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席慕蓉的作文

【篇一:生活与阅读的幸福】

如同夏日的微风,如同雨后的彩虹,化作一根根纤细的红线,拨动着我的心弦。

喜欢雨后的周末,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边,头倚在玻璃上,手里拿着一本喜爱至极的书,歪歪斜斜地看着。这一刻,不顾窗外城市的喧嚣;这一刻,任雨点拍击窗户;这一刻,才明白生活与阅读的真正含义;这一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要有你就好。

喜欢席慕蓉清新细腻的诗歌。那一句句细腻到每每读起就足以让我潸然泪下的诗句,时刻流转心间,忘不了《七里香》,那一个个字,那一句句诗,让我从心底里感受到席慕蓉。《出塞曲》,那诗歌所流露对塞外风光的热爱和怀恋,使我不禁对塞外的大好风光浮想联翩;忘不了《青春》,这青春赞歌,读着读着,总是不禁想起自己的青春,那花儿般的年华。台湾著名诗评家曾称评她的诗歌风格是“似水柔情,精金意志”。是啊。她的诗歌那至善纯情,那恬静从容,那婉约缠绵总是包裹住我那颗幼小的心灵,让我在诗歌中创造出一片属于我的天地,那时,不管周围的喧嚣,只要能窝在席慕容的诗歌里就好。

喜欢朱自清朴素缜密,而又清隽沉郁的散文,虽平实却真情,这也是他散文能征服万千读者的秘诀。老师常教导我们写作要真情实感,一切从笔尖流露出的文字都应化作一种特殊的符号,让这种符号代表心中的欢喜,悲伤,不满,自豪……只有这样那文字才会变得灵动,变得可爱,也才能与作者连成一体。而朱自清做的恰到好处,他细微的观察,真实的情感,平易的叙述,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虽然他的写作风格与席慕蓉的清新细腻有所不同,但他的笔致简约,亲切自然也让我深深留恋。《背影》朱自清虽只用了几百个字,但那个肥胖,焦虑,深爱儿子的父亲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上。朱自清的文字使我更加沉静。

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恬静氛围。所以,读书,品味生活,领略文字,感受真谛一切尽在生活中!

【篇二:我们这个年龄】

我们这个年龄十六七岁,如诗如梦,如樱花蓓蕾,还带着一丝甜味儿。不要说我们太幼稚,也不要说我们太复杂,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世界,只有我们才能明白。我们有理想,我们有希冀,我们有热烈的追求!

我们这个年龄,如雾似纱,富有诗意。我们是一群既现实又浪漫的姑娘小伙。我们希望天空永远晴空万里,希望云朵洁白无暇,希望大地永远绿意盈盈。我们也有自已无法理解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去绿荫剪裁的幽径久久徘徊?为什么轻柔的叹气时常遗落在草地里、微风中、湖水旁?为什么各自都怯怯地想去寻找另一个自已?为什么一个眼神就会引起无数个猜想?为什么那么痴迷的欣赏席慕蓉,将感情之竹剖开再细细地抽成一丝丝一缕缕,在那丝丝缕缕中感受苦苦甜甜的我们自已?为什么要为琼瑶的小说倾注那么多的眼泪和欢笑?又为什么躲进无人的角落任凝重的泪水无故地掉落?

我们这个年龄,正值青春年华,无拘无束,我们不喜欢父母过分地管束和关心,不喜欢他们唠唠叨叨,老把我们看作不懂事的孩童,不喜欢戴着假面具在阳光下行走。我们希望自已独立,自已去“打天下”,“闯世界”。我们讨厌别人谈论自已的父母,因为他们的荣耀属于他们,只有我们才属于自已。

我们这个年龄,躁动不安,憧憬不已,我们有不安分的眼睛,不安分的嘴,不安分的手,不安分的脚……我们的思想也不安分,我们想去巴黎圣母院听钟声回荡,想去大沙漠看落日的余辉,最想乘船越过百慕大三角,哪怕葬身大海也不后悔。一会儿想一枚名牌大学的校微戴在胸前,一会儿想戴上钢盔成为神圣的战士,一会儿想当地质队员走南闯北,一会儿想当水手纵横江海;一会儿认为开怀大笑,风度翩翩为好,一会儿认为笑不露齿,温文尔雅才美。

我们喜欢绿色,因为它是春的指使者,心的希望,梦的向往;我们喜欢蓝色,因为它纯青、明朗、高远;我们喜欢红色,因为它热情、奔放、艳丽。凡是鲜艳的颜色我们都爱!当然我们并不排斥灰黑色,为了把自已隐藏起来,我们也是很喜欢的。

