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返璞归真的作文

【篇一:返璞归真】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浩浩荡荡的湍流义无反顾地奔向远方,不为泥沙而阻,不被坚岩所挡,只是流入大海。它们横冲直撞,流往一切可触及的地方,却不知倘若回头看向来路,有多少竟是自己曾不需多走的。曾经的自己,只会盲目地渴望,盲目地向前。

人也是这般。我们总是寻求着当下自己所痴迷所渴求的,即使对于自己而言它所具有的价值只是一瞬的,可欲望总会驱使着人一往无前地去追逐。真正认清自己所能长远拥有的,人方才可以在返璞归真中+寻到恒远的宁静,而非热度退却后的懊悔。

人对于外物的需要促使着他们为之奔走,以至于为其耗费毕生心血也在所不辞。自然,这一方面推动了智慧结晶的凝结,使文明的成长繁荣日趋成熟,但隐藏于光鲜外表下的弊端也展露无遗,人容易为需要所蒙蔽双眼。

无数人在人间走一遭,一生却沉论于对一些需求的渴望中,财富,权利,社会地位等等。而对于这一些欲望无止境的追寻往往使人在日久天长之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卑劣本性,甚至于不择手段。吴三桂留起长辫,带领着清军入关扫灭了残存的明军。他无非是推动了历史下的改朝换代,但根本上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一步步向上爬。他做到了,却在一切繁华烟消云散后留下了世人所铭记的叛国罪名。苏东坡为朝野小人诽谤所害而流放边陲,不单单只是因为他的过于优秀和豪放不知内敛,更有的是那些为嫉妒心驱使的小人们的攻击。他们因为苏轼有了自己达不到的高度和难以企及的才华而红了眼,选择了迫害。一切只是源于他们对于欲望的荒谬追寻。

那些为功名利禄穷尽一生的人只是寻找着自己所向往的,却绝非人真正所需要的。孔子为代表的孺家里思想流传至今,它关于道德和品质的观点让人受用至今,甚至成为了文化繁荣的基石。但孺家过于强调的“入世”却给了人错误的想法。他们强调的是人为官抒发自己的广远报负与胸怀,但无意间让人过于强化了名与利的存在,那些为了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就是对于需要的追寻误入歧途。

人所应该追寻的而非身外之物的怎样的繁华,而是要把目光放至长远,更多地去追寻探索精神和心灵上的需要,方才是令人受益匪浅的。世间的荣华富贵也许会在一瞬间化为子虚乌有,但当人对于心灵的宁静与祥和有了渴望并付诸努力,有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真谛探寻,那么即使是外物再如何的贫简,心中拥有真正的力量仍能给人温暖。

返璞归真之间,人方才得以认清自己所需要的,不为那些外在所累,而真正看见心灵的需要。

【篇二:2018年的第一场雪】

跟着一股飕飕的寒风,跟着一种凉爽的温度,雪,无声无息地来了。

先是看见它的身影,从很高的教学楼上落下来,从广阔的天空中飘下来,一片接着一片。

当时正在上课,也不知是谁大声叫了一声“下雪了!”教室中就乱了起来,三五成群的凑起来讨论雪。老师看见学生们喜欢雪的心情,便对同学们说:“同学们,现在是上课时间,要专心学习。”同学们坐回自己的座位上,虽然脸上摆出了一副认真的样子,但眼睛却不自觉地往窗外望去,趁着老师转身写字的机会,同学们的头如机器人般的“哗”地转向窗外,眼中露出无限憧憬,而老师转过身时,同学们又整齐的转过头来。

当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时,同学们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冲出教学楼,三节并一节的跳过楼梯,跑到操场,只见有的同学小心翼翼地走在操场上,以防摔倒,而有的同学则跳跃着,摔倒了也不觉着疼,直接投入雪的怀抱。

在这天然的雪景中,平时文雅的女同学也控制不住自己兴奋的那颗心,伸出舌头来品尝雪的味道,而平时绅士的男同学,直接抓起雪打起了雪仗,在这天然的雪景中,同学们都返璞归真了。

雪中的风越刮越大,好像一只正在捕食的雄狮。但同学们并没有被这狂风吓到,还转过身来逆风而行,好像在和雄狮宣战。

雪,是美好而无暇的,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美丽的雪吧!

