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有效利用的作文

【篇一:因“碎”得福】

“碎片化”是指完整的东西被破成诸多零块,而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也被碎片化了。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碎片化的生活呢?在这个信息社会,人们总需要不断利用互联网来完成工作、搜索信息,甚至连吃饭也会利用网络叫外卖。就算是学生,也需要不断完成网上的作业、处理网上的通知和信息。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碎片化也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产物。

就以我而言吧,我是个普通的高一学生,每周都住宿在校,只有周末时才能回家承欢父母膝下。在这短暂的两天中,我的生活也是极其碎片化。例如:每周六我都要去补课、要去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期间还要经常处理老师和同学从网上发来的各种通知和信息,不得不被迫停下手头的作业去回复和关注,使得原本完整的作业时间支离破碎。这零碎的5分钟、10分钟如果可以有效利用,一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有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

首先,要抓住重要的事情,尽量减少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工作时,尽量留出整段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干扰。比如我是个学生,这个阶段主要的精力要放在学习上,尽量不去受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信息的影响。

其次,要科学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比如我今天在帮妈妈去取快递的路上,就在构思这篇文章怎么写。又比如,坐车去补习的路上,我会背英语单词……,看似简单的小事,日积月累也会产生积极地作用。

再次,我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体会温情。我父亲是一个普通的援疆干部,每次回家探亲的时间屈指可数,因此,和他相处的时间尤为珍贵。每次父亲探亲回家,我总会在饭后休息的10分钟时间里,和父亲一起分享他拍的有关新疆风土人情的照片,一起谈论我高中生活的丰富多彩,还会一起逗逗尚在襁褓中的小妹妹,望着妹妹月牙般的眼眸和天使般的笑脸,我整颗心好似要融化在云端了。就这样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感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温情。

有人说,碎片化的生活是无益的,我却认为,只要有效利用,就能做到天生“碎片”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算不算因“碎”得福呢!

【篇二:理性审视“碎片化阅读”】

“碎片化”本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而现在这个定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等。如今,碎片化的生活正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当人们摆脱自给自足的生活进入分工明确,集约化的社会后,生活免不了被工作、家庭、休息所分割,给“自我”所剩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用碎片化购物满足自我,碎片化社交娱乐自我,碎片化阅读丰富自我……因此,碎片化的生活一息之间席卷全球,同时也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心态和认知。

在必然需要碎片化生活的前提下,移动互联网的大为发展又为此提供了发展的绝佳平台,在催生出淘宝、微信等满足人们碎片化享乐的同时,也极力催化了新媒体这一将影响成亿人的“快餐型”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什么是“碎片化阅读”?事实上,当你习惯于在网络上刷新闻,闲暇时翻着朋友圈里转载的各式文章或偶尔逛逛知乎等,你已经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碎片化阅读。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确能够让我们收获良多。首先,它能够让一些短暂到可能被忽略的时间,例如乘一站地铁的间隙,做自动扶梯的片刻等被有效地利用起来,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同时,它也能够引导一些本来对阅读丝毫不感兴趣的人们去尝试了解不同的领域。就比如《历史的温度》一书,它其实是一个名为“馒头说”的公众号所连载的文章经筛选集合而成的,作者原先的目的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们能够在碎片化时间里了解历史,了解每一个冷冰冰历史事件的背后,一群有血有肉的人们做下的人生抉择。随着文章被人一次次转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触,有网友评论说在地铁上刷手机随意点进了这篇文章,却被这背后的情感煽动而在公共场合也忍不住落泪,最后在网友的一致好评和极力要求下,文章在整理后出版了。

虽然碎片化阅读是对人们有利的,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深阅读”,即用大段时间阅读经典并引发思考是无可替代的。相反,在某些程度上,“浅阅读”会占据人们进行“深阅读”的时间,甚至让人们逐渐失去阅读经典的耐心。因此,许多人将“碎片化阅读”当作洪水猛兽,号召大众放下手机,回归纸质书籍。就好像乔布斯曾说的:“我愿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与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然而,碎片化阅读与深层化阅读真的水火不容么?我们真的有必要完全否决碎片化阅读么?其实并不然,存在即合理,更何况已经全面渗透我们生活的碎片化阅读呢。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的事物,我们不能因为它的某些不足而全盘否定其存在的价值。

