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手机的催化】
对于手机的是非已经很多,若把它看作是化学反应中的一部分,那么人与它的反应能产生如iphoe广告中的盲人作曲家,也能产生低头的行尸走肉。对此只有一种解释,手机只是一个催化剂。因为“人”若与“手机”反应,产生了两种产物,“人”便不具有统一性。
所谓催化作用,是指不改变事物的结果而只改变变化速度。手机也正是这样改变着我们变化的速度。
对于那些本身就走向更好的人,手机能锦上添花。音乐软件使它成为钢琴与乐谱的统一,让音乐家的灵感不会流逝;互联网使它成为巨大的资料库,让求知者不会因资料缺乏而感到无奈。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那个人是个音乐家,是个求知者。而对于那些本身走向不良的人,手机无疑是巨大的推手。不乐于思考的人从网上找来只言片语,进行无理由的谩骂;自制力差的人为它所吸引,空耗时光。但每人的手机功能都大相径庭,纵使它不存在,求知者也会求知,而自制者也会分神,手机什么都没有改变。
手机具有催化作用的原因是它是工具,一切的工具都是这样,像鸦片能治病也能致病一样,只取决于使用者。而作为笔记本、mp3、电话、互联网终端等大量工具的总和,自然是工具效力的叠加,即大力强(弱)化,即催化。
因此,要用好这把“瑞士军刀”,就要从自身做起。对待手机,要像对待其它工具一样,用则用之,不用则置之;不能像对待救命灵药一般,恨不得奉之养之;更不能像对待凶神恶煞,敬而远之。它只是一个工具,不过效力很大而已。
只有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机,将它的催化作用正确发挥,生活才将会更加便利。
【篇二:敬畏真理】
真理和知识如星空般浩瀚广阔,人类不过是宇宙间的一个褶皱,就算穷尽一生地仰望和接近,也不能数清有多少星辰;再怎么贪婪地攫取这美景,所能得到的不过是倒映了满天星辉的双目。与人类个体的脆弱有限相比,真理是永恒、无限并且不朽的。站在真理与知识的殿堂前,任何的人类个体都何其渺小,看着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绝对与相对的差距,怎能不让人心生敬畏?
有的人的一生就是追求真理的一生。牛顿、居里夫人、季羡林、老舍、祖冲之、华罗庚、苏格拉底、尼采……他们是负箧的采玉人,在大山深处开凿自己的玉脉。他们对于真理的追求,一如史铁生所说,是“有限此岸向无限彼岸的眺望,相对价值向绝对价值的投奔。”甚至,在读一本书的你,也可从中窥之一二。追求真理的人因术业专攻不同,有不同的研究方向。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历史学家……其中有些未必是能让人扬名立万的职业,但真理能赋予人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丰饶,而是精神的强度、灵魂的深度,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真理是跨越时空的存在,它所属的世界,是与现实生活相对的、一个人心灵的外太空——在那里,人类可以不受重力的拘束,自由漂浮。求知者所见到的,是生命除了当下还有别的,除了现实还有旁在;他们不甘心被时代蒙上眼罩,一辈子只与现实为伍,不甘心乖乖在笼子里踱步,在肉体被驯服之后还要交出灵魂。一个人的灵魂若是只埋头于生活琐事,不去时代的地平线以外旅行,不去光阴深处化缘,不寻着古代的蹄印搜索未来的马匹……那就不仅是活得太泥实太拘谨的问题,而是生命的自由度和容积率遭到了危机。若此,人生即难成一本书,唯有一张纸:再大,涂得再密密麻麻、熙熙攘攘,也只是薄而苍白的一个平面。
法国作家纪德说,“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孔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真理并不神秘,只要你努力就能拥有,但是你懂得越多,就越觉得自己无知;真理虽不能果腹却令人精神愉悦;虽没有形状却能令体形最巨大的人望而生畏;虽没有实体却能穿越时空代代流传。真理,怎能不让人敬且畏呢?
在现实社会中,这一切却好象反过来了。商人在做学问,学者却忙着谋利,在追寻真理的路上,多了许多心存杂念的人。当“专家”成了“砖家”,张悟本的绿豆被抢光,真理成为发财手段而非人生目的;当一些人只触碰到了真知的衣角、嗅到一缕幽香,就说已看透它的真面目,让真理成为“作人打扮的小姑娘”;当人们为了达到政治目的或个人利益,甚至不惜隐藏真相、扭曲事实、伪造“真理”……这些心态与作法,难道不令人深忧吗?
想到王守仁为“格物致知”,“格竹”到生病;澳洲昆士兰大学“沥青滴落”实验已持续86年,布鲁诺因质疑日心说被处以火刑。可见,真理之路并不平坦,人类有的时候心甘情愿的为它付出了高昂的学费。但是求知者身为孤单的音符追寻浩瀚的乐章的努力会前赴后继。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篇三:人生·等待·追求】
携着夜的静谧与疲倦,望着美丽却又纷繁的今天离我远去。按捺不住内心的悲戚,却不得不携着西方的朝阳同起同落,也许落下的只是一时的缠绵悱恻,留下的余辉依然折射出七色的彩虹,但是我们能遗忘那一时的劳累,去追求那让人魂牵梦萦的梦吗?
