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帮扶的作文

【篇一:能不能多给他一点爱】

人们都说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最无私的爱,这一点我确实深有体会,可是有些时候,面对众多孩子,有些父母着实没有办法把一碗水端平,所以,如果你一旦听到一些孩子总是把偏心,不公平等字眼挂在嘴边时,请你不要太过责备他,也不要太过小觑他,因为说这些话的那个人心里一定也很不好受。

你相信这世界上有偏心的爱吗,我以前不相信,因为我的父母给与了我深深的爱,他们对我们这些孩子都很关怀,都很在意,所以我从来没有觉得不公平过,也从来没有觉得委屈过。可是最近我忽然发现一件令我震撼的事情,我发现我身边的一个叔叔居然一直都在父母不公平的爱中煎熬着,难受着,辛酸着,这令我既觉得心疼又觉得难过。

别人总是说老来子比较受宠爱,比较受重视,我觉得这句话放在我这个叔叔身上简直再适合不过了。不过请你不要误会,我叔叔并不是最小的孩子,他其实是家中的老二,可就是因为他下面有一个较小的弟弟,所以他才经常被父母忽视,他才经常会因为父母对他太过浅薄的爱而感到难受,感到憋屈,感到受伤,毕竟弟弟是那么的得宠,那么的幸福,毕竟弟弟的生活又是那么的轻松,那么的肆意。

其实以前的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我的叔叔这次之所以会爆发,那实在是因为他的父母的所作所为太过让人寒心了。我的叔叔本身是精准扶贫户,而他的父母和弟弟也是精准扶贫户,可不同的是,我叔叔和他儿子两个人为一户,而他的弟弟却是和他的父母为一户,所以等到村里移民的时候,我叔叔只能得到50平米的小房子,而他的弟弟却是得到了100平米的大房子,这让人心里觉得很不舒服,也很不平衡。而我叔叔之所以这样难过,就是因为他的父母双方都不愿意分一个户名给他,要不然他和他弟弟都可以得到一个75平方的房子了,这样的话对双方都很公平不是吗?

可是怪就怪在叔叔的父母太过偏心了,他们没有分一个户名给叔叔,他们也没有给我叔叔帮扶一分钱,他们甚至对我叔叔装修房子的事情不闻不问,真是冷漠到了极点。可是令人气愤的是,叔叔的父母把所有的钱财都给了小儿子了,他们甚至拖着老胳膊老腿在帮自己最爱的孩子买东买西,也帮着自己最心爱的宝贝装修房子,整理房子,更加可恨的是,他们一旦缺了什么工具,缺了什么东西,他们就会立马召唤我的叔叔去做,而且还是命令我的叔叔去帮助自己那个心肝宝贝去做事,这简直让我的叔叔气恨到了极点,不满到了极点,也委屈到了极点,伤心到了极点。

就在今天,我的叔叔不光从自己家的六楼跑了好多次去拿工具,他还一整天都在弟弟家里白干活,这让我感觉很是心疼,也很是不舍,尤其是当我看到满头大汗的叔叔很不满却又无可奈何的窘境时,我真的很想冲到他的父母面前去大骂一通,我真的很想问他们,你们的爱难道就不能公平一点吗,就算公平不了,那你们能够多关心一些,多体谅一下,多帮扶一些我的叔叔吗,你们难道就不能给他多一点爱,多一点情吗,你们这样自私的爱难道不怕寒了孩子的心,绝了孩子的情吗?

总之我的叔叔从小至今就一直活在这样不公平的爱里,活在这样不堪的家里,所以我真的很心疼他,也很为他觉得不值,我衷心希望他以后可以变得自私一点,变得冷漠一点,变得霸道一点,这样一来,他或许就不会那么难过,也那么难做了。

【篇二:人生有涯恩情无边】

我叫范洁,是来自贾悦镇东宋小学的一名学生,来自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2011年面对失去亲人的巨大的家庭巨变,如果没有国家助学政策的资助,如果没有党员老师的结对帮扶,仅靠我家现有的经济状况,要想将学业继续进行下去简直是不可能的,也正是有了国家的政策和党的关怀才使我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对此,我深表感激,对老师的资助我将铭记于心,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自从老师找我谈话说要资助我的那一刻起我就暗下决心要自立,要自强。人穷志不穷。物质上的匮乏不能抹杀我对人间真善美的追求,相反,我在贾悦镇东宋小学这一舞台上用贫穷所给予的精神财富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坚信只有“苦寒”才能孕育出梅花的芳香,只有“苦寒”才能练就出坚韧不拔的品质。两年多来,我时时品咂着校训“自强不息”的涵义,时刻用自强不息来鞭策和激励自己。在挫折面前,我昂首挺胸;在失败面前,我坦然面对;在成功面前,我谦虚谨慎。回首两年来的酸甜苦辣:每一次早出晚归的身影,每一次曲折面前的坚持,每一次尽心策划的活动,每一篇认真书写的笔记,我都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奋斗的喜悦。

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付出让我先后获得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学习标兵”。写到这里,心中涌动着万种情愫,久久难以平静。父母的养育、师长的培育和国家的帮扶,让我怎能忘记。这些成绩包含着太多人的关怀与爱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国家的资助政策和党的关怀才让我取得的。自己从心灵深处感激这份恩情。

人生有涯恩情无边,我一定要把国家、社会和他人对我的爱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这一份爱去爱我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这一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大家共同沐浴爱的阳光。

【篇三:扶起的人心】

大家一定记得,有一道国民考题曾风靡一时,热议不断:老人摔倒了,是扶还是不扶?

答案有多种。一种回答很干脆,——“不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扶而惹上官司、赔上金钱,犯不着!

