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纸质书的作文

【篇一:碎片化生活的弊端】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日益发展,我们的通讯,购物,阅读等都有了便捷的方式,能在更快更短的时间内获得东西,能够满足现代人迅速的生活步伐,这是在以前想都不要想的事情,也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好处。但是,比如说通讯,我们现在有微信,有QQ。不论是身在天涯海角,都可以通过视频聊天或者发邮件,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只需要,在电脑上键盘上打几个字就可以聊天,在手机上打个电话就能叫外卖,那我们还需要出门吗?

曾经看到一个视频,它讲的是两位单身的年轻男女来相亲,但是他们抱着手机,在手机上聊天,尽管对方就坐在自己的对面,却从未抬起头互相看一眼。看了这个视频,我不禁有点心凉,虽然这个现象在是日常生活中没有碰到过,但是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发生,现在如此便捷的通讯只要在视频聊天就可以不用见真人,但是婚姻大事也可以由此决定是否太草率。隔着冰冷的手机屏幕,也许你可以省去抽出时间回家看看父母,但是你那年迈的父母,心中真正想要的是让你回家亲眼真切的体会到你的存在,你的关怀,而不是碰着坚硬的冷冰冰的屏幕,而儿女在天涯的另一边。

我的父母经营着一家鞋店,有时候他们会抱怨,这年头生意太难做了这些年轻人老人啊,现在都学会在网上买东西了,虽然网上的东西既便宜,送货速度快,但是,比起实体店那些可以看的着,摸的见的东西还是差远了,你可以去试试,你可以去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挑。而不是看着电脑屏幕上那光鲜亮丽的图片,也许穿在那些模特身上漂亮的衣服穿在你身上就未必是适合你的衣服了。再说如果每个人都得习惯于在网上买东西,那么那些开实体店的人都失业了,那么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阅读。可能有些人会认为纸质书和电子书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一样的字,一样的内容,看着不是一样的吗?但是我认为不一样因为你看了一本书,也许你看了一遍书,你是不可能永远记住的。纸质书,你可以再拿出来翻一翻。但是要再看一遍电子书呢,肯定是不太乐意的了。而且一直看着电子书,还有害眼睛,纸质书,摸得着,你可以去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处境,这个人物的性格啊。但是电子书就大不同了,因为辐射,你也许长时间看会晕乎乎的,还哪有时间去细细品读,只是和囵吞枣的看一遍就过而已,根本不会有自己的体会和心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书肯定不是电子书了。而且前一段时间很火的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就是鼓励大家多阅读这个阅读纸质书可以增长知识,苏东坡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而非在电子书上看那些庸俗的小说。

不可否认,碎片式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捷,但是同样也对我们带来的许多问题,希望我们在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中,也能保留下,以前那些好的习惯。每一件事物的都是有利有弊的。我们不可以否认它的好处也不可以忽视它的坏处,所以我们要一起扬长避短。

【篇二:遇上碎片化生活】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等等。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与认知。

碎片化的阅读,带给我们快餐式的体验。俗话说一本纸质书就好比一顿精美的大餐,让人慢慢去品尝和回味,又好比是一阶阶楼梯,需要我们一步步爬上去,最后抵达知识的海洋。反之电子书就是一顿快餐,给人们带来快捷和便利,又是一部电梯,一条途径,使人能够快速的到达目的地。

纸质书是一个整体,它的内容非常详细,需要人去揣摩,它的有些知识是不好消化的。正因如此才需要去细读去把内容读懂,但这样却会浪费人们很多的时间。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会有的。”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纸质书的一个整体被压缩成一个小碎片,为人们挤出时间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为发展,还真的能做到把纸质书碎片化,那就是现代年轻人最喜爱的网络电子书。电子书的出现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而纸质书却慢慢的被人遗弃,遗忘。因为电子书里描写的大多都是省略掉了书中不需要的内容直接把重点和最精彩的情节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写出来。电子书好是好,但再好它也只不过是一个碎片,有些人就会利用电子书来去赚取他人的钱财,使我们阅读到一半就需要付费或突然跳出一些商业广告,我们只好无奈的停止阅读。一次又一次,接连不断的这样下去我们就会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是来读什么的,此时我们读着被破碎化的书籍,同时我们的生活也会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不断被破碎化。总之纸质书和电子书都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坏,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喜好,靠自己选择阅读的方法。

碎片化的生活又可以包括碎片化的购物,在过去人们总是在市集或商场里精挑细选的挑出一样东西,然后排队付钱把它买走,而如今人们已经厌倦了漫长的排队和辛苦的挑选。现在科技正在已离弦之箭的飞快速度不断的发展、进步。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淘宝、天猫、京东等各大网络平台供人们网购。网购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方便,我们无论在哪里都能够轻松的挑选到自己喜欢的物品。也不需要排队,只需等几天快递就会自己“走”到你家,这种把购物简化成一个“小碎片”的便捷方法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在看不见实物的情况下,买来的物品真的会好吗?答案是要看你的运气,为什么说要看运气呢?因为有些不良商家会把网上的图片极为不同的劣质品卖给你,当你想去看其他买家给店家的评论时会发现全都是好评,这又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你被骗了!给店家好评的其实全都是店家找的“托儿”,这是为了让你放心购买他的商品。