一时的失败与挫折,折断了求知者欲飞的翅膀,浇灭了对梦的追求与渴望。在某个微风吹过的清晨,在某个残阳温暖的黄昏,在某个寂寞难耐的夜里,只有叹息与懊悔,压抑心中的疯狂,孤独的走完金秋的余辉。不愿遗忘那段痛苦的回忆。
人生的路是崎岖而又漫长的,有太多太多的烦恼和忧伤,何苦一一放在心上。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能了解我们同龄人的苦恼,忧愁和一些心酸,但如果人生没有这些,哪来的快乐,哪来的成功。我也是一只刚出笼子的小鸟,面对陌生的世界,陌生面孔,难免会出错,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失误而感到命运给予你是不公平的。其实命运的好坏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初次离家,我时常一个人流泪想家。既然笼子的小鸟已走向了世界,就要给盼望以久的一份成功喜悦的回报,这便是你最大的安慰。
一个青春少女,如果心中总是充满忧愁伤感烦恼,那又何必呢?人生原本生于泥土又归于泥土,何来悲伤和叹息?若有许多悲伤、耻辱是刻骨铭心的,是忘不掉的历史,那么,就需要我们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问题。既然发生了就注定着无法挽回。当你在为错过的阳光而流泪时,那么也将错过群星了。
当你失落、悲伤、烦恼的时候,请学会遗忘,不要在乎脚下的路,前面的风光更迷人、更绚丽,在等待你去追求。
让我们重温一抹美丽的心情,抚慰一颗疲惫的心灵,回首一段苍凉的人生。
【篇四:老师不老】
试问老师一天工作多少时间?或许有人会说:简单,国家规定教师职工每天工作八小时,答案不就是八小时吗?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不,绝不是的。老师们的工作可永远也没有八小时的界限啊。
不信,你看:为了上好一节45分钟的课堂,老师不仅要查阅资料,翻参考书,而且要一丝不苟地写教案,花去的时间何止2个、3个的45分钟啊!他们伏案作业,工作时间拼命工作,休息时间依然没有丝毫放松。
再问老师这么辛苦是为何?有人又会说:“为追求‘桃李满天下的赞歌”不,绝不是如此,老师这么辛苦,为的是从品尝者的微笑和满足中,得到甜蜜的享受啊!
当我们取得点滴进步,或许我们自己不会注意到,也不会感受到,只有老师,他们关注着我们,他们坚信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成功的身后隐藏着更大的进步。这就是我们普通、平凡的老师,像摆渡的船工,用自己的“楫桨”送走一批又一批的求知者的老师。
我无法用语言表达老师为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们是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播者,他们播撒着知识的种子,浇灌着理想的雨露,培育着新世纪的栋梁。他们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而活着,在神圣的讲台上耕耘着,老师的事业不老。像旺盛的常青树,根深蒂固,播撒的种子正在发芽,正在成长,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常青树诞生,绿色将充满每个角落。
老师的奉献不老。他们付出青春,汗水,热情甚至无价的生命。他们是一支支蜡烛,有一分热放一分光。他们的奉献永远是无代价的付出。
老师的慈爱不老;老师的刚正不老;老师的忠贞不老,老师的自信不老;老师——不老。
【篇五:学会读书】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地球失去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好像小鸟失去了翅膀。”但是,读书并不是仅仅只有书就够了,我们还要学会去读,因为读书是一种掌握和使用书本知识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明白无误地理解读书概念的实质的。一本好的书,有如一盏神奇的灯,不过它照亮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有些人虽然“饱览群书”,却一直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丝毫没有明白读书是为了掌握和使用知识的道理。
读书需要学会选择。如果被书征服,便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凭别人的思想如马蹄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魅力和价值。
我国的孟尝君“性喜读书,宫藏万卷”。但后来兵败亡国之时,深感读书无用,便焚毁了宫中所有的书籍,不懂读书而留下笑柄。唐皇李世民,从书中寻到大量善政,终于开创了盛唐百年的繁荣局面。还有一个贫困的皇帝,名叫朱元璋,从小就没有钱用来读书,只能帮地主家放牛,但他立志长大后要做大官,可是当官就得有学问,于是聪明的他每天都把牛拉到学堂旁边吃草,自己就趴在牛背上听先生讲课。有一次,被先生看见了,先生就赶走他,他在无奈之下,就只好让有钱人家的孩子给他讲解,大家都笑他傻,有机会玩,却还找着学习,他从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总是一边读书,一边放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朱元璋因为知识渊博,就成为了皇帝。这些实例告诉我们要学会读书,将来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用的人,我们不能贪图一时的快活,而不学习坏了今后大好的前程;也不能像孟尝君那样因不能真正理解读书的实质,就丢弃书本。
