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酿豆腐的作文

【篇一:阿婆的酿豆腐】

“太好了!阿婆来了!又可以吃到酿豆腐啦!”阿婆是客家人,她的拿手好菜是客家传统美食酿豆腐,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

从我三岁起,阿婆就去带堂弟,没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一直想念着阿婆和她做的酿豆腐,每次给阿婆打电话,都会和阿婆说:“我想吃您做的酿豆腐了!”就因为这句话,这不,阿婆又大老远地跑来深圳,给我做酿豆腐吃。

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听见“哆哆”的剁肉声,走到厨房门口一看,是阿婆正在做酿豆腐的背影,出于兴奋和好奇,我扔下书包就跑去厨房,看阿婆怎么做。

阿婆麻利地和好肉馅,一手拿着豆腐,一手拿着筷子,身旁放了一个装满肉馅的碗。阿婆轻轻地把豆腐托起,用筷子快速地夹开一个小口子,轻轻捏开一个更大的口子,再夹一大坨肉馅往里一塞,一块酿豆腐基本就做好了。

阿婆做酿豆腐的速度很快,十分钟就做好了三十多个。然后,阿婆从柜子里拿出煎锅和锅铲,开小火,先往锅里倒油,不一会儿油就冒起小泡泡,再把酿豆腐有肉的一面放入油中。我站在阿婆身旁,饶有兴味地看着。豆腐刚放入油中便发出“滋滋”的声响,煎了大概十多分钟,整个屋子都弥漫着酿豆腐绵绵密密、浓浓郁郁的香气。

光有了酿豆腐还不够,还要有浓香的底汤。阿婆从购物袋里拿出两个西红柿、三个墨鱼干和一把香菜。先把西红柿仔仔细细地洗干净,切成薄片,再把墨鱼干放入沸水中泡软,切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最后洗净香菜,切段,配料准备好了。把西红柿和墨鱼干放在煲底,再把酿豆腐摆放在配料上,加水,水不没过豆腐,放一点儿鸡精和适量的盐,开中火慢慢煲。

煲大约十分钟,厨房中弥漫着西红柿与豆腐夹杂在一起浓郁的香味儿,汤汁“咕嘟咕嘟”地冒着,这时阿婆在面上撒了一些红曲——一种配料,用来提味儿和调色,关火前再撒上事先切好的香菜。

“酿豆腐来喽!”阿婆用家乡口音说道。阿婆给我盛了一大碗饭,白米饭压得密密实实,上面有豆腐,青菜,墨鱼还有煮得快融了的西红柿。我大快朵颐,阿婆看我吃得那么香,在旁边笑眯眯地说:“慢点吃,慢点吃,没人跟你抢!”我边吃边吧唧着嘴说:“好吃!好吃!”我把每一颗饭粒都扒得精光,还满足地舔了舔嘴巴。

这样朴实无华的一道菜,也许没有牛排那么西化,豆腐也不赖呀!也许没有燕窝鱼翅那么名贵,墨鱼也别有一番风味呀!在我的人生中,这不只是酿豆腐,还藏着的是阿婆对我的爱。这份爱是谁也夺不走,谁也无法改变,因为它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篇二:我的故乡】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题记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个民族的民俗风情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各有各的韵味在其中。我的故乡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是汉族客家聚居地。

特色饮食

都说“民以食为天”,说到客家的饮食,就不得不说名列在客家名菜前三之中的酿豆腐了。关于酿豆腐从何而来的传说各式各样,但是,在民间流传很广的有两个,其一为是这样的:一天,二个兄弟来到一家餐馆吃饭,不过,在点菜的时候发生了争执,因为一个人要吃豆腐,而另一个不想吃豆腐,而是想吃肉。为了消除争执,老板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做出了所谓的“豆腐包肉”,也就是现在的酿豆腐。其二是流落在南方的北方人—客家人,由于十分思念家乡的面包,于是,用豆腐代替面粉,中间加上肉馅,制成了酿豆腐,因为口味独特、好吃,流传于民间,并成为客家三大名菜之一。

独特民居

因为当时南方是南蛮之地,从北方迁移到南方的客家人,为抵御攻击与盗匪,客家人筑起围屋。围屋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因为围屋十分坚固,所以客家房子以围屋为主。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度15米以上的围屋。围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都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