在大多数人依靠碎片化阅读获取信息的时代,顺应科技的发展,将碎片化阅读与深层化阅读互相结合,善于并有效利用新媒体,将无可避免的碎片化阅读做到最好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不再漫无目的的在新媒体平台上“刷信息”,转而有目的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借此深入研究探索,将碎片化阅读变成一种自我兴趣的拓展;可以在碎片化时间中,一边阅读,一边划出重点,并在空闲时做一些摘抄和整理,而不是“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明确自己学到了些什么;也可以利用碎片化阅读了解经典,为“深阅读”打下基础,将两种阅读完美结合……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所应该做的便是不断调整自身。面对不可避免的碎片化阅读的浪潮袭来,我们更好的做法是能够改变以往,形成更有优势的全新阅读方式——将碎片化阅读的优点有效利用,并与深层化阅读相结合。适应时代,才是最好的选择方式。

【篇三:碎片的用途】

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社交…我们在上班下班的路上,在享受三餐的途中,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拿起手机,或是刷起美文,或是和好友唠嗑,或是打起游戏…我们过着碎片化的生活,似乎有了一种能在多项任务中不断迅速转换的能力。批评家们指责这种能力,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打断了生活的专一性:我们不再能够集中精力在一件事上很长时间,就是因为这碎片化的生活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浮躁。“碎片化”被带上了深深的贬义,尤其是这“碎片化的时间”,被认为是完全浪费掉的光阴。过激的反对者甚至提倡取消手机的生产。而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抱怨碎片化生活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不过,那样极端的观点真的值得拥护吗?

正是因为那些是碎片化的时间,它们灵活而快捷,所以才能填补生活中时间的小小裂缝。想象一下你和朋友约好某个时间点见面而朋友意料之外地迟到了,你没有想到他会晚来,所以也根本没有带书来阅读,此时,在等待的过程中,与其看着四周的景象发呆,当然还是打开手机软件背诵sat单词更能有效利用时间吧?在繁忙的工作中好不容易迎来了休息的时间,当然还是和密友通过聊天软件稍微聊几句比较舒心吧?偶尔在工作之余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而没什么时间读那种长篇大论,来一篇短小精悍的美文不也是不错的选择吗?这些细节,这些碎片,好好利用起来,还是能够造福人类的。使“碎片化”这个词带上贬义的,只是我们的偏见吧。

为什么这么多人指责他们碎片化的生活?那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管理好自己手中的碎片吗。工作的时候忍不住刷起朋友圈,结果过了几个小时才发现自己还有一大堆任务没有完成。这个时候难道应该责备朋友圈的功能吗?不,是那些人自己没有足够的自控力。人们常常担心未来的AI是否会控制我们,其实现在有些人已经被手机所征服。本质上和那些讲述AI的科幻小说一样,没有控制力的那一番迟早落得惨淡的下场。毕竟也是那些人的自主选择。生活是由最主体的大版块和些许的小小碎片组成的,而那些人则是将大版块也分成了碎片,自然不是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打个比方,有一个堆积木造楼的游戏,木块之间由缝隙,此时往基部倒入一点沙砾,能够稳定整栋楼的重心,使楼有机会建的更高,这就像是有效利用起碎片化的时间。相对的,使生活完全碎片化,就像是把木块也捣碎变成沙砾。给你任何一桶沙砾,你又怎么能不借助万里建造一栋稳定的大楼呢?根本不可能吧。

综上所述,碎片化的时间其实是能给我们带来优势的。我们能更加充实自己的生活,将时间的利用率最大化。所以在这个时间无比紧张效率无比重要的时代,碎片化的生活也许不可避免地受到人们的偏好。能否有效利用好这些碎片,又是人和人的差距所在。我们并不应该排斥这种碎片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强大的人不会没有限度地分解自己的生活,不会沉迷于网络上的不同诱惑并被碎片奴役,也不会因此而变得浮躁。毕竟,一切还在于我们的内心。给了你一件工具,如何使用,还在于自己。

热门推荐
1童话故事
2父亲的笑
3寻找春天
4有一种力量叫信任
5雪趣
6游长隆欢乐世界
7皇帝的新装新编
8醉秋
9植树节作文
10成长的蜕变
11令人陶醉的罗浮山
12教室里的不速之客
13守望一树花开
14给老师的一封信
15共享新时代
16我成长了作文
17给妈妈的一封信
18与猫同行的日子
19亲子毅行,其乐融融
20碧洲公园
21写黄河的作文
22妈妈的心情
23我最想依靠的人就是你
24我的小钱筒
25西安美食
26一堂令人失望的课
27有一种色彩属于我
28密室逃脱
29我咋这么“傻”呢?
30最美晚霞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