要读书,必须先要明白读书即掌握和使用知识这一道理。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应用知识。
读书,就是不断掌握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过程,而教育的目的也正是教会人们读书,让大家学会读书。
【篇六:我真想成为那里的一员】
如果说,我是一颗石子,那么我肯定想成为高山上的那一颗;如果我是一棵野草,那我必将成为广袤草原上的那一株;在现实中,从我走进了浙江大学那一天起,成为那里的一员,成为了我最渴望的事。
当我走进校园的时候,我近距离的看见了“浙江大学”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好似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启了寻梦浙大校园之旅,一块普通的展板吸引了我的视线,走近展板,近距离观看才发现了这看似普通的展板却都是历来的伟人。
我直勾勾地盯着展板,想象着他们如此优秀,背后会有怎样的故事呢,应该也少不了汗水和努力的身影吧?正当我沉浸其中时,妈妈的一声“喂”,把我从思绪中扯了回来。回头一望,身边的游客蜂拥而至。“咔嚓”的相机声不绝与耳,妈妈说:“女儿,这是你心仪的大学,你不拍照留念吗?”“不,真正的留念是留在心中的。”我这样说道。
太阳悄悄地落入西山,我们也似乎在追随着太阳的脚步而观赏着校园。陈旧的墙壁上却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浓重的书香气息也慢慢地逃离了嘈杂的人群。此刻宁静的校道仿佛是个不能侵犯的禁地一般,让人心生敬畏。
不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图书馆,墙壁上有“知识就是力量”几个赫然大字,彰显着真理的光辉。踏入门的那一刻,就闻到淡淡的书香,听到微弱而有力翻书声。这是书的世界,更是求知者的田地。整齐的书立挺摆在书架上,沙沙的翻书声就像一曲乐谱有节奏的翻动着。我突然想起曾经有人对我说过:“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可如今我看到的却是他们认真的样子。眼前的那些学生,聚精会神地看书,每个人手上的书仿佛是一块宝物一般珍贵,诠释了“知识就是无穷的财富”的道理。此时我真想拿下这里的通行证,和他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走完了绿树成荫的道路,我问自己,“梦想是不是遥不可及呢?”答案是否定的,我知道要成为这里的一员,就一定会付出汗水,努力。因为努力才有实现梦想的可能,就像图书馆那些学生一样,向着梦想去努力。
再次来到这,我多希望不是以游客的身份进入,而是以学生的身份!是的,我真想成为这里的一员。我应该坚定自己的目标,靠着拼搏的精神,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希望不留遗憾!
【篇七:这里的风景】
最美的风景是什么?有人说是杭州的西湖,也有人说是香山的红叶,还有人说是黄果树的瀑布,因为它们优美、灿烂、壮观。而我说这里的风景最美——我的校园。
走过热闹的街道,经过一座高大耸立的校门,便进了校园。沿着路一直走,一眼便看得见这所学校的标志——“探索”,它挺拔地站着,如同一位自信而美好的求知者,积极地探索知识的源泉。路的两旁的菊花灿烂地开着,每一朵都充满了朝气,就连含苞待放的花蕾也似乎有股惊人的力量等待释放。这花香令人陶醉。“哎呀!”一声痛叫打破了这一刻的宁静,是个女同学不小心摔倒了,她想站起来,但似乎并不容易,“同学,没事吧?”一句温馨的话语顿时温暖了寒冷的秋风,原来是个个子不高的男生。只见他一边问,一边伸出手扶起倒在地上的她。“没事儿,谢谢你!”她微笑着说,男生也羞涩地笑了笑,走了。只留下她眼中的一片感激。接着,又有一位女同学,大概是她的朋友,扶着她走向校医务室,她们的背影远了,美丽的风景却近了,真美!
走到学校的丁字路口向右转,就见到一栋高大的科技教学楼。这里便是高一学生学习的地方。走在走廊上,教室里读书声是那样洪亮,浓郁的书香弥漫在每一处,是那么沁人心脾。下课了,教室里热闹非凡,原来是是学生们在积极讨论课上的疑惑。瞧,他们一个个为自己的想法思路争得面红耳赤,多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啊!真美!
午餐铃响了,本以为同学们会蜂拥般冲向食堂,谁知他们很有秩序,一个接一个走,因此并不宽的楼道也不显拥挤。学校餐厅里,同学们主动地排队就餐,少数有“非分之想”的人有了插队的念头,也不愿破坏这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这也不奇怪谁忍心在锦绣上面滴几滴墨汁呢。水龙头前时常见得到礼貌的谦让,你让我,我让你,既温馨又美好。真美!
在这个菊花飘香的校园里,有温暖人心的搀扶,有热爱学习的学生,有互相谦让的美德,这里——我的校园难道不是最美的风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