哦,我们这个年龄,是洋溢着青春,充满着活力的年龄;我们这个年龄,如诗如梦,如雾如纱,带着一丝甜味儿,也拥有少许忧愁。

【篇三:愿你永保童心】

童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早已不再年轻,但是我们曾经的那份童心,依然要保有。

保持一颗童心,并不是让我们考虑事情要像小孩子一样,而是一种回归本真,学会为生活做减法。我们每天都在面临着许许多多不同的压力,因此保持一颗童心,像个小孩子一样在沉重的生活中找到那种久违的乐趣。

席慕蓉说:“每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不管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了什么,但是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那份本真。《巴巴爸爸》的作者泰勒先生不忘自己的本真,保持着一颗童心,他在不断地为自己的生活做减法,以一个淘气孩子的角度去写这本童话书。当我们把所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剪掉后,剩下的就只有朴素和纯真。

愿大家都能够保持一颗童心,我们都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自己原本的那份纯真,对人那种毫无防备的真诚究竟现在还剩下多少?停下自己匆忙前进的脚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自己,把丢失的童心找回来,为生活做减法,一身轻松地再次上路。

【篇四:我推荐的一本好】

书在我心中,是一座座美丽孤岛,需要有人前往与探索,它们才不那么孤独。

有一本书,依旧静靠在枕边,像一轮月色,像一粟灯火,也像一个梦境贮藏在心底,流窜着细小而冲动的的怀念。犹记得两年前在书店偶遇了这本书,偶然买下,殊不知买下的是一段浅浅浮浮,安然静好的床前岁月。《给我一个岛》--席慕蓉。

席慕蓉说:“我现在才明白,所有的快乐和自由都必须要有一个据点。要有一个岛在心里,在杨帆的时候,知道自己可以随时回来,那样的旅程才会有真正的快乐。”我常于月光下沉思这句话的深意,后来我想,这便是这本书的初衷和灵魂吧。

这一本书主要记叙了一些席慕蓉的回忆,都是人世间平凡不过的事,却因为深深藏驻在席慕蓉的小岛上而可贵和美好。我只能说这是一座风情万种的岛,也是一座安宁美好的岛,而我只是短暂寄宿于这座岛的旅人,却在这迷人的岛上迷了路,把心落在了这里。

一篇篇文章,是来自于席慕蓉对世间万物的一个感觉和衡量,是有情有义的故事和思想。于我而言,这里的文章就像是一种心灵的陪伴和栖息地。就像海鸥晨曦时起飞向远方,日暮时分还会折回岛屿。

这一本书是席慕蓉黄金七年珍藏纪念版,也许是对人生的一个回顾和品味,追寻与怀念。她的文字里,总让人读到一种世间万物皆美好的味道,恰是用她平凡而诗意的笔调去写的。

轻轻翻一下这本书,染在月色下的纸页很柔和,席慕蓉用独有的笔调只是在平凡的诉说着,诉说着她人生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归结为一座小小的岛,把平常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构成细沙,积成流水,永不枯竭也永不消逝。

这是一本要用心体会的书,时间的浮与躁,轻与狂在席慕蓉的世界里都是那么通透,自然。

其实是一本很纯粹的书,却不平凡的一本书。用心去读,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的岛屿里多了一缕和煦的暖风,一叶初生的新绿,一条宽阔的路。

这些便是《给我一个岛》给我的些许感受,但它更深层的意义是永远无法寻求的。读一本书,也许不是把它看通而是给自己带来心灵上的陪伴,这一本书就是很好的选择。

【篇五:夏夜后的感悟】

在生活中,不仅大人会遇到难事,小学生也会有,如:每一天都在赶补习班、被体育老师逼着去跑步、刚要回家却被老师叫住、原本开开心心的一天被一场考试打乱……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今天,我主要叙述上面四个中的第一个。

记得有一次,那时已是暑假,妈妈见我时间很空闲,最近几天一直抱着手机打游戏,就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出去给我报了好几个补习班。等她回来告诉我时,我清楚结果已无法改变,因为妈妈已经把补习费给交了,又不能退回来,我只好去上课。

到了补习的那一天,妈妈亲自把我送下车,安顿好我后就走了。我想:妈妈现在肯定很

高兴,再也不会看到我整天拿着手机玩,也不会心烦了。补习结束后,我又奔向了另一个补习地点准备上课。到了课余的时间,我没法玩手机,因为我还有补习作业。一想到明天还要再经历一次,我的头霎时间“变大了”,我真是太难了。