各个地方都有着各式各样,各不相同的风俗习惯。我的故乡也不例外,这里不仅饮食和住宿与其它地方不同,还有许许多多独特的民俗风情。关于故乡的种种,就算是写上几天几夜,也是写不完的。

【篇三:舌尖上的客家】

盐焗鸡,从古至今均受海内外认识的喜爱,疲软肉嫩,香浓美味,令人赞口不绝,入齿难忘;酿豆腐,菜汤汁醇厚,口味鲜美,广受欢迎;梅菜扣肉,肥而不腻,食之软烂感之醇香。刚看到这三个美食,特殊不知它们都是客家菜。

很荣幸,我是一个客家人,不过从小到大曾以为盐焗鸡是广州菜,而酿豆腐曾因父母一言“大学饭堂的难吃”而误以为是北方的食品。直到回到老家,在本地的“围龙屋”内开设的客家饭馆内一品客家美食,才得以知道,客家菜系的招牌菜是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等。

盐焗鸡,是久负盛名的客家美食,而本人认为,盐焗鸡不像其他客家菜“肥、咸、熟”(比如:梅菜扣肉),而是“干、香、脆”。其实,最早的盐焗鸡是300多年前惠州东江海边盐场的盐工们为了方便贮存食物,偶而发明的。后来,惠州的厨师又将盐腌改成了用炒熟的盐将鸡焖熟,因而称其为盐焗鸡。而其实,盐焗鸡的出现也和客家人的迁徙生活有关。客家人在历史上曾多次因受异族侵扰而迁徙。在迁徙过程中,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杀,放入盐包以便贮存及携带。而这些食物既可以缓解原料的匮乏,又可以滋补身体。而盐焗鸡经过代代相传,早已成为客家人运用智慧并闻名于世的菜肴。其独特的制法,使其皮爽肉滑,骨肉鲜香,让人不得不爱;而其从盐中吸取了适宜的咸度,带咸味,却不会过咸而让人感到口燥乏味,无疑又为盐焗鸡添上了美味的一笔。且盐焗鸡中还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对人体颇有裨益。此时,不得不提客家人对盐焗食品的偏爱——去梅州游玩的时,见过某一条街上有一个大饭馆,占地有几个篮球场那么大,专门卖盐焗鸡、盐焗凤爪等盐焗食品,每天的客人都能排队排到门外的马路上;而在姑妈家,她们的日常零食就是这些盐焗小吃。这些,都不难看出客家人对盐焗食品的喜爱。

接着说说酿豆腐,做酿豆腐的食材很简单:猪肉和豆腐,很难想象这般普通的材料能做出如此美味的佳肴,我无法忘记自己第一次吃酿豆腐的情形,先嘬一口豆腐——鲜嫩弹滑,再夹一筷子肉——肉香浓郁,最后,我把豆腐和肉拌上汤汁一起放入口中——汤汁的鲜美给豆腐和肉添上点睛之笔,豆腐与肉的香味被汤汁引出,这等美味,我如何能舍?值得一提的是酿豆腐不但好吃,也好看,有种说不出的和谐之美,这无疑是锦上添花。

最后说说梅菜扣肉,它是我心目中最符合客家口味“咸、肥、熟”风格的代表。我特别喜欢这道菜中的梅菜,原先有点干柴的梅菜在饱吸了扣肉的油汁后,香气扑鼻,清甜爽口,夹一口仔细咀嚼,黏稠鲜美的汤汁沿齿间滑入喉咙,刹那间有点在品尝仙露琼浆的感觉。扣肉其实就是五花肉,被梅菜吸去了多余油份的扣肉肥而不腻,同时濡染了梅菜的清香,这梅菜独有的香味给五花肉原有的肉味添上浓重华丽的一笔。梅菜扣肉是相得益彰的搭配,请允许我斗胆把梅菜扣肉比喻成一对生死恋人,互相依恋,谁也离不开谁。

除了以上所说的招牌菜盐焗鸡、酿豆腐和梅菜扣肉,好吃的客家菜式还有很多。如今的客家菜早已走出围龙屋,走遍了全中国,甚至漂洋过海蜚声海外,作为客家人,我内心非常的自豪,因为它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篇四:客家古韵】

中华诸多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有着一道韵味流长的文化——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内涵丰蕴,形式多样,是岭南文化中的具有影响力的一支。客家山歌、客家建筑、客家美食等等是客家文化底蕴的或物质、或非物质表现,而身为纯客家乡镇的樟城,正如其名声一般,充满了客家的气息。