我本人有过一次经历,一天我想在淘宝上挑选一个铅笔盒,忽然我看到一个又便宜又精致的铅笔盒,我不放心,因为价格标的那么便宜,于是就把评论打开了,我看到大家都给店家好评,就放心的把它给买了下来,激动的等着新铅笔盒寄来。铅笔盒终于寄来了,我兴冲冲的打开了快递,结果却让我失望了,寄来的铅笔盒其实就是个“小铁块”,望着“碎片化”的铅笔盒,我的心也“碎片化”了。

网络和科技就像一把双刃刀,好的一面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坏的一面是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沉迷在里面或是让更多骗子在网络里“横行霸道”,我们的生活就因此碎片化了。

【篇三:21世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

阅读是心灵升华的垫脚石,如果阅读破碎了,那我们的心灵又该以何种形态存在呢?支离破碎吗?

我的父亲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他经历过大饥荒;巧的是,我出生于千禧年初,也经历了大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似乎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范围——继4G后已有了更高级的5G,光是看看苹果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吧,互联网的发展更胜一筹!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好处当然有很多,但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的生活不只受惠于互联网的发展,其弊端早已悄无声息得一步步吞噬着、撕扯着无数深陷于互联网中无法自拔的人们的生活。

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会有成千上万条新闻讯息传到每台连接着互联网的手机上。提示音叮叮铛铛响着吸引着手机持有者的注意力。互联网中传递的信息简洁明了而且快捷实时,所以互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一探究竟。

我一直很羡慕几个世纪前生活着的欧洲皇室——每天有固定的时间,一家人围坐在燃烧着木头的壁炉边每人手捧着大部头的书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木头燃烧声阅读,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喜欢纸质书籍更胜过电子书的原因之一。也不是说电子书不好——这只是另一种阅读的模式,完全因各人的喜好来定。

纸质书就不用说了,上架的电子书大多数都应该是尊重原著、从未修改过的,可是最让我震惊的是,竟然有人将一本500页的名著浓缩成了一句包含了起因、经过、结果的句子!于是原来要花费几天阅读的书,只要花费1分钟不到的时间看看这句话就算看完这本书了!这样的话,阅读所谓的“超级浓缩版名著”的人就有了多余的时间去阅读更多的“超级浓缩版名著”。

我认为如此碎片化的简洁版“文字”简直就是不可理喻。所谓的“浓缩版名著”怎么可能覆盖到原著里所有的一点一滴呢?经过减缩的“那些书”根本不能再以原著名命名,因为这不再是原著了,其参考价值只是缩句者的读后感而已,其准确性有待考证、参杂着因人而异的个人观点。而且这些浓缩过的书籍只会增加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从而摒弃了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原文作者笔触的良好阅读习惯。

就算其他的东西被碎片化,阅读也不应该被碎片化。纸的触感和油墨的清香才真正可以涤荡心灵、带着读者进入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

虽说陶渊明曾作文:不求甚解,我想他的意思也绝非是以阅读偷工减料、千删万删的材料来等效于看一部完整的书。如果一个人在阅读方面还偷工减料、图个方便,那他也许在做很多其他事情上都会有偷工减料的影子。

无数古今中外的哲人、文人都提倡读书的好处,但是他们一定没有想到21世纪的人们居然会因为追求阅读速度这样欣赏他们作品!

为了防止阅读这个修身养性的习惯继续支离破碎,让我们重新抱起纸质书,在墨香中沉淀灵魂吧!

【篇四: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习惯看手机看零零碎碎的文章。但是关注的并不是国家大事,也不是哪个地方发生的事情,而是什么明星发生了什么事情,全是关于娱乐的,或者是心灵鸡汤,来安慰一下自己。

有一个教授曾经说过,五年后纸张将会消失,其原因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孩子都将会拥有一台电脑,那么在里面下载书籍比起直接购买来的方便的多。然而七年过去了,纸质书不仅没有消亡,反而还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不能说那个教授的想法是错误的,错误的应该是我们。

之所以他的预言出现了错误,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将电脑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反而是将它作为一种娱乐消遣的途径。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上了网络游戏,将电脑作为一种玩物,三岁的小孩子天天抱着家长的手机,看着那些无聊的动画片,在那边傻笑。当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中国,随着订阅号、微信朋友圈的蓬勃发展,碎片化阅读成为当今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甚至不是之一。很多人已经把碎片化阅读作为读书的替代。

