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碎片化的社交的作文

【篇一:别让表情包喧宾夺主】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改变,碎片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社交催生了一种新文化——表情包。翻看手机中的聊天记录,表情包占了逾半壁江山,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受到了广大网民的喜爱与追捧。可是在我看来,表情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原本文字带来的优点。

一张咸鱼的表情包,为什么能够替代“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样的妙句?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如今时间的碎片化,更主要的原因是如今人们对于语言的把握能力和表达能力大幅下降。如今,能够写出诸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类千古名句的人已属罕见,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淡化了修炼文字的意识,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文学功底。久而久之,词不达意的尴尬状况时有发生。但是,表情包能恰到好处地弥补这一切,同时它也具有普遍性,可以在多种语境下重复使用,方便而快捷。这样一来,尴尬的场面是不会出现了,可是人与人之间“斗图”不断,人与人之间推心置腹的文字交流也不复存在。碎片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社交的产物,会阻碍人们必需的深入社交。

表情包的滥用,也因为现代生活中浮躁的人们对于“快”的曲解与病态的追求。文字的运用是一种个性的创造与表达,可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浮躁让我们经常无暇准确地顾及自身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总是“撒盐空中差可拟”,从未想过“柳絮因风起”,手指轻轻一点,一张表情包立刻发了出去。这样,是比打字快多了。的确,一张表情包可以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但是,这种共鸣带来的感觉和苏东坡读杜牧的《阿房宫赋》至四鼓的酣畅淋漓,还是有极大差别的。简单的符号不可能替代富有深度的文字,每个人情感内涵因人而异,也不可能由统一的表情包来表达。如果真的一直过度使用,那么跳过用心感受内心这一步骤的人们,终将会走向心灵麻木的边缘。

当然,适当地使用表情包也是不可或缺的,当气氛稍稍冷却时,一张搞笑的表情包就可以发挥它正面的作用,有效地消除了隔阂;抑或是某个特定人物的表情,唤起了多年不见的老友共同的记忆……

别让表情包喧宾夺主,合理的使用才能让我们避免进入过“快”的漩涡,才能让我们用心感受这个世界,才能让我们真诚地与他人交谈。

【篇二:改变碎片化生活】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这些现象渐渐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并不断扩散开来。

碎片化生活是什么?指的是没有目标与规划,让本该完整的一件事分成诸多零块的日常生活,其中包括了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的社交等等,这些都是使人产生片面思考与惰性的罪魁祸首。

阅读本是使人能够静下心来的好习惯,闲暇时刻泡上一杯咖啡或茶水,手里捧着一本好书,也能放松身心从书中受益。但是这种习惯很快就被时代的变迁所淹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手机阅读,从手机上,我们似乎每天都能获得大量信息,从社会新闻到天文地理。但仔细想想,并没有记住多少,而且得到的都是碎片信息,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

我也非常喜欢碎片式阅读,因为它很方便,也不用太多的时间,对于网上极短的一些文字配上几张鲜明的图片,我总会停下来看看。虽然不能透彻的读懂,但也觉得很有意思。这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看惯了极简的文字,也就缺少从大段文字中提炼要点的能力,看长篇文章或小说时很难沉下心来慢慢看,会觉得繁琐与乏力。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向图书馆内那些专心阅读与钻研的学者们学习,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往往弊大于利,不可养成习惯。

除了阅读,我们最需要掌握的便是社交能力。学会揣摩对方的情绪与想法,是人际交往的必经之路。如今大家都喜欢通过各种社交软件与他人沟通,在电脑或手机前表现得不亦乐乎。人们在一起谈天论地,几秒钟一条的短信使相隔甚远的彼此成了好朋友。

然而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了吗?没有。他们叩击着冷冰冰的键盘,却都看不到对方的表情,亦不确定他是以什么情绪与你对话。

但更多时候,人们也只不过是一两句寒暄。你说他没有朋友,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认识了许多陌生人;你说他有朋友,却又不能互相知心,互相熟悉。

这种现状导致了越来越多人都不善言辞,在人际交谈中不懂变通,甚至在失意时找不到一个人来倾诉,因为不知不觉中已经失去了太多社交机会。

这些无一不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过度沉迷于网络那头的虚拟朋友,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往往体现在心灵之间的沟通与彼此的磨合。