我再对比一下现代人的处境和我的处境,顿时心里舒畅多了。现代人要熬夜加班、通宵复习,而我却早早地睡觉,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还算不错。

席慕蓉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时光的涵义,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此刻”一去不复返,而最令人难过的,是道理看似懂得,但有些事却一定要经历了才能彻悟。如果读书需要“温故而知新”,人生何尝不是呢?我们将往事重新回想并不是为了沉溺其间,自我陶醉或自怨自艾,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过去的种种已无法改写,唯有认真地把握眼前的生活。

【篇六: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是一种真挚的情感,它往往不需要感天动地,只是我们身边的平凡小事,但却弥足珍贵,它如彩虹一般,总是悄无声息地为生活增光添彩,那么温暖,那么动人。

寒风凛冽,雨点肆无忌惮地拍打着窗户,发出沉闷的响声。天空黑漆漆的,偶有一两颗星星闪烁,周围一盏盏灯无声地熄灭。妈妈轻柔地将我推向房门,我还扑棱着手,眨巴着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可怜兮兮地看着妈妈,嘀咕着不想睡,妈妈温柔地看着我,拍拍我的肩膀,小声催促:“快去睡觉,明天再玩吧!”尽管我还是有几分不情愿的,但在妈妈俏皮地对我说:“晚安。”又点了点我,弄得我笑起来后,我真的感到有一股暖流穿过全身,这就是幸福的感觉吧!虽然我每天都能感受到小小的幸福,但它们都是最独特的,对于我来说,幸福就是妈妈温柔的问候,也是那之后感受到的小温暖。正如席慕蓉所说:“幸福,是心灵的醉意。”这种独有的醉意,应该是最有价值的吧!

幸福,无处不在,只要你去细细感悟那一点一滴,你总能知晓其中最温暖的“醉意”的。

【篇七:既然选择了目标,就坚持下去】

诗人席慕蓉说过:“每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很多时候,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常常会有犹豫,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自己将来的道路,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会有一种声音,但是我们的外围也会有另外一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会迷茫,因为我们不知道该作何选择才是最正确的。其实,不必纠结,不论你是听从自己的内心还是听从外部的声音,一旦你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是做出了选择之后后悔不已,我们常常会想让时光回到过去,让我们重新再做一次选择,但是我们相比于他,确实是幸运很多。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可以这么说,他是一个被君王耽误的大词人,他的辞藻华丽,文笔柔丽,但却是苦于生于帝王之家,他没有选择,他只能坚持下去,尽管最后他失败了,但是仍然让后人敬仰。

我们有权利自己去选择我们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可能是康庄大路,但也很有可能是羊肠小道,不论怎样,既然做出了选择,也就是坚定了目标,我们也就不必后悔,要做的就是向前看,坚持下去,不论成功与否,至少我们试过了。

【篇八:《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篇一:《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读过席慕蓉散文的人,往往会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感染。她的文章充满了智慧。她总是把一些不起眼的事物,挖掘出它们内在的美好品质,接着转化为文字,让我们分享。在她的文章中,没有值得去推敲的文字,也没有令人百思不解的深刻哲理,只是顺理成章地向我们一一道述,但却能在人的心中泛起层层涟漪。

拿起一本席慕蓉散文集,往封面上瞅了瞅,标题是“透明的哀伤”。在这几个大字后面映衬着红色的流迹,还有两朵花和飘散的花瓣。想必这本散文集中定是记载着席慕蓉的人生哀伤。仔细阅读完封面上的那首小诗后,我终于明白了:写的都是席慕蓉年轻时由种种事物引发的对人生的感慨。

随意地翻了翻,看到有一标题是《争夺》。心想:席慕蓉在文章中叙述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争夺呢?我带着疑问进入了文章之中。

读完后,我脑中的疑问全都没有了。原来文章描述的是她与工作的争夺,为享受大自然的权利而争夺。结果好不容易从繁忙的工作间隙溜到大自然的怀抱,让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是啊,我们生在一个繁杂烦乱的世界,大人有大人的烦恼,我们也有我们学生的烦恼。可是,我们忽略了精神放松的享受。抽出一点时间去寻找我们精神的乐园吧,那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精神能量的地方。和作者一样,用一种散漫的心情,远离繁乱、世俗的土地,到大自然的怀抱去,那儿有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没有忙碌的折磨,只有精神给你带来的活力,经过一番后,再重新回到那世俗的尘世,又重新和尘嚣、杂闹接触一番,但此刻我们却是焕然一新的。

