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读大海】
在岱山,初次扑进大海的胸怀,展现在我眼前的,分明是一部堂堂皇皇的宏卷。我尽情地读,读那气势磅礴的前言;读那雄视千古的正文;读那美艳若虹的插图;读那坚定刚毅的后记。我蓦地发现自己是那么渺小,如细流,似水滴。
我从湖上来,自感好豪迈。见到大海,我惊叹:原来,世上还有这么广阔的天地!如果说,湖里景致好,那是一首缠绵可人的小诗,那么海中有乾坤,则是一卷雄浑豪壮的长篇。
海以气势传神,每一排巨浪,都是她的思想。我伫立海边,海浪卷着一股股激情,拍打着我的心堤,我的思绪在波涛组成的字里行间,感悟着海那深邃的意境和缠绵悱恻的歌声。
大海坦荡而真实,喜欢那片片白帆,沉重的铁锚以及渔歌小号。大海是生活受之不尽的哲理宏篇,潮涨潮落,是在忠告人生有朝阳灿烂,也有暮色苍茫;既有康庄大道,又有崎岖小径——“得志时莫得意,失意时莫失志。”明似镜,绿如蓝,黄有韵,是海水的写意。载舟,爱憎分明,明辨是非,是海的胆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又有极大的相容性。它不分东西南北派系,不管深沟山涧小溪,统统相通相容,所以它才能气势磅礴,汇成江洋,润泽四方,造福人类。
那几个夜晚,我的宿处,紧傍大海,这又使我有机会夜读大海的声韵。这时远处的海浪拍打着港湾,那阵阵起伏,那声声呼吸让人激奋;这是自然的律动,这是生命的赞歌,这是华章的秒笔。在这声浪里,我仔细地倾听自己的心声,是否节拍缓慢,是否稍带杂音?在这寂静的夜海里,我让自己的灵魂在这激荡的海浪里,痛快淋漓地沐浴:一切人与人之间的不快,生活的烦恼,人生的忧郁,对事业的懒散,像污垢一般被海浪冲刷地无踪无影,被海风刮得不知方向……
大海真是一部佳作,既深奥玄妙,又平白晓畅;既不同凡响又通俗平常。初读大海,我的胸怀为之拓宽,我的灵魂得以升华。我爱读你——大海!
【篇二:寂寞地扎根】
每一颗高大挺拔的树下,都有一些遒劲的根,它们默默地输送养分!默默地承受着大自然对它的洗礼!
狂风!暴雪!沙漠中数棵屹立不动而又尽 显苍老的寂寞的老树。沙——沙--地震动着的叶子让人落泪!
弱小乎!是强大,是坚韧。书中有一幅在沙漠中不知名的树的插图,每次都惊诧于它那上下间的距离。沙地上只是一棵小植株,那样一棵弱不禁风的小植株,怎能抵挡大风暴?事实是可以的,为了生存,为了发展,它埋在沙地下的根的长度竟是上面植株的好几倍!那样不成比例的树造就了一个顽强不屈的生命!
每一个好似细微的破土声,实是惊天破地的巨响!又一个不屈的灵魂缓缓升起,又一个难以计量的根系在成长,又一份布满泪水的艰辛!
试想,如果没有往日的积淀,怎能造就如此刚强的生命?那么,人类呢?
伟人之所以伟大,都有一个在寂寞扎根的过程。无数次在黑夜中,忍着伤痛孤独地探索,他们吸取前人给他们带来的养分,化为自己的营养,再努力地自我发展。只有根扎得越深,知识才越丰富,才能构画出社会宏篇,才可能使社会不断壮大。他们是在寂寞中突破,创新,在寂寞中超越!
即使他们取得辉煌成就,但他们仍然是寂寞的,仍专注于自己的学问。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他们在生活中也是普通人,普通到大众几乎把他们忘却。那是因为他们领略不到那些在地下扎根的艰苦岁月。“钱钟书”先生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以后。很多记者,新闻工作者都来采访他,他都一一拒绝。因此有些人说他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他也没有做出什么回应。他只是想一心一意扎根作学问,以让自己得到更大发展,这才是大师的风范!
刚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是如此。在获奖期间,他的心境仍是向往常一样恬淡。公众真正地了解他吗?公众接触过他吗?阅读他的书是唯一渠道,专注于自己的学问,或许在他看来,他扎下的根还是不够深的。
在寂寞中取得成功,从静心扎根开始,一颗有根的心才不会随风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