所以让我们放下手机,多留一点时间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漫无目的的人。告别碎片化生活,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意义。

【篇三:被撕碎的时间】

互联网的快节奏拉扯着每天仅有的24小时,“叮——叮——“的消息提示音无形地将我们的时间撕碎。已经不记得,上一次离开手机和网络的一整天是怎样度过的。试图想脱离这种自认为只是”网络上瘾“的生活,却发现它早已成为了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这个社会运作的基本逻辑。

清晨五点半,寝室的寂静在手机闹铃中被打破。迷糊中摸到手机,举到眼前按下“小睡”键,发现锁屏已被十几条消息提示所占据,接着解锁,查看消息,再回复。打开每一个常用应用软件,更新自己的“新闻数据库”,最后在备忘录里记上几笔,代表着新一天的开始。这已成为了每天早上的常规。习惯性地把生活中的提醒事宜以及每个微小的细节都记录在手机中,却没有意识到它常常破坏了活动本来应有的进程。

“你怎么还没给我点赞呀?”……“快来续火苗!”……午休时间,消息一条条从屏幕上弹出。“好啦好啦,这就来!”放下手中的筷子,任凭饭菜被吹凉,开始给好友们点赞。看似荒唐可笑的情状,却干得心甘情愿。新形式的社交生活早已深入人心。更多时候会在细碎的时间里拿出手机和朋友分享有趣的见闻,很少像从前那样把朋友约出来到某个咖啡馆,面对面地坐下来,细细地聊近况。这种网络社交越来越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形式,人们深入的交往越来越少。不知道这种碎片化的社交,究竟是让人们亲近还是疏远。

可说到底,都是自己的选择。是我让碎片事件挤入生活,是我亲手把时间撕碎。尽管说着碎片化不好,它终究已是我生活现在的样子,而自己也过得自在。既然不想改变现状,能做的就只有最大程度地利用好它的优势。譬如说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信息量和机会。若有人质疑碎片化不能让时间得到充分利用,那我认为就应该改变自己的方式。时间虽细碎,但通过合理的安排,也能达到“一大块时间”的效果。

在这碎片化的时代里,要去适应,要去学习,万不可让自己的精神灵魂也碎片了。

【篇四:拒绝碎片化】

在还没有移动网络的时候,人们的生活还是一体化的。他们能专注的学习,用心的做着自己所热爱的事。而现如今随着网所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被打乱,生活也逐渐变得碎片化了。

碎片化,顾名思义,就是原本的一个整体被分裂为许多细碎的小部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为网络的发展,时间的碎片化是最明显的。在原本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能挤出的空闲时间就少得可怜,却仍要被网络所占用。从而导致了我们失去了很多由真心和努力所带来的东西。所以我们井盖摆脱网络和外界的诱惑,渐渐走出随变化,并逐渐完善自己的心智。

拒绝碎片化的工作,让我们用心专一,提高工作效率。据我所知,在我身边就有一些人因外界的各种诱惑而被分散了精力,从而导致学习工作不上心,甚至是半途而废的。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英国歌手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说自己已经告别网络、推特已有3年之久,目的就是为了不想在大清早看到太多的外界评论和垃圾消息受到干扰,只是保留短信来沟通工作上的问题,从而保证自己能专心工作,创造出更好的音乐作品。折伞年制酒的坚持和努力也正是他成功的关键。专心一志的学习和工作也是一样的,在《劝学》中就提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正是希望我们用心专一,集中精力,永不放弃,只有将学习工作的时间和精力融为一体,不能因外界的干扰使其破碎。

拒绝碎片化的社交,让我们真心诚意与他人交流。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社交软件的兴起,使他们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这样依赖于网络的交流,却不如面对面或写信下来更有真实感。直到现在,我都会在生日或平时的各种节日里为我最好的朋友写信,而她也会回信,这一习惯从初中坚持到现在也有七年之久了,这段感情也一直维护至今,从我们的信中,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是冰冷的手机所不能比拟的。手机会使你的社交碎片化,因为它很难像写信一样对一个人专一。在很多节日里,祝福短信都是群发的,千篇一律,不带任何感情,毫无新意。所以我们要拒绝碎片化的社交,要将自己的真心与社交融为一体。