【篇三:返璞归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精神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质朴纯粹,简单闲适的生活都是古人所喜欢,所向往的。于是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中国文化情怀。然而工业化的冲击,科技化的冲击,使我们的文化走向混乱,我们的精神陷入了迷途。

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可我却恋上了书信,恋上了松竹民居,恋上了简单闲适,恋上了返璞归真。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羡慕那些寂寞的人,开始恋上一种单纯简单的生活。内心坚定地想要一份安静与纯粹。于是,努力减去繁复,视单薄为完美;努力减去浮躁,视清凉为超脱。希望自己像植物一样生长于尘世间,安静美好,孤独骄傲。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渴望纯粹的生活。喜欢王维诗中的意境。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现在,看着人们背着沉重的行囊疾步匆匆,心里暗叹:这是为了什么?何时才会停留?唉,世人竟不知,人的一生不过是清晨至午后的距离,月上柳梢,茶凉言尽,一切皆可落幕。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恋上这沉寂唯美的画面,在盛夏的午后,炙热的阳光透过繁密的绿叶,点点光斑在地板上舞动,皱是好看。一个人,坐在竹藤椅上,泡一杯浓茶,赏一本诗集,注视阳光下自己的影子,阵阵清风拂过,飘来阵阵花香,片片虫鸣鸟叫。

然而这种种情愫,殷殷深情,与这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是这般的不符,这般的突兀。呜呼,哀哉!

现在有了短信,有了QQ,有了E-mail,邮局都很少收寄书信了,大都是包裹了。想表达什么只需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没有了面对破碎山河时,杜甫写下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跃然纸上的思念,没有了在西征途中时,岑参写下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那跃然纸上的牵挂。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瑰宝,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感动。倘若他们有了手机,有了电脑,他们是否还能写下这样动人的千古名句呢?

现在有了别墅,有了商品房,有了高楼大厦。人们都生活在这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里。少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刘禹锡陋铭,少了南阳诸葛庐,少了西蜀子云亭。

现在有了小车、有了火车、有了飞机。却少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往来不绝者”的游乐美景。

少了、少了。工业化的冲击,科技带来的便利,使我们失去了生活的质朴纯粹、失去了往昔的自然情怀、失去了我们传统的文化精神。

我的一位老师在鉴赏李白《月下独酌》之后无不黯然地说:“我不是说工业和科学不好,而是现在工业和科技多了诗意却少了,往昔的快乐美好也少了。将来有一天,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月亮了如指掌,那时候的月还会是张若虚,李白诗中的那个充满诗意的月吗?

我苦笑:“我正在努力地留住它,正在努力地返璞归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篇四:平凡中的伟大】

平凡,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人,就像歌词中唱的那样“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但同样是凡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却截然不同,有的大放光彩,有的却只能是碌碌无为。

周国平曾说过:“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返璞归真的平凡,在我看来就是真正掌握了知识,能够造福于国家、造福于社会的平凡人物。徐立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火药雕刻师,只在毫厘之间,给导弹进行微整形,28年来,一直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精益求精,这样的一个大国工匠,可谓真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平凡。

我们都是平凡之人,但是我们不甘于平庸,因而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为的不是摆脱平凡,我们为的是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或许我们不能够做到像徐立平那样伟大,但我们能够在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活出自己的风采。

平凡中的伟大,不光是像徐立平那样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更多的是我们身边的小人物,突发脑溢血却挺住把车停稳的公交司机,双手接住坠楼女童的教师,甚至是那些辛勤把我们抚养成人的父母,他们的身上,都散发着平凡的伟大。

【篇五:返璞归真】

“我的生命因为偕了万物一同浮泛在空间的蔚蓝,时间的墨黑中,正在快乐着呢。”

看腻了浮光掠影,每次,总披上一件与自己不符的外衣,去与人交流,压在城市的幻影之中,虚假的活着。但,泰戈尔此番话语,清新脱俗,在最真的形态中展现自己的单纯与快乐。这在一世的虚情假意之中是少见的,或许,他的内心,依旧清澈透明,没有被世俗染上浓墨重彩的色调,不多的笔墨却能直探心底,令人和他一样去感受。

在浓重而浑浊的客气之中,他的挥笔,如一仙子般,他的气质,湮灭了社会的虚无,它好似指引着我们,冲出现实社会的囚笼,去探寻,发现。

它,引领着,来到了一处古街,青石板路,相比乌色的柏油路,要厚重了许多,相比单薄的柏油路,我更喜欢厚实的石板路,柏油路太薄,承受不了历史的肆虐,只有那石板路,才经得起岁月的风吹雨打,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坑,便是它存在的证据,而柏油路在它的面前,几乎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说罢,它又带领着来到了一方庭院,古树苍天,所见之处,芳草碧绿,漫步于庭院之中,感受古韵之味。品一杯清茶,静享宁静之乐。古人的智慧,创造的奇迹,没有当下“美”的华丽,她的奢华;有的,只是简单,朴素,如此平凡之物组合在一起,竟是这样的和谐!

