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帮扶的作文

【篇一:能不能多给他一点爱】

人们都说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最无私的爱,这一点我确实深有体会,可是有些时候,面对众多孩子,有些父母着实没有办法把一碗水端平,所以,如果你一旦听到一些孩子总是把偏心,不公平等字眼挂在嘴边时,请你不要太过责备他,也不要太过小觑他,因为说这些话的那个人心里一定也很不好受。

你相信这世界上有偏心的爱吗,我以前不相信,因为我的父母给与了我深深的爱,他们对我们这些孩子都很关怀,都很在意,所以我从来没有觉得不公平过,也从来没有觉得委屈过。可是最近我忽然发现一件令我震撼的事情,我发现我身边的一个叔叔居然一直都在父母不公平的爱中煎熬着,难受着,辛酸着,这令我既觉得心疼又觉得难过。

别人总是说老来子比较受宠爱,比较受重视,我觉得这句话放在我这个叔叔身上简直再适合不过了。不过请你不要误会,我叔叔并不是最小的孩子,他其实是家中的老二,可就是因为他下面有一个较小的弟弟,所以他才经常被父母忽视,他才经常会因为父母对他太过浅薄的爱而感到难受,感到憋屈,感到受伤,毕竟弟弟是那么的得宠,那么的幸福,毕竟弟弟的生活又是那么的轻松,那么的肆意。

其实以前的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我的叔叔这次之所以会爆发,那实在是因为他的父母的所作所为太过让人寒心了。我的叔叔本身是精准扶贫户,而他的父母和弟弟也是精准扶贫户,可不同的是,我叔叔和他儿子两个人为一户,而他的弟弟却是和他的父母为一户,所以等到村里移民的时候,我叔叔只能得到50平米的小房子,而他的弟弟却是得到了100平米的大房子,这让人心里觉得很不舒服,也很不平衡。而我叔叔之所以这样难过,就是因为他的父母双方都不愿意分一个户名给他,要不然他和他弟弟都可以得到一个75平方的房子了,这样的话对双方都很公平不是吗?

可是怪就怪在叔叔的父母太过偏心了,他们没有分一个户名给叔叔,他们也没有给我叔叔帮扶一分钱,他们甚至对我叔叔装修房子的事情不闻不问,真是冷漠到了极点。可是令人气愤的是,叔叔的父母把所有的钱财都给了小儿子了,他们甚至拖着老胳膊老腿在帮自己最爱的孩子买东买西,也帮着自己最心爱的宝贝装修房子,整理房子,更加可恨的是,他们一旦缺了什么工具,缺了什么东西,他们就会立马召唤我的叔叔去做,而且还是命令我的叔叔去帮助自己那个心肝宝贝去做事,这简直让我的叔叔气恨到了极点,不满到了极点,也委屈到了极点,伤心到了极点。

就在今天,我的叔叔不光从自己家的六楼跑了好多次去拿工具,他还一整天都在弟弟家里白干活,这让我感觉很是心疼,也很是不舍,尤其是当我看到满头大汗的叔叔很不满却又无可奈何的窘境时,我真的很想冲到他的父母面前去大骂一通,我真的很想问他们,你们的爱难道就不能公平一点吗,就算公平不了,那你们能够多关心一些,多体谅一下,多帮扶一些我的叔叔吗,你们难道就不能给他多一点爱,多一点情吗,你们这样自私的爱难道不怕寒了孩子的心,绝了孩子的情吗?

