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进婺剧文化】
婺剧,是金华的地方戏,它拥有古老神秘的文化气息。今天,我们来到天姆山存去了解婺剧,去感受它的魅力和文化气息。
首先,我们和一位老爷爷进了婺剧服装的放置处,听爷爷讲啊,穿龙纹黄袍的是皇帝,穿绣了鹤的绿袍的是丞相,同样也穿龙纹黄袍的还有皇后……
接着,我们参观了许多的脸谱,老爷爷说,红脸代表忠勇的人,如关羽,赵匡胤等;黑脸代表正直,铁面无私的人,如张飞,包拯等;白脸代表善于用心计,阴险,奸诈的人,如曹操等。婺剧的脸谱真是有好多含义和文化内涵呢!
我们还跟着钱老师花了脸谱,我画了一张红脸,因为我喜欢忠勇耿直的大英雄,最后大家拿着自己的作品一起拍了合影。
通过这次研学,我了解了许多婺剧知识,真是一次有意义的研学。
【篇二:我家里的一件珍品】
我们家窗台上现在还放着一个绘着龙纹的鱼缸,那是五六年前爸爸买来的。
那年我上学前班,爸爸迷上“古玩”,几乎每天都从电影院那儿买东西,平均每天买两三个瓶呀罐呀之类的东西。不知是社会流行还是别的原因,那年头几乎每人都去买“古玩”。又一次老爸带着我去,到了那里发现人山人海,原来这么多人都在买这些破瓶烂罐,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我放学回来,爸爸说要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他和妈妈拼尽力气,将一个绘着龙文的大鱼缸抬进家里来,将它放在了我家的大窗台上。爸爸接着想妈妈保证他以后再也不乱买“古玩”了。
古玩风波总算过去了,但爸爸又开始买小鱼水藻类的东西了。经过了这五六年,爸爸对养鱼有了许多知识。鱼缸在爸爸的精心经营下已经不单单是一个鱼缸,它早已形成了个生态系统。这儿有假山,它们是妈妈从田野里拎回来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堆砌起来的,山上栽种着绿油油的文竹和小草,有时爸爸还会捉来不知名的小虫子放在草丛里。水里自由美丽的小热带鱼在水草间穿梭,水蜗牛飘在水面,它的蠕动常常吸引着我们全家人。爸爸还会买来小虾和小龟,可是总是养不好,有时小龟饿死啦,小虾又吃小鱼啦,惹得爸爸伤心。这个鱼缸至少五六年没换过水了,爸爸只往里加水。里面的下鱼很少被喂养,它们自生自灭呢。
这个鱼缸,虽然不贵,但有这样长的历史,也就算得上是我家的一件珍品了。
【篇三:中国龙】
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龙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目前,我国内蒙、河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等地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曾出土一些与龙有关的文物,诸如龙纹彩陶罐、彩绘龙纹陶盘等。不过,当时龙的形象同秦汉以后龙的形象相距甚远。有的身躯粗壮,长吻平鼻,有如猪形;有的昂首弓背,眼眶和鼻端向上突起,取象于鳄;有的身躯弯曲细长,无足无爪,近似蛇形……在龙的发展历程中,这些龙属于"前龙"阶段,也就是说龙的形象正处于起源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地区内龙的形象都有较大差异。
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龙的形象得到初步规范。甲骨文中的"龙"字,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观念中龙的形象,而青铜器、玉器上的龙纹也同甲骨文中的"龙"字相似。像安徽阜南出土的一件商代盛酒器——"龙虎铜尊"上龙的形象已不同于自然界中任何一种动物,而是从鸟兽鱼虫各类动物中选择某一部分重新组合,融成一个有机整体。当时,龙的形象主要包括头、冠饰、角、目、耳、鼻、嘴、眉、足、鳞(羽毛)、尾和躯体等部分。我们称之为"真"。