华丽的包装下,不一定有着令人惊叹之心,返璞归真之美,才更富有一番韵味。

【篇六:认清本质,返璞归真】

茵茵菜园,万物葱茏;莽莽自然,奥秘无穷。当丝瓜藤与肉豆须纠缠错乱之时,我们又当怎样抉择呢?是绞尽脑汁分辨二者还是任其成熟享受果实呢?

英国诗人海涅有言:“生命的本质在于简约。”当我们苦苦纠缠于如何在大千世界中分辨两片相同的树叶之时,不如认清事物本质,抓住主流,在浮华躁动中享受返璞归真的乐趣。

提倡知行合一的王阳明是一位懂得返璞归真的思想家。他自幼天赋异禀却厌恶成为一名禁锢于经史子集中的腐朽儒生。他渴望冲破传统的束缚去追寻属于自己内心的桃花源。父亲的“圣人之言,长者之教”没有让他丧失天生的好奇心;家族的一心入仕没有让他丢掉善辩之思。枯了灯油,白了发丝。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冲破了不适合自己的学优则仕的禁锢,于曲躁静疏中寻得了内心的清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是一位懂得返璞归真的文学家。百草园中的私塾没能改变他“叛逆”的性格,他放下了不适合自己的手术刀,擎起了真正医人内心的如椽之笔,在众生纷扰中找到了属于自己桃源。一句“公仆为民,道义成章”是对他最中肯的评价。他认清了人生的本质,让生命返璞归真。

相同之例,文学作品中也常有体现。

韩愈在《马说》中塑造的千里马是一位渴望返璞归真的追梦者。假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食马者能够认识其才并让其食饱力足,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奔跑之路,那么千里马又怎么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呢?

知行合一,探寻内心是王阳明的选择;以文愈人是鲁迅的选择;渴望物尽其用,一展胸怀是千里马渴望的选择……

孩童因为不懂得丝瓜与肉豆最终都要用来吃的本质而错误地去分辨两者的不同。正如海明威所言:“抓住主流才可享受自然的魅力。”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物尽其用,方可在大千世界之中寻得内心的本真与一方的宁静。

认清本质,返璞归真。

【篇七:我心中的小世界】

我心中有一个世界。它与真实世界相似,因为那里有地球上的各种物种,却又与真实世界不同,因为它没有受到污染。

那里的人都很善良,或者说这是所有人的本质。可是他们并不会使用过多的资源,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流水青山,小桥人家,总之,它与之前,也就是没有受到污染的地球一样,有各种美景,一切都是全新的。呼口气都是那么的清新,更别提各种纯天然无副作用的食品和用品了。

打个比方,比如说造纸。我们都知道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木材只能通过砍树这种破坏环境的方法获得。在那个新世界,制造纸可以用任意的材料,既不会浪费资源,又保护了环境。真是一举多得。在那个世界中,人们为了保护更多的资源,就会想更多的办法去创新,去发明更多有用的工具。

当然了,这美好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它只是我心中拟出的一个小世界,那里美如画,那里的人与世无争,那里的资源受到人类的保护,他们喜欢运用智慧制作各种各样的物品。可是无论怎么美好,它终究还是不存在的,它不像这个世界,因此它也不能出现在这个世界。可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未来的世界也能像这样美好,一切都返璞归真,那样尚是青少年的我们也不用面对空气污染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了,那并不是不可能的,它只是难以实现罢了,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地球,而不是一味地向我们大家共同的地球母亲索取资源,也许以后的地球会结合高科技与它本就优美的环境,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小世界的模样。

如果一切都返璞归真,那,就是,我心中的小世界了。

热门推荐
1值日
2微笑面对生活
3我爱家乡的田野
4甘当配角
5这里的风景最动人
6我身边的好老师
7物虽小,勿私藏
8假如我是正义守护者
9有这样一个人
10学习给予我快乐
11校园足球赛
12我的老师
13一路风景
14雨幕中的最美
15特殊的考试
16学校是我家
17一件开心的事
18我的手机迷妈妈
19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0深沉的爱
21瞧,她就是这么酷
22家乡的小吃
23记忆深处的半截直尺
24路上洒满阳光
25词语接龙
26成长
27我爱校园
28我相信残荷也美丽
29秋游
30母爱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