总之我的叔叔从小至今就一直活在这样不公平的爱里,活在这样不堪的家里,所以我真的很心疼他,也很为他觉得不值,我衷心希望他以后可以变得自私一点,变得冷漠一点,变得霸道一点,这样一来,他或许就不会那么难过,也那么难做了。

【篇二:人生有涯恩情无边】

我叫范洁,是来自贾悦镇东宋小学的一名学生,来自一个平凡的农村家庭。2011年面对失去亲人的巨大的家庭巨变,如果没有国家助学政策的资助,如果没有党员老师的结对帮扶,仅靠我家现有的经济状况,要想将学业继续进行下去简直是不可能的,也正是有了国家的政策和党的关怀才使我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对此,我深表感激,对老师的资助我将铭记于心,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自从老师找我谈话说要资助我的那一刻起我就暗下决心要自立,要自强。人穷志不穷。物质上的匮乏不能抹杀我对人间真善美的追求,相反,我在贾悦镇东宋小学这一舞台上用贫穷所给予的精神财富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坚信只有“苦寒”才能孕育出梅花的芳香,只有“苦寒”才能练就出坚韧不拔的品质。两年多来,我时时品咂着校训“自强不息”的涵义,时刻用自强不息来鞭策和激励自己。在挫折面前,我昂首挺胸;在失败面前,我坦然面对;在成功面前,我谦虚谨慎。回首两年来的酸甜苦辣:每一次早出晚归的身影,每一次曲折面前的坚持,每一次尽心策划的活动,每一篇认真书写的笔记,我都体会到生活的充实,奋斗的喜悦。

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付出让我先后获得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学习标兵”。写到这里,心中涌动着万种情愫,久久难以平静。父母的养育、师长的培育和国家的帮扶,让我怎能忘记。这些成绩包含着太多人的关怀与爱心,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成绩,是国家的资助政策和党的关怀才让我取得的。自己从心灵深处感激这份恩情。

人生有涯恩情无边,我一定要把国家、社会和他人对我的爱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这一份爱去爱我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这一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大家共同沐浴爱的阳光。

【篇三:扶起的人心】

大家一定记得,有一道国民考题曾风靡一时,热议不断:老人摔倒了,是扶还是不扶?

答案有多种。一种回答很干脆,——“不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扶而惹上官司、赔上金钱,犯不着!

一种回答很纠结。——“等等看”!人命关天。不扶伤良心,扶了有风险。待别人来扶,由别人担责,岂不两全其美?

另一种回答很谨慎。——“先拍照再扶”!了解当时情况,做好现场证据,再扶。

我无意评判这个答案的对与错,也不会依此来衡量人品的高与低。我在想,老人摔倒在地要扶一把,这样简单的事都不能理直气壮地去做。这样的社会风气到底怎么啦?

是世风日下的薄情?还是人心叵测的陷阱?还是事不关己的冷漠?无疑:连一个老人都扶不起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也不可能有精神高度的社会。这样的社会,还会企望它有善和美吗?还会奢求它有情和义吗?关键是,我们的社会是否真的就良知泯灭、集体沉沦了呢?

2014年的小品《扶不扶》将这个公共话题搬上了春晚舞台。“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此语一出,即赢得亿万观众的声声喝彩和阵阵掌声!

在这如潮似雷的喝彩和掌声中,我感受到了巨大的道德支撑,也体会到了潜力无限的正能量。

是的,我们不能因个别案例的影响而心灰意冷,也不能低估社情民意而丧失美德自信,更不能各打各的小算盘而麻木不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凡人善举,好人好报”道德信念的缔结,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倡导,来传播,来参与!人民有信仰,社会才会有力量!

在邵东,在我们周围,经常活跃着践行帮扶美德、传播正能量的“凡人”,道德模范、火厂坪镇村民何汉智,见义勇为,于危难中显身手,火中救人;身边好人、灵官殿镇村官刘长庚,助人为乐,几十年如一日,捐资公益……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哪里有愁苦,哪里就会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给孤寡者以欢笑,给弱小者以力量,给病患者以希望。他们的身影成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

善举如潮,爱心似海。去年六一儿童节,在百富广场举办的“心得乐”活动,社会各界人士纷至沓来,慷慨解囊,帮扶100名特困学生。我攥着省下来的压岁钱和零花钱,满头大汗地挤进了水泄不通的人流,在感受到人们浓浓爱意的同时,也捐献了自己的爱心。短短的几个小时,现场就捐得308万元。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情的迸发,这是正能量的喷涌!

