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挑幡的作文

【篇一:老当益壮】

昨天晚上,我在家里和妈妈精心制做了一个幡。今天,它就要闪亮登场了。

我们在路上的时候,有的人看着我们,有的人问我们去干什么……老师自豪地回答说:“我们要去公园里挑幡。”

等我们到了广场上,我看见了一个大大的幡,长度一般为8米左右。一个完整的幡由幡杆、幡顶、幡幅、旗杆、幡箍、幡斗、幡旗7个部分组成。

表演开始了!有两位老爷爷和一位老奶奶走了上来,他们先把幡放在了脚尖,用一只脚踢一下幡,幡就像小鸟一样飞到了他们的肩膀上。首先,第一位老爷爷走了上来,他先用一只手拿起幡,把幡转来转去,老爷爷的手非常的软,就像没有骨头一样。另外一位老爷爷和那位老爷爷一样,手也很软,幡就像小龙一样围绕着他转来转去。接着轮到老奶奶上场了,老奶奶长得并不高,扎着两个小辫子,看上去好像很有活力的样子。老奶奶开始表演了,老奶奶的表演更精彩,她把幡放在鼻子上,我心想:难道这样放在鼻子上不会掉下来吗?旁边的老爷爷还把一个大大的呼啦圈,递给了老奶奶,老奶奶轻轻地把脚放进呼啦圈里面,手里还有两个小手绢,同时转动。同学们看见了,纷纷鼓掌。我真佩服这位老奶奶,用“老当益壮”来形容她们,一点也不过分。

现在,轮到陈老师上场了,陈老师把幡放在了额头上,再套上呼啦圈,手里还有两块手绢,同时转了起来,旁边的人纷纷都叫“好”,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真没想到美丽的作文老师还有这一手,真是“深藏不露”啊!我看后,也试试自己的小幡,想转起来实在太难了,还需要多加练习才行。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爷爷和老奶奶的挑幡绝技,真叫人赞叹不已!

【篇二:体验挑幡】

你体验过挑幡吗?今天,老师就带我们一起去体验挑幡。

我们来到了弓鱼广场,刚走到楼梯口,就听到了口号声。走下楼梯,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幡,就像一个绿巨人。最顶上的几层像小亭子,又像几层宝塔。我好朋友张梓涵的幡非常迷你,有两层,顶上有一个交通工具,远看可真像一个唐僧的手杖。

一阵欢快的音乐响起,表演开始了。只见那些老爷爷和老奶奶拿着幡,有的用右手手掌把幡稳住,然后把右手转到背后,转给左手,就这样一直重复着;幡就像陀螺一样飞快旋转,这时,一位老爷爷把幡稳在脚上,使劲一踢,竟然一下子飞到了肩膀上,大家都拍手叫好。精彩的表演又上演了,有的用嘴巴咬住,他们一拍手,他们身边的人把呼啦圈递给他,挑幡的人接过呼啦圈,把呼啦圈套在身上开始转起来,我和我的小伙伴几乎都惊呆了。他们再一拍手,旁边的人把手绢在递给他们,他们居然用只剩下的两只手,拿着手绢转了起来,看上去是那么轻松自如,不费一点力气呀!

有的同学说这个肯定非常轻,要不然他们肯定拿不起来。老师微微一笑说:“你们可以去把它给搬起来一下,你们就知道它有多重了。”于是,同学们一窝蜂地围上去,确实是非常的重,老师说大约有40斤重,同学们感到非常吃惊,不得不佩服表演者的技艺很高超。

老师说:“现在你们可以直接尝试一下自己挑幡。”于是,我拿起幡想把它放在我的手上想固定住,但是怎么也做不到,何况我的幡还那么轻呢!看了那些老爷爷和老奶奶,还有陈老师已经苦练了很久,才会达到这种绝妙程度。

挑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喜欢挑幡,更愿意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篇三:精彩的挑幡】

今天,我看过挑幡后,终于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意思。

我和同学们刚到江滨公园时,发现广场上有许多漂亮的幡,每根幡高度约十米左右,幡身用一根笔直的竹子做成,上面用彩布条和彩纸片组成一个“小亭子”装饰在幡顶上面,看上去威风凛凛。表演者全身穿着黄色的衣服,腰系红色的绸缎,看上去十分的威武神气。

开始表演了,表演者站成了一个倒三角形。首先一位老者先撑着幡,接着大吼一声,立马接着把幡弹了起来,用脚接住。表演者让幡在脚上停了几秒,又一使劲弹了起来,用肩膀准确地接着。瞧,幡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就像陀螺一样旋转不停,还不时发出“吱吱吱”的声音,看得我眼花缭乱。最厉害的是,她身上还转着呼啦圈,两只手转着手帕,让幡直指云天,稳如泰山。

