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陈忠实的作文

【篇一:转型】

普希金与陈忠实在恬淡生活中坚守沉静的心湖,网络作家如唐家三少却以玄幻小说适应流行阅读取向而获利丰厚。我认为这样的转型大方向是正常的、必然出现的,重要的是我们的认知与态度。

普希金与陈忠实是老一辈以经典滋养我们心灵的杰出代表。隐居乡野的迪金森、泛舟瓦尔登湖的梭罗等也在其列。这些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想要传递的是一种永恒的、也可以说是普适的价值,是对爱、对美、对生命本义的思索与呈递,这样的思索必须是在沉静心湖上开出的水仙,否则他们的抒写便失去了支点。

但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节奏更快、时间更破碎、思想更多元异化的时代,用温和的香片茶换咖啡与酒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谓普适价值观也越来越难以一统江湖。因此作家中分化出了新的两类人。一类如唐家三少,推出玄幻小说以刺激读者平乏生活中疲软的神经,也迎合了大众猎奇的心理。其实我一直将其视为武侠小说的升级版,不过是英雄佳人、爱恨情仇、奇迹与冒险的又一次形式翻新罢了。我认为过于苛责是没有必要的。何况现在翻译到外国网站上的玄幻小说已成了外国人窥探“最炫中国风”的生动窗口,文化软实力完全可以努力以这种形式输向外界。当代作家中的另外一类则可视为严肃型作者,他们的小说中力图呈现的是现代人生活中无声的困境、广袤多元但也同时逼仄无望的格局与境况,以此为切片,为社会提供了观察现代人的原材料,边缘人也逐渐被推向他们小说的中心,在现代的评判体系和价值维度中引发人们的思考。这也可以视为适应流行,因为这种流行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而现代的我们,可能也正越来越倾向于思考当下,虽然经典中深沉的汪洋大海依旧孕育我们的心灵与感性生命,但不可否认,我们现在也承认理性生活、关注当下的重要性。

作家是坚守沉静心湖还是迎合阅读取向,不过是现代人心理投射下的一个命题。他们的沉静反衬我们内心的喧嚣浮躁,他们的迎合首先也要有我们的取向为向导。当下的生活不会消亡,经典也不会消亡,只不过现在的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与自由,所以转型之前与转型之后的作品可以共生。担忧旧物大势已去没有必要。现在不也有葛亮历时七载捧出《北鸢》重拾人们对民国及华夏文脉的文化想象吗?现代人是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的有智识的一代,我相信我们能有所坚守,也有眼力筛选作家与作品。多元的呈递与共生,是为了让文学转型、文化转型走在良性之路上,而真正的好作家,也决不会在时光中被人们错过。

【篇二:秀出真正的精彩】

披雪裁冰,暗香浮动,那是梅的隽秀。巍峨耸立,独领五岳,那是泰山的秀丽,日积月累,喷薄而出,那是岩浆,的壮秀。惟有潜心修炼,波澜不惊,风雨过后的仰天长笑,亦是洗尽铅华的灵动秀丽,秀出真正的精彩。

泰戈尔曾说:“莲花的花瓣不闭合,深藏的花蜜必会显露。”陈忠实就是一个平凡若微尘的农民作家,但他选择了致虚简朴的生活平静写作,洞悉人性,在书桌前观古今之须叟,抚四海于一瞬。浸透牺牲的血雨与奋斗的泪泉,秀出自己真正的精彩,一部《白鹿原》名振中华。正如迟子健在《世界所有的夜晚》中所说:“选择了在夜晚踽踽独行,是为了迎接喷薄而出的太阳。”陈忠实在黑夜中前行,秀出了一片光明,专注平凡,潜心修炼,秀出了世界的精彩。