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不但要毫不迟疑地扶起摔倒的老人,还要义无反顾地“扶起”一切需要帮扶的人。

扶起,是传统道德的传承和升华!

扶起,是时代新风的延续和开拓!

扶起,是向上向善的希望和见证!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感受真、崇尚善、追求美吧,不要再犹豫,不要再退缩,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社会正气,弘扬时代新风!

【篇四:以亮为题作文】

有一双大眼睛,点亮了希望,照亮了黑暗。

初次见她,是在课本上。黑白照片上,一双大眼睛闪烁着光芒。底色是灰暗的,更衬得女孩清秀的脸庞、清澈的大眼睛和手中的纸笔明亮无比。她身后是简陋的教室和昏暗的环境,身上是朴素黯淡的衣衫。但纸笔是亮的,那是知识的光芒;眼眸是亮的,闪烁着向往希望的光芒。

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我就被她深深吸引。那双眼睛,似乎散发着无尽的魔力,诉说着渴求与希望。那时,我只知道有一个叫苏明娟的乡村小女孩,在充满危险的上学路上一次一次往返。摄影师拍下她那双大眼睛,成为融化社会的暖流,让各行各业把援助之手伸向乡村的孩子们,让温暖的光亮洒向乡村教室中。

一次机会,我随同学和老师们来到了蓝田的一所乡村中学,与那里的孩子们结下了情缘。

汽车驶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地开到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学校。走进大门,几个早已等候在此的女孩满含笑意地挽起我们的手,亲切地将我们带到她们的教室。教室里,窗明几净。语文课上,极其整齐响亮的朗读声令我震惊。那声音,也许没有恰当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但清澈干净,充满了积极向上的阳光感。课间,身旁的女生带我们参观她们的校园。没有宽敞的餐厅和整洁的操场,只有简单的桌椅和教室外空地上的几张乒乓球桌。我惊讶地询问:“你们平时就在这里上体育课吗?”她笑着点点头:“我们没有你们那样的设施条件,但我们面朝青山,至少风景很不错呢!”女孩笑起来眼睛弯弯的,闪烁着光。

恍然间,我又想起了书本上的那双大眼睛。那双在灰暗中闪闪发光的眼睛。我对那张照片有了新的理解。正如面前的女孩一样,乡村中的孩子们,心中不仅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更有不自卑、乐观向上充满追求的心态,而这些,都是出自内心深处的希望与梦想,支撑着她们在命运和环境的灰暗下,努力探寻着光亮。

这次蓝田之行,我们为那所学校带去了各类书籍和体育设施。近年来,扶贫工作不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乡村、对教育的重视,社会慈善事业的兴起,人们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与帮扶,让乡村学校的条件日益改善。民族振兴,教育与人才是坚实的基石。只有不断提升的教育质量与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才能照亮发展中的暗区,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光亮。

这亮,是对梦想的追求,是温暖的帮扶,更是充满希望的未来。

【篇五:别让自己“格式化”】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一词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有的科研公司甚至还研发了一些“仿人类”的机器。但相对的如同“退化”一般,人们的思想已经开始了“格式化”,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价值观和同情心。

莫要人云亦云随大流,方向对错须凭自己判断。曾有过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就是母亲为救女儿,最终命丧虎口。这一事件从发生后,各大平台均被舆论刷“爆”了屏。“活该,谁让他自己出去的……”等一些负面评论堆积了首页。这件事更应该偏向理性的原因,譬如是否是动物园的管理不当亦是母女在接受过警告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事。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反而那些粗鄙的带有脏话字眼的“谩骂”充斥了我们的视线。先是一个,再往下便出现了两个三个,之后越来越多,引起了一场没有炮火的硝烟。这都是说的不对吗?当然条理还是对的,但那些毫无缘由的,甚至可以说为废话的却占了评论中的大多数,这着实令人唏嘘不已,这更像是借着热度来发泄自己对生活见事的不满的爆发。而我们需要纠正的方向便是去理性思考,不要随便去丢弃,亦或是跟随自己或是他人的价值观。

