有办法,这老师不是教新概念的。也许我们的约定就只好到此为止了。
【篇六:讲出一个精彩故事读后感】
我曾经读过一些类似《讲出一个精彩故事》的书籍,例如《大师们的写作课》、《小说课》,但是我都没有做到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将他们读完,这次,又是一本指导类的书目摆在眼前,我翻开它之前就暗下决心,要认真把这本书读完。我很庆幸我这么做了,因为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许多。
这本书在结构上来说非常令人舒服。它就像一位耐心的教师,一步一步教我如何讲故事,他当然不会忘了用一些精彩的例子吸引我的注意力让我不要跑神,也会很贴心的在每一讲结束的时候帮我总结好这一节讲过的内容,甚至帮我把笔记都做好了。这样一来,就算这位老师中间有一些地方讲的太过于出彩,我也不至于忘记这节课的主要知识和要点。
当然,这本书让人能阅读下去的不仅仅是它的结构设计,作为一本教育指导类图书,作者的语言、用词、断句都非常恰当而到位。这样的例子俯仰皆是。例如“有些故事,浑然天成,不需要运用任何推展情节发展的技巧,硬是要使用技巧,只会窒息了故事。”作者的灵魂比喻更是为书本增色不少。“故事情节的发展就好像一个导引方向,假若将一个故事比作一个万象呈现的花园,讲故事者便是打开这扇窗子的人,故事的情节等就如路径,先后因果关系有没有散乱或者相悖呢?主要人物角色就是导游,有没有足够的魅力和亲和力,让你愿意专注投入聆听呢?故事的题材及细节相当于花园内的摆设和各类花木建筑,有没有相当的细致度和惊喜让你回味?”这一段巧妙的比喻生动而具体地说明了把故事讲出来、讲好一个故事能够带给读者的震撼和回味。最重要的,作者通俗易懂的解释让人大快人心,阅读起来丝毫不觉得有障碍或者疲劳。而作者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留心再加上他独到的总结,总是能引起我的共鸣。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作者举的广告的例子“香水:约会成功的故事/白米:家庭和睦的故事/保险:渡过难关的故事/啤酒:都市奇遇的故事”这类广告生活中经常能看见,但是作者短小、整齐、又符合他的需要(“…的故事”)的总结,让我眼前一亮,同时又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
诚然,就算我读完了这样的一本书,我也不能说自己就一定能讲好故事了,“照葫芦画瓢”不一定是件好做的事情。书里面提到的那些基本的“五类情节、六种人格、七个类型”不是读完就能用好,而且生搬硬套肯定讲不出好故事。但是,反过来看,我从这“五类情节、六种人格、七个类型”来分析、鉴赏一个已经非常成功的故事,却显得十分恰当,更妙的是,无论小说电影,这些规律也好定理也罢,都能完美契合。因为,成功的故事一定符合这些以它们为样本总结出来的规律,而符合这些规律的却不一定是成功的故事。孙洙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想,在阅读完《讲出一个精彩故事》之后,我最大的收获或许不是能立马讲出一篇令人满意的故事(这显然也不可能,不然中考前我们早就集体抱着这本书读然后作文统统满分了),而是在对于小说、故事的鉴赏和分析能力的加强。作者在文中有一句用来讽刺的话,不知我把它引述到这里是否合适,“纸上谈兵的,只能做品论者”。我想,以下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证明这“五类情节、六种人格、七个类型”能够而且足够用来分类、评价名著、斩获各类大奖的影片。
先说“五类情节”。我刚刚在文件夹里翻看了一下自己以前写的一些读书笔记,觉得还是缺乏了一些逻辑性,例如对于故事情节的分析,我可以从五类情节阶段展开,而不是依着自己脑子中“吱吱”的声音按着书的写作顺序(甚至不是时间顺序)来分析。
