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张怀民的作文

【篇一:山野幽居】

是夜,寂静的夜。

如瀑的皎洁越过门窗倾泻而下,铺在坑坑洼洼的地上,溢满了每处凹陷,也填满了他的心。

这是他来到黄州的第几个年头了,他不愿去想,也不去想几时能离开。只知道他初来乍到时伤痕累累,只记得那站在这一片荒芜中的苦笑。他已经不是那个“西北望,射天狼”的苏轼了,此时此刻,他是苏东坡,每天于荒地躬耕的苏东坡。

踏着这皎洁,他轻松而去。

十月的天已转凉,空气中泛着陌生而又熟悉的气味,也许是山间空气的清甜,也许是山上松林的肃凉。

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他惬意地听着轻柔的风亲吻树叶,看到墨蓝色的天空宛若一缎丝滑的绸。月,悬于其中,形单影只,谁与孤光?

他望着那轮孤独,竟有一丝庆幸,幸好他还有一份陪伴,他们志趣相投,有着相似的经历与性格。

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承天寺,而张怀民也同自己一样,正站在门口,独自仰望这轮明明皎皎的月。

两人相视一笑,谁也没有说一个字,并排走在偌大的院中。月光如水,在地上静静流淌,空明澄澈的水中,荇菜参差,绿藻纵横交错。他看看这虚无缥缈的美景,沉了进去,视线却攀上了青竹和柏树。原来,这藻荇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是不是,所有美好的东西都那么不真实?

就这么并肩走着,心里在想什么,彼此都懂。

哪个晚上没有月亮呢?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少了像这两人一样的闲人罢了。他们同样遭受贬谪,同样饱受摧残,却也同样豁达明朗,同样拥有超乎常人的境界,抹去了对功名抱负的向往,在这荒凉之地相遇。

人生,有一知己,足矣……

【篇二:月色】

夜渐深,越发的安静。我像往常一样脱下衣服,准备去睡觉。

这时,月光悄悄的从门外流进房间,在地面渡上了一层银白。我的睡意顿时散去,急忙地穿好衣服,走到外面。

今晚的月色真美。皎洁的月光,轻柔地洒在我的脸上。我那孤独的心境此刻被月光给照亮了,今晚,我不止一个人,还有那明月陪伴。我好久都没有看到这么美丽的月光了,每天都忙于公务,生活中的美都被我忽略了,今晚可是要好好的观赏一下。

今晚的月光特别明亮,我站在屋檐下,仔细的品味着。沐浴在月光下的一切,都变得纤尘不染。月光仿佛给院子披上了一层白纱,月亮更耀眼。

多么美丽的夜色啊,要是有位能和我一起交谈取乐的朋友就好了?这么希望着,忽然想起了和我一起下来的好友张怀民。于是,我决定找他。

我疾步到了张怀民的住所——承天寺。推开大门,发现怀民的屋里还亮着灯火,走进一瞧,怀民也没有睡,怀民也是异常欣喜,便一起去欣赏寺院中的美景。

我们两个人漫步在亭中,月下的寺院显得格外宁静,如一汪清水,澄净透明,水中好像还有那繁茂水藻和荇菜,它们交错分布着在。

抬起头,猛然发现只是那寺院中的竹子和柏树影子罢了,它们以月光为背景,在地面上作画。

再看看月亮,还是那样悬挂在空中,遥远而宁静,令人深深沉醉。想来,这种良辰美景也并不罕见,夜夜有明月,处处有竹柏,但只是少了像我们两人的悠闲。

月色如水,我好像与怀民兄融化在月色中,此行,我深怀感触,回家以后整宿未眠,提笔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篇三:记承天寺夜游】

多么迷人的夜啊!那美丽的月光洒在了苏轼刚脱去的外衣上,如腼腆、美丽的姑娘含情脉脉的注视,一阵北风袭来,轻抚苏轼的发丝,心头不觉涌上一股难以说出的情愫:“莫非是我这日子过的实在太过苦闷了,连月光也来安慰我吗?”

孤独跃然而出,苏轼的心沉了下来:“如此美妙的景色,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我一起欣赏,岂不可惜?”思忖片刻,便径直走向承天寺。

“先生来寺中可是有事?”寺门小僧见是常客,客气的问道。

“今夜月光皎洁,实在难得,欲寻张怀民一叙,不知怀民兄是否歇息了?”

小僧回头,见张怀民房间一盏油灯泛着黄晕,用目光示意:“灯亮的那间就是。”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妙!妙!妙啊!

苏轼轻声碎步走向张怀民的房间,远远就听到他在吟诵自己的那首《卜算子》。

打开房门见是苏轼,怀民欣喜不已。两人寒暄一番,信步来到中庭。月光如水,澄澈的水幕倾泻下来在院中积水成湖,藻和荇在湖中央交错浮动,如他们此时沉沉浮浮的心情。怀民起身去取来一坛美酒,斟满两樽,举杯道:“子瞻兄,你我都想为国家建言献策,出一份力,谁曾想如今却被贬黄州,成为闲人啊!来,为我们的同病相怜,干杯!”苏轼张嘴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饮下一杯猛酒,心中万分苦涩,不知是在安慰怀民还是自己:“这世间有千万美景,可大部分凡夫俗子眼中却只有功名利禄,能欣赏的便只剩下像你我二人这般的闲人了吧!”怀民拍拍苏轼的肩道:“你我都被贬官,不想却还有如此闲情逸致!”苏轼长啸一声,恍然发现原来水中不是藻和荇,而是竹子和松柏在月光的倒影。苏轼明白境由心生,抿嘴一笑道:“怀民兄,哪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呢?缺少的只有像我们这般不汲汲于名利,怀才不遇却依旧能从容谈笑的人罢了!”

热门推荐
1站直了做人
2校园里的秋天
3你是我的眼
4读《沈约读书》有感
5静的魅力
6珍惜生命
7快乐的端午节
8与书相伴
9路在何方
10饱经风霜的老屋100字
11厨房交响曲
12我喜欢小学里的时光
13渴望指尖的温度
14发现生态建湖的美
15一次有意义的旅行
16展开想象的翅膀
17游戏时光
18艰苦的另一面
19我家的小金鱼
20当冬季来临的时候作文
21家乡的小河
22读《秋叶》有感
23乡村生活
24四祭
25阅读,我的最爱
26我是女孩,所以我快乐
27彩虹总在风雨后
28文竹
29童年趣事
30小树林里面的偶遇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22-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