一种回答很纠结。——“等等看”!人命关天。不扶伤良心,扶了有风险。待别人来扶,由别人担责,岂不两全其美?

另一种回答很谨慎。——“先拍照再扶”!了解当时情况,做好现场证据,再扶。

我无意评判这个答案的对与错,也不会依此来衡量人品的高与低。我在想,老人摔倒在地要扶一把,这样简单的事都不能理直气壮地去做。这样的社会风气到底怎么啦?

是世风日下的薄情?还是人心叵测的陷阱?还是事不关己的冷漠?无疑:连一个老人都扶不起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也不可能有精神高度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还会企望它有善和美吗?还会奢求它有情和义吗?关键是,我们的社会是否真的就良知泯灭、集体沉沦了呢?

2014年的小品《扶不扶》将这个公共话题搬上了春晚舞台。“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此语一出,即赢得亿万观众的声声喝彩和阵阵掌声!

在这如潮似雷的喝彩和掌声中,我感受到了巨大的道德支撑,也体会到了潜力无限的正能量。

是的,我们不能因个别案例的影响而心灰意冷,也不能低估社情民意而丧失美德自信,更不能各打各的小算盘而麻木不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凡人善举,好人好报”道德信念的缔结,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倡导,来传播,来参与!人民有信仰,社会才会有力量!

在邵东,在我们周围,经常活跃着践行帮扶美德、传播正能量的“凡人”,道德模范、火厂坪镇村民何汉智,见义勇为,于危难中显身手,火中救人;身边好人、灵官殿镇村官刘长庚,助人为乐,几十年如一日,捐资公益……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哪里有愁苦,哪里就会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给孤寡者以欢笑,给弱小者以力量,给病患者以希望。他们的身影成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

善举如潮,爱心似海。去年六一儿童节,在百富广场举办的“心得乐”活动,社会各界人士纷至沓来,慷慨解囊,帮扶100名特困学生。我攥着省下来的压岁钱和零花钱,满头大汗地挤进了水泄不通的人流,在感受到人们浓浓爱意的同时,也捐献了自己的爱心。短短的几个小时,现场就捐得308万元。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情的迸发,这是正能量的喷涌!

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不但要毫不迟疑地扶起摔倒的老人,还要义无反顾地“扶起”一切需要帮扶的人。

扶起,是传统道德的传承和升华!

扶起,是时代新风的延续和开拓!

扶起,是向上向善的希望和见证!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感受真、崇尚善、追求美吧,不要再犹豫,不要再退缩,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社会正气,弘扬时代新风!

【篇四:以亮为题作文】

有一双大眼睛,点亮了希望,照亮了黑暗。

初次见她,是在课本上。黑白照片上,一双大眼睛闪烁着光芒。底色是灰暗的,更衬得女孩清秀的脸庞、清澈的大眼睛和手中的纸笔明亮无比。她身后是简陋的教室和昏暗的环境,身上是朴素黯淡的衣衫。但纸笔是亮的,那是知识的光芒;眼眸是亮的,闪烁着向往希望的光芒。

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我就被她深深吸引。那双眼睛,似乎散发着无尽的魔力,诉说着渴求与希望。那时,我只知道有一个叫苏明娟的乡村小女孩,在充满危险的上学路上一次一次往返。摄影师拍下她那双大眼睛,成为融化社会的暖流,让各行各业把援助之手伸向乡村的孩子们,让温暖的光亮洒向乡村教室中。

一次机会,我随同学和老师们来到了蓝田的一所乡村中学,与那里的孩子们结下了情缘。

汽车驶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地开到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学校。走进大门,几个早已等候在此的女孩满含笑意地挽起我们的手,亲切地将我们带到她们的教室。教室里,窗明几净。语文课上,极其整齐响亮的朗读声令我震惊。那声音,也许没有恰当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但清澈干净,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阳光感。课间,身旁的女生带我们参观她们的校园。没有宽敞的餐厅和整洁的操场,只有简单的桌椅和教室外空地上的几张乒乓球桌。我惊讶地询问:“你们平时就在这里上体育课吗?”她笑着点点头:“我们没有你们那样的设施条件,但我们面朝青山,至少风景很不错呢!”女孩笑起来眼睛弯弯的,闪烁着光。

恍然间,我又想起了书本上的那双大眼睛。那双在灰暗中闪闪发光的眼睛。我对那张照片有了新的理解。正如面前的女孩一样,乡村中的孩子们,心中不仅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更有不自卑、乐观向上充满追求的心态,而这些,都是出自内心深处的希望与梦想,支撑着她们在命运和环境的灰暗下,努力探寻着光亮。

这次蓝田之行,我们为那所学校带去了各类书籍和体育设施。近年来,扶贫工作不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乡村、对教育的重视,社会慈善事业的兴起,人们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与帮扶,让乡村学校的条件日益改善。民族振兴,教育与人才是坚实的基石。只有不断提升的教育质量与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照亮发展中的暗区,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光亮。

这亮,是对梦想的追求,是温暖的帮扶,更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热门推荐
1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2人醒梦碎
3只许庭花与月知
4我努力读懂他
5奥利奥水杯
6美味的香蕉
7词愁
8关于我的作文
9那一刻,我迈上了新的台阶
10生活如四季
11当你需要时,有我
12给自己一点空隙
13音响的世界
14学画画的过程
15校园的大樟树
16想起了我的奶奶
17《同上一堂课·雷锋告诉我》观后感
18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
19难忘的眼神
20贴鼻子
21这里风景独好
22打扫城市的街道
23冬日暖阳
24校园的风
25奶奶的手
26年的作文
27我笔下的好老师
28真诚的分享
29论观念
30游古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