又例如,六种人格发展进程可以用来分析人物的变化以及发生的事情对人物的影响,我立马就想到了基督山伯爵(唐戴斯),从一个相信这世间美好的单纯年轻水手,变成了一个将自己曾经的敌人耍的云里雾里,主宰了他们的生死存亡的“魔法师”,而且越想越符合,简直就像为他量身定制的一样。这不只是个例,许多举世闻名的电影、小说都是如此,《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盖茨比(当然,盖茨比只挺到了“流浪者”的阶段就凉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霍尔顿;《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十五岁的船长》里的迪克等等。谁说文学中没有公式?任何一个出色而成功的人物设计仿佛都离不开人格发展的六个阶段,有些(基督山伯爵、安迪等)走过了这六个阶段,而有些只经历了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阶段,但是他们的故事依然在世界搅起轩然大波。
关于那七个基本情节,它真的好像如来佛的手掌,一切都逃脱不了他的范围(仅以我看过的为例,可能有误):像《地心游记》《环游地球八十天》《神秘岛》《鲁滨逊漂流记》和诸如《流浪地球》《星际穿越》《后天》的科幻大作和《空中浩劫》《深海浩劫》等一系列灾难片,都可以归入“战胜恶魔”这一类中;《传奇的诞生》(贝利的奋斗史)《一球成名》等各种传记,能算入“白手起家”这一类;《金银岛》《格列佛游记》《失落的世界》(这三本典范~)就属于“探索旅程”;《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是个另类的英雄吧)《平凡的世界》(孙少平最后又回煤场也算是一种回归吧)收入“远离与回归”;《追风筝的人》(阿米尔追到了他缺失的“风筝”)完美契合了“喜剧”的定义(但我觉得放到“重生”会更好);而《了不起的盖茨比》(最后仍然在追寻“那盏绿灯”却“逆流而上,而那倒退的潮流不断地把我们推向过去的岁月”)从开头就奠定了他悲剧的结尾;那《基督山伯爵》及听着名字就像的《肖申克的救赎》纳入“重生”这个听起来最帅气的类别里。
我说了这么多,举了这么些例子,显然不是为了凑字数我想表达的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这本书里面所传述的内容让我很震惊,我从来没有想过,在语文这个我认为最没有规律可循的学科里,我认为最没有规律可循的写作(或者叫讲故事),居然有这么强的一致性,震惊程度不亚于初三发现“缘”字的右上部分不是“夕”的时候。那么这样,这本书还起到了一个更加巨大的作用:他在告诉了我我有多么无知的同时,也帮助我理解如何才能将语言学好、用好——追寻前人的足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本书甚至还有一点点激发了藏在我内心很深很深的地方的,讲故事的欲望,让我觉得自己应该开始写点什么,毕竟,“纸上谈兵的,只能做评论者”。
【篇七:《中彩那天》读后感】
今天早上,我在家里全神贯注地读了《中彩那天》这篇课文。读完全文,我掩卷沉思:多么诚实,守信的一家人啊!真是受益匪浅。
《中彩那天》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也捎了一张,结果库伯的号码中彩了,奖品是一辆崭新的奔驰汽车。此时,父亲面临着道德这个重要课题的选择,最终,他还是把汽车交给库伯。读完全文,我拍案叫好,对这位诚实的父亲肃然起敬。
当我读到“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守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时,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记得有一次,我去超市买东西,售货员阿姨多找了5元钱给我。我想:天气这么热,不如去买瓶饮料解解暑。但是,一看到售货员阿姨每天都在辛辛苦苦工作者,我怎能不劳而获呢?觉得很惭愧,最后还是把多找的钱还给了售货员。售货员阿姨对我竖起大拇指夸个不停。当时,我为自己感到骄傲。今后,我还要继续做个诚实的人。
当我读到“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句话的时候,刚开始我还弄不懂意思,后来多读了几遍,终于弄清楚了。虽然父亲失去了他梦寐以求的奔驰汽车,但是他却得到了人情和道义,得到了更多真正的朋友,得到了心灵上的宁静和快乐。对于这方面我还没有完全做到,今后,我一定要改进。
《中彩那天》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时刻鞭策着我,这是我最喜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