碎片化阅读会让我们形成阅读惰性,碎片化阅读令我们不愿意进行主动的学习和理解,碎片化内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传播知识,不是带给你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而只是为了获取你的关注。现在的的人,看任何文章都是迅速下滑,一目十行,标题不够“震惊”的点都懒得点。因此,各个订阅号平台都绞尽脑汁化为标题党,只为了能让你点进去,向下滑动,再点进下一篇,再向下滑动……最终的结果是,大脑就被养的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愿意动。这样的阅读从我自己的内心而言,我觉得只是一种消遣性的阅读。

我们的脑子被养的越来越懒的同时,胃口也被养的越来越刁。只有那些简单粗暴,能够调动起来情绪的,文章才能够令我们阅读下去。与此同时,对于所有需要思考的部分,对于刺激不是那么强烈的内容,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这样下去,阅读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我们的思想也会变得空洞,社会也会逐渐褪为原始!失去了开始创建电脑意义。

电子书基本上长得都一样,并且没有触感、没有重量,让你感觉不到,没什么“上下文语境”。并且,每当我回忆起纸质书上的内容的时候,我能大概记得,这部分内容出现在纸质书哪一页的哪个位置,我脑中有个形象的记忆。但是,电子书没有,白茫茫一片,从头到尾长得都一样,读完以后感觉跟没读似的。用电子书阅读,只会让你觉得这本书也就这样,给你留下的阅读印象也就不大,也不会让你有种想要反复观诵的“欲望”了。

所以,书,才是才是最好的伴侣。碎片的世界,碎片的文章,一切的琐碎的东西,真的是你想要的嘛?

【篇五: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暑假的一天,我在和同学们网上聊天时告诉他们:我今天早上去书城了。

很快就有人回复道;“你现在还去书城?大热天的多烦啊。”“我都是在手机上用xx软件看书的,现在谁还看纸质书啊。”

看到这些话,我的心里竟然生出一丝孤独的感觉,对我来说,阅读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纸质书,就是我阅读生活中的一大部分了。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买书,而我从4岁开始买的所有书,都安安静静地躺在我已经几乎塞不下书的书架里。我现在还能清楚地从一本本书中,挑出我买的第一本小说。我舍不得扔掉它们。也许纸质书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我不喜欢在电子屏幕上看书。我这时才清清楚楚地感觉到,生活早就改变了样子,变得越来越零碎了。随着信息科技越来越发的,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时不可避免的。

这样的生活固然方便,但我还是觉得缺少了什么。

我想起了我小学时的一个同学,她当时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放学一起打打闹闹地走回家,放假时一起出去玩,这样一直到毕业。毕业时,我们互相保证,一定要保持联系,常常见面。谁知道,这个保证只实现了一半,我们的确是经常联系,但这种联系却仅仅是停留在小小的屏幕上,我们一来一去地发着信息,给人的感觉像是我们两个仍然像小学时那样热乎。但是当我一个人面对着这手机的屏幕时,我感觉到我和她之间的感情却像是越来越惨淡了,曾经如此要好的两个人,只能依赖信息科技来努力继续友谊。我感觉到这种碎片化生活的负面,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干巴巴的,似乎没有什么真实的情感交流了。我现在甚至都没有勇气打电话给那个同学,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好久不见的好友。我想,除了这种手机上的交流,我面对面的社交能力都变得迟钝了。

随着这种碎片化生活的到来,其实人世间越来越少的便是情怀了吧。当我还能会怀着回忆过去的心情,去翻开我小时候看的那些书,想着自己当时是怎么根据那些一撇一捺上的拼音去磕磕巴巴地看完一本书时,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带走。当我每长大一些,去翻翻以前的书时,感觉都不一样。我喜欢更早以前那种简单一点的生活,它们看起来更加真实,充满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感情。如果这种碎片的生活变得不可抑制,那么就可能没有人再能欣赏到生命中那些需要你自己去发现的美好事物了。碎片化的生活,真的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幸福了吗?想想看,你和你昨天还在微信上聊过的朋友,是不是有很久没有见过面了?

我现在突然想去给那些好久没见面的朋友打个电话,问一下他们有没有空一起出来玩。像以前一样。

热门推荐
1我的老爸
2这就是我
3人蚊大战
4让我走远看看你
5难忘的运动会
6冬至包饺子
7习惯
8握住那一缕晨光——游杏坛马东有感
9新学期的打算作文
10拜年
11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12我就是我,自己的王
13父爱从未走远
14逆袭
15谈人生
16《夜和黎明》诗歌
17我家的小白猫
18背影读后感
19小乌龟
20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1国庆趣事作文
22夏天的美景大明湖
23星空下的遐想
24美在回眸
25游热带植物园
26关于改变的作文
27窗外的阳光照亮我
28风采校园和谐人生
29课堂风波
30阴影中的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