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村儿的作文

【篇一:七夕】

七夕是一个很浪漫的节日。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牛郎织女都要在鹊桥相会。据说在葡萄架下可以看到这一幕。但是,如果看见,眼睛会瞎的。”

那时候我们总想看到,却又怕小小年纪就瞎了眼。后来才知道,大人们怕自己听来的故事不够传奇逼真,故意吓唬我们小孩子的。但在那时,对于这些“奶奶的奶奶讲来的故事”是信以为真的。

城里的人过七夕常送花儿,村里的人有点儿稀罕事儿就唱大戏,七夕也不例外。只是算唱的曲目大多与爱情的有关罢了。

小时候常听人提起《红楼梦》,说什么看了《红楼梦》,好得相思病。好像“相思”之类的字眼于我们女儿家是极不益的,好像只有表现出羞涩之意才配得上女儿身。我那时大概以为自己是个凛然正义的女中豪杰,与这种小女人情态很不沾边儿,便时常端出一幅正儿八经的样子。最好的明证便是:一看《红楼梦》的电视剧,便倒头大睡,再没有一种摧眠术比这更见效的了。

直到后来,我读了王实甫《酉厢记》。“待月西厢下,人约黄昏后。”读了明清汤显祖写的《牡丹亭》,我的青春一下子觉醒了,女性意识空前高涨,以毛于后来对《红楼梦》百看不厌。

再就是七夕前后,大晚上搬了板登到附近村子去看戏。上好的大弦子戏,《天仙配》,讲到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那时候没有农活儿的时候,村儿里人天一黑,喝了汤就早早睡下,爸妈白天累了,自然没有时间带我去。我便央求大娘去看戏的时候带上我。大晚上的,跟着人群去看戏了。有骑自行车的,有徒步的,有骑三轮儿的,月亮凉凉的,听大人们讲着鬼神故事便出发了。

到了呢我只顾得睁着眼睛去看那儿的“弦子”到底有多大,要么何以叫“大弦子”戏呢?其实乐器也没那么特别,只是调式不同罢了。听说七仙女下凡的时候是从大槐树钱的一张画像你出来了三个真人,在一股白色的浓烟下。其实就是舞台效果里得干冰,但那时却以为真是仙女下凡。那仙女真美,那夜的戏好自然呀!

【篇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一年一度的杨和寺桃花节又开幕了,于是我趁着星期天去杨和寺赏桃花,来一睹桃花的芳容。

到了杨和寺,远远望去,整个村儿都被桃花围着,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这不免让人去想:谁把这里打扮得这么美?是大自然,还是勤劳的人们呢?要是我能长久地住在这里该多好呀!

刚走进桃园,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那种感觉让我无以言表。闻着这香味,我仿佛来到了仙境,让我顿时忘记烦恼、忘记忧愁。

走到桃林中间,举目四顾,自己已被置身于花的海洋,使我眼花缭乱,我好像出现了幻觉,眼前的桃花像一位位美丽的花仙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翩翩向我走来。突然一枝桃枝触碰了我的眼睛,让我从幻觉中醒过神来,我仔细一看,这桃花有五六瓣,花蕊是黄色,紧挨着枝的地方有点白,再往上便越来越红。我禁不住发出一声感叹:大自然真的太神奇了!不经意间,发现桃树下还有一些野花野草,草嫩嫩的,绿绿的,遍地都是,真有点“万红丛中几点儿绿”的感觉。

就在我痴迷于桃花的时候,一群群蜜蜂映入我的的眼帘,它们在花朵间翩翩起舞,这是它们在忙着采蜜呢,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可以用来采多少蜜呀!不过我又有点为蜜蜂鸣不平,周末了,人们都在赏花游玩的时候,它们却还在不停地忙碌着。忽然,桃花深处传来了欢笑声,走近一看,原来是游客们在这里拍照,他们不停地变换姿势,摆出一个个可爱的造型,好像要把这里的美景都一股脑儿的带走似的!

最后,就在我正准备回家时,忽然听到一个游客说,登高看桃花别有一番滋味,我一听,马上向杨和寺的后山奔去,跑到半山腰时,我便累得气喘吁吁的,停下脚步往下一看,哇!下面的美景尽收眼底,眼前的景象无可言喻,整个是一花海,一阵清风吹过,花海上下起伏,美妙极了!

今天我是徒步来的,家离这儿还比较远,我虽然很累,但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感到快乐,因为我不仅领略了桃花的风采,还悟出了一条人生哲理:人常呆在一个地方,你的视野会很窄,时常走出去,换个角度看风景,那么你的视野变宽了,你的世界也就变大了!

【篇三:关爱孤寡老人作文】

我参加了我们班,家委会自发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濮阳市简爱志愿者第四十期“敬老助学情暖龙都”关爱孤寡老人助学留守儿童。

早八点半。我们准时集合。签到。登记后,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啦!

我们去的第一家是一位孤寡老人。白内障。戴着眼镜。一只眼睛没有视力。老人穿上我们给他的衣服。非常感动。

这位爷爷无儿无女,视力又不好。他的生活该多么的困难呀!