此时,我还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们不是逃避,只是向忙碌的工作做了一次小小的争夺。幸好的是,大自然收纳了我们浮燥的心灵,还给了我们一份无压力的心态。”

放下烦恼,走过大自然,去欣赏蓝天的美;倾听鸟儿的鸣唱;沐浴太阳光的温和。如果你连这都不能做到的话,那你必定不能成大器。但此时不必烦恼,去读一读席慕蓉的散文《争夺》吧!这样,你便多了一份安逸闲情,添了一份愉悦与超脱。

让我们一起去享受并关爱大自然吧!

【篇二:《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淡花幽香,亦能飘香千里。苦心求佛五百里,终是不能得累……

深夜,大概二三点钟吧。将台灯打开,静静的,慢慢的,怀踹着一颗只属于你的心,听着窗外一二车轮踏过,地上残留雨水的溅响。情至深,心渐静,似是看到书页上的湿润。心中的迷茫模糊了我的视线。

爱,是个永恒的话题。席慕蓉作为一个蒙古人,让我们知道任何人对爱的领悟都是不分地区,不分人种的。母之爱,友之爱……化为文字,将爱诠释的淋漓尽致,令人无法释怀。

作为一个出国留学艺术的人---席慕蓉,身上具有一种专有的独特细腻美感。举手投足,行为举止间无不充斥了这种美感,自然的,这种美感也融入到她的文章中,使她的文章充满了美。呵呵,“美”,“爱,”这是多么优美,多么高雅的,多么美丽的词汇呀!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从她的文章中读出希望,读出生机,读出前行的动力。而作为这种带给人们美好力量的载体,却只是些直白的话语,直白的不像是散文,直白的令人难以捉摸,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作者是这样与她母亲说的,在生日卡片一文,作者在她十四岁那年时母亲寄了一张生日贺卡,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每逢母亲生日,便匆匆在他国街头买了一张贺卡,寄给了母亲。而到后来明白自己对它毫无兴趣的那张生日卡片,是母亲最在意,最珍贵的。文章读到此刻,我竟与作者一道落下泪来。时至今日,具体的年份我记不太记清了。但当时的场景却模糊记得一些,当时的我正在玩一款当时很流行的网络游戏,突然想起那天是母亲节,想给母亲一个惊喜,便马上写了一张祝福卡片。之后几年的母亲节,我都因为各种原因没再给她东西。有一天,我们聊起了这个话题,我问她,我在什么时候给她送了贺卡,她没有一点犹豫,十分肯定的说:“二零零九年五月十号”。蓦然发现,我的贺卡,一直存放在母亲的心中。小小的生日卡片,代表着无数儿女对母亲的爱,没错母亲所能给予的爱太多了,我们所能给予的只有这么一点点,自然要被母亲珍藏起来,用一辈子的生命来感受了。

席慕蓉用美修饰爱,用直白的话语将爱播撒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如何被爱,情之真,意之切,震撼人心。

熄掉台灯,四周黑了,“啪”,我打开了天花板上的大灯。

【篇三:《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作文】

这是多美的一本书啊!封面那清雅的水墨花,是那么的唯美,它把我的思绪引了进来,我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感染。

她的文章充满温馨。细读进去,她的文章和水墨一样平易朴实:匆匆的过客,小路上的野花、野草、海边小小的贝壳……许多不起眼、会忽略掉,甚至觉得毫无意义,根本不会去看的东西,她都能注意到,并且看出它们内在的美好品质。

我感叹,我感叹于她的细腻和她那淳朴语言,文中没有可以推彻的词语,没有令人惊奇不已的哲理,只是娓娓道出,顺理成章。可却能在人心里荡起层层涟漪。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透明的哀伤》中的《严父》。作者对一个卖牛肉的男子发出感叹,通过男子的面容,猜想出他的家庭。在这样的炎热夏季在外奔波,想必是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这样操劳,又不觉想出他的孩子能理解他的父亲吗?

看过许多写文章,发现父爱的文章是那么的深沉。父亲常常为了家这个家,为了这个家的生存,为了这个家的幸福与美满,常常不分日夜的在外奔波,让处理烦琐事情的父亲有了一张严厉的面容。严父,寂寞无言,表面严厉,实际爱在无言处。可年幻无知的孩子们却不能理解,他们喜欢投向母亲柔软和温暖的怀抱,劳苦了一天的父亲回到家,发现自己支撑的家的那份甜美,自己虽不能进去,不能享有,或许这样父亲就很快乐了吧!不被孩子们所理解,也无所谓,只要是做为父亲,爱着他们,这样就足够了吧!