莫要丧失同情心,做人更需人情味。在现在这个逐渐老龄化的社会中,弱势群体大多为老人。但随着“碰瓷”一词的出现,“保护弱势群体”“关爱老人”的口号似乎都变了味。这种事频频发生,成了饭后闲言甚至成了陈词滥调。而就是因为它频繁才能更显出它的严重性!为什么众人提起此类事件如此平淡,是已成习惯,这种事件就不应该被作为习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勇敢站上前去帮扶老人?又有多少热心路人为此大失信心?拾起那些被我们丢弃的同情心吧!身正不怕影子歪,若是真有情况,我们应去帮扶,会有人替我们作证!当这种正能量越积越多,还有多少老人会去碰瓷呢?我们要去相信那些人,他们才愿意相信我们。请回归你的同情心,装上你的本意吧!

“究竟是网友不出门,还是路人不上网?”不得不说,这句话还真是应了现景。机器思考用的是芯片,是零件,而人类思考,是用大脑和心啊!所以,别让大脑丢失价值观,也别让心缺了同情这一个角落。我们人类最大与人工智能的不同,也莫过于此了!

请别让自己“格式化”!

【篇六:我家的新变化】

常常听大人们说:“这个世界变化真大。”其实,我家的变化才是真正的大呢!我家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称得上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先从“吃”上来说。过去,爸爸妈妈只种家里的几亩地,收入非常低,生活并不富裕,但我是个“馋嘴猫”,特别爱吃零食,可是爸爸妈妈每次都无法满足我的这个小小愿望,只能吃到一点点。可现在,我们占了国家政策的光,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爸爸争取到了三万元的扶贫无息贷款,扩大了种植规模,在过去种植的基础上,又租种了邻居家的48亩地。家庭收入增加了,所以,现在如果我想吃一点零食,爸爸妈妈一般都能满足我的愿望。

再说说“穿”吧。过去,爸爸妈妈种地忙,家里收入也低,所以我们根本无法讲究穿着,更别提时尚了。如果我的衣服短了,鞋子旧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凑合着穿,因为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给我换新衣服和新鞋。可是现在,虽然家里种地多,但是基本靠机械化作业,爸爸妈妈反而比以前清闲了。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我家又开始养猪、养鸡。所以,现在,即使不是想穿什么就买什么,但每年至少可以买一两件新衣服,和过去相比,这也让我心里乐开了花。

这几年,家里变化最大的还是“住宅”了。听说,过去爸爸妈妈刚结婚时,家里缺钱,因此,不仅住的房子旧,而且空间狭小,甚至院子里堆满垃圾。即使这样,爸爸还经常对我们说:“家和万事兴,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家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因此,虽然贫穷,但我们都积极的生活着,一家人挤在小小的房间里认真地读书学习等。现在,我们搬进了新家,不仅房子变大了,而且室外的环境也变好了,更让我高兴地是我有了自己独立的书房和卧室,甚至家里还有洗澡间呢。不仅如此,家里的物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里的电视虽然没变,但是网络好了,户户通也安上了,频道增多了。这大大的满足和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更让我兴奋地是,家里多了个新成员——智能手机。周末,我们可以看动画片、听音乐,偶尔可以玩玩游戏。不过,对我来说,最大的帮助是可以看新闻、查资料。俗话说“学无止境”,走进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坚持学习,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

最后说说“行”。过去,家里只有一个自行车,爸爸妈妈骑着它送我去上学。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家里新买了一辆电动三轮摩托,在帮助干农活之外,夏天,偶尔还可以出去“兜兜风”。