通过龙的形象的变化,我们去追寻龙起源的原因,可以看出重要的一点,即龙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中国是世界重要的农业起源地之一。早在一万年前,中国就有了原始农业。湖南道县玉蟾岩曾出土有距今一万年的稻粒。大家知道,水是农业的命脉。原始农业时期没有灌溉工程,必须依赖雨水,更怕河水泛滥,于是我们的先民渴望有一种控制水的能力。但当时,他们实在难以具有这种能力,便将希望寄托于他们所创造的龙这种神话形象上。前龙阶段的蛇、鳄、蜥蜴等爬行动物均与水有关,甚至有的就生活在水中。在陆地生活的人看到能潜于水中的鳄、快速在水中游动的水蛇、无脚而能自由运动的蛇,无不产生神秘感,由神秘而敬畏,而神化。进入真龙时期,人们干脆给龙在水中安了家。人们让龙生活在水中,为的是使其统领水域,以便农业上需要水时,敬请龙王兴云降雨。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是中国人。
【篇四:圆明园游记】
初见圆明园,心中似被针刺了一般痛。
漫步在绿荫小道上,周边的绿色,如同被特意调过一般,无处不显现出生机勃勃。数十棵香樟树并列着,周围那嘻嘻哈哈的打闹声此起彼伏。
进入园中,猛然心中一紧,这就是圆明园吗?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吗?远远望去,野草丛生,断壁残垣,碎石满地,四处散落。有的石块垒成一扇残缺的大门状,阳光洒在上面,依然遮挡不住火烧的烙印;有的仅剩下一个巨大的坑,里面的石头参差不齐,上面的花纹若隐若现,似被刀削过;有的石头整齐地堆在一起,看,这不是上楼的台阶吗?那不是皇帝的龙椅吗?上面还能看到一些龙纹呢。眼前的一切,似乎在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沧桑。
圆明园中原藏书上万,工艺品数不胜数,绝世孤品争奇斗艳,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十二生肖音乐喷泉:每到相应的时辰,对应的生肖就会喷水。古典的八音盒声动人心弦,阳光与水相映,七彩的光辉洒落四周。大树郁郁葱葱,无数的琼楼玉宇隐藏在这其中。瞧,这楼台古色古香,阳光下,闪烁着点点金光。中西合并的雕刻技术,更加无与伦比。
一切欢乐祥和的气氛,都被英法联军打碎在地。“强盗”在光天化日之下,将能搬走的东西装满了一车又一车,而搬不走的呢,砸!烧!大火好像恐怖的毒蛇,四处蔓延了三天三夜。北京城上空火光冲天。抚摸石块,上面仿佛还留着那场大火的余温;走近它们,似乎可以听见低沉的哀鸣。这是祖国母亲身上的伤痛,永远无法愈合,哪怕相隔千山万水,也不应忘记。
阳光下,圆明园的伤痕有些刺眼。相信明天,定无新伤。
【篇五:】
xxxx年x月x日星期x天气x
今晚我和爸爸去了一家刚开业的重庆火锅店,在那儿,我感受到了重庆的味道。
一进餐厅,我的目光就被那简朴、古老的重庆小镇给深深地吸引了,虽然用的并不是上等的木材,但看上去让人感受真的像是在重庆的老巷子里吃饭。
就像南京是一座石城一样,重庆是一座闻名遐迩的火锅之城,就像火锅一样,变脸也是重庆人一直喜欢的`一种艺术。今天,没想到在这个火锅店里,我居然也可以欣赏到一场精彩的变脸表演。
“啪、啪、啪……”随着一阵阵刺耳的乐声,只见一个穿着斗蓬,头戴着一个很大很长的帽子,又戴了一个布制面具的人迈着大步子朝我们走来,所有人的目光盯着他,他走到了舞台正中,刺眼的灯光照着他。演出开始了,他迈着稳健的步伐,翻了一个又一个跟头。突然,“唰!”地一声,所有人惊呼了起来,他那大红色的布面具顿时变成了一个黄色的带有龙纹的面具。之后,他下了台,因为我和爸爸的桌子离舞台很近,所以,演员径直走到我面前让我和他握手,谁知,那短短的一霎那间,他又把面具“唰”地变成了一个蓝色的,这可把我吓了一身冷汗。
这样的变脸节目虽然很常见,但每次看的时候总会让人大吃一惊,这就是“老”重庆人流传千古的“重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