尽管现在的人们过的都是碎片化的生活,但我人坚持,有些食物一定就要将真心和精力与整体结合,才能长久。

【篇五:遇上碎片化生活】

21世纪的生活每一天都是匆匆忙忙的,因为有了网络——这个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有了碎片化的学习,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社交……看似丰富多彩的生活,背后其实是空洞无比。

碎片化的时间

在地铁上,在公交车内,在大马路上,在我们视线内的大多数人,都是低着脑袋,手上拿着一块四方且是长方形的东西,它们有的是大长方形,有的是小长方形。一眼扫过去,有的人脸上因为它提供的消息而开心也有因为它提供的消息而皱眉的人。是的,我口中的那个它就是手机。

因为有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我们可以知道世界各个角落在同一个时间,世界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有网络,这个看似节约我们时间的名词,其实更加耗费时间。有的人,早上6点起床,第一件事情不是去刷牙洗脸。而是摸向在自己身侧的手机,然后开始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开始浏览他们周围的人所发生的事情,似乎这只需要短短的几分钟,但是人都有侥幸心理,不到最后一刻,他是不会放下手机,真正的集中注意力去做他将要做的事情。而这样就往往因为时间不够充裕而迟到或者丢三落四的出门。我相信,这并不是一两个人是这样,而是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碎片化的阅读

因为有了手机,有了可以把地球这个庞然大物缩减成地球村的网络,人们阅读也方便许多。但是,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你可以有什么样的阅读呢?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见过一篇报道:如果让时间倒流几十年前,你可以在大街上,在马路边,随处可见人们手中有着一份日报或者是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工作中的人们,用书籍或者报纸来打发他的休闲时间。悠闲的人们则更加幸福,他们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书籍的问题。那么,我们回到几十年后的时空。现在的人们,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轻松阅读到当天的新闻,人们可以看标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要不要继续看下去。媒体的标题往往是直白的,且不需要你思考的,可能有些人看过这篇报道以后,好一点的在下面评价区写出自己的观点。差一点的就直接看过笑过,那一点点来自于新闻的感觉也随之而飘扬,不见踪影。

因为没有自己的思考,长期如此,我们的脑袋就如铁一般,会生锈,而人们也会显得愚钝。那些知识,那些文章,太浅,人们也懒得思考。

碎片化的社交

同样是因为网络的问题,人们的社交可以跨区,跨省甚至于跨国。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类似QQ,微信等的软件不断升级,也出现的抢红包这个环节。

很多人在想的是,抢红包而已,不需要多少时间,几秒钟就足够了。但是现实会狠狠的打一次脸,往往有特别多的人,为了可以抢到红包,可以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一分钟,一小时,一天。然而,你盯着那么久的屏幕上出现的一个红包,并且你十分幸运的在众多人的手中拿下了它,好一点的是你获取了一块两块你开心无比,差一点的就只有一分两分你也只是有点沮丧。而这些钱,在你现实生活中,真的就那么有分量吗?我相信答案是参差不齐的,但是有一个现象恰好可以解答一部分这个问题。在大马路上,走着走着,你看见了一块钱在地上,有的人会捡起它,有的人则不会。

这种现象,逢年过节的时候是出现最多的,特别是过年,有许多明星会发红包,你守着这个时间,不断的看手机,父母或者家中的亲人想和你好好聊天的机会都没有。过年,似乎都有些变了味道。

我想,真正成功,真正聪明的人,应该是把碎片化的时间化整为零,让自己大块大块的时间可以集中注意力在事业上,家庭上以及其他方面。至少不会让自己的时间太过碎片化。

热门推荐
1苏东坡的朋友圈
2那一刻,我读懂了你
3我心目中的黄河
4有意义的春节作文
5西湖边的那只小松鼠
6第六单元作文我学会了
7走过长春花未央
8妈妈真聪明
9家乡的月饼
10念念春风
11年轻的心
12我最喜欢的小动物
13谁也不能施舍你未来读后感
14我爱柳树
15我心中的价值观
16一部人生的教科书——《道德经》读后感
17让生活低配一点
18美丽的春天
19孤独的寂寞
20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1成功的尝试
22寒风中的感动
23我不相信眼泪
24给妈妈的一封信
25冰糖葫芦
26游上海
27成长的蜕变
28观察蜗牛
29记事的作文
30难过的周末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