客家山歌

樟城的客家山歌又一度被人民重视起来,客家山歌合唱团、客家山歌演唱赛等等活动搞的红红火火。

客家山歌虽然大多是民间唱调,但真正的客家山歌也是很讲究的。

客家山歌要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常常运用各种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双关起兴、重叠、直叙、对比、排比、对偶、顶真、夸张、拆字等十一种。要是能把客家山歌摸得一清二楚,唱起来也能风生水起呢!客家山歌可唱出了客家人朴素、亲善而刚直的特征!而且樟城现在正提倡把现代元素融入到客家山歌的韵律中去,体现了客家山歌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特色。

客家建筑

在樟城,虽然林立起了许多现代的高楼大厦,却还保留着一些以往的客家建筑,而那屋顶上层层叠叠的瓦片真是客家民楼最显眼的地方,厚实的混泥墙在日光下泛着雄黄的色泽,一如客家人民从祖辈以来就辛勤耕耘的土地,守护着樟城这一方水土和人民。

谈到客家建筑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樟城自主开发的观音山森林公园,名声不错,而里面的建筑大多保留着佛学特色,在公园门口,就是醒目的飞檐、青瓦搭成的建筑,气韵非常。而观音山森林公园发展的旅游业,也带动了樟城的欣欣向荣。时至今日,樟城观音山旅游节已举行了多届,为此樟城还获得“小香港”的殊荣。

客家节日

客家民间节日有很多,而且相邻两个村庄之间都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节日。但按节日的形成来说,大约有三种。一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五月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除夕等。二是与二十四节时有关的节日,如春分、清明、立秋、冬至等。三是与宗教有关的节日,如观音生日、观音出行、祖师下山等。

对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的男性来说,难忘的节日一定有不少,大多数人都会把十五岁的冬至节日记得一清二楚。客家风俗,男孩子到了十五就开始走向成人了,叫做“出花园”。到了这个节日,再穷的家庭也要杀一只鸡让这个小男子汉独享,据说这样才有补。我清楚地记得几年前,当我十五岁时,独享整只鸡的情形。那时,母亲还专门去买了两个当时最流行的补药:“卫生圆”配在鸡汁里。十五岁的冬至节,是客家男孩儿成为男子汉的节日,每个男人都由此走向成熟。

客家美食

如今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不难发现客家菜的“身影”,即便在海外不少中餐馆里,红焖肉、清水鲩丸、酿豆腐、盐焗鸡等客家菜也颇受青睐……

樟城有不少客家餐馆,许多香港人都会经常来品尝那客家美食鲜美的滋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樟城客家美食“物美价廉”。客家人在历尽艰难险阻后,成片聚居于粤东山区。由于中原地区和粤东山区都属内陆腹地,因此樟城客家菜和梅州等客乡一样,用以入馔的副食品多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日积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

在我的记忆里,逢年过节,家里就会酿豆腐,做盐焗鸡、红烧肉等等客家菜肴,小小的我在一旁看着就像看着鱼儿的小猫咪,差点流口水了,哈哈。

客家文化是丰富的,体现在许许多多的方面和细节上,一一道来可要不短的时间呢,如果你想多了解樟城的客家文化和魅力,就请到樟城来做客吧!

【篇五:酿块自己的好豆腐】

真正的好豆腐,必须是手工的,从开始就得虔诚。一定要颗颗黄豆滚过手心,粒粒得坚实饱满。它们睡在水里,酿夫就得睡在一旁,豆子一个气泡吐出来,酿夫的梦就要拐上一拐。得趁着豆子喝足水睡的正香,把它们赶到石磨上,一粒一粒榨出浆。什么豆腥味,挡不住,酿夫正逍遥这鲜活里。直到三番五次翻腾浇进模,点上火,酿夫再披了豆腥睡去,等天亮起。