看完这篇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心情,想流泪,还想立即给父亲一个拥抱,同时也有着疑惑,为什么父亲不去辩解他们行为?让孩子们理解他,让他也享有家的这种温馨,我的思绪不觉想到了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虽然不是严父,但他也常常奔波在外,甚至等我睡了才回来,我认为在父亲心中工作比我重要,所以总是对父亲忽冷忽热,有时他说话我也不理,可他什么也不说。

有时我会从父亲的开门声中惊醒,发现他不管回来得再晚也会来到我的房间。夏季,为我关掉电风扇,冬季,为我扯扯被角,当时小,没放在心上,可现在却知道这小小的动作,却也包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他是爱我的,我是不是也应该对操劳的他多一点理解,多一点体谅,多一点爱呢?

父爱如山,深沉。父亲对我们的爱虽然不会惊天动地,但是他对我们的爱却渗透在生活的细节中,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发现罢了。

【篇四:《席慕容散文集》读后感】

真挚灵动,静默素雅,我提墨笔,墨迹淡淡绵延于这本《席慕容散文集》上,八字,唯有这八字,才可抗之。

我终被她那细腻动人的笔调打动,喜欢她那真诚不失温情的文字中,喜欢她那时馨时忧的情怀,曾经读过许多名家的散文,若论素雅者,当是席慕容女生当之,听陈老师说,在她那年代的时候,席慕容的散文诗歌就已走进人们的文艺世界了,兴盛一时至今未减。

读久了那气势磅礴的文体,其实细细品来,还是要添一下温婉的气息,尝试开始慢慢接受席慕容女士的典雅之气,觉得,是花开时,愿喜;花谢处,悲叹。带给你一个女子的婉柔绰约,笔若流彩,透出生命中的爱,爱中的美,都如一张沉博绝丽的画卷般缓缓展开在眼前,方觉得这妙不可言,在触及时发现那金风玉露一相逢的无言心动。

她曾说:“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的心中,因此常常拥有一份感恩与感动,感恩之心对于我们是必不可少的,活在这个世上,世间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也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在享受着美好人生之时,千万不要忘了这生活种种享受,缘起何处,是谁赠与,方可学会感恩。

一种如痴如醉,又融入一种梦幻般的不真实,好比在孤寂徘徊中不免起了疑心,犹如潺潺流水般拂过心头。

窗前月下,彼岸繁花,其中有一篇散文,叫做《窗前》,本文主要讲了作者于四十年后重返台湾,窗前依旧,可台北却早已是物是人非,作者在老师家看到的那树苍翠欲滴的芭蕉,想起自己家窗前也曾有过这样的芭蕉,我对最后三段感触很深,在经历过人生的磨砺之后,重返台北却看见现在的它灯红酒绿,不复当年,人与人的眼里充满着欲望,看到这,估计相信谁都不忍看到这样,叹的是物是人非,悲的是人心不古,只有窗前布满灰尘的古琴依旧在操守着那个时代最后的声音,多么的悲哀!得何以喜,失何以忧,见那绿姿芭蕉,才知对沧海桑田的悲痛!

嘴角漾起微微弧度,淡淡的客气中仿佛是融入了丝丝暖意,于是我甘心不去想,不去说,只是静静的翻页,沉醉在她的文字中——

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读她的作品,对心灵好好净化再好不过,席慕容,她是真正一个热爱人生的作家,不会以玩弄文字或者蛊惑人心为荣。

【篇九:时光会过滤所有往事】

而在二十年後的一个黄昏里/有什么是与那夜相似/竟而使那旋律翩然来临/山鸣鼓应直逼我心

——席慕蓉《暮色》

每一个年轻的夜里都有着一首歌,如山风拂过百合,清冽又缠绵,再寻觅它时却又不见了踪影。席慕蓉在沉沉的暮霭中追忆二十年前热切的爱恋,而我在苍茫的暮色中捡拾记忆的碎片……