“家和家变好,国和国兴旺”,这就是我们家这几年的新变化,祝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也希望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我们的家能变得越来越好。同时,我也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脚踏实地,志存高远,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材,早日回报社会,为自己的家乡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七:我的一位数学老师】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我也不例外。我读过许多伟人的故事,听说过许多英雄的事迹,得到过许多来自父母的关怀。然而,有一个人——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却令我终身难忘。是他,在我人生的重要拐点,帮扶着我走上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我刚读五年级的时候,便遭遇了“移民”的命运,因为我们的小学要拆掉了,而要去附近一所本是中学的学校上学。同我一样的还有杨店小学的学生们,他们同我们一起组成了长辛中心小学。我来是不愿意的,而现在想来,竟十分感谢它,因为它让我得到了一个使我终生受益的受教育的机会。

新的学校也无非是这样。到处充满着书本的清新气息,因为是两所小学一起合并,我们不得不面临分班的问题。那些小学老师也大部分退休,而剩下的又与杨店那里的老师相结合。我们都在抱怨,为什么要分班呢?为什么要拆掉我们的母校呢?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同学,学到许多新鲜的知识。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高瘦的先生,戴着眼镜,仔细看会发现他的眉毛是三角形的,从里到外逐渐缩小。腋下挟着一小叠书。其实不应称他为先生的,原因是他比我爹的年龄才小几岁,马上要退休了,后来我才知道他是我村的人,至于他老家,不过在我家前面一点罢了,我便又对他多了一丝敬畏之情。他进来便将书放在讲台上,用很有顿挫的声调,向我们讲述了学习数学的方法…

不知怎地,我总觉得他有一种慑人的威严,再加上我那时成绩较差,又比较贪玩,所以就不大喜欢老师,甚至是畏惧,特别是数学。

每一次教室里乱哄哄的时候,他总能使我们安静下来,因为他的那种慑人的威严。那老师像跟我作对似的,每次找学生回答问题都要点我。我那时性格也比较内向,所以每次站起来总是把脸憋得通红才回答完问题。为此,我不得不养成上课做笔记的习惯,以便能接他的招。

其实,我那时觉得自己的成绩也不算太差,只不过每次考试都考不出效果来,最初两次考试都离八十分差一、两分。后来,那种班里同学们认为最难的题,我却考的异常顺利。果不其然,我竟考了个全班第一,害得我做梦都偷笑。风雨后的彩虹真是异常美丽呀!

此后,我便增强了信心,那老师也更加关心我的学习了,总是给我讲一些我没学懂的题目,我的成绩便开始慢慢上升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也能成为这样的好学生,以前的老师从来没有这么热心地关心我的成绩。他总是给我们讲一些他以前做学生时的事,都是些有关他如何求知的事。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让他的威严减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教作慈祥的东西,只有这时,我才会想起他的年龄。他还说,我们是他的最后一届学生,把我们送到小学毕业,他就退休了。我对此感到既兴奋又遗憾,兴奋的是,我们竟然赶上他最后一班教学;遗憾的是,不能再有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他的教学了。

如今,听班主任讲,我在学校已是老师们知其人不知其名的“名人”了。每当我在课堂上能顺利的回答老师的提问时;每当我看到测试卷上那傲人的分数时,他那高瘦的身影便浮现在我的眼前,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如果我勤做笔记的习惯算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仍能保持自己的数学名列前茅,如果我真正成了老师们评比学生时的“名人”,我都得感谢我的老师———那位帮扶我走上健康成长道路的引路人。

老师啊,你还好吗?什么时候还能再见到您呢?

热门推荐
1难忘的快乐时光
2学习雷锋活动记
3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4你在我心中
5雨中
6未来与过去
7故乡的朋友
8读书真好
9清明祭
10父亲的笑
11我的爷爷
12第一次做披萨
13那一次,我读懂了幸福
14我的秘密基地
15碎片化的阅读
16美丽的吊兰
17这就是友谊
18第一次坐飞机
19生产日期,请你站出来
20我喜欢的小动物
21描写小狗的作文
22春节
23和汤圆一起过节
24这也是一种爱
25难忘的六一节
26我的阅读故事
27给老师的一封信
28钢笔的自述
29永远的鲁迅
30读《探索历史》有感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