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和书】
书与我有着密不可分的缘分。如果我一天不读书,就好像缺了水的鱼,呼吸困难。
大概从我一岁开始,爸爸妈妈就给我买带着图画和拼音的识字卡。每当我看到大哥哥、大姐姐在读书,就会很好奇,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也总想摸摸。我从那时起,就开始对书有兴趣了。
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触书,是两岁多打吊瓶时。当时,我还很小,打针爱哭,妈妈为了不让我哭,就会给我买好多吃的和书。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我生命中的第一本书的名字叫《幽默笑话》。只要我打针,妈妈就给我讲书中的笑话。我也很好奇,区区一本书,怎么有那么多有趣的笑话呢?
三岁时,我上了幼儿园,就会认识一些简单的字了。爸爸妈妈会给我买带图画、带拼音的故事。开始,我只看书中的图画,觉得这印着小猫小狗的纸非常有趣。渐渐地,我认识的字多了,就开始读书中的文字。也会经常因为拼音拼错而闹笑话,可这丝毫没有减弱我对读书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刚开始写作文,我总会因为写不好而苦恼。妈妈知道了,给我买了《小学生作文起步》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的作文提高了不少。有一次,老师命题要写一种动物,我写的熊猫。这时,我发现作文书上有写熊猫的,再结合我的观察和搜集来的资料认真完成了习作,我的那篇作文得了“优+”。从此,我也喜欢上了作文书。
现在,我上小学五年级了,属于小学高年级了。随着认识的字的逐渐增加,我读书也不需要拼音和图画了,我读的书种类也多。我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昆虫记》等等。我在《昆虫记》中领略了昆虫界的千奇百怪;在《三国演义》中感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张飞的勇猛;在《岳飞传》中感受到了秦桧的阴毒和岳飞的忠诚;在《水浒传》中理解了一百单八将好汉替天行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心情……
现在,我已经读了上百本书了,可我觉得还不够。书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了。
【篇二:美之我见】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上充满了美,各式各样,随处可见。例如:圆、等边三角形、对轴图形。在生活中,电视机的长与宽的比例,黄金分割率“0。618”及由各式图案所组成的几何图形。当然,以上我所说的全是“死”的,“活”的图案也随处可见,如色彩斑斓的金鱼、五颜六色的花朵等等。
但这些美,全是外表美,它们色泽艳丽,温软可爱,但有些内在却十分的阴毒。如生长在印度的一种毒蛙,他们个个色彩艳丽,可又有谁能想到他们身上全是见血封喉的生物。它们身上的那一层毒粉只要几微克,便可毒死一只猴子大小的生物,生活在那儿的人民也正是了解到这一点,用毒青蛙身上的毒粉涂在标枪上,然后射向他们所遇到的猎物。不足个把时辰,就能满载而归了。
在当今这个社会上,人也一样,有些外貌美丽的人,心中却无比的黑暗,它时时想着争名夺利,仿佛是为了这世俗中的物质而跳动的。相反的是,有些相貌平凡、出奇平凡的人的心中有着善良。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名言一点没错。在辨别美丑的时候,不应该太过注重于外表,而是应该注重内心修养。因为“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篇三:幸福,就是爱的传递】
幸福,看似一个简单的名词,有时却令人费解。有人常问,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就是画家欣赏着自己刚刚创作的画;有人说,幸福就是医生刚刚拯救了一条生命;也有人说,幸福就是妈妈看着孩子慢慢长大……不过,我认为啊,幸福是一个“动词”,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发生的“动词”,那,应该就是爱的传递了吧。
七月里的太阳最是“阴毒”,它将自己的光芒撒向整片大地,烘烤这一切,高高挂在天边,得意洋洋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我正享受着片刻清凉,却收到消息要去姑妈家。太阳的毒照,让我决定坐车去,可实在不想花那十来块钱,只好认命去车站等公交车。
站在站牌下,想用那点点阴影遮挡那热烈的光芒,感受着时不时吹来的热气,看着路的尽头缓缓驶来的公交车,欲眼望穿,这短短几十秒的时间,仿佛过了整个世纪,若说我赶着去投胎也不为过。
我将手里皱巴巴的一元钱塞进收款箱里,抬眼望去,已然没有了空位,只得走到中间,抬手去抓那有些高的铁环。
这时,一道儒雅的声音响起:“小姑娘,你来这坐吧。”我转头,看到一位叔叔起身对我说道,我充满感激地对叔叔笑笑:“谢谢叔叔。”叔叔回以一抹微笑:“助人为乐乃是美德嘛。”我点点头。这会儿,仿佛一阵清风拂过,心中的烦躁渐渐消失。
公交车驶过一站又一站,叔叔到站后,紧跟着上来一位六十来岁的奶奶,看她走路一起一伏的样子,似乎是腿脚不太好。她手里提着菜,满脸微笑的样子,像极了奶奶给我做菜时的样子。
这个奶奶因为腿脚不太好,只好扶着旁边的座位。座椅上坐着的是一个年轻阿姨,她看这奶奶那不算艳丽的衣服,颇嫌弃地往窗边靠了靠,不再看她。奶奶在车厢里晃来晃去,像极了不倒翁。我看不下去,起身对奶奶说:“奶奶,来我这坐吧,”我将奶奶扶过来,奶奶抱着菜,慈祥的对我说:“哎,好孩子,真懂事,”我笑笑说:“没事,助人为乐乃是美德嘛。”
到站,下车,心里美滋滋的,风吹过来,仿佛都是爱与幸福的味道,我豁然明白,原来,那道题不是无解的,这,不正是吗?
若有人问我,你觉得幸福是什么?我笑笑,幸福,就是爱的传递啊!
【篇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少年时他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也曾说过“我认为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他被人们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也是因为他淮安人倍感自豪,他的名字——周恩来。
“死不留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死不留言”也是他最后的行为,“无墓无碑”也是他所要求的干净。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交待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他的内心坚如磐石,他就如他所说一样“像牛一样努力奋斗!”,最后他的骨灰撒入大海中,不求墓、不求碑、不求人们拜奉,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死后也不耗费金银。留给人世间或许有永垂不朽的丰功伟绩,或许有他“鞠躬尽瘁”的精神,或许也有他留下的一切一切的奉献。从古至今,何人做到如此?答案或许只有他:周恩来。
他为人民付出一切,面对当时落魄的中国,他努力完成振兴祖国的伟大梦想。人们熟知他那意气风发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名言锦句,少有人知道他面带微笑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面对美国记者的阴毒问题“你们堂堂中国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的钢笔?”,当时的周总理没有恼怒,更没有慌乱了手脚,只是这样说“谈到这支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个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他是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想无功不受禄,就推辞,但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当时也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这贵国生产的这支派克钢笔”,这话一说,真是霸气,无意间透露着嘲讽之意,却让人辩驳不了。对于如此博学机智的一位大国总理,真让人佩服佩服不已!
少年时的豪言壮志,并终身为之努力奋斗,成就了世人敬仰的伟人形象。2018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重新温故当年意气风发的他,遥望远方,我有了自己的奋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