表演顾不上喘口气,又把幡降在脚上,让幡在两脚上弹跳着,有时前后绕着,最后用一根手指顶幡。这精湛的技艺,让同学们纷纷发出赞叹声,还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下这精彩的一幕。

我看着看着,心里痒痒的,忍不住拿出自己的小幡尝试,可是幡在我手里就像墙头草一样东倒西歪,急得我直跺脚,打心底佩服表演者的付出。

通过这次活动,我再次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意义。

【篇四:家乡的民俗艺术】

我的家乡在建瓯,有着与众不同的民俗:每逢节日到来之际,人们都要举行挑幡活动。

我很早就听过过挑幡。传说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了夺回宝岛台湾,在建瓯这一带地区招兵。最后,战争胜利了,将士们回到了建瓯,家家都办喜宴迎接,还搭台表演,将带回来的军旗放在高高的竹竿上摇摆,来纪念牺牲的战友,这就是挑幡的原型。

今天来到了江滨公园,终于要近距离接触真正的挑幡了!我看到了三根巨大的竹子,底面的直径起码都有30厘米,幡的顶上有着很美丽的立体图案,是一根一根的小木头拼成的,再用一层一层透明的幡布黏上去,还有一面红色的小旗,随风舞动,真精致!每一个幡下面都有一个老人扶着它,准备表演。

我心想:“这些幡,至少都有7。8米高,又那么粗,这些老人不要说表演,我怀疑他们连举起来都很困难。”

突然,一阵悠扬的歌声响起,打断了我的思绪,表演开始了!伴着歌声,那位金发的老人,一下子举起了幡,那姿势,那力度,一点都不像老人,甚至比二三十岁的壮小伙更有力!他将幡的顶部放在脚背上,突然,用力一顶,整个幡悬了起来,台下瞬间想起了掌声,完了,要倒了!我想错了,转眼间,幡已经停在了他的手上,如果是我,哪怕是一根细细的,小小的扫把棍子,也会歪来歪去,马上就倒,可是这个七八米高的幡在他的手上,却像定型了一样,不管老爷爷做什么动作,幡都稳稳地立在他手上,一动不动,真像一棵长在地里的巨大竹子。

高难度动作来了,他行云流水,像乾坤大挪移一样,手十分柔软,仿佛没有骨头一样,一下转到后面,转眼间又到了另一只手上,让我们这些观众眼花缭乱。虽然老爷爷目不转睛地盯着幡的顶部,但他丝毫不紧张,左右手不停地交换着,而幡却纹丝不倒,小红旗也迎风飘动。

然后,两个老奶奶上场,老奶奶们和老爷爷们比起来丝毫不逊色。只见老奶奶们一手接过巨大的幡,和她们瘦小身体比起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奶奶将幡放在脚上,用力一顶,瞬间,幡已经稳稳地停在了肩膀上,同学们鼓起了响亮的掌声。

还有更高难度的!只见后面的老爷爷们掏出了手绢,放到了老奶奶手上,手绢像一个伞一样旋转了起来,腰上也转起了呼啦圈,我以为老奶奶坚持不住了,可那个幡仍然一动不动地立在老奶奶额头上。

此时没有掌声,并不是因为表演得不好,而是观众们惊呆了,呆得连掌声都忘了。表演,最后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完美谢幕了。

后来,我去试着扶了一下那根巨大的幡,一开始,我将它抱了起来,正要说不重时,突然顶上的重心倒了,我赶紧用力地抵抗它,可是太重了,要不是被老爷爷扶住就要倒了,这可真是太重了!可他们却能撑住,还表演类似杂技的挑幡,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们在背后洒下了无限的汗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他们之所以创造了奇迹,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努力。在年少时,可能别的孩子在那里玩耍,他们在那里练习;别的孩子在享受父母们带来的浓浓的爱,而他们,还是在练习;别的孩子摔倒了,有人扶起,而他们在练习中受伤、摔倒,要自己忍受,自己爬起,不断地练习,才有了今天的辉煌,今天的奇迹!在他们这一辈的努力下,才让我们这个传统民俗入选了吉尼斯纪录,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家乡的艺术——挑幡,不仅是高难度的艺术代表,还是一种精神。我对家乡的独特民俗文化感到无比自豪!

热门推荐
1诚信
2小松鼠历险记
3蜜蜂的启示
4又是一年春光好
5第一次学骑自行车
6聆听
7红尘如梦轩
8那一段美好的时光
9成长路上他牵着我的手
10十六岁的九月
11我为自己点个赞
12温暖
13妈妈我想对你说
14我感受到了蚂蚁的魅力
15校长教我们如何写字
16简单爱
17游玉龙雪山
18我的价值
19我想去泰山
20记忆中的柿子
21小说《《仙逆》读后感
22小闹钟
23开心的一课
24神奇的小生灵
25美无处不在
26谁是最可爱的人优秀作文
27另类同桌
28风的四季
29五四·爱国
30我心中的懊悔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