平平常常的下午,照例和朋友去吃饭,路过母校,走在学校墙外有余晖满铺的小道上,我听见铁栅栏内教室里传来闹腾的声音。

“还不快扫,等一下还要贴彩灯!”一个女生在斥责。

“你等着瞧。”一个男生有点“挑衅”,紧接着就是一片笑声。

想必他们是在为某个活动借着放假时间布置教室,听着他们的嬉笑打闹声,我仿佛回到了小学的那个下午。

当时我担任劳动委员,负责安排每天的班级值日。不知怎么回事,有天下午原本安排了的同学跑了一大半,只留下一个现在已经叫不上名的副班长,还有一个本不是那天值日的我的朋友,我成了光杆司令。三个人打扫一间教室,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但现状如此,只能耸耸肩开始干活。

黄昏中,落日的余晖斜照入窗,映着一排排杂乱的桌椅,投下欹斜的影子。不知受什么启发,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拖地方法——先甩拖把再拖地,轻轻松松,一条过道就拖完了,效率极高,真是爽快。当然也会有误伤的时候,一不小心脏水点子就会飞到嘴里,然后彼此追着打着,笑闹声贯穿了整个黄昏。

虽然后来因为让家人久等了,挨了一顿臭骂,还灰溜溜地给爸爸揪回家,但我犹记得那轮赤黄的新月,像把高雅古典的竖琴,高悬天边,弹奏着欢快的旋律。而这欢快的旋律在几年后的这个黄昏翩然来临,在时光的荡涤下多了几分沉甸甸的味道,直击我心。

触景生情是有道理的,一段音乐,一个场景,一句不经意的话,都能勾起回忆。只是,让我奇怪的是,所有回忆中的美好事物都好像蒙上了梦幻般的轻纱,亦真亦幻,这大概就是时光的魔力吧。

时光会过滤所有往事,恰似爱美的女子给摄影加上滤镜,再附上一段感受,让每一处景象就都有了各自的味道,浓淡不一,酸甜各异。

我曾在黄昏骑车回家时听过一首歌,叫作《旅行的意义》,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情,只是当这段旋律翩然来临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的场景,一种感觉直逼我心,而这种极复杂又极微妙的感觉又转瞬即逝,想要再度寻回时它已声息寂灭,不见了踪影。

岁月极美,这大概就在于它的必然流逝,人人都会经历成长,然后老去。

岁月中总有一首首年轻的歌,清冽又缠绵,我会好好珍藏这些记忆中流光的碎片,不惧挫折,砥砺前行。或许年老蹒跚,暮色苍茫,回首来径,我这半生的坎坷,也会化作甜蜜的热泪。

【篇十:最美的时光】

席慕蓉曾说过,“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应该曾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他知道,只求在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他。”可以想象当年朱唇皓齿的女诗人以怎样的心境说出这番话来,貌似描述爱情,亦可看做是对青春年华最璀璨的总结。我常常怀念逝去的高中时光。在跌跌撞撞中,我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别人,如何冷静面对每次考试,如何用一种大家都接受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犹记得,当我从高考的考场出来的时候,我天真地以为罪恶的高中时代终于结束了。可是现在看来,我又应该何等地庆幸和感谢有过那段拼搏的岁月。它为我以后的成长提供了奋斗的种子,只需要耐心等待它开花结果。高中生活,仿若我为数不多的单纯时光,也是我仅存留下来的青涩岁月的最末尾的音符。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生命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我们小心翼翼地踏出象牙塔时,就注定要承受外界的风吹雨打,注定要在迷茫和困惑中成长。同时,我们也要背负成长的代价——和过去告别。挥手作别你的高中,期待未来,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新绿。

不艳羡别人正当时的高中生活,曾经色彩缤纷的梦想和无所畏惧的青春已随风消散在过往流逝的时间里,可是生活还在继续,我们拿充满感怀和悸动的年轻心脏也在跳动,就如此刻我们脚下的路,在灯火阑珊的夜里延伸。

某一天,翻开泛黄的相册,我还会怀念高中,重逢过去的我。朋友,你要知道,有些东西永远都不会改变,谢谢那段最美的时光,曾经路过我的生命。

热门推荐
1我的心爱之物
2我的读书故事
3一场足球赛
4游曹丞相府
5美丽的市政广场
6我对考试的看法英语作文
7秋天的快乐三年级作文
8未来的机器人
9幸福
10家庭的风波
11文具总动员
12美丽的家乡
13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14彼岸何方
15做个诚实的孩子
16童心如花
17梦游数学王国
18幸福的校园生活
19巴掌与吻漫画作文
20路与行
21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22我爱冬天
23读秋
24有趣的游戏
25游西湖
26传承与发扬侠文化
27北风那个吹
28读愿望树下的呼唤有感
29我的拿手好戏
30没有妈妈的日子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