梭罗曾说:“我在天空垂钓,钓一池晶莹剔透的繁华。”他选择来到瓦尔登湖与万物共倘徉,用心灵去捕捉灵感,将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扎根在瓦尔登湖。终于,那颗心在此秀出自己真正的精彩,《瓦尔登湖》横空出世,秀丽的光芒神化这里的草木柔情,让人们的思想的灵魂穿越梦想秀丽的彼岸。秀,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梦想在冬雪的蛰伏,搏动的生灵对文学的热爱,于是梭罗名垂千史。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那是秀的真正精彩。而当今社会,有人扭曲了秀的真谛,于是有了郭美美为了追名逐利,微博秀富引炒作;佛山小悦悦被碾压无人理会,随后有人秀着同情的幌子在微博传递增粉丝……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让秀的真正精彩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名利终究会烟消云散,唯有秀出真正的精彩才会如北斗星一样璀璨,永不毁灭。宋朝郭煕云曾说:“山欲高,尽高出则不高,云霞锁其腰则高。”秀也如此,欲永恒,只有用心去筹备,用心去耕耘,秀的精神才会苑囿繁花蓊郁。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潜心修篱种菊。”现在的社会车水马龙,红灯绿酒,我们无法选择环境,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水,波澜不惊。那是川端康成“凌晨三点,海棠花未眠”的平静的秀丽;那是李剑英从容镇定用十六秒诠释军人灵魂的壮秀;那是温总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他们秀出自己的传奇,让生命于静处生花,绽放真正的精彩。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弘一法师诠释了秀的真正精彩。最美的刺绣,是以一颗平静的心为背景的暗淡秀丽,犹念伍尔夫所说:“致虚平静的生活,让其中的爱静静流淌。”我们会看到生命于静处生花,秀出真正的精彩。

【篇三:光鲜的背后】

烈日炎炎,当蝉在树上放声高歌时,谁记得它曾在地下蛰伏了几年?当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悦耳的声响时,谁记得它曾在漫长岁月中长出了错综复杂的根系?溪水潺潺,当人们在水边享受清凉一刻时,谁记得它曾在地下不断聚集?人们只看到它们在人前的光鲜靓丽,却始终没有看到背后是怎样的寂寞与沉淀造就了它们。

当屠呦呦教授和她的研发团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时,很多人还对她的名字感到十分陌生。但她发现的青蒿素,却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病人的生命。她曾在野外寻找各种植物再带回实验室分析它们的药用价值。数十年过去,她终于发现了青蒿这种神奇的植物。青蒿的药用价值终于为世界所知。这一伟大的成就当然值得诺贝尔奖的无上荣耀。潜心十年,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是青蒿成就了她,也是她成就了青蒿。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屠呦呦教授用数十载的潜心研究,换来的是今天的万人敬仰。

《白鹿原》为很多读者所熟知,但它的作者陈忠实,也曾在文坛沉寂几十年。陈忠实一开始在乡下当一个语文教师,他边教书边写文章,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他不断向各大报刊杂志社投稿,但无一例外被退回。直到他的一篇短篇小说获奖,文学殿堂的大门才为他缓缓打开。他辞了职,做起了职业作家。他始终默默无闻,直到《白鹿原》问世,他才爆得大名。若没有《白鹿原》,他可能仍是一个空有才华和满腔热忱的写作者,而《白鹿原》的出现,则刚好使得他被世人所熟知,所重视。

积攒半生的笔力,在《白鹿原》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文学大家的席位,早为陈忠实预留数年。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一段定场诗,不知陪伴了多少人的睡前时光。他从七岁学艺,十岁学相声,十六岁从艺,又在1988年的时候唱了五年评剧。有人说,郭德纲的成功绝大部分的原因是主流相声的枯竭,但我始终认为,认真作艺,以德服人,再经过岁月的沉淀,成就了当今的郭德纲。他常说:“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这句话就代表着他对观众的至高敬意和对相声艺术的无比热爱。

一方醒木,拍案叫座,四方听客,痴笑俱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郭德纲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艺术的技术的苦心钻研。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浸透汗水,终有回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骄不躁,未来可期。

热门推荐
1春到万福河
2老师您辛苦了
3描写美食的作文
4春天里
5瞻仰烈士陵园
6地球你还好吗?
7抓蚂蚱
8就餐三十六计
9给自杀者的一封信
10阳光的味道
11时光的味道
12我终于读懂了你
13生活
14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15记一次拼装活动
16秋天的雨
17我看改革开放40年作文
18有趣的爱心书市
19从新文化中心看新六横
20健忘的老妈
21珍惜身边的情
22美丽的小村庄
23关爱
24外婆家的夏天
25西安之行
26爱,就在我身边
27冬天雪地里的师爱
28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29书香中茁壮成长
30买水果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