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鼓盆的作文

【篇一:非宁静无以致远】

白鸟高喧,众蝉清吟,蛩鸣切切,雪落嘶嘶,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音符,唯有内心宁静之人才能放下尘心走入自然,聆听那宇宙与生命的真实妙音与共鸣。

史载,庄周一生困顿,食不果腹,衣衫褴褛。是什么让他不为物质的贫乏而担忧,而去追求“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的逍遥游呢?正是因为庄子是内心宁静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他才会对请求他赴楚为相的人持竿不顾,为妻子的去世鼓盆而歌。唯有内心宁静之人才会有”与其死而尊于庙堂不如曳尾于涂中“的高尚思想,因为曳尾于污泥,那都是大自然的肌肤之亲。

反观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都被捆缚在欲望的战车上,每个人都在冲锋陷阵,都在拼命,有几个人内心是真正宁静的呢?答案不得而知。纵使现实世界不允许我们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生活,但林徽因曾说过:”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马车喧嚣,而是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非宁静无以致远,庄子正是懂得宁静才能够逍遥,让我们向庄子学习,成功必将青睐内心宁静之人。

纵观古今中外,除了庄子,亦有许多内心宁静之人。安贫乐道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过着“即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的生活,在自然中寻找安闲与快乐;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游遍祖国的山河,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在壮丽山河种寄托自己的豪情与壮志;不慕名利的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后毅然决然告别政坛回到佛农山庄,过着朴实平凡的生活,他们都为后人所敬仰,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都是内心宁静之人。

在这万般千态的浮世绘中,在错乱复杂的名利场里,的确存在干露露、郭美美等炫富之辈,但我们不能为只感染,要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宁静,让我们在心里修篱种菊,让我们怀抱谦卑宁静的心走在社会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视自己为天地间的一颗尘埃,用宁静平和的心态看待世界,我相信但到尘埃,便能开出花来!

【篇二:庄子】

我们无法懂得庄子,但勾得出他依稀的轮廓。

真的,遗憾。

遗憾千年了,不知多少文献丢失,遗憾不知多少儒人政客的损毁,遗憾那伟岸的身躯只有轮廓。

真的,幸甚。

幸甚千年前有一个庄子,幸甚他能不凡不俗,无挂无牵,幸甚那里还有一个渺远的轮廓。

第一笔是他的超脱,无功于世,是其能极。能够极力延展自己的思想,无限而没有边界。楚境的对话,只是一个小角,庄子于名无求,于利无求,如有求,则将有待。而且是低级的待,不如六月息,其待以脱待为目的,而名,利、功以待束其境,不能更加深远的发展,困于死水深潭,此待将待更多的事物,待更多的人,物、事。超脱于庄子无可赞谔,是常态,是无待的必然先提。

第二笔是他的艺术。庄子很有艺术,不是条框,不是提纲,穿插的哲理在于庄子的世界中。只有庄子才能鲲鹏,才有屠龙者,才有这濠梁,才有这梁国之吓,才有这凡于此世界而不凡于庄子世界的万千之物。没有此类,庄子思想仍在,但无可流传,从此可见,庄子仍在有待之境,他放下心灵魂魄,以有待而引众生,这艺术是其待,而为无待。这个伟大的生灵没有弃万物,而是在思想中无待之境以求有待之万物无待之境,这是转换的艺术,心的艺术,不同世界的艺术。

第三笔是离。欲无待,先有待,而有待之后,需离,是精神与身躯的离,身有待以助神无待,才能有今日的庄子。其次是与人世之离,离人世而离众生,有境之旷,才有心之旷,形之旷,万物之旷。庄子在精神上与人世所离,于是有鼓盆而歌,于是有庄周梦蝶,于是有鲋鱼之问。庄子离万物而渐融其中,以达无待。

轮廓于我是勾完了,幸甚!有庄周可感,呜呼!惜感不足也!

【篇三:读《庄子》有感】

——关于“大”的人生智慧

最初接触庄子,是在高中时代,来自于他的一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么大的鱼,化成鸟,也还这样大,大到遮天蔽日,这位庄子用尽了我所有的想象。直到我看到电影《大鱼海棠》,那鲸鱼在海洋里自由地遨游,不时发出阵阵悠长的低鸣,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悲哀时,我才深刻感受到庄子在他《逍遥游》里,鲲和鹏的大。不过,与电影不同的是,庄子所描述的大,那是一种蓬勃向上的大,那是一种自由而辽阔的大,那是一种爽朗的大。

再接触庄子,是我突然出现在他与楚国大夫对话的情境中。他持竿不顾,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当时年幼,一心立鸿鹄之志,心中不免暗讽,好一个狂人,入世为官,多好的机会呀!现在参加工作了,才知在暖暖的阳光下,曳尾于涂中,是心累疲劳后的奢望,如果有这么一个好机会摆在我面前,我不会像他一样,淡然的拒绝,恐怕还是要掂量许久。这样的洒脱,连陶渊明也稍逊几分。陶渊明身在仕途,心却呼喊“既自以心为形役”,而他却一句“往矣”的拒绝,简单明了,将宦海沉浮看得清清楚楚。

再次走近庄子,是因为他的“荒诞之举”——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学了心理咨询师后,才知道他不是荒诞,而是通达。以前,外婆去世后,我分外思念,甚至想去另个一个世界,去见外婆!我深夜遥思,想到了外婆做的豆包,想到了外婆的笑容,想到了外婆去世前的一晚……想到这些,心痛不已,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待”。后来,想到了妈妈的做事风格像外婆,外婆的七个子女,多多少少都有外婆的身影,我才开窍,以后想外婆,就看看妈妈和姨妈舅舅他们。而庄子直接不需要寄托,因为他把死看成了人生的其中一段旅途。用心理学中毕生发展观来阐述,那就是死亡的过程也是人们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生和死不是对立的,死是生的一部分,也许真正体会过死的过程,才会明白生的伟大与充实。贫困交加时的庄子,是在接近死亡后,才有这么透彻的领悟吗?我大胆揣测。

至此,我对庄子的“逍遥”才有深刻的体会。他的逍遥,不是简单的出世或避世。与苏轼的“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呼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相比,他多了一份人间烟火。读《庄子》,我只能说,“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热门推荐
1猕猴桃的味道
2我的好习惯
3老门东游记
4童年趣事
5计算机式丈夫
6难忘的一节教育课
7学校前的街道
8最美是樱花
9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10化开的春
11下册期末考试作文
12
13记一次游戏作文四年级
14享受语文
15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16让地球不再“受伤”
17清明时节
18我爱读闲书
19风景这边独好
20给校长的建议书
21捉拿“小刺球”
22我的父亲
23金沙滩
24人生的那段旅程
25小王子读后感
26调皮大王
27我的娘炮同学
28我的拿手好戏书法
29没有姐姐的一天
30我与书的那些事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