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齐桓公鲍叔牙管仲发言稿】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在这场读书会上和大家一起讨论。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透过历史的烟云,纷繁的历史人物让我们看到人性光辉。正如今天读书会上的主角——鲍叔。
管仲、鲍叔和齐桓公的故事人尽皆知。虽然管仲的忠心耿耿、足智多谋,齐桓公不计前嫌和任贤用能的高贵品质让人赞叹,终成一段佳话,并且在故事中扮演这不可或缺的的一环,但是以我的观点来看,鲍叔的品格闪耀出的光辉超过前者。
春秋时期,群雄割据,划地为王,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王室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在这样的环境下,鲍叔能做出让贤的举动,就如同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一般的品质就显得更加可贵。虽然明君圣贤让人景仰,但同鲍叔这般视权力官位如粪土的人又怎能不让人铭记呢?在乌烟瘴气的社会环境中能做到洁身自好的人屈指可数,而鲍叔这样满腹经纶又低调谦虚地做人做事则更是少之又少,又怎能不让人拍手叫绝?
鲍叔这样的“傻人”靠着自己的一股“傻劲”推举管仲,看似让自己吃了亏,缺失了权杖,但从长远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却是实打实的为本国的利益考虑,最终也获得盛名,流传千古。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种体现。唐代作家王昌龄就在诗中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刺客荆轲所作的《易水歌》更能说明这一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精神也是当代难得可贵的精神。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人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生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六十年代的596计划使左右交困的中国在军事实力上站稳了脚跟;三代人的青春换得了塞罕坝从荒漠变成绿洲的奇迹;墨子号卫星的升空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如今,新冠疫情当前,我们当代年轻人也应该深刻领会这种奉献精神。在疫情前线,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筑城一道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长城,而我们也要发奋图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鲍叔的精神时至今日也不过时,而是滋养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迎着风雨前进。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篇二:齐桓公管仲鲍叔牙高考作文发言稿】
以宽宏气度,筑成功未来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众所周知,齐桓公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称作“春秋五霸”之首。但对于创立了这份功绩到底是谁的功劳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争议。
或许有人将它归功于鲍叔的知人善谏,或许有人将它归功于管仲的治国之才,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齐桓公的气度。
在齐桓公继任后,鲍叔向其推荐了管仲,要知道管仲和齐桓公可是有着“一箭之仇”的。但齐桓公并未因此而不任用管仲,相反齐桓公重用了他。齐桓公难道一点都不记恨管仲吗?不!但他却能够“以先国家之利而后私仇也”,因为他知道管仲是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他为了国家和百姓可以牺牲自己的恩怨,这便是他的气度啊!
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谏官,据《资治通鉴》记载,他一生曾向唐太宗上谏两百多次。但你们可能不知道,魏征一开始是唐太宗哥哥李建成的臣子,并曾向李建成建议杀掉当时只是秦王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死,魏征被擒。魏征本一心求死,但李世民不计前嫌,以礼相待,最终得魏征相助,开创了一番盛世。是李世民的气度得到了人心,造就了他的成功。故而拥有气度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所谓:“天之高,纳君子气度。地之厚,蕴仁者胸怀。”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蔺相如用他的气度感化了廉颇。这份气度并不是建立在蔺相如的个人利益之上,而是建立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之上。这份气度是君子的气度,这份胸怀是君子的胸怀。这才是廉颇老将军所敬佩之处啊!
当今社会,有许多人缺少气度,斤斤计较,没有容人之量,这种品行并不利于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宽容;少一点狭隘,多一点气度。在别人犯错时给予原谅,不计较,不记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每一个人。培养自己的全局观,不局限在个人的角度与层面,心怀天下。在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为祖国复兴献上我们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