这样的豆腐架上车,蒙层晨雾到市上,布一掀就亮了人的眼,那些机器做的,根本瞧不上,必须是这样的,冒着热气,忍不住要拿起刀切上一片生着吃。

酿豆腐,不可谓不是大师。

若拿着这份“酿豆腐”的专一劲儿说别的事,让我很难不想起被称为“豆腐大师”的小津安二郎。小津的电影就像豆腐,入口无味,吞下去再回味却满口生鲜,他的电影大多是在拍家庭,儿子长大离家,女儿长大出嫁,或者干脆在拍家庭的日常,并且大部分坚持用胶片拍摄,老式剪辑,色调平和,声音也坚持用现场的,他从来不管外面的数字电影发展到了哪一步。对角色更是“顽固”,一场戏要演员演上几十次,直到脸上浮现出厌烦,他才会开机去拍,这才有他要的生活质感。和别人一样长的片子,单是拍摄就要花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这样“酿”出来的电影,让人看了初觉无味,但日后在想起又觉得妙不可言。单是这“酿”的精神,已然是大师了。

那我自己何尝不是一块豆腐。我既是豆腐,又是虔诚的酿夫,这一天一天,便是一颗一颗黄豆,帮我便以万事为磨,把这一天天生榨成汁水了去,马虎不得,不虔诚不得,自己的时光塞进磨里,豆腐酿得好不好全在我。只能够“酿”,才酿得出一块自己的“好豆腐”。

【篇六:我家的年俗】

过年了,我又长大了。以前小的时候,我以为过年的习俗就是吃吃喝喝;现在长大了,发现自己家里也有很多过年习俗。

首先就是清理房间,我和爸爸一起打扫家里卫生,花了几天时间呢。我们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打扫,先拖地再擦灰,最后把房间的东西整理一番。最后一天,我们打扫客厅,爸爸和我把不需要的玩具清理掉,然后把需要的玩具重新放进箱子里。我们还整理了客厅的布娃娃,他们都好乱啊。经过我们认真努力的打扫和整理,家里各个角度看上去都舒服多了。

清理卫生

过年前两天的上午,我和爸妈去天虹买了一堆吃的喝的,爸妈告诉我说,这些零食叫年货。买了我喜欢吃的薯片、海苔、棒棒糖等,还有很多水果。下午,我和爸妈一起贴对联和贴“福”字。妈妈告诉我贴对联是有讲究的,有的先念左边再念右边,有的先念右边再念左右,这是由横联确定的。还有,不管怎么念,最后一个字是第一声或第二声,可不能贴反哦。对联贴好了,我们开始贴“福”字,贴之前先喷点水,然后把它贴上。我们贴了很多张,有的贴在阳台的玻璃上,有的贴在房间的窗户上,还有的贴在厨房的玻璃上……真好看!

贴对联

除夕那天,午饭后不久,妈妈就给我洗头洗澡。妈妈说过年,身上要干净,而且洗完澡还要穿新衣服哦。妈妈帮我和弟弟洗完澡,我们都换上了崭新的衣服,可开心了。

“吃年夜饭啦!”餐厅传来了爷爷的声音,经过爷爷的精心准备,年夜饭很丰盛,摆满了餐桌,有鸡汤、鱼肉、酿豆腐、扣肉、牛肉等。妈妈告诉我,酿豆腐是我们客家人的特色菜。爸爸最喜欢吃扣肉,虽然我不是很喜欢吃扣肉,但我觉得爷爷做的扣肉还是很香的。爷爷可是我们家的大厨,他之前还在老家当厨师呢!

年夜饭

吃完年夜饭,妈妈给爷爷奶奶、我和弟弟都发了红包。过了一会,爸爸又给我们全部人都发了红包。又过了一会,爷爷奶奶又给我和弟弟发了红包。没过多久,我的钱就变得很多很多了,我开心极了。弟弟拿着红包,玩啊玩,我们假装来抢,他还藏到后背去。爸妈告诉我,这叫压岁包,是用来保平安的,可以把它们放在枕头底下。

新年就这样悄悄的来了。新的一年,我要更认真听讲,写作业更快,争取学习进步。新的一年,我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热门推荐
1父亲的背影
2写字比赛
3我不再能回到那一刻
4假如我是微风
5母爱很伟大
6我们都是一块砖
7一面墙的记忆
8母爱泛滥
9勇气
10《小雨点》诗歌
11漫画老师
12神奇的探险之旅
13艰难的归程读后感
14再见
15我能做到的事
16乡下的美景
17我喜欢的花
18门其实开着
19风筝与线
20秋之情韵
21美好乡村真美好
22秃的老香樟
23我的家乡
24抬起头
25我的未来不是梦
26羽翅梦
27欢乐的采摘节
28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口语交际
29我的爸爸
30吹鸡毛比赛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