到了第二家。玻璃村。当我们到这个村儿的时候,雪已经融化啦!这里的路很泥泞。我们踩的鞋都脏了全都是泥。在雪上面踩了又踩,也擦不干净。这里是一对儿夫妇。爷爷奶奶每天都要走这条路,他们不怕滑倒吗?他们没有滑倒过吗?见到我们。很开心的样子呢。

第三家也是一对老夫妇。老伴儿常年卧病不起。不能说话。爷爷也非常俭用。眼睛已经坏了也舍不得换新的。只见简简单单的用线把两个眼睛框给拴在了一起。

到了最后一家,这位老爷爷当。我们见到爷爷时爷爷在扫院子。这位爷爷的脚。爷爷没有袜子。都冻起皮了。我的心难受。眼泪在眼睛里打转。

我们的爱心捐助结束。在返回的路上。心想,等我长大了,建一所养老院让更多的爷爷奶奶能开开心心的度过晚年。

【篇四:最美的风景】

我见过最美的风景,不是一个人的眉眼如画;不是一道风光靓丽的田园景象;而是一个人,从心底由衷发出的心灵美丽。她美得不可方物,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几年前,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小村庄,那儿非常荒凉,人烟稀少,到处都是黄土瓦砾。不远处有一座几近荒废的桥,摇摇欲坠,当时我走上去玩,一脚一脚踏上去,与之伴随的是桥嘶哑的轰鸣声,妈妈那时一把拽下我,揪住我的手,朝我问东问西,安抚了我好久。此后,我再也没有踏上过那座马上要土崩瓦解的桥。

在这个小村庄里住着十几户人家,全部是已过花甲的空巢老人。其中就有一位老婆婆,我们都叫她细脚婆婆。她年过七旬,脸上早已被岁月的痕迹所占满,一张脸像枯木干上的树皮,还有那双皮包骨的手,以及那双细小的脚。妈妈经常和我提起这位细脚婆婆,说她为人很尖酸刻薄,很“抠”。那时我还很小,并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位细脚婆婆,对此,我也是一知半解。

那天,我们全家又回到家乡,来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他们在唠家常,我着实无聊,就偷偷溜了出去,去了那个荒凉的小村庄。

我抱着一堆黄沙,正玩得不亦乐乎,突然就听到了一阵阵开口唾骂的声音。我放下手中的黄沙,两只脏手用劲擦了擦自己的裤腿,向声源走去。

是那个“抠门”尖酸的细脚婆婆,还有她周围一群同样住在这里的老人们。

“你咋就这么‘抠门’了,给纳双鞋垫要俺这么多钱,你是不就差明抢了?”一个大概七十左右的老汉对着正在纳鞋垫的细脚婆婆一声怒吼。

“就是了哇,你这么大岁数了,不让自个儿女把你接进城里,天天来这儿是作甚的?”另一位大概是六十岁左右,正在织毛衣的老婆婆也随声吆喝起来。

“你怎么不去死啊,想你这种尖酸刻薄的老婆子活着还有啥意思!”

“就是,就是”……

细脚婆婆那双正在纳鞋垫的手顿了顿,理也没理他们,转头就向自个儿家门走去,根本没有理会身后一片的谩骂声。

几个月后,村里的大队书记来这个小村庄里视察了一番,语重心长地说了句:“咱们村里的这座桥可咋办呐,也不能就这么荒废了,可现在咱手头里也凑不齐钱,烦心喽……”

细脚婆婆那双正在晒小麦的手停了下来,像是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儿,晃晃荡荡向自己家门走去。

村儿里的老人们也是个个忧愁满面,手里捏着一些薄薄的旧钞票。就在这时候,细脚婆婆手里抱着一个旧布袋出来了。他站在村干部面前,小心翼翼地将旧布袋打开,村里人都惊呆了。

是的,被打开的旧布袋里放着许多的钱,有五块的,十块的,最大面值不超过二十块,还有一毛的,一分的,以及那小小的硬币。

“干部,这是我这几年存下的钱,一共是一万三千六百七十二块八毛六分。我自个儿要这么多钱也没用,给村里面修桥用哇,你们也知道,我是寡妇人家,没生过儿,育过女,也快不行了,这钱你一定得收下……”

村干部手都在发颤,接过了这笔分量极重的零钱,眼眶里是泪光闪闪,嘴里也不停对细脚婆婆说:“真是太谢谢了,咱们村儿的大伙儿都谢谢你……”

细脚婆婆绽开了一个笑容,尽管并不是有多么美丽,甚至还有些惊悚,但那抹笑容,是发自肺腑的笑容,直直地打进我心底。

不久之后,细脚婆婆去世了,修桥的工程还在继续。很多人都发现了在这座桥的旁边,有一块碑,上面写着细脚婆婆的名字……

现在,当我再次站到这座桥上时,心态早已截然不同,没有担心与害怕,取而代之的是心底淡淡的忧愁与敬佩。

看着现在绿油油的梯田和金黄色的稻野,以及那块石碑,我笑了,细脚婆婆她是个很好很好的人,她之前的尖酸刻薄都是为了村里吧,为了这座桥,也为了这道美丽的风景。

最美的风景,就在心底处,需要用心发现,用心体会。我们丈量的不是人的外貌,而是内心深处的美丽。这种美,会令人闪闪发光,会令人刻骨铭心,久久难以忘怀。

热门推荐
1那熟悉的背影
2校园美景
3预备五分钟
4生活需要停留
5有时我是疯子
6我家的“游戏迷”
7玉兰花
8夏日的荷塘
9小蜜蜂赴宴
10致敬最美逆行者
11你快乐吗
12铭记心中那份爱
13一路有你
14神奇的鸡蛋
15与母爱同行
16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17致毕业生的一封信
18黑暗料理的味道
19预约精彩
20与我相伴的一首歌
21这里有我的半命题作文
22做一个卓越的人
23小巷里那个环卫工
24我的同桌
25洗鞋子
26关于走在路上的作文
27大课间真热闹
28生命的灿烂
29诚信
30考试之后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